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实践考察应该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广大城市中学生来说城市地理实践考察则是最有效的形式,它不仅有益于对地理知识的学习,让地理的课本知识同社会现实紧密地结合,学以致用,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树立热爱家乡的情感。本文主要探讨城市地理实践的考察内容和实践的一些方法。
一、城市地理考察实践活动目的及意义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实践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发展的特点和优势,其中开展地理社会实践活动就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开展地理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新知识的精神,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环境、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观念,并且还有助于学生巩固、消化书本知识,使学生的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统一起来,加深对课堂上获得的间接经验的理解、检验和掌握,进一步丰富完善学生的地理知识结构,训练学生的地理技能以及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研究能力等。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主要场所。选择当地城市作为学生地理考察实践的主要对象具有三个方面明显的优势:一是内容的综合性。城市是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枢纽,它的形成和发展既有社会人文的因素,也有自然的因素。城市地理考察实践的内容不仅可以覆盖中学地理的大部分内容,还可以包括一些其他科目的内容,例如,历史、政治等。二是实践活动成本低,现实性强。现在大部分高中段学校集中在城市,学生每天都接触城市,具有城市的大量感性认识,通过实践活动,把这些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当地城市实践,比到远处的农村、山区成本低,对时间宝贵的高中段学生来说也更节约时间,效果也会更好些。三是有助于学生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家乡。从目前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实践活动要少而精,要有效果,对城市中学生而言,地理科目的城市地理考察活动应该是最佳的选择。
二、城市考察内容的拟定
1 城市的一般特征及其经济地位。
城市的规模及等级;城市与所在经济区及其他城市的联系,城市在经济区和城市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城市的辐射范围;城市具有代表性的产业部门;城市行政的作用及其辐射范围;具有全国意义的和表征城市特征的历史古迹。
2 城市的地理和历史因素。
城市名称的由来及城市产生的时间;城市形成的因素;对城市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事件(例如,行政中心的转移,铁路和运河的修建,特区的开辟等);城市发展的主要历史阶段(通常我国城市历史分为:鸦片战争前,抗日战争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等阶段);城市职能的历史变化;在城市不同发展历史阶段上,城市内部中心的转移及转移的原因。
3 城市的现代职能。
(1)城市的工业职能。重要工业部门及其种类;城市主要企业布局的因素;原料、能源的来源;劳动力的数量、质量与劳动素养;工业发展的运输条件及主要运输线。城市拥有的特殊手工业部门及其种类。工业职能数目及其在全市职业人口中的地位。
(2)城市商业职能。在当地或者全国的地位;商业、贸易的类型;主要货源;商业中心区的等级、类别、阶层;主要商业中心区,各商业区的分工与协作;自由市场与定期市场的数目、种类;定期市场和自由市场对城市商业的调节作用;商业职业人口数目及其在全市职业人口构成中的比重。
(3)城市的运输职能。城市与天然通道(河流、湖泊、海洋、谷口等)的关系;通向城市的主要运输设施(铁路、公路、通航水路、航空、管道等);各种道路对城市发展的意义;高峰期城市运输问题及解决途径;主要运输干线的货源及其流向;运输业职业人口数目及其在职业人口构成中的比重。
(4)城市文化旅游职能。①城市的文化职能,包括研究机构与高等学校数量、规模和布局;中学与小学的数目与布局;文化设施(戏院、影院、图书馆、文化宫、书店等)的规模、数量与布局;城市拥有的特殊纪念物(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物、寺院、古墓、古碑等)的数量、规模以及其在全国和地区的意义。②城市的宗教职能,寺庙和种类及其职能,在宗教中的地位和影响。③城市的旅游、疗养职能,包括城市拥有的旅游、疗养职能形成的因素,旅游、疗养设施(古纪念物、古寺庙、自然风景区、疗养温泉等)在全国和地区的地位;旅游、疗养职能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作用;历年城市旅客数量,旅客的结构;发展旅游业需要改进的问题;从事文化旅游业的人数等。
