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西风余韵藏 蹄窝深深道沧桑

来源 :北京档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xua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的门头沟区盛产煤炭,自辽代以后一直是京城煤炭的供应基地。元代大都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后,人口日益稠密,对煤的需求增多,因此元代以后门头沟的煤炭被大量开采。据史料记载,当时门头沟大峪山周围就有煤窑三十余处,元统治者在门头沟还设有官窑及煤场,专门生产和供应皇室消费的煤炭。
  门头沟的煤炭大多产于山区,山路崎岖,运输困难,只能以骡驴等牲畜运输为主,日夜不断。而山里的干鲜果品、土特产品和百姓生活所需的食盐、布匹以及各种日用百货,也要通过骡驴的驮运进出西山。当地百姓和商户募化筹资修建通行商道,历经数百年,叠经修整,成为颇具规模的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依山蜿蜒盘旋,日久年深,构成了京西无与伦比的人文奇观。这些古道纵横交错有十余条之多,其中以西山大道、玉河大道、卢潭古道、庞潭古道最为著名。西山大道又称西山古道北路,大体沿永定河谷而行,是京西历史较为悠久的一条古道。西山大道自三家店起,过永定河,经琉璃渠村,越愁儿岭,经斜河涧、水峪嘴,翻牛角岭,再经桥耳涧、马各庄、石古崖、色树坟,到王平口为止,为西山大道主干线。这条古道是京西古道中使用时间最长的一条,一直到1977年下清(下苇甸——清水)公路修通之后才自然废止。玉河大道又称为西山大道中路,东起石景山区麻峪村,跨浑河(永定河)后进入大峪村,经东辛房、圈门、孙桥、天桥浮、孟家胡同、官厅、峰口庵、黃石港,到王平口止,所经之地为门头沟主要产煤区。西山大道与玉河大道虽出发地不同,但都汇集于王平口。
  笔者寻访京西古道的旅程亦从西山大道和玉河大道开始。

一、玉河大道上山的入口——圈门


  玉河大道从圈门过街楼起,过天桥浮村一路上山可达峰口庵。圈门到峰口庵的山路有一条约六公里长的沟谷,当地人称之为门头沟,门头沟区的名字也由此而来,而门头沟的入口就在圈门。圈门之所以称之为“圈门”,皆因此地有一座过街楼。圈门过街楼坐西朝东,其始建年代不详,清代曾有晋商出资重修。现在圈门过街楼下面是一个大券洞,券洞上部建有平台,平面呈凸字形,其上建有殿堂三间。不过据史料记载,原来过街楼共有四个劵洞,均为砖石混砌,建筑精良。后因年久失修和妨碍交通等原因拆除了两个,另一个被压在房基下,目前仅存一个劵洞。圈门过街楼乃门头沟之门,而坐落圈门过街楼附近的村子也取名为门头口村。
  圈门过街楼的北侧是窑神庙,现在窑神庙已整饬一新。清代管理京西煤业事宜的煤业议事公所就设在此庙,庙西院曾是宛平县丞办事公署。1949年以后,这里还一度成为京西矿区政府驻地。相传腊月十八是窑神爷的生日,所以旧时每到腊月十七这天,由各煤窑的窑主出资,在窑神庙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窑神庙的对面有一座戏台,上书“歌舞升平”的匾额,记录了当年的热闹景象。

  玉河大道在明《长安可游记》中亦有记载:“门头村登山数里至潘阑庙。三里上天桥,从石门进。二里至孟家胡同,民皆市石炭为生,三里至流水壶泉……路凡十八折至风口岩。两山踞立如门,有庵房数间。”我在实地探访中亦是自圈门而过,踏上玉河大道,然后顺着门头沟的沟谷前行,经过当时人说的“十八盘”到达峰口庵关城。

