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在承担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同时掌控着大量的国有资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做得不好,影响各项财政资金合理有效利,影响其提供的社会公共服务质量,滋生大量舞弊及腐败行为,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形象,将引起严重的社会问题。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完善
中图分类号:DF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202-01
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在承担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同时掌控着大量的国有资源,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工作存在许多漏洞,使各项财政资金不能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滋生了大量舞弊及腐败行为,影响其提供的社会公共服务质量,损害其社会形象,引起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内控重要性认识不够,参与积极性不高
许多单位的负责人把主要精力放在处理单位日常事务上,对内部控制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没有把内控放在战略高度。大多数单位职工并不知道自己还要参与到内控中来,一直扮演“旁观者”的角色。因此在单位内部没有形成好的内控环境,使各项财政资金不能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浪费了大量预算资金,并滋生了大量舞弊及腐败行为,给国家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二)财务部门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有的单位由不具备从业资格的人员来从事财务工作,这部分人缺乏专业技术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关键时候应变能力差。还有一些会计人员诚信水平低下,工作原则性差,工作中迫于领导压力违背职业道德,不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使内控制度流于形势,造成集体串通舞弊。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真正能担当内控重任的合格会计人员并不多,财务部门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三)授权审批制度有待改进。
从调查情况看,许多单位都是长期实行单位负责人“一支笔”审批制度,有些经济事项没有事前控制的程序,仅仅局限在事后审批上;还有很多单位费用开支实行“实报实销”的制度,经济事项事前事中都得不到控制,影响财会人员审核把关的效果,使单位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制度失效。
(四)财务部门工作和业务部门工作联系有待加强
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对财务部门重视不够,认为财务部门只负责记记账,报报表,对本单位经济业务上重要事项的决策没必要参与,导致财务部门对单位重要的经济事项了解不多,所有的业务都反映到最后的发票上,不了解业务的来龙去脉,对其过程无法控制,等到处理账务时事实已经发生,错失监管时机,给极个别违法违纪人员以可乘之机。
(五)岗位设置不科学,不相容岗位存在兼岗现象。
由于人员编制问题,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岗位安排不尽合理,存在不相容岗位由同一人兼岗现象。单位内部设置岗位时,对相关岗位权责规定不明确,模糊不清,相关科室业务交叉重叠现象时有发生,相互推诿扯皮,不能形成相互牵制,形成舞弊及贪污的温床。
(六)预算控制约束力有待进一步强化
各单位追加项目预算及总量超预算的情况时有发生,主要原因是目前部门预算的范围还不能涉及到单位的全部财务收支事项,预算没有在单位内部细化,没有责任到相关科室甚至责任到每个人,仅仅财政对部门单位有了预算约束,对各科室及其工作人员没有预算约束力,责任不清,类似于“大锅饭”。
二、改进内控薄弱环节的建议
(一)强化内控重要性,提高参与积极性
通过多种渠道使单位负责人真正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把内部控制工作摆在战略高度,确立起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第一责任主体”意识。内控工作要求单位全体职工都参与进来,人人树立内控意识,在单位内部形成良好的内控环境。建议财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将内控制度的执行與完善作为对行政事业单位及其负责人的重要监督考核内容。
(二)培养真正能担当内控重任的合格会计人员
各单位要培养具备相应资格的会计人员,在职业道德、专业知识等方面合格,培养出能适应新情况新环境的高素质内控人员,保证会计工作的质量,以满足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会计人员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修养,真正担当起内部控制的重任。
(三)完善授权批准控制制度。
单位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以便进行控制。在授权批准控制时,一定要明确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和责任,明确实行集体决策的重大经济事项的范围,对于专业性比较强的,应当注意听取专家的意见,必要时可以组织技术咨询。
(四)加强财务部门同业务部门的联系。
内部控制覆盖经济活动所涉及的各种业务和事项,重要事项的决策要求财务人员参与进来,防范于未然,了解相关业务的来龙去脉,层层把关,将风险及损失降到最小,实现对业务部门的财务管理和有效的内部监督。
(五)合理设岗,明确各部门的岗位职责及分工
职能部门的设置要遵循公开原则,增加机构透明度,不相容岗位坚决分离。协调好各科室关系,共同负责的项目明确第一责任人,分清责任,权责明确,形成管控合力。重点设置好内部控制关键岗位,保证沟通顺畅并相互制衡,对于内部控制关键岗位人员和各部门负责人要实行轮岗制度,应该定期或不定期地采取专项审计、部门互审等控制措施。
(六)完善部门预算制度,强化预算控制的约束力
各单位在制定预算时就应该责任到相关科室责任到人,使预算对每个科室每个人都有约束力,层层明确责任,防止超预算情况的发生。财政部门应进一步强调预算的刚性,一般情况下对于支出超预算不再予以追加,杜绝随意扩大预算范围的行为。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2012-11-29.
