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他人交往是智障儿童适应社会的能力,也是智障儿童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智障儿童由于大脑受到损伤,大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差;加之智障儿童在交往中,由于大多数人不理解他们,多表现出远离、歧视,无疑更阻碍了他们与人交往的兴趣,这些使智障儿童交往能力的训练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因此,教师应该用积极的态度对待智障儿童交往的困难,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为他们创造成功的学习经验。实践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利于激发智障儿童的情感和兴趣,加强他们的交流与沟通,促进他们交往能力的提高,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培养智障儿童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在实践活动中培养交往的态度
交往的态度直接影响智障儿童交往能力的发展,要给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的环境,师生经常一起游戏、娱乐,在这样的环境中长期生活,儿童渐渐地就会形成一种喜欢与人交往的态度,而他们在遇到挫折和苦恼的时候,也会因有这样的大家庭温暖而很快愈合。在我近二十年的班主任生涯中,学生刘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学期,刘军在我任教的七年级学习,他十五岁了,一米七的个子,性格内向、腼腆。我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刘军同学上课时总是低着头,有时甚至趴在桌上,从不举手回答问题;课后不喜欢和同学说话、玩耍。当我和他谈话时,他总是低着头或看着别的地方。后来我通过了解其家长、以前的任课老师,判定刘军同学有一定的自闭倾向。根据这一情况,我决定在班上开展一些实践活动,来改变刘军的态度,帮助他克服与他人交往的自卑心理,乐于和他人相处。带学生外出参观、旅游,见识社会、接触大自然,既新奇又有趣,是一种较好的实践活动。有一次,我组织学生到南通狼山旅游,在汽车上我注意到刘军面色异常,我摸了摸他的头,感觉好烫,原来他感冒发烧了。我立即拿来预备的感冒药让他服下,同学们听说刘军有病,都转过头来看他,表示关心。刘军旁边的两个同学主动去和其他人挤座位,把他们的座位空出来让刘军躺下来休息。到了狼山,刘军从座椅上起来,面色好多了。鲁友龙同学在我的暗示下搀着刘军上山。爬山的时候,刘军的裤子被树枝钩住,撕了好长一道缝,鲁友龙喊着告诉了我。我们出发前预备了食品、水和药品等,就是没有想到要预备针线。看着刘军撕开的裤腿,我不禁着急起来,突然,有一个声音传来:“我有办法!”原来是调皮鬼陈彬彬,只见他从口袋里掏出粘错字的透明胶带,跑到刘军身边蹲下身子,用胶带小心地把裤腿缝粘住。同学们都欢呼起来,刘军看着暂时修补好的衣服,很是感动。从狼山回校以后,刘军对老师和同学的态度有了明显的转变,他有什么事能找我商量,我鼓励他把头抬起来,面对面地和人讲话。此外,在一些游戏活动中我常常请他扮演一个角色,回答几个预设的问题,要求他如果会就大声回答,不会就告诉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刘军低头不敢讲话的现象有了一定的转变。
二、在实践活动中激发交往的欲望
智障儿童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口齿不清、说话断断续续、语意不明,教师要开展一些实践活动,给智障儿童制造一些说话的机会,矫正智障儿童的语言障碍,激发他们与人交往的欲望,提高交往的能力。老师可设计一些必须通过说话才能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的实践活动,这是鼓励智障儿童主动语言沟通、交往的很有效的方法。智障儿童必须说话才能得到那个东西,如去超市购物,就是练习说话的机会。老师可以一边走一边指着所看到的东西,要求学生进行说话练习。如:我领着刘军和同学们来到食品架前,大家看到琳琅满目的食物都很兴奋。我问刘军:“你看到了什么?”刘军捏着衣角就是不开口。我对他说:“今天,老师问个东西,你能答出来,我就把这个东西奖给你。”刘军的眼睛顿时有了光彩,指着货架回答:“方便面。”我告诉他:“说话的时候要把句子说完整。你应该说‘我看到了什么’。”刘军学着说:“我看到了方便面。”我露出赞赏的目光,继续问:“你看到了什么?”他回答:“我还看到了巧克力。”我高兴地叫他把方便面和巧克力都放进了购物篮。后来我们到收银台结账时,我又问刘军:“东西卖好之后,要对收银员说什么,来表示对别人帮助的感激之情?”刘军在我的鼓励之下,红着脸对收银员说:“谢谢!”这天下午,全班同学都品尝到刘军的奖品——方便面和巧克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扩大了学生的接触面,让他们有机会和各色人等交往,激发了他们与人交往的欲望,并能体验交往的乐趣。
三、在实践活动中训练交往的技能
