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但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也需广大人民的认可。历年来人们对职高的偏见,对普高的偏爱造成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生源差的现象,给职高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与挑战。可见在职高的班级管理并不是轻而易举之事。在不断地实践与探索中,我深感“以德育人,以策管班”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职高;以德育人;以策管班
一个班级由几十名学生组成,要培养好这些学生,就必须调动学生的思想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充分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优化他们的成长环境,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使他们成长为适应时代要求的各类人才。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依靠作为班级领导者和组织者的班主任,作出长期的努力和实践,通过切实有效的班级管理,才能在现代育人工程中描绘出灿烂的前景。
一、以德育人
(一)以德育人的原因
以德育人,是指教育者以身作则,用自己的美德、高尚的品质、良好的思想素质去熏陶学生、感化学生,进而达到教育培养学生的目的。这里的“德”,即美德,指教师的职业道德、良好的思想素质等。俗话说“身正为师,学高为范”,过去提出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今天我们必须树立这样一个观点,老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也要育己,要和学生一起共同成长。新课程倡导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因为我们深知教师丰富的学识,高超的教艺,会成为吸引学生攀登科学高峰的“磁石”;教师高尚的品德,不倦的教诲,往往能使误入迷途的“学生”重新走上正路,成为有用之才;教师的辛勤劳动,顽强的意志,会给那些心灵上有伤残的学生带来信心和毅力。因此教师要树立教育事业心,以正确的教育思想教书育人,同时也应有教育责任感。
职高的学生普遍存在基础差或是严重偏科等问题,在原来的班级里他们被称为差生,双差生,所谓双差生只不过是学习上落后些或纪律上松散些,其实也有自己的闪光点,最起码的他们也和一般人一样有自尊。我们对待学生,特别是那些所谓的“双差生”,更有必要去尊重和关心他们,“进行一下换位思考。”“十个指头有长短,林中树木有高低”。我们不能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们,歧视他们。尊重别人就等于尊重自己。一个人真的失去了自尊就什么都无所谓了,双差生最不怕批评,因为他日常接受批评最多。但如果你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多为他们想一想,或许就是另一种结果。在几年的工作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一个教师,应有高尚的品德、良好的职业道德、较高的思想素质,如:谦虚、和蔼、爽快、充满爱心、一视同仁、言谈适度、举止得体、雷厉风行、以身作则、不讽刺学生、不偏袒学生、不苛求学生、不体罚学生、热爱本职工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不在学生面前发牢骚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德”在学生心中,本身就是一种“理”,一种不用质疑的“正理”,一种至高无上的“天理”,这种“德”就是一种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的“硬道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良好的品德对学生总是潜移默化的。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的耳濡目染,对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乐观开朗性格的形成以及正确的人生观的树立,无不起着直接的、积极的、重要的作用。
(二)以德育人的作用
职高的学生很大一部分是曾经被称为差生的学生。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差生同样具有进取心,自尊心,渴望进步。但他们由于各种因素造成了成绩差。作为教师对具体学生要作具体分析,各个突破,比如父母离异的学生,大多数较内向,自卑,性格孤僻,我主动给他们母亲般的爱,找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一些情况,并在生活上给予足够的关心;多次找他们的父母交谈,指出孩子的未来也是他们的希望,初中阶段对人的一生是重要的但并不代表学生永远不会进步,进入职高还是有学生的另一番天地,以德育人,以情感化让学生从心理上对自己才充满信心。在思想教育工作中,教师的语言一定要有感染力。教师要善于使用情感化的语言,要善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为只有通情才能达理。教师应热爱学生,因为只有真诚地去爱学生,他们才愿意自觉地接受教育,这是思想教育工作能否对学生产生积极的、良好作用的前提条件。职高不再以考试的分数来评价一个学生,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上进心。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获得学生信任、尊重的前提,“师爱生,生则尊师”。“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首先努力的做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二、以策管班
(一)班级组织功能化
一个组织健全的班级,能有利于班级管理。班主任要策划好班级组织,并明确分工,让他们各司其职。班主任要充分调度好班级组织,充分发挥班级组织的功能。良好的班级组织一般具有榜样、同化功能,其他同学会以他们为榜样,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同时具有激励和约束功能,其他同学会在他们的激励下,自发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约束自己的行为。并且班级组织也具有监督共管功能,促使班级学生向自我管理迈进。
(二)常规管理需科学化
班级常规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班级学生各项能力得到充分锻炼,使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之一。班主任首先要克服传统的管理思想,要有科学的管理思想。班主任要管理与教育相结合,通过管理促进教育,又通过教育促进管理,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其次要有科学的规章制度,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一日常规》……为准则,狠抓学生基本生活习惯,文明语言、举止行为,校内外学习行为、纪律道德,使常规制度化。另外常规管理对学生的行为成长具有导向性的作用,需要建立监督机制。班主任可以依靠班级组织的力量,并及时了解情况,适当加以引导,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常规管理落到实处,使班级常规管理更具科学性。