(5)城市的行政及政治职能。城市中政府机构的级别、数量与布局;主要行政机构的影响范围;行政设置对城市发展的作用;行政机构的发展及其职能的扩大;城市内部行政区的划分;行政机构人数及其在职业人口中的比重。
4 城市的物质外貌。
城市物质外貌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因素;地理位置(靠海、河、湖、或者近山口,位于高原、低地等)对其外貌形成的作用;地形的主要特点及其对外貌的影响;矿产的状况及其对城市外貌的影响;城市气候特点对城市外貌的影响(例如,南方的遮阳、北方采暖设施等);雨量多少对房屋建设的影响;风向对企业、居住区及绿化带等的影响;城市的水文特点对城市外貌的影响;城市水源地对城市发展的意义;不利自然条件对城市发展和改变城市外貌的意义;城市的历史发展对其外貌的影响:城市的古迹对城市外貌的影响;城市的现代职能对城市物质外貌的影响;城市房屋建设的特点;城市职能小区的物质外貌的差异;城市街道的布局及其对物质外貌的影响;城市物质外貌的深化及其因素;不同历史时期城市物质外貌的基本特点。
5 城市的职能小区地理。
城市的职能小区的数量及其划分的依据;各区在全市的地位和作用;各区值得注意的对象(如博物馆、剧院、历史建筑物、寺庙、大商业中心等)及其对各职能区的影响。
6 城市的郊区。
郊区的范围及性质;郊区自然景观特征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市郊与城市的主要联系及联系形式;城市化的进展与市郊的收缩和变化;市郊与城市间的物质、能源、信息、人口的流动形式与规模及其形成的因素。
总之,城市考察的内容,要与中学生的特点、地理教材的结合点、当地城市的具体情况、城市发展远景与规划等因素相结合。
三、城市地理考察实践的方法
由于考察实践目的和要求不同,城市地理实践有以下两种方法:
1 综合、整体地考察。
如果选择城市作为实习重点,时间又有保障,就可以把城市作为一个综合体,全面地、综合地进行考察。考察步骤如下:
(1)请专家作报告。请有关专家作报告,全面了解城市的情况。报告大体有两种。第一种是请政府有关部门,例如,计委、城建局等部门的有关专家报告。他们掌握的资料多,对城市规划、城市发展趋势等都能进行详细的介绍。但有些问题不一定 能满足我们经济地理考察的需要。第二种是请当地的地理学家作有关城市地理的报告。其内容多与专业结合密切,但是对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趋势,往往不如第一种报告深刻。所以可以把两种报告结合起来。
(2)鸟瞰。为了大致了解城市的地理位置、自然及社会经济环境,登高鸟瞰城市全景是十分必要的。制高点的位置要适中,登上制高点以后,应能了解城市全貌,在制高点观察全市面貌时,要随看随讲,组织讨论。要有详细的城市地图、望远镜、照像机等,对照城市地图进行观察并应将有典型意义的城市地段随时拍照。鸟瞰城市应注意观察如下问题:第一,城市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注意城市的自然位置,城市所处的地貌部位(平原、山地、盆地、台地等);城市是否有河流通过,是否依山傍水;城市植被与气候的特征;城市与相邻地区的关系与相互作用;城市的交通位置,与车站、码头、机场的关系等。第二,城市的物质外貌。从制高点上观察城市街道的宽窄,放射的状况,建筑的形式,建筑物的高低,等等。第三,城市的职能小区。从制高点上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城市职能小区的差别,尤其是物质外貌的差别。因此要注意观察职能小区之间的界线标志;各小区物质外貌特点的差别及其形成的原因(历史因素、社会因素与自然因素);注意各小区街道的放射状况、走向与宽窄的差别与对比;绿化率的差别。第四,城市规划。从制高点可以观察城市规划的主轴、街道与建筑物的布局等,并可以看到城市发展各阶段城市规划的差别。尽管鸟瞰一个城市,所看到的东西不可能很多,但是,对于从总体上、宏观上把握一个城市的特征,这种现象往往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鸟瞰是认识一个城市的好方法之一。
(3)实地考察。在请专家作报告和鸟瞰观察的基础上,要对城市进行全面的实地调查和研究,这是城市考察最重要的一环。因城市问题复杂,可以小组分工考察。每个小组既要分担一个总的、一般性的问题。也要分担一个小区的观察任务。各组考察的成果,最后要互相交流,使每个小组对城市都能有个全面的认识。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也可以让考察活动更有效果和意义。在城市实地考察中,将城市职能分区、城市的发展和城市现状等问题作为重点。每个城市再以重点职能进行调查。例如,考察唐山市时,可以煤炭开采业及其有关职能作为重点;考察杭州市时可将其旅游商业、贸易职能作为中心;考察鞍山市时,可以’工业职能,尤其是钢铁工业作为重点,等等。
2 专题考察。
专题考察指只选择该城市的几个重点专题进行考察。例如,在上海可以选择以宝钢为首的钢铁工业布局,以金山石化总厂为首的石油化学工业布局两个专题进行考察;在桂林可以重点考察旅游资源;在唐山市,可以重点考察研究它的煤炭工业。专题考察,要注意选择考察对象最突出的问题,对已选定的问题考察要深入,同时应作出专题总结。
