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总要概说】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含蓄之美,是记叙文的上乘。但并不排斥在叙述和描写的基础上恰当融入抒情议论,从而“画龙点睛”,更鲜明地表现主题,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记叙描写犹如“画龙”,抒情议论则是“点睛”。记叙文中以“认识深刻”为支撑的议论用得精当巧妙,是可以妙笔生花的。《小狗包弟》的理趣,《纪念刘和珍君》的情韵,都是因画龙点睛而凸显的。
【范文引路】
光明在低头的一瞬
迟子建
俄罗斯的教堂,雕像多是这个民族历史中各个阶层的伟大人物。在莫斯科的东南一座小城教堂里,我仰着脖子,看安德烈·鲁勃廖夫留在拱顶充满庄严感的画作。就在我收回目光、满怀感慨低下头来的一瞬,我被另一幅画面打动了:一位裹着头巾的老妇人,正在安静地打扫着凝结在祭坛下面的烛油!
她起码有六十岁了,扫烛油时腰是佝偻的,直身的时候腰仍然是佝偻的,足见她承受了岁月的沧桑和重负。她身穿灰蓝色的长袍,戴蓝色的暗花头巾,一手握着把小铁铲,一手提着笤帚,脚畔放着盛烛油的撮子,一丝不苟地打扫着烛油。她像是一个虔诚的教徒,面色白晳,眼窝深陷,脸颊有两道深深的半月形皱纹,微微抿着嘴,表情沉静。教堂里偶尔有游客经过,她绝不张望一眼,而是耐心细致地铲着烛油,待它们聚集到一定程度后,用笤帚扫到铁铲里,倒在撮子中。她做这活儿的时候是那么虔诚,手中的工具没有发出一声刺耳的响声,她大概是怕惊扰了上帝吧——虽然说几个世纪以来,上帝不断听到刀戈相击的声音,听到枪炮声中贫民的哀号。
我悄悄地站在老妇人的侧面,看着祭坛,看着祭坛下的她。以她的年龄,还在教堂里做着清扫的事务,其家境大约是贫寒的。上帝只有一个,朝拜者却有无数,所以祭坛上蜡炬无数。它们播撒光明的时候,也在流泪。从祭坛上蜂飞蝶舞般飞溅下来的烛泪,最终凝结在一起,汇成一片,牛乳般润泽,琥珀般透明,宛如天使折断了的翅膀。老妇人打扫着的,既是人类祈祷的心声,也是上帝安抚尘世中受苦人的甘露。
如果我是个画家就好了,我会以油画展现在教堂中看到的这一幕令人震撼的情景。这样一个扫烛油的老妇人,她的形象不被世人知晓,也永远不会像莫斯科街头伫立的那些名人雕像一样,被人纪念着,拜谒着。但她的形象却深深地镌刻在了我心中!
那个扫烛油的老妇人,也许看到了永恒的光明,所以她的劳作是安然的。而我从她身上,看到了另一种永恒的光明:光明的获得不是在仰望的时刻,而是于低头的一瞬! (有删改)
点评“低头的一瞬”竟然感受到仰望的伟大!文章以“被另一幅画面所打动”的“满怀感慨”的抒情性文字,领起对老妇人佝偻的身形、细致的动作、沉静的表情、虔敬的态度的工笔描写。结尾以一段抒情性议论,环环相扣,层层掘进,揭示作者内心的顿悟与震撼:这烛泪悄然无声地播撒着悲天悯人的神性“光明”,这妇人沉静虔诚地守护着平和坦诚的人性“光明”。抒情议论深化了文章内容,读者因此顿悟:作者这“低头”的一瞬,摒弃了世俗的仰望,获得的是心灵的纯净与圣洁。
【方法指要】
描形摹象,有本可依抒情议论建立在具体、充实的叙述描写上,这些叙述和描写,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让人生发深沉情感。但要注意:不可喧宾夺主,本末倒置。
传情达意,衔接自如抒情议论,以简洁、深入、动情、感人为佳。必须使所议之论、所抒之情紧扣叙述与描写的内容,力求做到不突兀,不生硬,不虚假,给读者水到渠成、情真意切之感。
行云流水,有法可依无论是间接抒情,还是直抒胸臆,无论是先议后叙总领全文,还是先叙后议揭示题旨,或者夹叙夹议使文章随处迸溅智慧的浪花。都力求当行则行,当止则止,运用自如。
【佳作赏析】
尘封的梦,重拾未晚
福建考生
初春的清晨,风微微扬起轻纱薄帘,纷扬的雨丝宛若曲终回环,轻轻着落。几声清脆的鸟儿鸣叫声将宁静打破,爷爷笑着睡去,很安详。我脑海中浮现久久凝固的画面:爷爷重拾年青时尘封的梦,手指依然轻拂琴弦,直至生命的终章,终于笑着离去。
战火纷争的年代,年幼的爷爷偷偷将曾祖父的琵琶藏了起来,躲过了土匪的洗劫。
家道中落,几亩薄田倾注着一家五口的心血。时年十二岁的他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梦想:重新组建一个南音乐团,继承曾祖父的遗志。村中只有“不务正业”的陈三爷精通南音,可他却被称作疯子。家里人禁止他们来往。每天清晨,爷爷在鸡鸣前便偷偷到陈三爷家里学琴,梦想的种子渐渐在心中萌芽、生长。
