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绣桃冕太阳纹及其创新设计应用

来源 :丝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zhai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以侗绣桃冕太阳纹为研究对象,采用拍摄手段深入侗族居住地进行调研并收集其影像资料,文章从设计学角度对其从纹样应用、设计因子和美学特征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同时将纹样进行衍生设计,并探寻将其应用于服装设计中的途径。研究表明:传统侗绣桃冕太阳纹构图平衡,形态多样,填充纹样的题材丰富,色彩主要采用对比或调和的配色方案,是物理形式反映精神内涵的载体。传统型、拓展型和创新型的桃冕太阳纹样在现代服装设计的应用,有助于提升服装的特色和美感,也为传统侗绣纹样向产品经济转型提出了可行的思路。
  关键词:
  侗绣;桃冕太阳纹;设计因子;美学特征;设计应用;纹样;产品;经济转型
  中图分类号: TS941.11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1-7003(2021)10-0129-06
  引用页码: 101303
  DOI: 10.3969/j.issn.1001-7003.2021.10.020(篇序)
  Dong embroidery with the peach shape of the sun pattern and its innovativ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ZENG Xia
  (College of Art & Design, Yulin Normal University, Yulin 537000, China)
  Abstract:
  Taking the peach shape of the sun patter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deeply investigated the residence of Dong nationality by means of photography, collected image data and studied the pattern application, design factor and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design perspective.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generative design of these patterns, this paper explored methods of applying them to clothing design. It is found by the research that the traditional peach shape of the sun pattern with a balanced composition is diverse in forms and rich in the filling patterns. The color adopting contrast or harmonious color matching is the carrier of the spiritual connotation of the physical form.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expanded and innovative peach shape of the sun pattern in modern clothing design is conductive to enhanc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beauty of clothing, and it is also expected to provide feasible ideas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Dong embroidery patterns to product economy.
