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读书与创作的关系

来源 :读书文摘(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orge_z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诗文创作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全方位的展示,首先要在平时多读书,在与书长期的厮磨中,消化成自己的精神营养。同时,努力寻找与自身的生命素质有亲切对应关系的那部分广泛涉猎,才能为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积学;博学;学识;创作]
  一、积学以储宝
  写作最能展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所以它在中文教学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刘勰在《文心雕龙》的神思篇中说:“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把积累学识打下深厚的文化功底看作是创作者必备的学养。的确,诗文创作表面看是文字表达的功夫,而事实上,它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全方位的体现。一个学养单薄、没有深厚文化功底的人,他可能写出单纯优美的诗句,但却很难写出走进读者心灵、具有丰富人生信息、超越时空的文学作品,即便辞藻再华丽,也无法遮蔽内在的寒窘。
  当然,在诗文创作中,也有的作家,似乎看了许多书,有很多知识积累,可是未经过自己长期的咀嚼、消化而转变成自身内在的精神养料,在创作时,把看到的知识,生吞活剥地硬塞入自己的作品中,那就成了作品之外多余的饰物,不仅不能为作品增色,反倒肢解了作品本身。所以,从事诗文创作,必须在平时多读书,并在与书本长期的厮磨中,把它们转变成自己丰富的精神营养,化成居高临下的人生智慧,当灵感来临,提笔写作时,就会“浩乎其沛然矣”(韩愈《答李翊书》),文思勃发,那些平时累积的知识养料,也就如同交情甚笃的老友,自然而来,与个人的感情水乳交融地合而为一,水到渠成,如有神助,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中国文学史上那些脱颖而出的文豪,大多如此。唐代的王维、杜甫、李白、白居易、李商隐、杜牧等,他们都是从七八岁甚至五六岁就开始自己的读书生涯,正是在中国丰厚的古代文化熏陶下,具备了深厚的思想文化修养。靠这种修养,他们中有的人,不仅应举步入仕途,而且写出一篇篇有张力、有感召力的脍炙人口佳作。
  当然,并非一个人想搞文学创作,就只阅读文学作品,而应以文学作品为主,广泛涉猎文史哲甚至理工农商医等各方面知识,广闻博识,兼采百家,成为通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同种类的书籍,各有不同的营养,只有广收博采,才能具备深厚的思想文化功底,才能在创作中左右逢源。东坡有云:“若言弦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此语极妙,器乐演奏各构成元素间,只有相互作用,形成有机系统并和谐发挥作用,才能演奏出美妙的乐曲,写作也是如此。
  二、学者以博览为工
  “文尊韩,诗尊杜;犹登山者必上泰山,泛水者必朝东海也。然使空抱东海、泰山,而此外不知有天台、武夷之奇,潇湘、镜湖之胜;则亦泰山上一樵夫,海船上之舵工而已矣。学者当以博览为工。”袁枚《随园诗话》这段话说明一个朴素的道理,学习的人应该以博采众长来奠定自己的功底,强调了一个人广泛学习众家之长的重要性。
  的确,在中国文坛上,韩愈是唐宋八大家的领袖人物,他的文章感情热烈、气势充沛、滔滔雄辩,是文章创作者的楷模。而杜甫是唐代诗歌创作的泰斗,无论是在体制、语言、风格、格律等方面,均为后世作家的创作典范。然而,王维、孟浩然的清新淡雅,高適、岑参的悲壮雄浑,李白的雄奇飘逸,李商隐的深情绵邈等,均有可取之处。就连杜甫自己在创作中,也是广泛地向各家学习,才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正如他在《戏为六绝句》中谈到的那样:“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意思是说只有广泛地学习古人和今人,才能汲取到更多的滋养,写出优美动听的清词丽句。只有继承前人的优秀传统,兼取众长,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总之,一个学习的人,首先要有容纳百川的宽阔胸怀;其次,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尽可能地兼取众长,丰厚自己的学识功底。
  当然,人的生命十分有限,不论是哪一方面的书,都多得是。一个人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所有自己学习方向上的书统统看完。所以,要认真仔细地选择书来读。正像余秋雨先生说的那样:“要相信,茫茫书海中,只有那么一小块,才与你的生命素质有亲切的对应关系。要凭着自己的人生信号去寻找这一部位,然后才可能由此及彼,扩大成果。完全脱离了个人的文化心理结构而任意冲撞,读书就会失去了自身生命的濡养而变得毫无乐趣可言。”(《文明的碎片》中的访谈录第五部分“关于读书”。)那么余先生所说的一小块,是指对我们的精神有着直接滋养作用那部分。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对我们的心灵有间接营养的东西,这一部分读起来就像吃自己不太喜欢的食物一样,可能不太对口味,需要一定的时间厮磨,慢慢才习惯它的味道,但同样会给我们思想情感带来有益的补充。否则,完全像余先生说的那样,专拣对劲的来读,恐怕也有偏食的弊病。
