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外阅读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好读书,读好书,多读书,在学生的心田中播下阅读的种子,让阅读伴着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课外阅读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有了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学生才会将“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有多种多样的方式,我们要根据教材、课堂、学生实际,选用合适的方式,努力让学生喜爱课外阅读。
1. 教材拓展。小学语文教材为引导小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去寻找与教材相关的内容进行拓展阅读。比如,由《第八次》《卧薪尝胆》,引导课外阅读《中外历史故事》;由《晚上的“太阳”》,引导阅读《科学家的故事》丛书;由《鹬蚌相争》,引导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学了《赠汪伦》,向学生介绍诗人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并让学生去学习有关李白的其他古诗。
2. 课堂生成。课外阅读与课堂学习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我们要善于抓住契机,利用课堂生成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宋朝辛弃疾的《清平乐 村居》时,一学生说:“我还知道辛弃疾的另外一首词《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我是从课外书上看来的。”“是呀,从课外书上可以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老师也要向你学习呢。”及时地鼓励和表扬课外阅读这种良好行为,必定会激起学生更高的课外阅读热情。
3. 教师示范。小学生有较强的模仿性,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当看到老师经常地阅读,学生就会不自觉地进行模仿,逐渐地走上阅读之旅。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和他们一起阅读,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阅读指导或推荐阅读,也只有这样,在与学生交流读书感受的时候,师生才会有“共同语言”。教师也可以讲述自己阅读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4. 亲子阅读。言教不如身教,要让孩子有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家长应尽可能多地和孩子在一起看书,做孩子的阅读榜样。家长还可以经常与孩子在一起交流读书的方法和心得,鼓励孩子把书中的故事情节或具体内容复述出来,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然后大家一起分析、讨论。如果经常这样做,孩子的阅读兴趣就可能变得更加浓厚,阅读水平也将逐步提高。家长还可以利用周末时间陪孩子逛书店,每人都选购一些需要的书籍,让孩子感觉阅读是生活中必需的事情。
二、注重指导,让学生学会课外阅读
1. 选读好书。当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被激发起来后,如何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选读好书就显得非常重要。可以推荐书目,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定期编制并印发“好书推荐目录”,使学生能够有效进行课外阅读。建立“班级书屋”,通过从学校图书室暂借、学生自带等渠道,确保好书不断,让学生互相交流阅读。设立“互荐讲台”,让学生走上讲台,推荐自己近期阅读的好书。
2. 会读好书。有了好书,还要会读,才能让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受益,这就需要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学会课外阅读。一方面,可指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课内学到的方法针对性强,学生容易接受。另一方面,可适时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比如,对于一些经典、重要的篇目,需要精读甚至背诵,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教材中节选了一些中外名著的章节,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原著时,要求可放宽,只作走马观花的浏览。另外,不同文体可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阅读童话故事,重在抓住情节;阅读人物传记,关键是理解人物的形象;阅读诗词,紧扣关键词,领悟意境;阅读说明文,明确事物特点,等等。
三、建立机制,让学生享受课外阅读
1. 保证课外阅读时间。教师要减少学生课外书面作业量,每天给学生布置一定时间的“课外阅读家庭作业”,双休日课外阅读时间要求则更长些,鼓励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挤出点点滴滴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2. 丰富课外阅读活动。开展“读书节”等课外阅读交流活动,既可确定读书主题,也可广泛自由交流。内容可为:推荐读物、推荐美文、谈读书收获、说读书方法、介绍新书信息等等。让学生将自己在读书过程中的感受充分表达出来,在对话中交流,在交流中辩论。开展课外阅读汇报活动,如利用课前三到五分钟时间汇报课外阅读积累的好词好句;举行“班级赛诗会”“美文大家读”“比比读书量,好书天天读”等竞赛活动。
3.拓展课外阅读渠道。除了正常的课外阅读形式,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拓展学生课外阅读的渠道,如:让学生去了解校内外新近或以前发生的事;给学生播放切合实际的电视、电影;成立班级读书QQ群等,丰富学生阅读交流的自由空间。在班级读书QQ群中,从群管理员的招聘,到每次读书交流的话题及主持人的选择,都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尽可能给更多的学生以展示的机会。学生只有提前做好充分的阅读储备,才能在读书交流活动中,自由表达,尽情分享。
4.重视课外阅读评价。评价是“指南针”,要坚持以“评”促“读”。班级可以设立各种荣誉称号,如“阅读之星”“小高尔基”“读书大王”等;也可以给予一些特殊待遇,比如在国旗下讲话,做班级的图书管理员等。在重视教师评价的同时,还要综合运用家长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课外阅读。