  Key words:
  the Dong embroidery; the peach shape of the sun pattern; design factor;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design application; pattern; product;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收稿日期: 2021-03-01;
  修回日期: 2021-09-14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18YJAZH037)
  作者简介: 曾霞(1984),女,讲师,主要从事民间艺术及服饰设计的研究。
  侗族刺绣(简称侗绣)是以针将各种彩色丝线或棉线引刺并附着于织物表面之上,从而形成各种图案纹样的手工技艺,是中国少数民族刺绣中的重要分支。2011年5月23日,侗绣经中国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5月15日,侗绣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2020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美育要强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文化观,从而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目前针对侗族传统刺绣纹样的研究,杨晋铭[1]、项锡黔[2]、陆娟娟[3]都对侗绣纹样的题材类型进行了识别与分类。其中,杨晋铭[1]发现侗绣纹样主要有植物、动物和景观三种题材,多采用单独纹样、独立纹样和四方连续纹样的构成方式;项锡黔[2]通过侗绣紋样解读出侗族具有母性崇拜和图腾崇拜的文化内涵;陆娟娟[3]从图形符号的语义学和语构学分析其美学价值,并提出将其应用于城市形象、包装和文创等设计中。学者们已从宏观角度对侗绣纹样的题材类型、艺术特征、文化内涵和应用思考四个方面进行探讨,并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笔者经调研发现,针对侗绣太阳纹样的研究,学者们在侗绣纹样研究的过程中虽有涉及,但还没有得到充分的研究和阐述,特别是以设计学角度对侗绣桃形冕体(简称桃冕)太阳纹样的研究及将其进行应用实践的方面。对侗绣纹样进行研究,既可以强化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和文化创新意识,还可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对其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当地博物馆馆藏、侗绣传承人的私人藏件及民间调研收集而来的侗绣桃冕太阳纹样为研究对象,从设计学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且以此为素材对其进行创新设计实践,启迪将其进行时尚化创   新设计应用的途径。
  1 侗绣桃冕太阳纹样概述
  1.1 理论依据及概念界定
  太阳是一个巨大而炽热的气体星球,在不借助外在物件的情况下,人类眼睛对太阳内部结构是不可视状态,人类肉眼对大气结构是部分可视状态,而太阳在人类视觉里呈现圆形状态。日全食的时候,在不借助于工具的视角下可以看到太阳的可视轮廓(圆形)和光芒四射的形态(日冕)。太阳纹样是以太阳为原形演变形成的纹样[4]。依据太阳的可视形态和
  结构理论,结合2007年和2018年多次深入侗族居住地搜集而来的太阳纹样进行分析,笔者将侗绣太阳纹的构成拆解为两个部分:1) 本体纹样,即太阳纹样中心位置构图相对完整的图案,包括本体几何形和本体几何框内的填充纹样;2) 冕体纹样,即是本体纹样之外的图案,包括冕体的单元几何形和冕体几何框内的填充纹样。在侗绣太阳纹样的设计中,无论是本体纹样,还是冕体纹样,都有明显且丰富的轮廓特征,桃冕太阳纹样便是其中之一。桃冕太阳纹样是指冕体单元几何的外形轮廓呈现桃形特点的太阳纹样,主要由本体几何、冕体几何和填充纹样三个部分组成,其中本体纹样和冕体纹样都有单层和多层的设计(图1)。
  1.2 传统桃冕太阳纹样的应用