[2]刘晓凤,刘圣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刍议.中国农业会计,2012(9).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完善
中图分类号:DF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202-01
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在承担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同时掌控着大量的国有资源,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工作存在许多漏洞,使各项财政资金不能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滋生了大量舞弊及腐败行为,影响其提供的社会公共服务质量,损害其社会形象,引起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内控重要性认识不够,参与积极性不高
许多单位的负责人把主要精力放在处理单位日常事务上,对内部控制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没有把内控放在战略高度。大多数单位职工并不知道自己还要参与到内控中来,一直扮演“旁观者”的角色。因此在单位内部没有形成好的内控环境,使各项财政资金不能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浪费了大量预算资金,并滋生了大量舞弊及腐败行为,给国家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二)财务部门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有的单位由不具备从业资格的人员来从事财务工作,这部分人缺乏专业技术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关键时候应变能力差。还有一些会计人员诚信水平低下,工作原则性差,工作中迫于领导压力违背职业道德,不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使内控制度流于形势,造成集体串通舞弊。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真正能担当内控重任的合格会计人员并不多,财务部门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三)授权审批制度有待改进。
从调查情况看,许多单位都是长期实行单位负责人“一支笔”审批制度,有些经济事项没有事前控制的程序,仅仅局限在事后审批上;还有很多单位费用开支实行“实报实销”的制度,经济事项事前事中都得不到控制,影响财会人员审核把关的效果,使单位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制度失效。
(四)财务部门工作和业务部门工作联系有待加强
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对财务部门重视不够,认为财务部门只负责记记账,报报表,对本单位经济业务上重要事项的决策没必要参与,导致财务部门对单位重要的经济事项了解不多,所有的业务都反映到最后的发票上,不了解业务的来龙去脉,对其过程无法控制,等到处理账务时事实已经发生,错失监管时机,给极个别违法违纪人员以可乘之机。
(五)岗位设置不科学,不相容岗位存在兼岗现象。
由于人员编制问题,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岗位安排不尽合理,存在不相容岗位由同一人兼岗现象。单位内部设置岗位时,对相关岗位权责规定不明确,模糊不清,相关科室业务交叉重叠现象时有发生,相互推诿扯皮,不能形成相互牵制,形成舞弊及贪污的温床。
(六)预算控制约束力有待进一步强化
各单位追加项目预算及总量超预算的情况时有发生,主要原因是目前部门预算的范围还不能涉及到单位的全部财务收支事项,预算没有在单位内部细化,没有责任到相关科室甚至责任到每个人,仅仅财政对部门单位有了预算约束,对各科室及其工作人员没有预算约束力,责任不清,类似于“大锅饭”。
二、改进内控薄弱环节的建议
(一)强化内控重要性,提高参与积极性
通过多种渠道使单位负责人真正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把内部控制工作摆在战略高度,确立起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第一责任主体”意识。内控工作要求单位全体职工都参与进来,人人树立内控意识,在单位内部形成良好的内控环境。建议财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将内控制度的执行與完善作为对行政事业单位及其负责人的重要监督考核内容。
(二)培养真正能担当内控重任的合格会计人员
各单位要培养具备相应资格的会计人员,在职业道德、专业知识等方面合格,培养出能适应新情况新环境的高素质内控人员,保证会计工作的质量,以满足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会计人员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修养,真正担当起内部控制的重任。
(三)完善授权批准控制制度。
单位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以便进行控制。在授权批准控制时,一定要明确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和责任,明确实行集体决策的重大经济事项的范围,对于专业性比较强的,应当注意听取专家的意见,必要时可以组织技术咨询。
(四)加强财务部门同业务部门的联系。
内部控制覆盖经济活动所涉及的各种业务和事项,重要事项的决策要求财务人员参与进来,防范于未然,了解相关业务的来龙去脉,层层把关,将风险及损失降到最小,实现对业务部门的财务管理和有效的内部监督。
(五)合理设岗,明确各部门的岗位职责及分工
职能部门的设置要遵循公开原则,增加机构透明度,不相容岗位坚决分离。协调好各科室关系,共同负责的项目明确第一责任人,分清责任,权责明确,形成管控合力。重点设置好内部控制关键岗位,保证沟通顺畅并相互制衡,对于内部控制关键岗位人员和各部门负责人要实行轮岗制度,应该定期或不定期地采取专项审计、部门互审等控制措施。
(六)完善部门预算制度,强化预算控制的约束力
各单位在制定预算时就应该责任到相关科室责任到人,使预算对每个科室每个人都有约束力,层层明确责任,防止超预算情况的发生。财政部门应进一步强调预算的刚性,一般情况下对于支出超预算不再予以追加,杜绝随意扩大预算范围的行为。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2012-11-29.
[2]刘晓凤,刘圣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刍议.中国农业会计,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