交往技能是指在社会生活和实践中,通过与人和周围环境的接触、交往、合作,掌握社会规则及语言或非语言性的交往技能来逐步适应社会的一种技能。智障儿童是一个弱势群体,由于身心的缺陷,造成交往的困难。因此,在实践活动中培养智障儿童的交往技能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让智障儿童从小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友谊观、合作观,增强他们在交往中沟通情感,增进了解的能力,使他们在交往合作中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个性,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与熟人交往的训练
智障儿童由于自卑、胆怯,交往技能的训练需要从他们周围熟悉的环境人手,让他们与熟悉的人交往,熟悉的环境和熟悉的人能使他们产生亲切感和勇气。在学校的集体生活中,智障儿童朝夕相处,彼此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创设友好和谐的客观环境,鼓励同学之间的互动行为,促进他们交往能力的提高。如讲故事、球类、棋牌类等活动,教师引导孩子们自由组合,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交往意识,逐步掌握与他人交往的技能。儿童与同伴的实践活动,是训练交往能力的大好时机。在愉快的活动中,不仅建构了智障儿童的交往语言,培养了智障儿童的交往技能,也促进了他们综合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二)与陌生人交往的训练
在与熟人交往的过程中累积经验后,老师可以鼓励智障儿童与陌生人说话,敢于独自去新地方办事,并给予赞许和欣赏。在实践活动中引导智障儿童掌握基本的交往技巧和交往规则。如:对人要有礼貌,会合作;教育孩子以诚待人,尊重别人,别人讲话或提建议时,要集中精神听,不随便插嘴打断别人;遇事应由大家一起来商量解决,学会接纳别人的意见……在教学生使用计算器时,我组织学生到菜市场参观。教师事先布置了任务;每两人成一组,要向小商贩询问五种物品的名称和价格,并记录下来以便计算。我故意把刘军和一名女生分在一组,逼使他主动与小商贩说话。尽管刘军这一组是最后完成任务的,但总算达到了预期目标。
四、在实践活动中树立交往的信心
要彻底改变像刘军这样的学生,让他敞开心扉,乐于与他人交往,应从树立信心人手。教师要真诚地尊重每一位智障学生,给予他们足够的重视,这样才能消除了智障学生的自卑感或者可能出现的逆反心理,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上进心。在教学实践中,我曾多次为刘军创造机会,让他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与人交往的信心。刘军热爱劳动,从保育员那儿我了解到刘军在宿舍里做好事,经常帮小同学叠被子、穿衣服、系鞋带。为此,我设计了铺床、叠被子的家务劳动比赛。在班会课上,我把同学们带到一个预备的宿舍,四个人为一组,哨声为号,一齐开动。刘军以娴熟的动作第一个完成了铺床、叠被子的工作。我当众赞扬了他,要求全班同学向他学习,使刘军同学认识到自己在老师和同学心目中的地位,他的头抬起来了,自信的笑容常常出现在他的脸上。
培养智障儿童的交往能力并非是一个简单的课题,它需要融于爱的群体之中,融于实践活动之中,融于丰富的生活之中。训练者必须耐心地引导,帮助智障儿童掌握交往的技能,树立其信心,使他们渐渐融入人群、融入社会。
一、在实践活动中培养交往的态度
交往的态度直接影响智障儿童交往能力的发展,要给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的环境,师生经常一起游戏、娱乐,在这样的环境中长期生活,儿童渐渐地就会形成一种喜欢与人交往的态度,而他们在遇到挫折和苦恼的时候,也会因有这样的大家庭温暖而很快愈合。在我近二十年的班主任生涯中,学生刘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学期,刘军在我任教的七年级学习,他十五岁了,一米七的个子,性格内向、腼腆。我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刘军同学上课时总是低着头,有时甚至趴在桌上,从不举手回答问题;课后不喜欢和同学说话、玩耍。当我和他谈话时,他总是低着头或看着别的地方。后来我通过了解其家长、以前的任课老师,判定刘军同学有一定的自闭倾向。根据这一情况,我决定在班上开展一些实践活动,来改变刘军的态度,帮助他克服与他人交往的自卑心理,乐于和他人相处。带学生外出参观、旅游,见识社会、接触大自然,既新奇又有趣,是一种较好的实践活动。有一次,我组织学生到南通狼山旅游,在汽车上我注意到刘军面色异常,我摸了摸他的头,感觉好烫,原来他感冒发烧了。我立即拿来预备的感冒药让他服下,同学们听说刘军有病,都转过头来看他,表示关心。刘军旁边的两个同学主动去和其他人挤座位,把他们的座位空出来让刘军躺下来休息。到了狼山,刘军从座椅上起来,面色好多了。鲁友龙同学在我的暗示下搀着刘军上山。爬山的时候,刘军的裤子被树枝钩住,撕了好长一道缝,鲁友龙喊着告诉了我。我们出发前预备了食品、水和药品等,就是没有想到要预备针线。看着刘军撕开的裤腿,我不禁着急起来,突然,有一个声音传来:“我有办法!”原来是调皮鬼陈彬彬,只见他从口袋里掏出粘错字的透明胶带,跑到刘军身边蹲下身子,用胶带小心地把裤腿缝粘住。同学们都欢呼起来,刘军看着暂时修补好的衣服,很是感动。从狼山回校以后,刘军对老师和同学的态度有了明显的转变,他有什么事能找我商量,我鼓励他把头抬起来,面对面地和人讲话。此外,在一些游戏活动中我常常请他扮演一个角色,回答几个预设的问题,要求他如果会就大声回答,不会就告诉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刘军低头不敢讲话的现象有了一定的转变。