五十年代,全国大炼钢铁。夏旱将大地蒸发得疲惫不堪,烈日中,爷爷昏昏欲睡,失手打翻了炉子,铁水四溅,火势迅速漫延。得以获救已是万幸,只是爷爷从此戴上了一颗假眼,半边的蓝天对这个二十岁的少年来说太过于沉重,“嘈嘈急雨、窃窃私语”的琵琶渐渐被岁月的年轮裹上一层层死寂,犹如爷爷后大半人生,在灰色调和的辛劳中流逝。
沙越漏越急,人至暮年,心却慢了下来。搁浅的回忆如潮水汹涌而来,打在被生存麻痹了梦想的礁岸,引起内心深重的共鸣。梦的脚步慢慢追上被生存奴役、驱赶的爷爷。
爷爷再也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劳,再也不用朝九晚五为生计奔波。然而,悠闲的生活却是空洞的。暑假,我回去看他,搬出了装饰精美,却落满尘埃的琵琶,轻轻拨弄,晶莹的泪光在他布满皱纹的双眸中静静诉说尘封的梦。
世界上有太多事不能准时到站,有太多梦想被生活延误,我们焦急等待却杳无音信。可是,一阵清风又将人们吹醒了,也许只要一瞬,记忆便被席卷而来,像久别重逢的好友与你娓娓述说。
爷爷在走前于琴声中度过了美好温暖的冬季。
只消一阵风,一句话,尘封的梦便会汹涌而至,重新拾起,为时未晚。莫再错过因前世五百次回眸而换回今生的这一次擦肩而过。
点评这是一篇构思独特巧妙、叙事波澜起伏、表达灵动活泼、意蕴深沉厚重的考场满分作文。作者以抒情性的叙事笔调,再现了爷爷命途多舛的人生经历:少年偷偷学艺的“奢侈”爱好,组建南音乐团的非分梦想,铁水溅瞎眼睛的悲戚“消沉”,人至暮年终美梦成真。并以娴熟的技法,不时穿插一些画龙点睛的比喻性议论,似乎隐喻着什么,又似乎在昭示着什么:失意和得意、梦想与现实、偶然与必然、个人际遇与社会环境……似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点”而不“破”,引人思考,兴味无穷。
【精题演练】
请以“生命中的绿色”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联系现实生活,传达真情实感,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不少于800字。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含蓄之美,是记叙文的上乘。但并不排斥在叙述和描写的基础上恰当融入抒情议论,从而“画龙点睛”,更鲜明地表现主题,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记叙描写犹如“画龙”,抒情议论则是“点睛”。记叙文中以“认识深刻”为支撑的议论用得精当巧妙,是可以妙笔生花的。《小狗包弟》的理趣,《纪念刘和珍君》的情韵,都是因画龙点睛而凸显的。
【范文引路】
光明在低头的一瞬
迟子建
俄罗斯的教堂,雕像多是这个民族历史中各个阶层的伟大人物。在莫斯科的东南一座小城教堂里,我仰着脖子,看安德烈·鲁勃廖夫留在拱顶充满庄严感的画作。就在我收回目光、满怀感慨低下头来的一瞬,我被另一幅画面打动了:一位裹着头巾的老妇人,正在安静地打扫着凝结在祭坛下面的烛油!
她起码有六十岁了,扫烛油时腰是佝偻的,直身的时候腰仍然是佝偻的,足见她承受了岁月的沧桑和重负。她身穿灰蓝色的长袍,戴蓝色的暗花头巾,一手握着把小铁铲,一手提着笤帚,脚畔放着盛烛油的撮子,一丝不苟地打扫着烛油。她像是一个虔诚的教徒,面色白晳,眼窝深陷,脸颊有两道深深的半月形皱纹,微微抿着嘴,表情沉静。教堂里偶尔有游客经过,她绝不张望一眼,而是耐心细致地铲着烛油,待它们聚集到一定程度后,用笤帚扫到铁铲里,倒在撮子中。她做这活儿的时候是那么虔诚,手中的工具没有发出一声刺耳的响声,她大概是怕惊扰了上帝吧——虽然说几个世纪以来,上帝不断听到刀戈相击的声音,听到枪炮声中贫民的哀号。
我悄悄地站在老妇人的侧面,看着祭坛,看着祭坛下的她。以她的年龄,还在教堂里做着清扫的事务,其家境大约是贫寒的。上帝只有一个,朝拜者却有无数,所以祭坛上蜡炬无数。它们播撒光明的时候,也在流泪。从祭坛上蜂飞蝶舞般飞溅下来的烛泪,最终凝结在一起,汇成一片,牛乳般润泽,琥珀般透明,宛如天使折断了的翅膀。老妇人打扫着的,既是人类祈祷的心声,也是上帝安抚尘世中受苦人的甘露。
如果我是个画家就好了,我会以油画展现在教堂中看到的这一幕令人震撼的情景。这样一个扫烛油的老妇人,她的形象不被世人知晓,也永远不会像莫斯科街头伫立的那些名人雕像一样,被人纪念着,拜谒着。但她的形象却深深地镌刻在了我心中!
