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到危冰君的画,不知怎的,竟联想到法国画家亨利·卢梭(H·Kousseau)的描写景物的作品。他们之间相隔可说近两个世纪,卢梭还被称为西方现代派的先驱,相互可说根本不是一码事。但两人的作品却具有一种众多画家不具有的天真雅趣。现在将他们联想到一起,也就不足为奇了。
马克思、恩格斯早在一百多年前就预言:随着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出现Literetur,意为“世界的文学”,也包括艺术在内。现在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越来越证明这一预言的正确。我们如果从这个角度来欣赏危冰的画,就会恍然大有所悟,并感到一种清闲的愉悦。这并不是说他的画就是标准的Literetur,那将是多种多样和各种形式的,但这种新颖的绘画只能是这一时代的产物。
我们不是说危冰的艺术已失去了民族特性;相反,他的作品却具有浓郁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当欧洲画家们热心描绘大海上的维纳斯,继而是天堂的圣母子,后来又是宫廷中的贵夫人的时候,中国人都热衷画山画水,画花鸟兽虫。这是我国哲学的天人合一观,也是中国人热爱自然界的表现。时至今日,愈来愈使人们对中国人传统哲学肃然起敬。中国人也爱田园的风景,《诗经·小雅》早就这样歌颂春天:“春日迟迟,卉木萋萋”,并将白蒿丛生,也当成美景来歌颂。南朝诗人形容春的名句则是:“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尽管后来中国画多为山水,丛峦叠嶂,高山飞瀑,早形成了特定的图式,但是它们的灵魂仍以田园景色为攸归。最早的山水画家董源已多画江南浅滩,蓼汀野舍。后来画家在大幅绘画中,对路边崖旁的景物,仍然情有独钟。八大山人那样热衷于在画中追求减笔,但在荷根和崖畔总不忘对细小的草木描写。不少画家还专门将田园景色当成绘画的主题,例如吴门派大师沈周就画过《稻畦》、《麦丘》等名作。由此可见,危冰现在将田园景色当成主景来描写,只能是对传统绘画和美学的继承和发展,是有着时代特色的发展。
危冰能这样画,绝不是偶然的。他生于太湖水网地带的名城苏州,城郊就是遍布这样他所描绘的景色。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些景色使他“为之痴迷,为之陶醉”,因之“试图在田园山水这个领域内构筑出一个艺术王国”。(《陈危冰田园山水·后记》)这个“试图”,既是故乡景色给他的激动,也是时代的启予。人们已不囿于过去的条条框框,中外艺术兼容并包,使这位青年艺术家有着很大的创作空间。他可以说是以中法为体,西法为用。画中的勾勒,既用中国画的勾树法,很多皴法确似南派山水中的“披麻皴”,田畦、小树和路的渲染,更是中国画法,但又夹插着素描画法,很多地方又像荷兰画家梵·高的笔触,那飘动的小草又具有亨利·卢梭的梦幻般的笔调,这在本文的开头已经说及。但这一切都融合在中国风格之中了。
总之,危冰就是这样在我们面前显示了别有风情的画面,那夹带着芦苇身影的小舟,岸边不知名的野草、荷塘边的休耕的野塘荒地,摇曳着白头的芦苇和盘缠着的矮树,田畔荡漾着清溪,极目青青的江南高低不平的田野,还有那留得残荷的飒飒之声的野塘,这一切都是曾经掠过人们视野和画家的画笔,现在这些似乎平凡的景物都在危冰的笔下变成不平凡的画,变成了不平凡的诗。一幅幅现代的天真美妙的画,一首首当前的童心朴实的诗——他终于“构筑出一个艺术王国”。
马克思、恩格斯早在一百多年前就预言:随着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出现Literetur,意为“世界的文学”,也包括艺术在内。现在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越来越证明这一预言的正确。我们如果从这个角度来欣赏危冰的画,就会恍然大有所悟,并感到一种清闲的愉悦。这并不是说他的画就是标准的Literetur,那将是多种多样和各种形式的,但这种新颖的绘画只能是这一时代的产物。
我们不是说危冰的艺术已失去了民族特性;相反,他的作品却具有浓郁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当欧洲画家们热心描绘大海上的维纳斯,继而是天堂的圣母子,后来又是宫廷中的贵夫人的时候,中国人都热衷画山画水,画花鸟兽虫。这是我国哲学的天人合一观,也是中国人热爱自然界的表现。时至今日,愈来愈使人们对中国人传统哲学肃然起敬。中国人也爱田园的风景,《诗经·小雅》早就这样歌颂春天:“春日迟迟,卉木萋萋”,并将白蒿丛生,也当成美景来歌颂。南朝诗人形容春的名句则是:“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尽管后来中国画多为山水,丛峦叠嶂,高山飞瀑,早形成了特定的图式,但是它们的灵魂仍以田园景色为攸归。最早的山水画家董源已多画江南浅滩,蓼汀野舍。后来画家在大幅绘画中,对路边崖旁的景物,仍然情有独钟。八大山人那样热衷于在画中追求减笔,但在荷根和崖畔总不忘对细小的草木描写。不少画家还专门将田园景色当成绘画的主题,例如吴门派大师沈周就画过《稻畦》、《麦丘》等名作。由此可见,危冰现在将田园景色当成主景来描写,只能是对传统绘画和美学的继承和发展,是有着时代特色的发展。
危冰能这样画,绝不是偶然的。他生于太湖水网地带的名城苏州,城郊就是遍布这样他所描绘的景色。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些景色使他“为之痴迷,为之陶醉”,因之“试图在田园山水这个领域内构筑出一个艺术王国”。(《陈危冰田园山水·后记》)这个“试图”,既是故乡景色给他的激动,也是时代的启予。人们已不囿于过去的条条框框,中外艺术兼容并包,使这位青年艺术家有着很大的创作空间。他可以说是以中法为体,西法为用。画中的勾勒,既用中国画的勾树法,很多皴法确似南派山水中的“披麻皴”,田畦、小树和路的渲染,更是中国画法,但又夹插着素描画法,很多地方又像荷兰画家梵·高的笔触,那飘动的小草又具有亨利·卢梭的梦幻般的笔调,这在本文的开头已经说及。但这一切都融合在中国风格之中了。
总之,危冰就是这样在我们面前显示了别有风情的画面,那夹带着芦苇身影的小舟,岸边不知名的野草、荷塘边的休耕的野塘荒地,摇曳着白头的芦苇和盘缠着的矮树,田畔荡漾着清溪,极目青青的江南高低不平的田野,还有那留得残荷的飒飒之声的野塘,这一切都是曾经掠过人们视野和画家的画笔,现在这些似乎平凡的景物都在危冰的笔下变成不平凡的画,变成了不平凡的诗。一幅幅现代的天真美妙的画,一首首当前的童心朴实的诗——他终于“构筑出一个艺术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