二、在实践活动中激发交往的欲望
智障儿童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口齿不清、说话断断续续、语意不明,教师要开展一些实践活动,给智障儿童制造一些说话的机会,矫正智障儿童的语言障碍,激发他们与人交往的欲望,提高交往的能力。老师可设计一些必须通过说话才能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的实践活动,这是鼓励智障儿童主动语言沟通、交往的很有效的方法。智障儿童必须说话才能得到那个东西,如去超市购物,就是练习说话的机会。老师可以一边走一边指着所看到的东西,要求学生进行说话练习。如:我领着刘军和同学们来到食品架前,大家看到琳琅满目的食物都很兴奋。我问刘军:“你看到了什么?”刘军捏着衣角就是不开口。我对他说:“今天,老师问个东西,你能答出来,我就把这个东西奖给你。”刘军的眼睛顿时有了光彩,指着货架回答:“方便面。”我告诉他:“说话的时候要把句子说完整。你应该说‘我看到了什么’。”刘军学着说:“我看到了方便面。”我露出赞赏的目光,继续问:“你看到了什么?”他回答:“我还看到了巧克力。”我高兴地叫他把方便面和巧克力都放进了购物篮。后来我们到收银台结账时,我又问刘军:“东西卖好之后,要对收银员说什么,来表示对别人帮助的感激之情?”刘军在我的鼓励之下,红着脸对收银员说:“谢谢!”这天下午,全班同学都品尝到刘军的奖品——方便面和巧克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扩大了学生的接触面,让他们有机会和各色人等交往,激发了他们与人交往的欲望,并能体验交往的乐趣。
三、在实践活动中训练交往的技能
交往技能是指在社会生活和实践中,通过与人和周围环境的接触、交往、合作,掌握社会规则及语言或非语言性的交往技能来逐步适应社会的一种技能。智障儿童是一个弱势群体,由于身心的缺陷,造成交往的困难。因此,在实践活动中培养智障儿童的交往技能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让智障儿童从小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友谊观、合作观,增强他们在交往中沟通情感,增进了解的能力,使他们在交往合作中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个性,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与熟人交往的训练
智障儿童由于自卑、胆怯,交往技能的训练需要从他们周围熟悉的环境人手,让他们与熟悉的人交往,熟悉的环境和熟悉的人能使他们产生亲切感和勇气。在学校的集体生活中,智障儿童朝夕相处,彼此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创设友好和谐的客观环境,鼓励同学之间的互动行为,促进他们交往能力的提高。如讲故事、球类、棋牌类等活动,教师引导孩子们自由组合,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交往意识,逐步掌握与他人交往的技能。儿童与同伴的实践活动,是训练交往能力的大好时机。在愉快的活动中,不仅建构了智障儿童的交往语言,培养了智障儿童的交往技能,也促进了他们综合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二)与陌生人交往的训练
在与熟人交往的过程中累积经验后,老师可以鼓励智障儿童与陌生人说话,敢于独自去新地方办事,并给予赞许和欣赏。在实践活动中引导智障儿童掌握基本的交往技巧和交往规则。如:对人要有礼貌,会合作;教育孩子以诚待人,尊重别人,别人讲话或提建议时,要集中精神听,不随便插嘴打断别人;遇事应由大家一起来商量解决,学会接纳别人的意见……在教学生使用计算器时,我组织学生到菜市场参观。教师事先布置了任务;每两人成一组,要向小商贩询问五种物品的名称和价格,并记录下来以便计算。我故意把刘军和一名女生分在一组,逼使他主动与小商贩说话。尽管刘军这一组是最后完成任务的,但总算达到了预期目标。
四、在实践活动中树立交往的信心
要彻底改变像刘军这样的学生,让他敞开心扉,乐于与他人交往,应从树立信心人手。教师要真诚地尊重每一位智障学生,给予他们足够的重视,这样才能消除了智障学生的自卑感或者可能出现的逆反心理,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上进心。在教学实践中,我曾多次为刘军创造机会,让他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与人交往的信心。刘军热爱劳动,从保育员那儿我了解到刘军在宿舍里做好事,经常帮小同学叠被子、穿衣服、系鞋带。为此,我设计了铺床、叠被子的家务劳动比赛。在班会课上,我把同学们带到一个预备的宿舍,四个人为一组,哨声为号,一齐开动。刘军以娴熟的动作第一个完成了铺床、叠被子的工作。我当众赞扬了他,要求全班同学向他学习,使刘军同学认识到自己在老师和同学心目中的地位,他的头抬起来了,自信的笑容常常出现在他的脸上。
培养智障儿童的交往能力并非是一个简单的课题,它需要融于爱的群体之中,融于实践活动之中,融于丰富的生活之中。训练者必须耐心地引导,帮助智障儿童掌握交往的技能,树立其信心,使他们渐渐融入人群、融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