  根据笔者多次深入侗族居住聚集地进行田野调研显示,目前侗绣桃冕太阳纹样在产品设计中的應用,主要有以下几类:1) 生活起居类,主要有围腰、垫子和背带三种产品,其中侗族背带是桃冕太阳纹样应用的经典之作。背带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上端是背带盖,用于覆盖幼儿肩、头部,起到冬季防风防寒的作用,夏季便将其卸下来;中端是背带心,用于包裹幼儿背部,其两侧顺延出3 m左右的背带绳,用于母婴体的捆绑作用;底端是背带托,通常由较松软的方布组成,起到承托幼儿臀部的作用[5]。桃冕太阳纹样通常用在背带盖和背带心位置。2) 日常穿戴类,主要有布包和裙子两种产品。侗绣桃冕太阳纹样通常用于布包正面,起到装饰美化产品的作用。它在侗族穿着产品中主要应用于连衣裙,根据侗族传统服饰上衣下裙或上衣下裤的形制及其应用款式来判断,这是近代桃冕太阳纹样为了适应时代需求的产物,将其直接贴附于裙子视觉中心位置。
  2 侗绣桃冕太阳纹样的研究
  2.1 纹样的设计因子
  2.1.1 造型和填充题材
  侗绣桃冕太阳纹的设计,主要以单元几何进行有规律地排列而成,其单元几何通常有两种造型形式(表1):1) 独立式几何形,即太阳纹样仅以一色或多色几何形进行构图,几何
  轮廓内未出现装饰纹样的设计造型。这种造型在早期的侗绣作品中较为常见,属于次要纹样居多,后来逐渐演变成为主体纹样。2) 组合式几何形,即在几何轮廓内填充了装饰纹样,比独立式几何形更具美感。这类型太阳纹在侗绣作品中占据的面积较大,通常在作品中处于主体纹样的角色。
  经研究发现,填充纹样的题材因子主要有四种(图2):1) 植物题材,有花卉纹样、果实纹样等;2) 动物题材,比如蝙蝠纹、凤鸟纹、狮纹、蝴蝶纹和鱼纹等;3) 文字题材,如“平安”“福寿”等吉祥文字;4) 几何纹样,如桃形、方形、铜钱纹样等。填充纹样多以单独纹样的造型为主,其布局整体主要两种形式:1) 对称式,即以某轴线或某点呈上下或左右对称且纹理走向等几乎一致的布局;2) 均衡式,即以纹样的主体和非主体分居两侧,但纹样的重量呈平衡感的布局。
  2.1.2 几何形态
  侗绣桃冕太阳纹的图案形式丰富,其本体纹样和冕体纹样的轮廓形态也呈现多样化的组合形式(表1)。侗绣桃冕太阳纹的本体形态主要有四种形态:1) 圆形本体,有正圆和椭圆两种;2) 方形本体,有正方形和长方形两种;3) 弧边形本体,有外凸式和内凹式两种;4) 组合型,即以上简洁型形态的组合应用,通常应用于冕体的多层设计中。侗绣桃冕太阳纹的冕体形态主要有以下四种:1) 如意式桃形冕体;2) 三角式桃形冕体;3) 枫叶式桃形冕体;4) 斧刃式桃形冕体。通过单样或者多样的形态进行单层或多层的设计组合,从而形成了繁复的侗绣太阳纹样。
  2.1.3 纹样色彩
  从整体呈现的色感进行分析,侗绣桃冕太阳纹样有以下四个搭配类型(表1):1) 零度组合,即整体呈现色彩没有明显地色相变化的色彩组合,此类型主要以无彩色组合、无彩色与同种色相组合为主;2) 调和组合,即在24色相环上大于0°小于等于90°之间的色彩组合,此类型主要以中差色组合为主;3) 强烈组合,即在24色相环上相距120°到180°之间色彩组合,此类型主要以互补色组合为主;4) 混合组合,即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进行搭配。笔者对前后调研搜集所得的侗绣桃冕太阳纹样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在早期搜集所得的零度组合或调和组合太阳纹,时至今日成为了收藏件。如今新出的侗绣作品中已很少采用这种单一的色彩组合,而是以单一的强烈组合或以强烈为主、调和为辅的混合式组合搭配居多。
  2.2 纹样的美学特征
  2.2.1 物理性的形式美
  桃冕太阳纹的自然属性美,且纹样设计具有规律美。桃冕太阳纹样的自然属性蕴含以下三个特征:1) 色彩美。侗民将自然中美的色彩用于纹样设计中,以红色、粉红色和绿色使用率最高,给受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且具有积极向上、心情欢畅的视觉感受。2) 形态美。无论是本体几何,还是冕体几何,都以流畅的曲线或弧线为主,桃冕太阳纹样整体给人一种圆润饱满的视觉美感。3) 工艺美。侗绣是剪纸和绣艺的结合体,剪纸线条流畅,针法的细密、平整都向受众展示着侗绣工艺的精致美。桃冕太阳纹样的组合规律美,蕴含以下三个特征:1) 构图平衡。桃冕太阳纹样有单层或多层的设计,并以“+”和“*”字形来呈现太阳光芒四射的形态,骨式多采用对称的手法来搭建纹样的平衡,给人一种具有放射性延绵不断,且具有平衡稳定的空间感。2) 对比与调和。侗族人民朴实无华,因常与自然界打交道,所以在用色方面也大多吸取自然界中的色彩,而形式美法则也是适用于自然,因此侗绣纹样色彩美的规律也多按照对比和调和的大致规律进行用色[6]。3) 变化与统一。桃冕太阳纹样的填充纹样题材丰富多变,但是在设计上采用了色彩和形态因子进行统一,从而达到具有趣味性的和谐效果。   2.2.2 精神性的内涵美