那个扫烛油的老妇人,也许看到了永恒的光明,所以她的劳作是安然的。而我从她身上,看到了另一种永恒的光明:光明的获得不是在仰望的时刻,而是于低头的一瞬! (有删改)
点评“低头的一瞬”竟然感受到仰望的伟大!文章以“被另一幅画面所打动”的“满怀感慨”的抒情性文字,领起对老妇人佝偻的身形、细致的动作、沉静的表情、虔敬的态度的工笔描写。结尾以一段抒情性议论,环环相扣,层层掘进,揭示作者内心的顿悟与震撼:这烛泪悄然无声地播撒着悲天悯人的神性“光明”,这妇人沉静虔诚地守护着平和坦诚的人性“光明”。抒情议论深化了文章内容,读者因此顿悟:作者这“低头”的一瞬,摒弃了世俗的仰望,获得的是心灵的纯净与圣洁。
【方法指要】
描形摹象,有本可依抒情议论建立在具体、充实的叙述描写上,这些叙述和描写,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让人生发深沉情感。但要注意:不可喧宾夺主,本末倒置。
传情达意,衔接自如抒情议论,以简洁、深入、动情、感人为佳。必须使所议之论、所抒之情紧扣叙述与描写的内容,力求做到不突兀,不生硬,不虚假,给读者水到渠成、情真意切之感。
行云流水,有法可依无论是间接抒情,还是直抒胸臆,无论是先议后叙总领全文,还是先叙后议揭示题旨,或者夹叙夹议使文章随处迸溅智慧的浪花。都力求当行则行,当止则止,运用自如。
【佳作赏析】
尘封的梦,重拾未晚
福建考生
初春的清晨,风微微扬起轻纱薄帘,纷扬的雨丝宛若曲终回环,轻轻着落。几声清脆的鸟儿鸣叫声将宁静打破,爷爷笑着睡去,很安详。我脑海中浮现久久凝固的画面:爷爷重拾年青时尘封的梦,手指依然轻拂琴弦,直至生命的终章,终于笑着离去。
战火纷争的年代,年幼的爷爷偷偷将曾祖父的琵琶藏了起来,躲过了土匪的洗劫。
家道中落,几亩薄田倾注着一家五口的心血。时年十二岁的他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梦想:重新组建一个南音乐团,继承曾祖父的遗志。村中只有“不务正业”的陈三爷精通南音,可他却被称作疯子。家里人禁止他们来往。每天清晨,爷爷在鸡鸣前便偷偷到陈三爷家里学琴,梦想的种子渐渐在心中萌芽、生长。
五十年代,全国大炼钢铁。夏旱将大地蒸发得疲惫不堪,烈日中,爷爷昏昏欲睡,失手打翻了炉子,铁水四溅,火势迅速漫延。得以获救已是万幸,只是爷爷从此戴上了一颗假眼,半边的蓝天对这个二十岁的少年来说太过于沉重,“嘈嘈急雨、窃窃私语”的琵琶渐渐被岁月的年轮裹上一层层死寂,犹如爷爷后大半人生,在灰色调和的辛劳中流逝。
沙越漏越急,人至暮年,心却慢了下来。搁浅的回忆如潮水汹涌而来,打在被生存麻痹了梦想的礁岸,引起内心深重的共鸣。梦的脚步慢慢追上被生存奴役、驱赶的爷爷。
爷爷再也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劳,再也不用朝九晚五为生计奔波。然而,悠闲的生活却是空洞的。暑假,我回去看他,搬出了装饰精美,却落满尘埃的琵琶,轻轻拨弄,晶莹的泪光在他布满皱纹的双眸中静静诉说尘封的梦。
世界上有太多事不能准时到站,有太多梦想被生活延误,我们焦急等待却杳无音信。可是,一阵清风又将人们吹醒了,也许只要一瞬,记忆便被席卷而来,像久别重逢的好友与你娓娓述说。
爷爷在走前于琴声中度过了美好温暖的冬季。
只消一阵风,一句话,尘封的梦便会汹涌而至,重新拾起,为时未晚。莫再错过因前世五百次回眸而换回今生的这一次擦肩而过。
点评这是一篇构思独特巧妙、叙事波澜起伏、表达灵动活泼、意蕴深沉厚重的考场满分作文。作者以抒情性的叙事笔调,再现了爷爷命途多舛的人生经历:少年偷偷学艺的“奢侈”爱好,组建南音乐团的非分梦想,铁水溅瞎眼睛的悲戚“消沉”,人至暮年终美梦成真。并以娴熟的技法,不时穿插一些画龙点睛的比喻性议论,似乎隐喻着什么,又似乎在昭示着什么:失意和得意、梦想与现实、偶然与必然、个人际遇与社会环境……似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点”而不“破”,引人思考,兴味无穷。
【精题演练】
请以“生命中的绿色”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联系现实生活,传达真情实感,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