(作者单位:滨海县东坎镇东坎小学;滨海县教育局)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课外阅读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有了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学生才会将“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有多种多样的方式,我们要根据教材、课堂、学生实际,选用合适的方式,努力让学生喜爱课外阅读。
1. 教材拓展。小学语文教材为引导小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去寻找与教材相关的内容进行拓展阅读。比如,由《第八次》《卧薪尝胆》,引导课外阅读《中外历史故事》;由《晚上的“太阳”》,引导阅读《科学家的故事》丛书;由《鹬蚌相争》,引导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学了《赠汪伦》,向学生介绍诗人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并让学生去学习有关李白的其他古诗。
2. 课堂生成。课外阅读与课堂学习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我们要善于抓住契机,利用课堂生成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宋朝辛弃疾的《清平乐 村居》时,一学生说:“我还知道辛弃疾的另外一首词《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我是从课外书上看来的。”“是呀,从课外书上可以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老师也要向你学习呢。”及时地鼓励和表扬课外阅读这种良好行为,必定会激起学生更高的课外阅读热情。
3. 教师示范。小学生有较强的模仿性,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当看到老师经常地阅读,学生就会不自觉地进行模仿,逐渐地走上阅读之旅。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和他们一起阅读,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阅读指导或推荐阅读,也只有这样,在与学生交流读书感受的时候,师生才会有“共同语言”。教师也可以讲述自己阅读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4. 亲子阅读。言教不如身教,要让孩子有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家长应尽可能多地和孩子在一起看书,做孩子的阅读榜样。家长还可以经常与孩子在一起交流读书的方法和心得,鼓励孩子把书中的故事情节或具体内容复述出来,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然后大家一起分析、讨论。如果经常这样做,孩子的阅读兴趣就可能变得更加浓厚,阅读水平也将逐步提高。家长还可以利用周末时间陪孩子逛书店,每人都选购一些需要的书籍,让孩子感觉阅读是生活中必需的事情。
二、注重指导,让学生学会课外阅读
1. 选读好书。当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被激发起来后,如何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选读好书就显得非常重要。可以推荐书目,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定期编制并印发“好书推荐目录”,使学生能够有效进行课外阅读。建立“班级书屋”,通过从学校图书室暂借、学生自带等渠道,确保好书不断,让学生互相交流阅读。设立“互荐讲台”,让学生走上讲台,推荐自己近期阅读的好书。
2. 会读好书。有了好书,还要会读,才能让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受益,这就需要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学会课外阅读。一方面,可指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课内学到的方法针对性强,学生容易接受。另一方面,可适时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比如,对于一些经典、重要的篇目,需要精读甚至背诵,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教材中节选了一些中外名著的章节,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原著时,要求可放宽,只作走马观花的浏览。另外,不同文体可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阅读童话故事,重在抓住情节;阅读人物传记,关键是理解人物的形象;阅读诗词,紧扣关键词,领悟意境;阅读说明文,明确事物特点,等等。
三、建立机制,让学生享受课外阅读
1. 保证课外阅读时间。教师要减少学生课外书面作业量,每天给学生布置一定时间的“课外阅读家庭作业”,双休日课外阅读时间要求则更长些,鼓励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挤出点点滴滴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2. 丰富课外阅读活动。开展“读书节”等课外阅读交流活动,既可确定读书主题,也可广泛自由交流。内容可为:推荐读物、推荐美文、谈读书收获、说读书方法、介绍新书信息等等。让学生将自己在读书过程中的感受充分表达出来,在对话中交流,在交流中辩论。开展课外阅读汇报活动,如利用课前三到五分钟时间汇报课外阅读积累的好词好句;举行“班级赛诗会”“美文大家读”“比比读书量,好书天天读”等竞赛活动。
3.拓展课外阅读渠道。除了正常的课外阅读形式,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拓展学生课外阅读的渠道,如:让学生去了解校内外新近或以前发生的事;给学生播放切合实际的电视、电影;成立班级读书QQ群等,丰富学生阅读交流的自由空间。在班级读书QQ群中,从群管理员的招聘,到每次读书交流的话题及主持人的选择,都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尽可能给更多的学生以展示的机会。学生只有提前做好充分的阅读储备,才能在读书交流活动中,自由表达,尽情分享。
4.重视课外阅读评价。评价是“指南针”,要坚持以“评”促“读”。班级可以设立各种荣誉称号,如“阅读之星”“小高尔基”“读书大王”等;也可以给予一些特殊待遇,比如在国旗下讲话,做班级的图书管理员等。在重视教师评价的同时,还要综合运用家长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课外阅读。
(作者单位:滨海县东坎镇东坎小学;滨海县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