  侗族在过去没有文字记载,侗民将情怀寄于侗绣作品的纹样中。桃冕太阳纹样不单是物理性符号,更是侗族民族精神的载体,承载了其民族历史生存、民间信仰、精神寄托三个方面的文化内涵:1) 历史生存文化。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湖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接壤之处,地处偏僻但河流纵横交错。桃冕太阳纹样中出现的鱼、虾和蟹等动物纹样,符合侗族居住地水产活物丰富的地理特点,可以反映出捕捞水产物也是侗民重要的生产方式之一。大自然的植物形态随着季节变换,自然之物相互映衬,呈现出丰富奇幻的色彩。在桃冕太阳纹样的作品中,笔者发现有大量的花草纹样、瓜果纹样,展示着大自然春夏季节的百花齐放、硕果累累的繁荣景象,这说明了侗族人民生活在一个相对和谐的生态环境中。2) 民间信仰文化。桃冕太阳纹样是侗民根据太阳形象,利用不同造型手法将其设计成丰富的平面纹样,其填充纹样百花齐发,可谓太阳起、万物生,阳光所到之处一切欣欣向荣。桃冕太阳纹样是侗民期望在太阳的照射下万物生长之美好愿望的载体,反映着侗民的生殖崇拜。《北史·魏收传》记有“齐安德王延宗纳赵郡李祖收女为妃,妃母宋氏以二石榴祝王子孙众多”的故事,故榴果寓意多子[7]。植物题材中石榴纹的出现,正是“榴开百子”之说。人类属于胎生繁衍,从生殖繁衍的数量来说,卵生繁衍要远胜胎生繁衍。动物题材的鱼、虾、蟹、蛙和蜘蛛都是以卵生方式繁衍后代,都带有多子的特点。因此,桃冕太阳纹样中无论是多子果实纹样,还是卵生动物纹样的出现,恰是侗族生殖崇拜、繁衍后代的强烈隐喻。3) 精神寄托文化。古时候,因自然环境和人类认知水平的局限,侗民劳动生产力低下、资源匮乏,人们生活总体依赖于大自然才得以维持生计。族内一直流传着《洪水滔天》的故事,大致意思是在氏族繁衍的历史上,有一个侗民人家,为救其母欲取雷公胆做药引,引来雷公震怒,于是在人间常酿成洪水滔天来惩罚他们[8]。侗民在这样的条件下,形成的生育繁衍和养育成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文字题材中的“长命百岁”“平安”“福寿”等文字,植物题材中的葫芦纹样、藤蔓纹样、桃子纹样,动物题材中的蝙蝠纹、蝴蝶纹,几何纹样中的桃形、圆形和铜钱纹样,
  都是侗民希望幼子多安、多福、多寿、多财美好寓意的符号隐喻,也是基于生殖崇拜传统观念延伸而出的精神寄托。
  3 侗绣桃冕太阳纹样的创新设计应用
  随着社会发展,传统民族纹样存在的形态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人们对服装的需求逐渐彰显时代的个性化,将侗绣传统太阳纹应用于现代化服装设计是民族文化新形态中的一个视点领域。
  3.1 主题选定
  东晋道士葛洪的《抱朴子》中记载,“千岁蝙蝠,色如白雪,集則倒悬,脑重故也,此物得而阴干服之,令人寿万岁”[9]。侗绣桃冕太阳纹样中桃形、蝙蝠纹和寿字纹的齐现是福寿双全的符号语言,蝙蝠与寿桃结合表达了“福寿延年”的美好愿望[10]。笔者选择以“福寿双全”为主题的传统桃冕太阳纹样(表1)为设计元素,通过传统型、拓展型和创新型的桃冕太阳纹样在服装图案点缀和纺织面料方面的应用,来诠释侗绣桃冕太阳纹样与现代化服装设计的共融发展空间。
  3.2 纹样的衍生设计
  本文以拆解的方式对传统桃冕太阳纹样进行因子提取(图3),它由圆形本体和如意式桃形冕体的形态因子、抽象蝙蝠纹样和寿字题材因子,以及零度组合配色方案组成,采用对称的构图手法。笔者从拓展型和创新型两个方向对该传统桃冕太阳纹样进行纹样的衍生设计。
  3.2.1 拓展型
  拓展型桃冕太阳纹是保持传统桃冕太阳纹主题、冕体形态桃形特点和构图的前提下,对其填充纹样的题材因子进行简单变形后形成拓展型桃冕太阳纹。笔者在保持“福寿双全”主题感观的之下,遵循其对称构图,采用因子添加或删减等简单变形的手法对其进行拓展设计。首先,将抽象蝙蝠纹添加其头部、躯身及翅膀的细节,同时将蝙蝠展翅的动态形象演变为卷缩静卧的如意形态;其次,将冕体桃形因子进行演变,其一是起飞的桃形幼蝙蝠,其二是静卧的如意形幼蝙蝠,二者都是桃子和蝙蝠纹样的结合体,形成双重隐喻的效果;再次,将以上成果采用中心式的对称构图纳入圆形本体中,并添加寿字纹,使本体纹样由单一向丰富进行衍变;最后,桃形和如意形的幼蝙蝠围绕本体纹样进行有规律地多层排列,从而形成冕体纹样,再利用调和之中差色组合进行色彩搭配,最终形成拓展型太阳纹。由图3可见,纹样符合中国以圆为美,以满为意的传统思想。
