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多情应笑我”新解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mh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是东坡词“自有横槊气概,固是英雄本色”的典型代表,是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因“乌台诗案”被贬官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时游赤壁后所作,与《前赤壁赋》同时。词中借遥想古代英雄表现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志向,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
  这首脍炙人口的名篇,历来被高中课本所收录。对于其中的“多情应笑我”,几乎所有的注家都解释为“应笑我多情”。 对“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三册的注释是:“应笑自己多情善感,头发早斑白了。”在教参中说:“多情是古代诗词中的一个常用语,有多种含义,这里主要指词人建功立业的愿望。”鲁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五册的注释是:“应该笑自己太多情善感,以致过早地生出了白发。”此解释和人教版大同小异。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第四册上说“应该笑我因多情怀古而过早地生出了白头发”。郭锡良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亦把“多情应笑我”注释为“应笑我多情”,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也认为“多情应笑我”是“应笑我多情”的倒文。
  由于教材把“多情应笑我”看成“应笑我多情”的倒装,各种辅导材料也纷纷以选择题或探究题的形式为此句设计了试题。
  然而,这种倒装的说法不仅在语法上极为罕见,在语义上也颇为滞碍。有人为了顺畅,便加出了一个虚拟的主语来,翻译成“人们应笑我感情太丰富了”。
  这种翻译于情理上也说不通。在此词中,苏轼着力塑造了周瑜这位年青将领的形象。借周瑜的年轻有为、春风得意、潇洒从容来表明自己渴望能像周瑜那样为自己的国家建立丰功伟业。作者既有这样的愿望,在神游故国时怎么能笑自己的多情,笑自己的这种愿望使自己的头发过早斑白了呢?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课本上说“应该笑我因多情怀古而过早地生出了白头发”更是不合情理。
  其实,我们没有必要把“多情应笑我”看成是“应笑我多情”的倒文。“故国神游”和“赤壁怀古”相呼应,“多情”这个谓词性成分在这里则指称化了,意思为“多情者”,指作者上文所遥想的周公瑾。那么,这句话的大意应该是:神游故国,风流倜傥的公瑾应该笑我早生华发吧。用多情来指称当年的周公瑾,即浪漫又贴切。这个“情”字含义也比较丰富。它不仅指“爱情”,还指周公瑾这位优秀的年轻军事家的浪漫激情以及壮志豪情。“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是多情,“羽扇纶巾”也是多情,“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更是多情。作者的这句词,意在突出自己和年轻有为的公瑾的比较,以衬托一种壮志难酬、英雄落寞的失落心情,从而导出下文“人生如梦”的感叹。这样来理解“多情应笑我”,从这首词的结构上看环环相扣,一气呵成,避免了不必要的曲折。
  以“多情”来指称人,还见于苏轼的其他作品。如《蝶恋花》:“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闹。”这里的“多情”也指称化了,是“多情者”的意思,指的是“行人”。又如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多情”也是“多情者”的意思。
  古代诗词是古代文学中的光辉遗产,是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中的一块瑰宝,尤其是那些千百年来传诵的佳句名篇,早已成为我们精神文化中固有的一部分。欣赏古诗词时,每个人都可以依据自己的经验积累、审美习惯和美学理想等,通过联想和想象进入诗词的意境,给诗词的形象以及作者意到而笔未到的艺术空白加以补充和丰富,以达到获得独特感受、在美感中享受的境地。但是,无论如何欣赏古诗词,都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随意欣赏,而应该建立在对原作字句基本含义理解的基础上,否则,就偏离了欣赏古诗词的初衷。
  
其他文献
作文教学必须密切结合学生的实际,涉及其生活积蓄,挖掘其作文库藏,从而激发他们情感的神经。在作文教学中紧紧抓住“我有兴趣”和“是我有兴趣来写的”作文关键之点——即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写“我”熟悉的人或事物,反映“我”经历的生活;描绘我喜欢的景致,抒发“我”乐于抒发的感情,谈论“我”热衷谈论而又能谈论出个“道道”的理等,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情感的神经,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中真正的乐事,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期刊
