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是为解决当前高中体育课程存在的现实问题,依托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及顺应国际体育课程发展趋势,而修订的具有深化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作用的纲领性重要文件。本文针对《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学科核心素养及高中生健全人格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内在逻辑进行探究,提出以下认识:学科核心素养与健全人格互为因果,学科核心素养是促进高中学生健全人格培育的内在动力,健全人格是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保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是为解决当前高中体育课程存在的现实问题,依托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及顺应国际体育课程发展趋势,而修订的具有深化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作用的纲领性重要文件。本文针对《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学科核心素养及高中生健全人格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内在逻辑进行探究,提出以下认识:学科核心素养与健全人格互为因果,学科核心素养是促进高中学生健全人格培育的内在动力,健全人格是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保障。
其他文献
古代医德思想主要是医者个体的职业美德和职业戒条。近现代医学伦理学主要关涉医界的行业规范。生命伦理学以生命医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引发的伦理问题为导向,探讨道德的社会应对措施。健康伦理学明确健康的价值地位,确立不同社会主体的健康道德责任。公共健康伦理学确立健康或卫生领域中的公共伦理。当代医学伦理学经历了古代医德学,近现代医学伦理学、生命伦理学、健康伦理学与公共健康伦理学的不同阶段,是对不同阶段医学伦理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当代医学伦理学有着医疗职业伦理、生命伦理与健康伦理的不同面向。
以某医学期刊出版社9本中文期刊2020年刊载的55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426篇论文作为研究对象,对虚构标注、擅自标注、无关标注、不当标注4种基金标注不端行为进行分析。医学论文中最普遍和最严重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标注不端行为是无关标注,占比为50.47%;擅自标注占比为9.62%,虚构标注占比为4.93%,不当标注的两种表现形式分别占比为7.04%和6.57%;仅152篇论文(35.68%)中的18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38%)标注合理可信。医学期刊出版单位必须重视并主动作为,采取措施积极行使科研
在介绍文化与多元文化护理、文化敏感性与文化胜任力及儿童安宁疗护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从六个方面阐述多元文化对于儿童安宁疗护实践的影响,包括病情告知及决策、语言与非语言的交流、对疼痛的理解和管理、对治疗的选择及精神照护、对疾病和死亡的理解、死亡仪式和死亡地点的选择。在儿童安宁疗护中,医务人员要具有文化敏感性与文化胜任力,了解不同文化的特征,使用恰当的沟通技巧,以提高对患儿和家庭的照护质量。
医学教育发展的历史逻辑决定了其与社会发展的紧密关系,当前,医学教育发展中存在着学制多样化且门槛参差不齐、招生规模庞大且专业过多、医学人才学历有待提升等与社会需求不完全匹配的问题。通过坚持精英教育与内涵式发展协同发展、梯度发展与内涵式发展有机结合、新医科对医学教育的引领、加强与社会系统的联动与融合等措施。探究社会需求与医学教育内涵式发展协调一致的应然逻辑,是各医学院校内涵式发展的现实举措,也有利于实现社会需求与医学教育协同共赢。
以VOSviewer软件为分析工具,对国内外健康伦理责任研究主题进行计量分析,形成可视化视图,以了解国内外健康伦理责任的研究热点和责任主体。结果表明,国内外健康伦理责任的研究主题基本一致,都包含公共健康伦理、医学伦理、生命伦理等主题,但国外的发文量多,发展速度快,研究内容丰富。国外侧重对个人责任主体的研究,国内侧重对政府责任主体的研究。我国健康伦理责任研究需要增加研究内容的多样性,促进研究方法的多元化,明确责任主体及责任范围。
为顺应医学教育的创新发展趋势和大健康社会需求,在梳理医学跨专业教育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跨专业教育模式的优势与挑战基础上,提出了健康领域跨专业教育的模式,并进行初步的探索与实践。围绕健康养老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两条主线,搭建跨专业教育创新平台,把握课程整合、组织创新和机构建设三个要素,在理念塑造、知识技能和社会实践等环节中融入医学多学科知识和人文素养,探究了医教协同的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
知情同意的目的在于尊重受试者的自主权,维护受试者的利益,绝不能当作临床研究者自我保护的手段,也不能认为没有伤害风险的就可以不履行知情同意。当前临床研究项目的伦理审查实践中,知情同意存在受益、风险、补偿等事项的告知说明不充分、不准确等问题,明确同意执行不到位问题,知情告知不及时问题。建议细化告知说明事项、切实履行知情权,在知情同意过程中切实保障受试者真正理解、确保明确同意,提高研究者的伦理意识、强化多个部门的监管责任。
基于医疗人工智能的具体实践,立足深度学习、智能机器人、医疗大数据三个面向,聚焦各类创新主体协同发力以及各要素之间系统整合,总结医疗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现状特征与发展方向,并从数据伦理、责任伦理、算法伦理以及法律监管进行风险识别。最终,以技术创新为依托并结合伦理规范与制度转型,从医疗大数据的规范。智能机器人的调适、算法伦理的治理以及准入机制的完善四个方面规制医疗人工智能的应用和准入,打造智慧健康管理与疾病诊疗的医疗资源价值新格局。
基于文献法及20余例医务社工参与的儿童安宁疗护个案经验,建构出在三甲儿童专科医院内开展儿童安宁疗护的整合路径,分为安宁疗护服务启动、医务社工专业评估、安宁疗护场所选择及个性化关怀服务提供、安宁疗护服务终止。并分析影响实践的关键要素为多学科团队的搭建、家属对临终事实的接纳度、患儿家庭临终场所选择的意愿表达、家庭的照顾能力、社区医疗资源的可及性。最后结合文化语境和现状就儿童安宁疗护实践提出总结与建议。儿童安宁疗护服务路径整合实践提高了临终患儿的生命质量,也体现了以患儿家庭为本的人文关怀。
经过20多年医保改革,我国建立了较为成熟的基本医保筹资机制。但随着实践的发展,基本医保在筹资机制、统筹层次、保障待遇、个人账户、基金监管等方面暴露出一些问题。通过建立政府、单位、个人三方缴费的职工医保筹资机制、与个人收入挂钩的居民医保筹资机制、科学合理的待遇清单制度,以及提高个人账户运行效率和基金监管能力等路径;坚持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和辩证思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进行开源节流改革等基本方向,优化基本医保筹资机制,推动基本医保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