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南省普洱市优良的气候环境条件非常适宜大球盖菇的生产和发展,普洱市农科所科技人员经过多年研究并不断试验栽培,总结出了利用咖啡壳与刨花作培养料,不需搭设阴棚,省工节本且产量高的大球盖菇室外栽培技术。
一、栽培季节
利用自然环境栽培大球盖菇,出菇期应在气温15~27℃。普洱市一般于9月至12月播种,12月至翌年1月开始出菇。正常情况下4月底采菇结束。
二、栽培场地的选择
利用冬闲田、菜园地、果园地栽培。栽培场地的选择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近水源且水源无污染,排水方便;二是土壤疏松肥沃,土质呈弱酸性,富含腐殖质;三是避风、遮阳,折光率要求达到“三分阳七分阴”。
三、栽培技术要点
1.培养料的配制与处理
大球盖菇可以直接生料栽培或采用预发酵料栽培,也可以采用熟料栽培。生料栽培,在菌种萌发的过程中培养料会升温,如果温度控制不当会烧坏菌种;熟料栽培成本较高,工序较烦琐;预发酵料栽培操作简单,安全实用。笔者主要介绍预发酵料栽培技术。培养料要求新鲜、干燥、无霉变、无腐烂。
培养料配制:咖啡壳与刨花配制比例为1∶1,每亩需干料总量为5000~8000公斤。两种基质均匀混合后,在铺料前再均匀拌入基质总量(干)10%的新鲜麦麸。
培养料的处理:(1)预湿。将咖啡壳和刨花按1∶1的比例混合均匀后进行浸水处理。浸水的目的:一是使培养料吸足水分,二是降低基质pH值,三是使其初步软化以便于操作。浸水方法通常是在水池(先挖坑槽,内衬塑料布)中浸泡6~12小时。培养料的浸水标准以自然沥水后含水量达70%~75%为宜。其判断方法是捏紧料后呈断线性滴水。(2)预发酵。将培养料堆成宽1.5米、高1米,长不限的料堆,预发酵。当料温升至60℃以上时保持12~36小时,即可翻堆。隔天再翻堆一次,1~2天后即可散堆,调节pH值至6~7,入床铺料播种。
2.铺料播种
铺料前必须检查培养料的含水量和pH值,同时预先做好畦床的预湿、消毒和药物杀虫。
畦床整理:畦床龟背形,宽50~60厘米、高5~10厘米,长度不限,沟宽25~30厘米。
建堆播种:铺料前按干料总量10%的比例均匀拌入新鲜的麦麸。铺底料厚14~18厘米,然后播种。撒播或穴播,穴距5~9厘米,菌种尽量成块成团,每平方米用菌种量为1.5~2.0袋。播种后覆料3~4厘米厚。若播种时气温较高,可用直径5~8厘米的木棍在畦中间每隔一米打一个放气孔,以免烧坏菌种。
3.发菌管理
温度和湿度的调节是发菌管理的关键环节。播种后1~3天内料温控制在25℃左右,培养料含水量70%~75%,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如果料温接近30℃,可间断性打几个散热孔,加强夜间通风降温。若畦面干燥应适当喷水保湿,喷水应少喷勤喷,菇床四周的侧面多喷,中间部位应少喷或不喷。播种后20天之内,一般不喷水或少喷水。待菌种萌发定植并伸长到培养料的1/2时,可以适当喷水。如果菌丝生长旺盛有力,说明水分适宜,切勿天天喷水而诱发菌丝早衰。
4.覆土
待菌丝布满料堆的2/3时即可覆土。各种富含腐殖質的田园土均适宜作覆土材料。碱性土、黏性土、贫瘠土和单一的泥炭土均不适于作覆土材料。
覆土湿度以手捏土粒变扁但不破碎、不黏手为宜,覆土厚2.5~4.0厘米,每100平方米栽培面积需5立方米土。为防止阳光暴晒,保湿发菌,畦面应覆一层稻草。覆土后,一般3~5天菌丝便可爬入土层,当菌丝爬入土层后,适当加强通风换气,防止菌丝徒长。
5.出菇管理
覆土后15~20天,便可出菇。形成原基前喷一次大水,然后通风2~3天,之后减少通风量。当土层中形成菇蕾后,可适当喷水,使土层保持湿润。喷水切勿过量,要避免多余的水流入料内而影响菌床出菇。
大球盖菇出菇的温度范围为12~27℃,最适温度为15~18℃。当温度低于4℃或超过30℃时,均不利于出菇。在适宜的温度下,出菇快、整齐、转潮快。出菇阶段,应保持85%~95%的空气相对湿度,以利于出菇。
6.采收与采后管理
当菇体长至成熟,菇盖呈钟形未反卷,菌褶呈灰白色,表层菌膜未破裂,未开伞时即可采收。采收时注意不要松动四周小菇蕾,以免影响下潮菇。
采收后菌床上留下的洞穴要及时填上细土,以利菌丝恢复生长和出下一潮菇,采收后的残次菇和菌渣要清除干净,不要留在菌床上,以免腐烂后引起病虫害。采收第一潮菇后,对菌床喷水,经10~15天,又可采收第二潮菇,一般可采3~4潮菇。
