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家简介
肖泽萍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院协会精神病医院管理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心理卫生学会理事长
肖院长长期从事决策行为、应激障碍、强迫症、分离性身份障碍、人格障碍等心理疾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迄今共发表论文110余篇,主编、参编著作13部,获得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及各种奖励20余项。1999年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一天,一位20岁出头的漂亮女孩在妈妈的陪伴下,来我的门诊看病。当时,她的情绪非常低落,坐在一旁不说话。她妈妈告诉我,这孩子天资聪明,5岁开始上学,从小到大,读的都是重点学校的重点班。前年毕业于上海一所名牌大学,目前在一家全球500强公司工作。我很纳闷,那么漂亮、那么优秀的女孩为什么会变得如此忧郁?
我问女孩,最近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她说,工作上不是很顺利,总觉得要做好一件事,很难、很难。她现在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也不太愿意回家。前阵子,她一个人在宾馆里住了很久,一直在考虑是不是应该结束生命。
听到这话,我的心头为之一震,接着问:“你小时候最快乐事情是什么?”她抬起头,幽怨地说:“我曾经快乐过吗?”刚说完,她便流泪了。随后,她转过头,问她妈妈:“妈妈,你觉得我什么时候是最快乐的啊……”
这个场景给我的印象实在太深了。这个孩子,从5岁起(甚至更早),一直到大学,绝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她不仅学习成绩好、钢琴弹得好(考出十级),连画画都很棒。在老师、家长、同学眼里,她一直是最优秀的。不过,也正因为如此,她没有太多时间和同学来往,也没有机会学习人际交往。工作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就算她再怎么努力,也无法得到领导的青睐。一时间,巨大的心理落差让她觉得无法承受。更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在她的成长过程中,从来不曾遭遇过挫折,她的主要任务除了读书,还是读书,其他诸如为人处世、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等能力,她都不具备。她不知道当遇到困难时,该如何找人商量,该怎样寻求别人的帮助;也不知道这种困难是不是别人也会遇到;更不知道这种困难到底是一个不太严重的问题,还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过去那种只要考高分就能带来快乐的生活一去不复返了。于是,她困惑了、忧郁了。
我想,她父母亲一定是想让她走一条非常顺、非常顺的道路。不过,他们这么做的结果,却让她少了很多必要的生活经验,比如人情世故、人际交往等。从小到大,她没有机会学习这些经验,也没有遭遇过大的挫折。工作以后,随着身份、环境、境遇的改变,她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又不知道该如何调整自己。最终,她只能选择逃避。
有种说法很有道理:一棵小树苗,你只要把它放在大自然中,让它经历风雨,得到阳光的照耀和水分的滋润,就算不去管它,它照样可以茁壮成长。反之,如果你把小树苗放在恒温的温室里,看似很安全、很幸福,但实际上,它可能失去更多。一旦遇到“风吹草动”(环境变化、温度变化等),它就会承受不了,甚至枯死。孩子的成长也是如此。家长们如果把孩子养成“温室里的花朵”,每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总是率先“冲上去”帮他解决掉,看似保护了孩子,其实是害了他们。当孩子遇到困难、挫折和考验的时候,什么时候该帮?什么时候不该帮?如果要帮,怎么帮比较合适?这其中的分寸,家长们应该仔细斟酌、认真把握。
肖泽萍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院协会精神病医院管理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心理卫生学会理事长
肖院长长期从事决策行为、应激障碍、强迫症、分离性身份障碍、人格障碍等心理疾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迄今共发表论文110余篇,主编、参编著作13部,获得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及各种奖励20余项。1999年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一天,一位20岁出头的漂亮女孩在妈妈的陪伴下,来我的门诊看病。当时,她的情绪非常低落,坐在一旁不说话。她妈妈告诉我,这孩子天资聪明,5岁开始上学,从小到大,读的都是重点学校的重点班。前年毕业于上海一所名牌大学,目前在一家全球500强公司工作。我很纳闷,那么漂亮、那么优秀的女孩为什么会变得如此忧郁?
我问女孩,最近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她说,工作上不是很顺利,总觉得要做好一件事,很难、很难。她现在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也不太愿意回家。前阵子,她一个人在宾馆里住了很久,一直在考虑是不是应该结束生命。
听到这话,我的心头为之一震,接着问:“你小时候最快乐事情是什么?”她抬起头,幽怨地说:“我曾经快乐过吗?”刚说完,她便流泪了。随后,她转过头,问她妈妈:“妈妈,你觉得我什么时候是最快乐的啊……”
这个场景给我的印象实在太深了。这个孩子,从5岁起(甚至更早),一直到大学,绝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她不仅学习成绩好、钢琴弹得好(考出十级),连画画都很棒。在老师、家长、同学眼里,她一直是最优秀的。不过,也正因为如此,她没有太多时间和同学来往,也没有机会学习人际交往。工作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就算她再怎么努力,也无法得到领导的青睐。一时间,巨大的心理落差让她觉得无法承受。更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在她的成长过程中,从来不曾遭遇过挫折,她的主要任务除了读书,还是读书,其他诸如为人处世、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等能力,她都不具备。她不知道当遇到困难时,该如何找人商量,该怎样寻求别人的帮助;也不知道这种困难是不是别人也会遇到;更不知道这种困难到底是一个不太严重的问题,还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过去那种只要考高分就能带来快乐的生活一去不复返了。于是,她困惑了、忧郁了。
我想,她父母亲一定是想让她走一条非常顺、非常顺的道路。不过,他们这么做的结果,却让她少了很多必要的生活经验,比如人情世故、人际交往等。从小到大,她没有机会学习这些经验,也没有遭遇过大的挫折。工作以后,随着身份、环境、境遇的改变,她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又不知道该如何调整自己。最终,她只能选择逃避。
有种说法很有道理:一棵小树苗,你只要把它放在大自然中,让它经历风雨,得到阳光的照耀和水分的滋润,就算不去管它,它照样可以茁壮成长。反之,如果你把小树苗放在恒温的温室里,看似很安全、很幸福,但实际上,它可能失去更多。一旦遇到“风吹草动”(环境变化、温度变化等),它就会承受不了,甚至枯死。孩子的成长也是如此。家长们如果把孩子养成“温室里的花朵”,每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总是率先“冲上去”帮他解决掉,看似保护了孩子,其实是害了他们。当孩子遇到困难、挫折和考验的时候,什么时候该帮?什么时候不该帮?如果要帮,怎么帮比较合适?这其中的分寸,家长们应该仔细斟酌、认真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