四、总结交流
城市考察因为涉及面广,问题复杂,不同的学生得出的结论可能会有区别,所以城市地理考察结束后,必须组织交流,使大家掌握的情况能够互相沟通交流,然后要求每个小组写出考察总结。
一、城市地理考察实践活动目的及意义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实践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发展的特点和优势,其中开展地理社会实践活动就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开展地理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新知识的精神,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环境、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观念,并且还有助于学生巩固、消化书本知识,使学生的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统一起来,加深对课堂上获得的间接经验的理解、检验和掌握,进一步丰富完善学生的地理知识结构,训练学生的地理技能以及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研究能力等。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主要场所。选择当地城市作为学生地理考察实践的主要对象具有三个方面明显的优势:一是内容的综合性。城市是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枢纽,它的形成和发展既有社会人文的因素,也有自然的因素。城市地理考察实践的内容不仅可以覆盖中学地理的大部分内容,还可以包括一些其他科目的内容,例如,历史、政治等。二是实践活动成本低,现实性强。现在大部分高中段学校集中在城市,学生每天都接触城市,具有城市的大量感性认识,通过实践活动,把这些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当地城市实践,比到远处的农村、山区成本低,对时间宝贵的高中段学生来说也更节约时间,效果也会更好些。三是有助于学生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家乡。从目前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实践活动要少而精,要有效果,对城市中学生而言,地理科目的城市地理考察活动应该是最佳的选择。
二、城市考察内容的拟定
1 城市的一般特征及其经济地位。
城市的规模及等级;城市与所在经济区及其他城市的联系,城市在经济区和城市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城市的辐射范围;城市具有代表性的产业部门;城市行政的作用及其辐射范围;具有全国意义的和表征城市特征的历史古迹。
2 城市的地理和历史因素。
城市名称的由来及城市产生的时间;城市形成的因素;对城市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事件(例如,行政中心的转移,铁路和运河的修建,特区的开辟等);城市发展的主要历史阶段(通常我国城市历史分为:鸦片战争前,抗日战争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等阶段);城市职能的历史变化;在城市不同发展历史阶段上,城市内部中心的转移及转移的原因。
3 城市的现代职能。
(1)城市的工业职能。重要工业部门及其种类;城市主要企业布局的因素;原料、能源的来源;劳动力的数量、质量与劳动素养;工业发展的运输条件及主要运输线。城市拥有的特殊手工业部门及其种类。工业职能数目及其在全市职业人口中的地位。
(2)城市商业职能。在当地或者全国的地位;商业、贸易的类型;主要货源;商业中心区的等级、类别、阶层;主要商业中心区,各商业区的分工与协作;自由市场与定期市场的数目、种类;定期市场和自由市场对城市商业的调节作用;商业职业人口数目及其在全市职业人口构成中的比重。
(3)城市的运输职能。城市与天然通道(河流、湖泊、海洋、谷口等)的关系;通向城市的主要运输设施(铁路、公路、通航水路、航空、管道等);各种道路对城市发展的意义;高峰期城市运输问题及解决途径;主要运输干线的货源及其流向;运输业职业人口数目及其在职业人口构成中的比重。
(4)城市文化旅游职能。①城市的文化职能,包括研究机构与高等学校数量、规模和布局;中学与小学的数目与布局;文化设施(戏院、影院、图书馆、文化宫、书店等)的规模、数量与布局;城市拥有的特殊纪念物(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物、寺院、古墓、古碑等)的数量、规模以及其在全国和地区的意义。②城市的宗教职能,寺庙和种类及其职能,在宗教中的地位和影响。③城市的旅游、疗养职能,包括城市拥有的旅游、疗养职能形成的因素,旅游、疗养设施(古纪念物、古寺庙、自然风景区、疗养温泉等)在全国和地区的地位;旅游、疗养职能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作用;历年城市旅客数量,旅客的结构;发展旅游业需要改进的问题;从事文化旅游业的人数等。