(云南省普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李晓花 邮编:665000)
一、栽培季节
利用自然环境栽培大球盖菇,出菇期应在气温15~27℃。普洱市一般于9月至12月播种,12月至翌年1月开始出菇。正常情况下4月底采菇结束。
二、栽培场地的选择
利用冬闲田、菜园地、果园地栽培。栽培场地的选择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近水源且水源无污染,排水方便;二是土壤疏松肥沃,土质呈弱酸性,富含腐殖质;三是避风、遮阳,折光率要求达到“三分阳七分阴”。
三、栽培技术要点
1.培养料的配制与处理
大球盖菇可以直接生料栽培或采用预发酵料栽培,也可以采用熟料栽培。生料栽培,在菌种萌发的过程中培养料会升温,如果温度控制不当会烧坏菌种;熟料栽培成本较高,工序较烦琐;预发酵料栽培操作简单,安全实用。笔者主要介绍预发酵料栽培技术。培养料要求新鲜、干燥、无霉变、无腐烂。
培养料配制:咖啡壳与刨花配制比例为1∶1,每亩需干料总量为5000~8000公斤。两种基质均匀混合后,在铺料前再均匀拌入基质总量(干)10%的新鲜麦麸。
培养料的处理:(1)预湿。将咖啡壳和刨花按1∶1的比例混合均匀后进行浸水处理。浸水的目的:一是使培养料吸足水分,二是降低基质pH值,三是使其初步软化以便于操作。浸水方法通常是在水池(先挖坑槽,内衬塑料布)中浸泡6~12小时。培养料的浸水标准以自然沥水后含水量达70%~75%为宜。其判断方法是捏紧料后呈断线性滴水。(2)预发酵。将培养料堆成宽1.5米、高1米,长不限的料堆,预发酵。当料温升至60℃以上时保持12~36小时,即可翻堆。隔天再翻堆一次,1~2天后即可散堆,调节pH值至6~7,入床铺料播种。
2.铺料播种
铺料前必须检查培养料的含水量和pH值,同时预先做好畦床的预湿、消毒和药物杀虫。
畦床整理:畦床龟背形,宽50~60厘米、高5~10厘米,长度不限,沟宽25~30厘米。
建堆播种:铺料前按干料总量10%的比例均匀拌入新鲜的麦麸。铺底料厚14~18厘米,然后播种。撒播或穴播,穴距5~9厘米,菌种尽量成块成团,每平方米用菌种量为1.5~2.0袋。播种后覆料3~4厘米厚。若播种时气温较高,可用直径5~8厘米的木棍在畦中间每隔一米打一个放气孔,以免烧坏菌种。
3.发菌管理
温度和湿度的调节是发菌管理的关键环节。播种后1~3天内料温控制在25℃左右,培养料含水量70%~75%,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如果料温接近30℃,可间断性打几个散热孔,加强夜间通风降温。若畦面干燥应适当喷水保湿,喷水应少喷勤喷,菇床四周的侧面多喷,中间部位应少喷或不喷。播种后20天之内,一般不喷水或少喷水。待菌种萌发定植并伸长到培养料的1/2时,可以适当喷水。如果菌丝生长旺盛有力,说明水分适宜,切勿天天喷水而诱发菌丝早衰。
4.覆土
待菌丝布满料堆的2/3时即可覆土。各种富含腐殖質的田园土均适宜作覆土材料。碱性土、黏性土、贫瘠土和单一的泥炭土均不适于作覆土材料。
覆土湿度以手捏土粒变扁但不破碎、不黏手为宜,覆土厚2.5~4.0厘米,每100平方米栽培面积需5立方米土。为防止阳光暴晒,保湿发菌,畦面应覆一层稻草。覆土后,一般3~5天菌丝便可爬入土层,当菌丝爬入土层后,适当加强通风换气,防止菌丝徒长。
5.出菇管理
覆土后15~20天,便可出菇。形成原基前喷一次大水,然后通风2~3天,之后减少通风量。当土层中形成菇蕾后,可适当喷水,使土层保持湿润。喷水切勿过量,要避免多余的水流入料内而影响菌床出菇。
大球盖菇出菇的温度范围为12~27℃,最适温度为15~18℃。当温度低于4℃或超过30℃时,均不利于出菇。在适宜的温度下,出菇快、整齐、转潮快。出菇阶段,应保持85%~95%的空气相对湿度,以利于出菇。
6.采收与采后管理
当菇体长至成熟,菇盖呈钟形未反卷,菌褶呈灰白色,表层菌膜未破裂,未开伞时即可采收。采收时注意不要松动四周小菇蕾,以免影响下潮菇。
采收后菌床上留下的洞穴要及时填上细土,以利菌丝恢复生长和出下一潮菇,采收后的残次菇和菌渣要清除干净,不要留在菌床上,以免腐烂后引起病虫害。采收第一潮菇后,对菌床喷水,经10~15天,又可采收第二潮菇,一般可采3~4潮菇。
(云南省普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李晓花 邮编:66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