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合作学习的理论也越来越被广大教师理解和接受。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但在教学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分组不科学,随意性强
有的教师误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几个学生凑在一起讨论几分钟就行了,因此在课堂上常常出现随意让同桌或者前后四人讨论的现象,这种临时随意的分组,由于组内成员缺乏必要的沟通与合作的技能,缺乏必要的默契,面对问题,成员之间不能进行有信任、有规则的交流与合作,出现不同意见时,又不能很好地协商。这样随意分组是形式化的小组合作学习。
二、问题不论难易、轻重,皆用讨论
有些教师为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不考虑学习内容的难易、轻重,不考虑问题有没有讨论的价值,都用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仿佛成了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使一些没有思考性、开放性,甚至根本就没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充斥其中,从而造成学生没有讨论的兴趣和积极性,既浪费了教学时间,又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新的“负担”。
三、教师游离于小组以外,袖手旁观
当小组开始讨论时,有的教师不去巡视指导,而是袖手旁观,只是听听小组的汇报。这种现象反映了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认识上的偏差。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需要经历由易到难、由“扶”到“放”的过程,要循序渐进,需要教师起到组织者、参与者与指导者的作用。教师要深入小组,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倾听学生的学习情况,获取直接的信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为小组讨论后的教学活动作准备。
四、学生性格差异导致合作失衡
当老师要求学生合作时,一些性格开朗、交际能力强的学生容易获得参与的机会,而一些性格内向、腼腆拘谨的学生经常成为小组的“看客”;另外,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能较好地进行交流,成为小组内的“活跃分子”,使得这些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发展,而一些学困生则恰好相反,由于基础较差,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自己的机会,实际上也是被剥夺了学习的权利,造成小组合作学习的不平等、不平衡。
要想解决上述问题,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弄清合作学习的意义,搭配好学习小组
有些教师认为,小组讨论就是合作学习;也有教师认为,让学生组成小组共同完成任务就是合作学习。其实小组仅仅是形式,合作学习的开始是有效分组,成功的合作小组采用的原则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即合作小组成员在性别、性格、学习成绩甚至是家庭背景等方面具有差异,从而实现各小组成员在合作过程的优势互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组内异质决定了小组成员各具特色,小组内的分工要明确,组员要有序配合。一般以四人为一组,四人中配一个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配两个学习中等的学生、一个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担任组长,以便开展组内互动和组间竞赛活动,负责组织、协调本组成员的学习活动。其次,必须安排好内向或成绩不好学生所处的合作地位,否则他们将游离于合作学习之外。另外,要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内部都能找到自己的最佳角色位置,责任到人。最后,教师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关注学生的合作过程,适时进行组间成员的调整,使小组合作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2、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有效合作
数学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合作学习的优势就在于能使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解决数学问题,能否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是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关键。如果一个数学问题比较简单,多数学生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就能解决,就没有合作学习的必要;同样,如果一个问题难度过大,学生无论如何也不能解决,也没有合作学习的价值。要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应该是对学生个人而言不能解决,而通过小组合作能解决的问题。
3、要抓住合作交流的契机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能否抓住合作交流的契机也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方面。契机抓得好,学生通过讨论、争辩,掌握的知识就更深刻、更牢固,对问题的思考就更全面,对结论的表达就更清晰。那么在课堂中应在什么时候进行合作呢?