  3.2.2 创新型
  创新型太阳纹是在遵循传统太阳纹的主题下,对其因子及构图进行突破式改变后形成具有太阳特征的纹样。笔者对“福寿双全”传统太阳纹进行创新设计,首先,将传统蝙蝠纹拼合成菱形作为创新型太阳纹的本体形态,同时通过对桃形冕体因子进行分割、变形和重构后拼成形似“卍”字纹的风车造型,形成双重隐喻的纹样符号,再将其作为填充纹样置于创新型本体框内,最终形成创新型本体纹样;再次,改变传统的对称式构图,采用本体线条延伸的方式形成螺旋式构图,再结合“卍”字风车因子形成冕体纹样;最后,利用同色相之多蓝色零度组合搭配方案形成创新型太阳纹。由图3可见,纹样清新自然,有“四福捧寿、福寿万代”的美好寓意,符合传统纹样“福寿双全”的主题。纹样具有太阳放射性特征,同时打破传统太阳纹样的繁复,以现代简洁时尚为主,更受现代受众群体的喜爱。
  3.3 纹样的应用实践
  3.3.1 在服装图案装饰方面的应用
  目前,各种传统民族纹样常被应用于不同的设计领域,尤其是旅游纪念品,也是当前最简单和最为多见的应用方式[4]。这种民族文化应用的方式也可用于服装设计中,如图4(a)针织服装设计中,直接完整地将“福寿双全”主题的传统桃冕太阳纹运用其中,一字领针织女装中以其为图案点缀应用于服装的前中、侧位袖前端。为了满足时代个性化的需求,还可以将传统桃冕太阳纹样进行纹样拓展设计后再进行服装图案装饰应用。如图4(b)女装外套设计中,将拓展型桃冕太阳纹应用于服装肩部、后中和纽扣中,起到点缀装饰服装的作用。其中,肩部的拓展型桃冕太阳纹能增强服装肩部的力量感,给受众群体一种军装的视觉感,而后中位置通过纹样的大小变化形成纹样装饰的韵律效果。为了满足现代化简洁舒适又有个性化的需求,还可以将传统桃冕太阳纹样进行纹样创新设计后进行服装图案装饰应用。如图4(c)衬衫服装设计中,男衬衫将创新型桃冕太阳纹样应用在胸袋、后中和右前片的下端,图案点缀呈现服装的上下、前后相呼应的视觉效果。   3.3.2 在纺织服装面料方面的应用
  桃冕太阳纹样在纺织服装面料方面的应用,笔者主要通过散点的构图方式进行面料纹样设计。如图5(a)针织服装设计中,传统桃冕太阳纹样以散点的构图方式,通过纹样重复形成规律的形式美感。同时,巧妙地运用传统桃冕太阳纹的其中一个色彩作为服装面料的底色,使服装在色彩上起到协调统一的效果。为了满足时代的个性化需求,还可以将传统桃冕太阳纹样进行纹样拓展设计后再进行纺织服装面料纹样的设计应用。如图5(b)男装外套中,以拓展型桃冕太阳纹中米黄色为底,以蓝色和米黄色将线条填色,并将其交叉叠加形成菱形格子,最后将拓展型桃冕太阳纹散点排列在蓝色格子交叉位置,将其以满地纺织纹样的形式应用于服装面料设计中。如图5(c)女衬衫中,以创新型桃冕太阳纹为基本单元进行散点式四方连续排列,服装整体采用协调统一色彩搭配方案,多蓝色的搭配方案给以一种清新自然的视觉感受。但是,太阳纹以散点式构图形式在服装纺织面料方面的应用,较容易出现花色缭乱的视觉效果,可利用纯色织物与图案织物相搭配运用,能削弱其在服装设计中带来的视觉疲劳[11]。
  4 结 论
  本文以设计学的角度对侗绣桃冕太阳纹进行分析,有效地补充了侗绣纹样的理论研究。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
  对桃冕太阳纹样进行纹样衍生设计,同时尝试将桃冕太阳纹融入服装设计中,并开展设计应用实践。结果显示,侗绣桃冕太阳纹样是侗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其物理符号
  和精神内涵中所蕴含的艺术形象丰富了服装设计的资源,传统型、拓展型和创新型的桃冕太阳纹可通过在服装点缀图案和纺织面料纹样方面进行有效的融合发展。其中,无论是以点缀图案装饰的形式,还是以纺织面料纹样的形式,都有助于提升服装的美感和个性化特色。侗绣桃冕太阳纹样及其创新设计应用,为民族传统纹样与现代化设计的结合提供了理论和实践论证,实现了二者共融发展的途径,也为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向产品經济转化提出了可行的思路。
  参考文献:
  [1]杨晋铭. “一带一路”背景下侗绣纹样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D].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 2021.