二、仅存城券的峰口庵关城


  《长安可游记》中所说的“两山踞立如门,有庵房数间”指的就是峰口庵关城。峰口庵关城位于圈门以西五公里的山口,为京西古道中路险隘关口之一,关城建于两山之交的鞍部,扼守要冲。清代系宛平县王平社与玉河乡交界处,由王平汛绿营兵把守。现在的峰口庵关城已经坍塌,仅留有关城门券的遗址。在峰口庵关城旁边原有峰口庵,现在庵已无存,仅留下一无头佛像和四通石碑。
  自峰口庵关城继续沿玉河古道而行,有一段古道是在山石上开凿而成,在这段古道上遍布蹄窝。我用皮尺丈量了一下,这段古道19.5米长,仔细数来蹄窝有158个之多。这些蹄窝左右交错,直径约20厘米,深15厘米。笔者探访之前看过相关史料介绍,京西产煤的窑地因排水、提升等条件的限制,煤窑大多分布在峰口庵以西的山区,而玉河古道是运输煤炭的主要通道,因山路崎岖车马无法运输,所以运输工具主要是骡子和毛驴。每匹骡子驮煤炭500斤左右,毛驴驮煤炭约300斤。京西古道依山而成,运输不便,而京城需煤量巨大,使得古道上骡驴驮运煤炭昼夜不断。元明清民国历经七百多年,骡驴的铁蹄经年累月不断蹬踏践踩,在坚硬的石板上留下深深的蹄窝。
  上学时学过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当时读到这个故事时心下不以为然,粗粗的铁杵怎么会被磨成细细的绣花针?而此时面对眼前在石板上骡驴因数百年不断蹬踏践踩而成的蹄窝,不得不信服坚持的力量。滴水石穿、铁杵成针和眼前的蹄窝无不告诉我们唯有坚持方得始终。

三、藏在深山里的石佛岭石窟摩崖石刻


  石佛岭一段的西山大道掩映于山石与杂草间,古道在这里逐渐收窄,几无行路。古道一侧是倾斜的山体岩石,另一侧是悬崖深渊。因此处地势险峻、道路狭窄,经常有骡驴失足摔落悬崖,所以古道的铺设方式也非常特别,以长条山石和石块铺就,大约每一米长,即有一道山石竖排栽立作为缓冲,以防止驴骡在行进中滑到,而这道竖排栽立的山石也起到了巩固古道的作用。笔者行走在古道上,感受着脚下坚硬的石板。在古道上,那熟悉的蹄窝又出现了,而且大大小小更加密集、清晰,如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   在古道向深山继续延伸的地方,依山崖雕造有摩崖石刻。石刻刻于明万历六年(1578),虽年代久远,但其上的文字和佛像依稀可辨,此即为修桥补路摩崖石刻。石刻有四方,其中一方雕刻有三世佛像,故这座山岭也称之为石佛岭。这四方石刻主要记述了京西古道从三家店到王平口修建的情况,我仔细辨认着碑文,其记载曰:“……去都城七十余里,其地曰王平社,乃我圣朝基,乃宛平之治。□地而于山险之处,其山石窟崖,东西浑河暴流,南北两山隘,水凶山险,涧凌沟深,甚为樵猎之患。每经雪雨,行人危于颠沛,滚坡坠崖,殃于斯者多矣……”从碑文的记述和一路走来所见石佛岭一段古道之险峻,可以想见当年运输之艰辛。所以明万历六年(1578),由明安禅师发起,王平口巡检司协调朝中管事太监、地方政府官员、各村民等多方捐款,对西山大道进行修治,以改善古道的通行条件。这四方石刻中有三方刻有当时捐钱官员、村民和太监的姓名、官职及僧人法号等。

四、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故居


  从石佛岭摩崖石刻沿古道而行,走过弯弯曲曲的道路,就到了京西古道旁的韭园村,传说此村因村民利用山泉种植韭菜而得名韭园。韭园村附近有一个非常小的村落名西落坡村,这里坐落着马致远的故居。马致远是元曲四大家之一,笔者最初知道马致远是从他的《天净沙·秋思》和其代表作《汉宫秋》开始的。在群星璀璨的元曲作家中,马致远创作的元曲以构思奇巧,语言清丽而著称。《太和正音谱》评价他:“马东篱之词,如朝阳鸣凤。”《百世集》亦说其是“姓名香贯满梨园”。马致远一生著有杂剧十余种,散曲上百首,他也因此被尊为“曲状元”,在文学史上有极高的声誉。马致远在文学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仕途却不得志,其晚年归隐山林,以诗酒怡情,过起“酒中仙、尘外客、林中友、曲中游”的生活。
  马致远故居是一座坐西朝东的四合院。故居门前有小桥流水和一座影壁,绕过影壁进入小院中,院内有一室,题额为“东篱馆”,遂忆起马致远晚年号“东篱”。笔者目光越过小院,可见远处的青山,头脑中不禁浮现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马致远自号“东篱”也正是以此示效陶渊明之志。离故居不远就是京西古道,古道上骡驴每日昼夜不停地运送煤炭货物,而押运货物的人亦是每日风餐露宿,昼夜劳作不得停歇。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道:“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些诗句不就是京西古道当年的写照嘛。