首先,在沟通知识联系时进行合作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既复习旧知,又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新问题,从而获得新知。
其次,在处理教学重、难点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处理每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时,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加深对重、难点的理解。
另外,在知识容易混淆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知识,这些知识学生容易混淆,针对这些知识,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是很有必要的。
4、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品质
在合作学习中要培养学生乐于合作、敢于交流、明白合作规则、有合作成功的喜悦等品质。
首先,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和合作技能,消除对合作学习的不必要顾虑,使学生既敢于在合作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大胆寻求帮助,也乐于把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告诉别人。
其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作规则的培养。合作学习如果没有规则,或者不能很好地遵守规则,合作学习往往会陷入混乱无序、低效的境界,因此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明确分工、明确纪律要求,对学生进行规则意识的教育,提高合作的质量。
另外,合作学习的成果不应仅仅是问题的圆满解决,有时可以是疑问,甚至是分歧。产生新的问题也可以说是合作学习的一种成果,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既使解决不了问题也没有关系,但必须知道分歧在什么地方。教师还要善于对学生取得的有意义的成果进行赞赏,使更多的学生有成功的喜悦。
一、分组不科学,随意性强
有的教师误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几个学生凑在一起讨论几分钟就行了,因此在课堂上常常出现随意让同桌或者前后四人讨论的现象,这种临时随意的分组,由于组内成员缺乏必要的沟通与合作的技能,缺乏必要的默契,面对问题,成员之间不能进行有信任、有规则的交流与合作,出现不同意见时,又不能很好地协商。这样随意分组是形式化的小组合作学习。
二、问题不论难易、轻重,皆用讨论
有些教师为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不考虑学习内容的难易、轻重,不考虑问题有没有讨论的价值,都用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仿佛成了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使一些没有思考性、开放性,甚至根本就没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充斥其中,从而造成学生没有讨论的兴趣和积极性,既浪费了教学时间,又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新的“负担”。
三、教师游离于小组以外,袖手旁观
当小组开始讨论时,有的教师不去巡视指导,而是袖手旁观,只是听听小组的汇报。这种现象反映了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认识上的偏差。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需要经历由易到难、由“扶”到“放”的过程,要循序渐进,需要教师起到组织者、参与者与指导者的作用。教师要深入小组,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倾听学生的学习情况,获取直接的信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为小组讨论后的教学活动作准备。
四、学生性格差异导致合作失衡
当老师要求学生合作时,一些性格开朗、交际能力强的学生容易获得参与的机会,而一些性格内向、腼腆拘谨的学生经常成为小组的“看客”;另外,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能较好地进行交流,成为小组内的“活跃分子”,使得这些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发展,而一些学困生则恰好相反,由于基础较差,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自己的机会,实际上也是被剥夺了学习的权利,造成小组合作学习的不平等、不平衡。
要想解决上述问题,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弄清合作学习的意义,搭配好学习小组
有些教师认为,小组讨论就是合作学习;也有教师认为,让学生组成小组共同完成任务就是合作学习。其实小组仅仅是形式,合作学习的开始是有效分组,成功的合作小组采用的原则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即合作小组成员在性别、性格、学习成绩甚至是家庭背景等方面具有差异,从而实现各小组成员在合作过程的优势互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组内异质决定了小组成员各具特色,小组内的分工要明确,组员要有序配合。一般以四人为一组,四人中配一个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配两个学习中等的学生、一个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担任组长,以便开展组内互动和组间竞赛活动,负责组织、协调本组成员的学习活动。其次,必须安排好内向或成绩不好学生所处的合作地位,否则他们将游离于合作学习之外。另外,要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内部都能找到自己的最佳角色位置,责任到人。最后,教师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关注学生的合作过程,适时进行组间成员的调整,使小组合作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2、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有效合作
数学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合作学习的优势就在于能使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解决数学问题,能否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是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关键。如果一个数学问题比较简单,多数学生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就能解决,就没有合作学习的必要;同样,如果一个问题难度过大,学生无论如何也不能解决,也没有合作学习的价值。要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应该是对学生个人而言不能解决,而通过小组合作能解决的问题。
3、要抓住合作交流的契机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能否抓住合作交流的契机也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方面。契机抓得好,学生通过讨论、争辩,掌握的知识就更深刻、更牢固,对问题的思考就更全面,对结论的表达就更清晰。那么在课堂中应在什么时候进行合作呢?
首先,在沟通知识联系时进行合作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既复习旧知,又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新问题,从而获得新知。
其次,在处理教学重、难点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处理每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时,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加深对重、难点的理解。
另外,在知识容易混淆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知识,这些知识学生容易混淆,针对这些知识,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是很有必要的。
4、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品质
在合作学习中要培养学生乐于合作、敢于交流、明白合作规则、有合作成功的喜悦等品质。
首先,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和合作技能,消除对合作学习的不必要顾虑,使学生既敢于在合作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大胆寻求帮助,也乐于把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告诉别人。
其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作规则的培养。合作学习如果没有规则,或者不能很好地遵守规则,合作学习往往会陷入混乱无序、低效的境界,因此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明确分工、明确纪律要求,对学生进行规则意识的教育,提高合作的质量。
另外,合作学习的成果不应仅仅是问题的圆满解决,有时可以是疑问,甚至是分歧。产生新的问题也可以说是合作学习的一种成果,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既使解决不了问题也没有关系,但必须知道分歧在什么地方。教师还要善于对学生取得的有意义的成果进行赞赏,使更多的学生有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