  YANG Jinming. The Application of Dong Embroidery Patterns in the Desig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One Belt One Road"[D]. Guilin: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2021.
  [2]项锡黔, 王良范. 侗族服饰纹样的艺术人类学解读[J]. 贵州民族研究, 2013, 34(6): 73-76.
  XIANG Xiqian, WANG Liangfan. An artistic anthropological interpretation of Dong costume patterns[J]. Guizhou Ethnic Studies, 2013, 34(6): 73-76.
  [3]陆娟娟. 符号学视角下三江侗绣图案的美学研究与应用[J]. 西部皮革, 2021, 43(7): 140-141.
  LU Juanjuan. The aesthetic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Sanjiang Dong embroidery patter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miotics[J]. Western Leather, 2021, 43(7): 140-141.
  [4]王婷婷, 施建平. 彝族太阳纹样的设计分析与应用[J]. 丝绸, 2014, 51(3): 43-47.
  WANG Tingting, SHI Jianping. Design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of sun patterns of the Yi nationality[J]. Journal of Silk, 2014, 51(3): 43-47.
  [5]曾霞, 金枝. 三江传统侗绣应用及其纹样的艺术特征[J].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0, 49(10): 21-23.
  ZENG Xia, JIN Zhi.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Dong embroidery in Sanjiang and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its patterns[J]. Light Textile Industry and Technology, 2020, 49(10): 21-23.
  [6]汤洁, 胡淑琪, 严建云. 三江侗族服饰图案的审美形式及现代应用[J]. 包装工程, 2019, 40(4): 277-282.
  TANG Jie, HU Shuqi, YAN Jianyun. The aesthetic form and contemporary application of the costume patterns of the Sanjiang Dong minority[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19, 40(4): 277-282.
  [7]李延寿. 北史·魏收传[M]. 上海: 中华书局, 1979: 1-30.
  LI Yanshou. Northern History · Wei Shou Biography[M]. Shanghai: Zhonghua Book Company, 1979: 1-30.
  [8]廖开顺, 石佳能. 侗族远古神话传说的美学基因[J]. 贵州民族研究, 1995(3): 111-119.
  LIAO Kaishun, SHI Jianeng. The aesthetic genes of the ancient myths and legends of the Dong people[J]. Guizhou Ethnic Studies, 1995(3): 111-119.
  [9]朱程宾. 新冠疫情爆发下蝙蝠图案文化浅析[J]. 西部皮革, 2020, 42(19): 40, 42.
  ZHU Chengbin. Analysis of bat pattern culture under the outbreak of new crown epidemic[J]. Western Leather, 2020, 42(19): 40, 42.
  [10]朱华, 张延平. 满族荷包中的蝙蝠纹研究[J]. 辽宁丝绸, 2016(3): 11-13.
  ZHU Hua, ZHANG Yanping. Research on bat patterns in Manchu purse[J]. Liaoning Silk, 2016(3): 11-13.
  [11]曾霞. 欧普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剖析[J].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19, 48(6): 41-44.
  ZENG Xia. An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of Op art in clothing design[J]. Light Textile Industry and Technology, 2019, 48(6): 41-44.
