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联播:微人物?微思考·微历史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u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2020年这场疫情之下是否有了更多思考?是继续逆流而上还是顺势而下呢?也许李淳墨的选择可以给年轻人一点方向。李淳墨是北大社会系的研究生,毕业后她放弃繁华都市,选择入职三峡集团,和一代代三峡人共同保卫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国重器。她说“选择不是一瞬间的事,但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联系到一起,這并不是一个很难的选项”。愿你也能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2.2020年8月,上海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总决赛上,四川绵阳18岁女孩熊翎好凭借一曲《悲怆奏鸣曲》获得大赛一等奖。她自幼全盲,6岁起学习钢琴,12岁考出十级。没法看谱,她全靠耳朵听,然后把听到的旋律弹出来。虽然在旁人看来不可思议,但是熊翎好却硬是把“不可能”变成了“我能行”。她说:“音乐是我的全部,琴声响起,我就能听到花开的声音,看到世界的模样。”钢琴是她的热爱和理想,她希望以后能从事和音乐相关的职业,“把热爱和生存结合到一起,这是最幸福的事!”
  3.杨坚是江苏省淮安市公安局城南派出所一名刑侦民警,从小受父亲影响,毕业后选择了警察这个行业,到今年已经九年。“线索在哪里,刑侦民警就在哪里。”为了侦破和缉捕犯罪嫌疑人,杨坚需要长期出差,平均下来每年大概有150天出差在外。他9年里跑了全国51个城市,行程三四十万公里,破案800多起。杨坚身高175厘米,而近几年的办案卷宗,摞起来比他的身高还要高。快节奏的工作和出差很累,但他从未动摇过自己的信念。他说,穿上这身警服,就是要时时刻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肩上!
  1.陶勇:人性,我认为就像流水,它要靠引导,如果这个环境是一个向善的环境,它就会更好;而如果是一个恶的环境,大家可能都会做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很多时候,我们是处于衣食无忧、生活安定的情况下,去评判别人是好是坏。其实,不妨问问自己,如果有一天自己也穷困潦倒,没有任何生活来源,会不受嗟来之食吗?我觉得我未必做得到。人性的善与恶,是在环境中滋生的。我们应该营造一个向善的环境,而不是一个向恶的环境。
  2.李霖灿:齐白石曾画了三条小鱼,曰《三余图》,鱼余同音,便假借通用。他在上面题字云:“画者工之余,诗者睡之余,寿者劫之余,此白石之三余也。”一片闲适从容气象。若推究《三余图》之由来则久矣。原来的三余是:“夜者日之余”——日出而作,所以晚上是我悠闲的时刻;“雨者晴之余”——不能出外耕田,便是我读书作画的机会;“闰者岁之余”——这就是《千字文》上的闰余成岁,又可以从容自在地闲散几天了!“不疾而速”是我国文化上的一项哲学高标。对于当今的忙迫症可以说是特效良药:你以忙碌困我,我却从容中道,不疾不徐,一片闲适风采。
  1.阎泽川:宋太宗赵光义喜欢读书,命宰相李昉主持编辑一部书,把许多古籍的重要内容分门别类编进这部叫做《太平编类》《太平广记》《文苑英华》的书中。其中《太平编类》工程特别浩大,前后编了六年,搜集和摘录了1600多种古籍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古代最富有学术价值的巨著之一。这部书编好后,赵光义看得非常认真,他规定自己每天一定要看三卷。大臣劝他少看一些注意休息,赵光义说:“我生来喜爱读书,能从读书中得到无穷的乐趣,开卷有益嘛,哪里是白白地浪费精力呢!”此事记载于《渑水燕谈》卷六,原文是:“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阙,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其他文献
当今经济飞速发展,当历史文化与之相对立时,我们该取谁舍谁?  我生于江南古镇,前几日,我重新踏上那个充满无限美好的地方,重归故里。  当今已成为旅游景点的古镇周围充斥着络绎不绝的游人,将记忆中那个窄窄的弄堂口堵得水泄不通,我不觉得拧起了眉。好不容易挤进大门,里面的一切让我怔住。  原本潺潺流淌的小河,为了游客的安全,边上围上了一圈毫无规则的栏杆,似乎将原本自由流淌的河水框死。河中央行着来来回回的乌