做智慧的班主任,成为时代对班主任的期盼,做智慧的班主任,也是班主任对自身的要求,为了使班集体有凝聚力,树立人人为班级着想、班荣我荣、班耻我耻的理念,让班级中的每个成员都齐心协力,让班级快速成长起来,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生活民主化,干部人人当  新课改强调最多的是提倡自主学习,提倡以学生为主体,那么我想管理班级也是如此,教师可以民主选出大家认为最棒的两个学生担任班长和副班长,同时实行值
期刊
学习语言,尤其是成语,探其源头,识其典故,有助于准确把握其含义。成语来源广,或出自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或来于诸子文集、诗词歌赋,还有来自佛教典籍等。佛典浩繁,且人们接触较少,因而使得典籍中的一些成语流传至今后,人们虽熟悉其含义,却对成语中所涉及的“名相”(佛教用语,相当于事物概念之意)较为陌生。本文试以下列成语作例,抛砖引玉。以引导学生学习成语准确把握含义。  l、大千世界。形容广大无边的世界。佛
期刊
“学而不思则罔”。这里的“思”不仅是让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探究、推敲,也包括有书本而展开的引申和联想,与原文的关系比较密切;而联想则比较宽泛、自由,可以上天入地“精鹜入极,心游万仞”,从而让学生的思想进入一个新的领域,让学生保持这种积极的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态度,而阅读的重点则应在于讨论与反思,阅读文章时,我鼓励学生通过讨论与反思,则有助于突破学生固定的学习模式,打破习惯的思维套路,实现思想的碰撞,
期刊
要说这个话题首先得从我执教的一堂语文活动课说起。  一天下课,几个学生照例到办公室来和我聊天。聊着聊着,他们说到了明星,并不约而同地说到了周杰伦,讨论得热火朝天。见我在一旁沉默,其中一个学生满怀憧憬地问我:“老师,你喜欢周杰伦的歌吗?”我不假思索地回答:“他呀,吐字不清晰,听不懂唱什么,样子又太颓废,看了让人郁闷。”“唉,郁闷哦!”孩子们接过我的话齐声叹息道。尽管他们马上转移了话题,但我仍能强烈地
期刊
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一、巧用教材,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和发挥教材中美和趣味性的因素,将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使美育融于语文知识学习之中。  1.引导朗读感悟教材意境美。  课堂教学需要创设一种美好的意境,朗读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形式。教师可根据课文的特点,运用范读、自读、引读、议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来引导学生深入感悟文中的意境美。
期刊
当代的中学生是跨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他们的人生观如何,关系到他们的本质是否能够得到全面提高,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大业的兴衰。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接触到各种新鲜的事物,其中有健康的,但也有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他们的生活阅历浅薄,往往是非分辨不清,因此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的教育。  语文这一基础学科人文性、工具性极强,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
期刊
语文课到底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学生从语文课堂学习中可以得到什么,这是近年来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曾记得80后的我,初中阶段遇到过一次语文课堂教育改革,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90年代初,当我和同龄人拿到改革后的实验教材时,满脸的兴奋。处于改革前沿的刚毕业的语文教师,也让我们感到惊喜与新鲜。如今,当初大多数的文章已没有多少印象,除了古诗文名篇还清楚地记得,“定主状谓补定宾”的语法知识,让我们对病句不再头疼
期刊
“老师,看看我昨天写的作文。”我刚刚迈进办公室,身后便传来一道清脆的女声,紧接着一张虽然稚气但焕发着自信的脸出现在我面前。我微笑着接过来,心中除了赞赏更多的是庆幸。  记得去年刚接七年级新生,那个周末我布置的作文题是《偶然》,一个女生记叙了自己在街头偶然所见的一幕,并对当前的社会风气发表了自己的一点看法。我在她的作文簿上写下这样的评语:“这是一篇很好的习作,但老师好像在什么刊物上看见过,但愿不是抄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整体素质的综合表现。农村初中由于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学校办学条件不乐观、师资力量不雄厚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作文水平普遍偏低,令人担忧。长期以来,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改作文,这无疑影响了语文新课改的整体推进。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许多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长期进行探索和研究,但收效甚微。如何改变这一现象,以提高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质量,找到一条行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