其他文献
综述了塑料绿色化制造的新技术和新装备,从材料、制备工艺和材料回收三个方面介绍和分析了绿色化理论、技术和应用,并探讨了材料绿色化制造的发展前景。
在体验经济的时代背景下,Gucci通过给消费者创造美好的消费体验,成功打开了年轻人市场,对奢侈品服装市场起到了引领作用.文章基于体验营销和S-O-R模型相关理论,构建了Gucci品牌体验营销与影响效应的理论模型,并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对Gucci品牌的体验营销方式及对消费者意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Gucci品牌的营销刺激与外界刺激均对Gucci体验营销动机存在显著正向影响,Gucci体验营销动机对购买意愿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个人财力因素会影响消费者购买Gucci产品的意愿.在此基础上对奢侈品服装企业提
摘要: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及和田山普拉墓地出土较多类型多样的针衣、针线包,出土实物印证了出土文献中“针氈”确有其物,体现了中原文化对古代新疆传播浸润的影响,反映了古代妇女的社会功能。文章采用文献调查法和比较研究法,从针衣囊袋的年代、形制、材质、功用这几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将其与中原传统文化之间的映射关系进行分析总结。比较中原与新疆出土针衣囊袋,归纳总结其功能的异同。考证针衣囊袋的名称,探究其兼
摘要: 凤冠为古代贵族妇女所戴的礼冠,起源于汉代,发展于唐宋时期,成熟于明代。明永乐时期,后妃凤冠分为礼服冠和燕居冠,结构十分复杂。虽《明宫冠服仪仗图》绘制了凤冠的廓形,但其每个部件的名称和形制却无从知晓。文章从视觉建构角度出發,运用史学、服装学、艺术学和设计学相关知识和技术手段来解读凤冠的详细结构:1) 《明宫冠服仪仗图》绘制的凤冠,在部件上与文字记载存在一定的差异;2) 每个凤冠有十余种部件,
摘要: 文章选用由UHMWPE及黏胶纤维所纺制的相同线密度UHMWPE短纤纱/R、UHMWPE长丝/R包芯纱,UHMWPE短纤纱/R、UHMWPE长丝/R赛络菲尔纱4种不同种类的UHMWPE/R复合纱,分别织制相同规格平纹织物,并对其进行力学及静态防刺性能的测试对比。结果表明:各试样的拉伸断裂强度其纬向都略大于经向,而撕裂强度则相反。纱线的结构及物理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织物的力学性能。各试样的经
摘要: 为制备抗静电和导电的黑色涤纶织物,文章研究了基于水性纳米炭黑乳液和黏合剂分别与液体分散黑染料、树脂增深剂的同浴轧染整理,对薄型涤纶双绉织物抗静电性和厚型涤氨纶织物导电性及色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炭黑2860F、分散黑GK和黏合剂5S的质量分数为5.0%、6.0%和4.0%时,薄型涤纶双绉具有优异的抗静电效果,经10次水洗后抗静电效果仍为A级;当炭黑2860F、树脂增深剂MD和黏合剂5S的
摘要: 文章从一件出现于中世纪伊比利亚地区著名的“巴格达丝绸”来探讨当时该地区对仿制东方式丝绸的自觉性。以同时期的中国丝绸作为切入点,分析东方风格传统纹样的流变,探讨在十二世纪时横跨欧亚大陆两端的安达卢西亚与中国之间的丝绸贸易往来与图案范式。以巴格达与中国作为安达卢西亚在十二世纪获取东方式丝绸的两个重要贸易点,对当时安达卢西亚的仿东方式丝绸的生产模式做出两种不同的分类,从安达卢西亚著名的“巴格达丝
摘要: 文章针对纳米纤维素制备改性过程中操作复杂、得率低、使用有毒试剂对环境不友好等问题,以竹纤维为原料,在机械力化学作用下,以磷钨酸-柠檬酸催化水解“一锅法”制备了纳米纤维素柠檬酸酯(E-CNCs),该方法工艺简单、绿色环保,且E-CNCs得率高。机械力化学作用能显著提高纤维素的反应活性,加快纤维素水解速度,提高了E-CNCs的结晶度和酯化反应接枝率。在球磨1.5 h、磷钨酸(PTA)质量分数6
摘要: 在傣族文化中,象因体型高大力量威猛,象征着力量与王权;同时与“吉祥”中的“祥”字发音相同,被赋予“祥瑞”之意。“象”文化起源于人类造神时代,久远且深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分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服装品牌回归传统民族文化之中,更多的传统文化有待更深入地挖掘。文章以傣族“象”文化为例,概述傣族“象”文化,从图案设计、色彩搭配及现代工艺技术等方面,系统地探究传统文化
孟加拉的手工纺织艺术古老且独特,其以优质的棉花、棉纱及高超的手工纺织技艺闻名.文章通过追溯孟加拉传统手工织机的历史,结合孟加拉国现存主要手工织机的技术特征及区域代表织物的调查,呈现孟加拉手工织机及织物在技术与艺术方面所具有的民族特征.结合主题纹样的分析,探讨孟加拉手工织物受伊斯兰教文化影响,纹样多以几何、植物、动物为主,并以佩斯利纹样为例,追溯孟加拉手工织物的纹样流变,挖掘其流变的历史脉络,以映射孟加拉传统手工织物的文化渊源与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