(三)树立典型,全面育人
一个班级学生很多,班主任不可能每天都管住每一个学生,要提高管理效果,树立典型是关键。首先要树立正面典型,以班级中踏实认真,积极上进的学生作为典型,进行积极的指导,指出他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要求他在各方面都起模范带头作用。其次要树立思想暂时落后的转变典型。要耐心启发,循循善诱,肯定和指出他的闪光点,增强他的自信心,并以正面典型激励他,启发他,一点点一滴滴,他定会转变的,这样就可以以一带十,点面结合。通过典型的树立,全面育人,使学生更佩服、尊重班主任,就可以很顺利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四)寓管理于各项活动之中
班主任充分利用好开展各项活动的机会,在做好总指挥员的同时,寓管理于活动之中。根据各项活动的特点,制定开展活动的规则,来管理约束学生。通过活动的发动和组织,开展和总结,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同学问融洽的人际关系,提高道德素质,陶冶学生的情操,形成集体主义荣誉感,更加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从而更好地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激发发奋学习的信心和热情,班主任在活动的安排和指挥中,很轻松地管理班级,从学生的语言、行为中折射出学生的内以世界,可使班主任寻找到管理好班级的新思路,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五)研究学生,做好学生思想的疏导工作
班级由学生组成,研究学生是管理班级的重点。学生是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一个支点,班主任只有利用好这个支点,才能使班级管理的杠杆更加有力可使,班级管理的杠杆才会平衡。研究学生的方法很多例如:(1)观察法。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直接观察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从而对其思想进行了解和研究。(2)调查法。进行多侧面,多渠道调查。调查法必须注意被调查者与调查者之间的人际关系,以便使调查情况更全面具体。(3)谈话法。就是直接与学生进行交谈,这是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重要环节。俗语说:解铃还需系铃人。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语气与技巧然后把学生的缺点加以分解,并充分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觉得教师能理解自己,在潜意识中有了承认错误的勇气,为今后的转变埋下了伏笔。在这时班主任要抓住有利的时机,推波助澜,那么所期望的教育效果已为期不远了。同时要引导学生增强竞争意识。当今的时代是不断竞争的时代,俗话说:适者生存。只有不断地竞争,才能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作为学生,就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在思想上学习上展开竞争,比谁进步最快,让学生在学生时代就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用良好的竞争心理去迎接竞争社会对学生的挑战。
班主任要处处以学生为主,为人师表,以德育人把自己融化到班级之中,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个学生都产生自己比别人能干的自豪感,和学生一起用主人翁的态度对待班级管理,班主任更应该用扇子来煽动学生闪光的思想火苗,那么班级管理定会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关键词]职高;以德育人;以策管班
一个班级由几十名学生组成,要培养好这些学生,就必须调动学生的思想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充分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优化他们的成长环境,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使他们成长为适应时代要求的各类人才。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依靠作为班级领导者和组织者的班主任,作出长期的努力和实践,通过切实有效的班级管理,才能在现代育人工程中描绘出灿烂的前景。
一、以德育人
(一)以德育人的原因
以德育人,是指教育者以身作则,用自己的美德、高尚的品质、良好的思想素质去熏陶学生、感化学生,进而达到教育培养学生的目的。这里的“德”,即美德,指教师的职业道德、良好的思想素质等。俗话说“身正为师,学高为范”,过去提出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今天我们必须树立这样一个观点,老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也要育己,要和学生一起共同成长。新课程倡导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因为我们深知教师丰富的学识,高超的教艺,会成为吸引学生攀登科学高峰的“磁石”;教师高尚的品德,不倦的教诲,往往能使误入迷途的“学生”重新走上正路,成为有用之才;教师的辛勤劳动,顽强的意志,会给那些心灵上有伤残的学生带来信心和毅力。因此教师要树立教育事业心,以正确的教育思想教书育人,同时也应有教育责任感。
职高的学生普遍存在基础差或是严重偏科等问题,在原来的班级里他们被称为差生,双差生,所谓双差生只不过是学习上落后些或纪律上松散些,其实也有自己的闪光点,最起码的他们也和一般人一样有自尊。我们对待学生,特别是那些所谓的“双差生”,更有必要去尊重和关心他们,“进行一下换位思考。”“十个指头有长短,林中树木有高低”。我们不能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们,歧视他们。尊重别人就等于尊重自己。一个人真的失去了自尊就什么都无所谓了,双差生最不怕批评,因为他日常接受批评最多。但如果你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多为他们想一想,或许就是另一种结果。在几年的工作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一个教师,应有高尚的品德、良好的职业道德、较高的思想素质,如:谦虚、和蔼、爽快、充满爱心、一视同仁、言谈适度、举止得体、雷厉风行、以身作则、不讽刺学生、不偏袒学生、不苛求学生、不体罚学生、热爱本职工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不在学生面前发牢骚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德”在学生心中,本身就是一种“理”,一种不用质疑的“正理”,一种至高无上的“天理”,这种“德”就是一种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的“硬道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良好的品德对学生总是潜移默化的。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的耳濡目染,对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乐观开朗性格的形成以及正确的人生观的树立,无不起着直接的、积极的、重要的作用。