人海茫茫,我们在其中浮浮沉沉:悲观的人会厌倦身畔咸苦的海水,乐观的人却在海底拾到了心仪的珠贝,只有后者在平乏的生活中寻到了满足。  同样的境遇,有人喜也有人忧,是什么决定了他们人生不同的态度?——知足,一种平和的人生态度。  那么,懂得了知足,生活便会得到快乐了吗?我认为不一定。首先,每个人对于快乐的定义不同,物质上的满足、精神上的刺激都有可能带来愉悦。但归根到底,快乐是发自于内心的一种共情,是完
生淡的药香,伴着一丝甘苦,缠绵悱恻。时间一手托着灰烬,一手举着玫瑰,牵走了逝去的旧人,却留下久久散不去的药香。  幼年时,因为伯伯身子虚,家中便多了个柜子,是用来存放中药的。小时候识字并不多,但总是拼尽气力想将中药的名字读出,糯软的语调颤颤悠悠地咬着陌生却又令人神往的零碎字词。从那时起我就知道了许多中药名,“栀子”“当归”“寸曲”……  “栀子”温暖如阳,仿佛能融化一切冰冷的事物;“当归”生性孤僻
连日来,云南象群北迁一事,牵动着全国乃至全世界媒体的目光。从4月象群开启北迁之旅起,一路上,它们从普洱到玉溪再到昆明,一路“逛吃”,被网友调侃为“象群旅行团”。  可以看到,这次象群受到沿途各地的优待。为了保障它们的生活,大象所到之处,有关方面为它们准备了充足的食物,一路投喂;与此同时,为了保证它们的安全和行进路线,相关各地还疏散了沿途民众、封闭了相关街区,为大象让路。  中国从官方到民间的努力,
露水打湿万物的秋天,沿着童年记忆里的小路,寻找被荒凉的时光隔开的红尘。那里有我一生一世的牵挂。  黄昏弥漫,我们回到了森林里湖边上的村庄,几只黄毛犬,守着昨天与今天的界碑冲我龇牙,用鼻腔里的声音,问候我这陌生的旅人。  多少年,匆匆逝去。我消失在哪里?从村里跑进黄昏深处的几个孩子,多像隔世的我们。雨后,大龙湾水库上的几只小船,被风吹进了云里,坡上寺庙里焚香的人把晚霞点燃。风,传来一种林中久违的呼唤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1928年3月20日,武汉汉口余记里刑场,面对敌人的枪口,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共产党员夏明翰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就义诗,当时他年仅28岁。  夏明翰,字桂根,湖南衡阳县人。其祖父夏时济,在清朝做过户部主事,当过江西、江苏督销局和两江营务处总办。1917年,夏明翰违背祖父心愿,考入省立第三甲种工业学校机械科。  在五四爱国运动中,夏明翰奔走呼号,竭尽
或问,什么是爱国?  答曰,满腔之爱,只为中国,则称“爱国”。  忆往昔,风雨兼程岁月如歌——  古有屈原面对楚国之江河日下,仍然长太息以掩涕兮;亦有文天祥视死如归,心如铁般呼喊;还有谭嗣同以血唤醒国人蒙昧之决然……他们不惧抛头颅洒热血,因为他们明白——先有国,后有家。他们脱离小家,把自己投向一个更广阔、更宏大的生命出口,挥斥方遒,共筑国梁。世纪飞逝,他们永远与山河同梦,与祖国共生。  看今朝,百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詹姆斯和同伴离开自己出生的小镇,来到城里的中学读书。初到这里,他们有很多习惯都与同学们不一樣,这让他们很不适应。当他们得知学校的图书馆每天晚上九点开门时,更是吃了一惊,要知道在小镇里,这个时间他们都已经上床睡觉了。  “为什么会有这种规定?”同伴不可思议地说。“确实难以理解。”詹姆斯表示认同。同伴一边摇头,一边愤愤地说:“他们是不合理的,甚至完全错误!我要证明他们不对。”“算了吧
已是十月,仿佛时光被悄悄地抽离了似的,而剩下的日子却只残留下忙碌与焦急。雨连绵地下了几回,仿佛是老天想洗净这世界的污浊,打散枯叶上的灰烬。我摘下眼镜,起身去寻一位久别数日的老朋友。路边暗香飘零,雨点敲打着花朵的芬芳,居然添了几分初春的错意。  分花拂柳,我钟爱的魏源湖出现在眼前,没有海的浩翰、溪的灵动,却比海更动人,比溪更静谧。  ——陽佳《瘦湖》
跟平常一样,平平淡淡地走在楼梯间,偶然向外瞥了一眼,透过窗户,窗外一片浓绿,与浅绿交错着,夹杂着一簇又一簇的白花,令人忽觉眼前一亮。不是好久没见花了,而是在惊讶它的眼熟。  那花是山莓花。  山莓是很普通的,在我的家乡随处可见,矮矮的,一丛又一丛。花是小小的,五瓣儿,在春天开,在夏天结山莓,果实也是小的,红红的,可以食用,甜中略微夹着酸味。  有多久没瞧见这花儿,尝尝夏天的味道了?  印象中最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