(5)城市的行政及政治职能。城市中政府机构的级别、数量与布局;主要行政机构的影响范围;行政设置对城市发展的作用;行政机构的发展及其职能的扩大;城市内部行政区的划分;行政机构人数及其在职业人口中的比重。
4 城市的物质外貌。
城市物质外貌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因素;地理位置(靠海、河、湖、或者近山口,位于高原、低地等)对其外貌形成的作用;地形的主要特点及其对外貌的影响;矿产的状况及其对城市外貌的影响;城市气候特点对城市外貌的影响(例如,南方的遮阳、北方采暖设施等);雨量多少对房屋建设的影响;风向对企业、居住区及绿化带等的影响;城市的水文特点对城市外貌的影响;城市水源地对城市发展的意义;不利自然条件对城市发展和改变城市外貌的意义;城市的历史发展对其外貌的影响:城市的古迹对城市外貌的影响;城市的现代职能对城市物质外貌的影响;城市房屋建设的特点;城市职能小区的物质外貌的差异;城市街道的布局及其对物质外貌的影响;城市物质外貌的深化及其因素;不同历史时期城市物质外貌的基本特点。
5 城市的职能小区地理。
城市的职能小区的数量及其划分的依据;各区在全市的地位和作用;各区值得注意的对象(如博物馆、剧院、历史建筑物、寺庙、大商业中心等)及其对各职能区的影响。
6 城市的郊区。
郊区的范围及性质;郊区自然景观特征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市郊与城市的主要联系及联系形式;城市化的进展与市郊的收缩和变化;市郊与城市间的物质、能源、信息、人口的流动形式与规模及其形成的因素。
总之,城市考察的内容,要与中学生的特点、地理教材的结合点、当地城市的具体情况、城市发展远景与规划等因素相结合。
三、城市地理考察实践的方法
由于考察实践目的和要求不同,城市地理实践有以下两种方法:
1 综合、整体地考察。
如果选择城市作为实习重点,时间又有保障,就可以把城市作为一个综合体,全面地、综合地进行考察。考察步骤如下:
(1)请专家作报告。请有关专家作报告,全面了解城市的情况。报告大体有两种。第一种是请政府有关部门,例如,计委、城建局等部门的有关专家报告。他们掌握的资料多,对城市规划、城市发展趋势等都能进行详细的介绍。但有些问题不一定 能满足我们经济地理考察的需要。第二种是请当地的地理学家作有关城市地理的报告。其内容多与专业结合密切,但是对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趋势,往往不如第一种报告深刻。所以可以把两种报告结合起来。
(2)鸟瞰。为了大致了解城市的地理位置、自然及社会经济环境,登高鸟瞰城市全景是十分必要的。制高点的位置要适中,登上制高点以后,应能了解城市全貌,在制高点观察全市面貌时,要随看随讲,组织讨论。要有详细的城市地图、望远镜、照像机等,对照城市地图进行观察并应将有典型意义的城市地段随时拍照。鸟瞰城市应注意观察如下问题:第一,城市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注意城市的自然位置,城市所处的地貌部位(平原、山地、盆地、台地等);城市是否有河流通过,是否依山傍水;城市植被与气候的特征;城市与相邻地区的关系与相互作用;城市的交通位置,与车站、码头、机场的关系等。第二,城市的物质外貌。从制高点上观察城市街道的宽窄,放射的状况,建筑的形式,建筑物的高低,等等。第三,城市的职能小区。从制高点上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城市职能小区的差别,尤其是物质外貌的差别。因此要注意观察职能小区之间的界线标志;各小区物质外貌特点的差别及其形成的原因(历史因素、社会因素与自然因素);注意各小区街道的放射状况、走向与宽窄的差别与对比;绿化率的差别。第四,城市规划。从制高点可以观察城市规划的主轴、街道与建筑物的布局等,并可以看到城市发展各阶段城市规划的差别。尽管鸟瞰一个城市,所看到的东西不可能很多,但是,对于从总体上、宏观上把握一个城市的特征,这种现象往往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鸟瞰是认识一个城市的好方法之一。
(3)实地考察。在请专家作报告和鸟瞰观察的基础上,要对城市进行全面的实地调查和研究,这是城市考察最重要的一环。因城市问题复杂,可以小组分工考察。每个小组既要分担一个总的、一般性的问题。也要分担一个小区的观察任务。各组考察的成果,最后要互相交流,使每个小组对城市都能有个全面的认识。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也可以让考察活动更有效果和意义。在城市实地考察中,将城市职能分区、城市的发展和城市现状等问题作为重点。每个城市再以重点职能进行调查。例如,考察唐山市时,可以煤炭开采业及其有关职能作为重点;考察杭州市时可将其旅游商业、贸易职能作为中心;考察鞍山市时,可以’工业职能,尤其是钢铁工业作为重点,等等。
2 专题考察。
专题考察指只选择该城市的几个重点专题进行考察。例如,在上海可以选择以宝钢为首的钢铁工业布局,以金山石化总厂为首的石油化学工业布局两个专题进行考察;在桂林可以重点考察旅游资源;在唐山市,可以重点考察研究它的煤炭工业。专题考察,要注意选择考察对象最突出的问题,对已选定的问题考察要深入,同时应作出专题总结。
四、总结交流
城市考察因为涉及面广,问题复杂,不同的学生得出的结论可能会有区别,所以城市地理考察结束后,必须组织交流,使大家掌握的情况能够互相沟通交流,然后要求每个小组写出考察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