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夏目漱石的“自然人生”观与道家“无为”思想的异同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夏目漱石作为一名“国民大作家”,在日本文坛享有盛誉,在他的创作过程中,汉文学对这位作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他阅读的汉学典籍当中,主要囊括了两个方面:一个是跟儒学有关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学层面;一个是跟道家有关的隐世的道家层面。本文主要从影响研究的角度出发,追根溯源,并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来探求夏目漱石的“自然人生”观对道家“无为”思想的接受与变异,进而探讨二者的异同之处。
  关键词:自然人生;无为;影响研究;异同
  作者简介:王秀珠(1995-),女,重庆人,重庆师范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中日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0--01
  一、渊源考察
  鲁迅对夏目漱石曾经做过这样的评价“夏目漱石的著作以想象丰富、文词精美见称。早年所作,登在俳谐杂志《子规》上的《哥儿》、《我是猫》诸篇,轻快洒脱,富于机智,是明治文坛上的新江户艺术的主流,当世无与匹者。”这段话可谓是鲁迅对夏目漱石著作的艺术特色和语言的极高评价。
  在2000年的《朝日新闻》举行的一个关于“一千年来最受欢迎的日本文学家”的调查中,他是名列第一的,这也说明了夏目漱石在日本国民心中的地位。
  综上所述,夏目漱石无论是在中国作家还是日本国民心中都具有较高的地位。自然地就引起我对夏目漱石的关注。
  (一)小说中对道家文学的涉及
  在夏目漱石的处女作《我是猫》中就大量地出现了许多《庄子》中的话语,比如“所谓大声不入俚耳”,
  (二)汉诗中的化用诗句
  在《夏目漱石汉诗文集》中就有对《庄子》典故的话用诗句,比如这一句“寸心何窈窕,缥缈忘是非”,这里的忘却自我,将自身寄托于一物,抛却外在的束缚的理想形态,其实就是一种超越现实纷扰的理想的逍遥之境。
  二、相同之处
  夏目漱石最让我印象深刻地就是他的“自然人生”观,接下来,就来探讨一下夏目漱石的“自然人生”观与道家“无为”思想的共同点。
  在老庄的专著中就曾多次提到“无为”这一词,比如在老子的《道德经》中就曾经这样提到过“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我无为,而民自化”,在《庄子》这一典籍也不吝啬于对“无为”的赞扬“出为无为,则为处于无为”。这里的“无为”思想不是指不作为,而是指不要妄作,要顺应自然。
  他的汉诗当中都可以看出夏目漱石是十分推崇顺应自然规律的,比如在《夏目漱石汉诗文集》中的这一句“往来暂逍遥,出处唯随缘”,意思就是说往来之间尽可逍遥而已,处处随缘皆可,要顺应自然,不可妄为,不可强求。
  这一观念在他的小说《明暗》有更明显的表现,在阿延与津田的爱情中描述中,就多提到“大自然”和“小自然”一词,这里的“小自然”就是指女主角的“小自然”,而这里的“大自然”显然是超越自我之外的更加广阔的相对于社会来说的自然世界。这里的“自然人生”观其实和道家“无为”思想中的顺应自然是不谋而合的。
  三、不同之处
  由于夏目漱石和老庄等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的不同,以及他们独特的个性气质,所以夏目漱石的“自然人生”观与道家“无为”思想是有差异的。这二者的差异主要集中表现在治国之术上,而关于治国之术这一政治层面,夏目漱石的“自然人生”观中是少有提及的,而在道家“无为”思想中出现频率却极高。
  “无为”思想中关于治国之术这一政治层面在《庄子》一书中也是可以捕捉到的,比如在庄子《应帝王》篇中也有提到过关于“无为”思想的治国之术这一点,“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同样地在庄子的治国之术当中也提到了顺应自然,但是他加入自己对治国独特的见解,治理国家是无私的,需要忘我,不去计较个人的得失,你所要思考的就是顺应自然、抛却私我,庄子在这里的治国方法有了一定的创新。
  在夏目漱石的“自然人生”中,却并没有表现出治国这一层面,甚至在他的大学本科论文《老子的哲学》中还对“无为”思想中的治国这一层面進行了直接的批判,“此言违反了动物进化的原理”,这里的“此言”即是指老子的“无为而治”,他认为在科学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这里的治国之术并不适应于当下,甚至显得有些落后,所以在他的“自然人生”观中都没有提及到治国这一层面,并且认为老子笔下的那个“无为而治”小国寡民的社会是不能实现的。而正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老子治国之术并不适应于夏目漱石的时代,他以后来者的位置去评价过去的治国之术对他所处社会的用处来说显得过于偏颇了。
  参考文献:
  [1]李光贞:《夏目漱石小说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年版,第3页。
  [2]张小玲:《夏目漱石与近代日本的身份构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35页。
  [3][日]夏目漱石:《我是猫》,南京:译文出版社2001年版,第154页。
  [4][日]夏目漱石:《夏目漱石汉诗文集》,北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0页。
  [5]老子:《道德经》,长沙:岳麓书社出版社2014年版,第9页,184页。
  [6]庄子:《庄子》,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5年版,第109页,184页。
  [7]李国栋:《夏目漱石文学主脉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37页。
  [8]方而加:《道家思想演录》,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24页。
其他文献
摘 要:文学和宗教都是以人为本,两者在诸多方面是互通的,平衡人的心灵,为人类的灵魂提供皈依之处。宗教经典本身就是文学作品。在后现代,文学再次转向宗教。宗教意识是判断艺术价值的重要标准。文学与宗教,名称虽异,而功用、本质则是同一的。  关键词:文学;宗教;以人为本;同一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0--01  一、文学与宗教的同
目的:研究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球周注射后球周组织的病理形态学的改变。方法:纯种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成2组即组A和组B,每组12只。A组为对照组,双眼球周注
目的:回顾性分析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房室旁路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病例,总结年龄分布特点,房室旁路的分布特点,RFCA治疗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探讨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
目的:本研究采用多普勒超声探查胸廓内动脉、胸外侧动脉和腋动脉血流动力学频谱,旨在评价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  方法:搜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
摘 要:伊邪那美是日本神话中的始母神,但是在伊邪那美的身上,我们看到不是与现实生活脱节的不可侵犯的神圣感,更多的是普通人身上的很多特点。不仅是伊邪那美,日本神话中的女神都充满了人情味。所谓“神话”反映的是古代人对于世界的认识以及一个民族的集团情绪。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些“接地气”的日本女神都可以说是古代的日本人有意刻画为之的。  关键词:伊邪那美;神;人性;女性  作者简介:祁芬芬(1983.12-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厅省级重大项目“民办高校小语种专业建设的探索”(2014WZDXM043)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一个女人》是法国当代女作家安妮·埃尔诺记叙其母亲的传记作品,通过揭示与分析母女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将法国社会的阶级立场和各自的生活态度揭露无疑。在选取叙述者的青少年时期的生活背景作为研究对象时,将着力阐释不同的社会阶层对人物的语言、生活习惯、兴趣爱好、行为方式的影响。在安妮
摘 要:本文从语料库文体学的角度出发,使用语料库检索工具与统计工具,试图在量化的客观数据基础上对《小王子》的特色进行分析解读,探讨其在文体风格、语言使用、叙述视角,以及主题内涵几方面的特色。  关键词:小王子;语料库;文体学  作者简介:穆育枫,北京物资学院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非洲社会与文化。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