(二)以德育人的作用
职高的学生很大一部分是曾经被称为差生的学生。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差生同样具有进取心,自尊心,渴望进步。但他们由于各种因素造成了成绩差。作为教师对具体学生要作具体分析,各个突破,比如父母离异的学生,大多数较内向,自卑,性格孤僻,我主动给他们母亲般的爱,找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一些情况,并在生活上给予足够的关心;多次找他们的父母交谈,指出孩子的未来也是他们的希望,初中阶段对人的一生是重要的但并不代表学生永远不会进步,进入职高还是有学生的另一番天地,以德育人,以情感化让学生从心理上对自己才充满信心。在思想教育工作中,教师的语言一定要有感染力。教师要善于使用情感化的语言,要善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为只有通情才能达理。教师应热爱学生,因为只有真诚地去爱学生,他们才愿意自觉地接受教育,这是思想教育工作能否对学生产生积极的、良好作用的前提条件。职高不再以考试的分数来评价一个学生,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上进心。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获得学生信任、尊重的前提,“师爱生,生则尊师”。“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首先努力的做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二、以策管班
(一)班级组织功能化
一个组织健全的班级,能有利于班级管理。班主任要策划好班级组织,并明确分工,让他们各司其职。班主任要充分调度好班级组织,充分发挥班级组织的功能。良好的班级组织一般具有榜样、同化功能,其他同学会以他们为榜样,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同时具有激励和约束功能,其他同学会在他们的激励下,自发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约束自己的行为。并且班级组织也具有监督共管功能,促使班级学生向自我管理迈进。
(二)常规管理需科学化
班级常规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班级学生各项能力得到充分锻炼,使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之一。班主任首先要克服传统的管理思想,要有科学的管理思想。班主任要管理与教育相结合,通过管理促进教育,又通过教育促进管理,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其次要有科学的规章制度,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一日常规》……为准则,狠抓学生基本生活习惯,文明语言、举止行为,校内外学习行为、纪律道德,使常规制度化。另外常规管理对学生的行为成长具有导向性的作用,需要建立监督机制。班主任可以依靠班级组织的力量,并及时了解情况,适当加以引导,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常规管理落到实处,使班级常规管理更具科学性。
(三)树立典型,全面育人
一个班级学生很多,班主任不可能每天都管住每一个学生,要提高管理效果,树立典型是关键。首先要树立正面典型,以班级中踏实认真,积极上进的学生作为典型,进行积极的指导,指出他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要求他在各方面都起模范带头作用。其次要树立思想暂时落后的转变典型。要耐心启发,循循善诱,肯定和指出他的闪光点,增强他的自信心,并以正面典型激励他,启发他,一点点一滴滴,他定会转变的,这样就可以以一带十,点面结合。通过典型的树立,全面育人,使学生更佩服、尊重班主任,就可以很顺利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四)寓管理于各项活动之中
班主任充分利用好开展各项活动的机会,在做好总指挥员的同时,寓管理于活动之中。根据各项活动的特点,制定开展活动的规则,来管理约束学生。通过活动的发动和组织,开展和总结,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同学问融洽的人际关系,提高道德素质,陶冶学生的情操,形成集体主义荣誉感,更加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从而更好地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激发发奋学习的信心和热情,班主任在活动的安排和指挥中,很轻松地管理班级,从学生的语言、行为中折射出学生的内以世界,可使班主任寻找到管理好班级的新思路,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五)研究学生,做好学生思想的疏导工作
班级由学生组成,研究学生是管理班级的重点。学生是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一个支点,班主任只有利用好这个支点,才能使班级管理的杠杆更加有力可使,班级管理的杠杆才会平衡。研究学生的方法很多例如:(1)观察法。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直接观察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从而对其思想进行了解和研究。(2)调查法。进行多侧面,多渠道调查。调查法必须注意被调查者与调查者之间的人际关系,以便使调查情况更全面具体。(3)谈话法。就是直接与学生进行交谈,这是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重要环节。俗语说:解铃还需系铃人。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语气与技巧然后把学生的缺点加以分解,并充分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觉得教师能理解自己,在潜意识中有了承认错误的勇气,为今后的转变埋下了伏笔。在这时班主任要抓住有利的时机,推波助澜,那么所期望的教育效果已为期不远了。同时要引导学生增强竞争意识。当今的时代是不断竞争的时代,俗话说:适者生存。只有不断地竞争,才能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作为学生,就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在思想上学习上展开竞争,比谁进步最快,让学生在学生时代就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用良好的竞争心理去迎接竞争社会对学生的挑战。
班主任要处处以学生为主,为人师表,以德育人把自己融化到班级之中,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个学生都产生自己比别人能干的自豪感,和学生一起用主人翁的态度对待班级管理,班主任更应该用扇子来煽动学生闪光的思想火苗,那么班级管理定会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