  “博览为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非易事。正像孔子说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自省焉。”如果见到所有的贤者就要去达到同样的等级,即使累垮也难以达到。所以,我们所说的博览,也是相对的博。在本领域内,尽量广泛涉猎,学习前人以及他人已有的成果,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刘熙载在《艺概·词曲概》中说:“稼轩词,龙腾虎掷,任古书中理语瘦语,一经运用,便得风流。”对古人也好,今人也罢,只有用自己的生命体验和阅读功底去融会贯通,才能像辛弃疾那样在作品中运用自如,才能写出风流天下的美文。愿我们所有称得上文人的人,都有一份“博览为工”的胸襟,这样,我们所生活的群体和我们热爱的文坛都会多一份大气。
其他文献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引下,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通过对相关知识点的巩固与创新,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此帮助每一名小学生都能够直接参与到数
[摘 要:初中阶段,应基于学生的数学前期基础,与不同的认知层次导入有关的数学问题,契合学生的理解范畴,让枯燥的字符以灵动的形式一览无遗,短时间激发学生的课堂互动活跃度,创造轻松的探究氛围。随着数学的兴趣牵引,由浅入深的走进数学的探究氛围中,为高效课堂的设立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激发;学习兴趣;高效;数学课堂 ]  一、引言  高效的数学课堂上,除了对基础知识的灌输以外,教师还应在学生的虚拟脑海中
[摘 要: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是产生高效益的必要保证。而教师又在其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谈谈培养高中生英语学习习惯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英语;听说读写;培养策略]  一、听——教给学生行
数学核心素养主要是引导学生知识、能力和价值观的整合.深度学习是基于学生理解与迁移能力,创设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探索科学规律,完善已有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数学核
金秋至,风携凉,碧波揉斜阳登高处,凭栏望,残红染濠江远山墨,丛林黄,兰亭古道长菊枝茂,丹桂香,无意惹晨霜独徜徉
本文分析了中小型施工企业实行资金集中管理的必要性,并结合工作实际总结归纳了中小企业实行资金集中管理的几点做法,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摘 要:本文就新形势下分析自学考试面临问题及所处现状,对自学考试综合改革与创新制度研究,探索建立自学考试与其他教育形式之间的沟通衔接和学分互认机制。  关键词:自学考试;综合改革与创新;学分互换互认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是20世纪80年代初党和政府为解决高等教育供求关系严重失衡问题而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1981年首先在北京、天津、上海、辽宁试点,1983年面向全国推广。截至
天津石化公司从全局一盘棋的高度出发,提前筹谋。在停车检修前,烯烃部乙烯装置开足马力,送中沙石化储存乙烯、丙烯合计5600余吨,在乙烯装置停车检修不能为下游装置提供原料时,由中
以文化为核心要逐步建立企业文化,建立我们三特公司独特的文化.文化这个概念听起来非常虚,但事实上这个概念非常重要.现在有一个观点:中国的改革开放之所以如此成功和毛泽东
摘 要:现如今,随着数学改革深入,小学数学教学更加重视教学方法的引入,为保证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本文基于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的研究,总结了几点教学策略,希望分析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学认识,以助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不断提高。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新课改要求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从而促进社会化教学的不断发展。同时,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性学科,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