五、牛角岭关城和永久免夫碑


  从韭园村继续沿古道而行,就是西山大道上一座重要关口——牛角岭关城。牛角岭关城建在两山对峙之处,扼守古道之要冲,是明清時期捕衙南乡与王平口巡检司的分界处,也是西山大道自东向西第一道关隘,因此有京西古道第一关之称。此关隘既是军事防御关口,又是重要的收费关隘。牛角岭关城坐东朝西,砖石结构,采用当地的山石垒砌而成。关城原有城楼,年久坍塌现在仅存城券。
  出牛角岭关城往东的古道,是一段山石铺设的道路,路上留有密密麻麻、大大小小的蹄窝300余个,最深的蹄窝竟达30厘米。这段道路是京西古道上蹄窝最为密集的地方。
  在牛角岭关城的古道旁有一碑亭,亭内立有一块石碑,这就是著名的永久免夫碑。我走近石碑仔细观看,只见碑阳额题:名垂永久,碑文曰:“……如我宛邑西山一带,村墟寥落,旗人一半联居,石厚田薄,里人走窑度日,一应夫差,家中每叹糊口之艰,距京遥远,往返不堪征途之苦。是以雍正八年间,司主阮公具详上宪,祈免夫差,幸赖县主王公心存抚字志笃,鞠谋恩准王平、齐家、石港三司夫役尽行豁免,于是黎民佩德,百姓衔恩。一则立碑宛平署前,二则勒石王平通衢,迄今四十余年,瞻仰不胜依依……蒙我司主黄公俯察民隐,复赐转申,谨蒙我县尊黄公钧批查,王平、齐家、石港取豁各村夫役之征收,久经豁免在案,准饬遵照从前祥案,豁免三司夫役,毋得再派,以舒民困……乾隆四十二年岁次丁酉八月立。”

  从碑文中可知雍正八年(1730),王平口巡检司官员阮公将乡民疾苦之情呈报县官,县官上奏朝廷请求允准免除这里的夫役,得到朝廷恩准。王平、齐家、石港三司夫役全部豁免。后乾隆四十二年(1777),王平口巡检司官员黄公,亦就此事再次请求朝廷永久免除王平、齐家、石港三司夫役,亦得到朝廷恩准。另据史料记载,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朝廷曾对西山的煤窑进行过调查统计,计有煤窑750座,宛平有煤窑450座,这些煤窑所产之煤炭为了运出深山,需要骡驴昼夜不停地驮运而出。从碑文和史料的记载,加上眼前密布的蹄窝,不难想见当年京西古道沿线各村运输煤炭之艰辛。朝廷为体恤民苦,永久免夫并立碑为证。永久免夫碑是北京地区乃至全国迄今为止发现的,为数不多的封建王朝对局部地区制定减免税收的政策,并得到具体实施的物证史料。
  京西古道是一条商业大道、一条军事大道、一条文化大道,历经七百余年,这一切已经成为过去,但是它无时无刻不在述说着西山的过往传奇,成为我们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作者单位:北京市档案馆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档案工作也走进了转型升级的新时代。高校档案工作肩负着为党管档、为校守史、为师生服务的重要职能。本文以首经贸“史、志、鉴”三位一体的档案编研工作的开展为例,分析了高校档案编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期能够助力高校档案工作转型升级。  关键词:高校档案转型升级编研  习近平同志指出:“档案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得以
水运行业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行业,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水运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更显突出。近年来,在河北省档案局、交通部档案馆和河北省交通运输厅档案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河北省交通运输厅港航管理局(以下简称省港航局)始终高度重视水运建设行业的档案工作,切实加强档案工作基础设施建设、业务建设、信息化建设和队伍建设,强化对项目档案的指导,以“建精品工程,创一流档案”为目标,狠抓行业档案工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国家档案局的指导下,2006—2008年,全市各级档案部门和广大档案工作者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新北京 新奥运”工作大局,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在档案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涌现出一批事迹感人、成绩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为表彰先进,弘扬正气,进一步激发档案系统广大干部职
摘要:2004年,加拿大第一个面向21世纪以知识为基础的综合型机构产生——加拿大国家图书档案馆,其背后反映的是新一代的信息需求。本文基于文化功能与政府文件管理职能的发展变化,分析20世纪加拿大公共档案馆发展模式的演变,重点解读公共档案馆、联邦政府在政府文件管理实践方面的艰难探索。  关键词:文化功能 政府文件 管理职能 公共档案馆 加拿大一、政府文件管理实践的艰难探索  加拿大公共档案馆过度重视文
摘要:作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公共档案馆能力的培育和提升不仅关系到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系统性、完整性、持续性,而且与公共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息息相关,是推动档案服务社会化进程的关键因素。《中外公共档案馆发展路径比较及对策研究》一书敏锐觉察到新形势、新环境、新背景下,公共档案馆在公共服务和公共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立足于全球化格局,结合国际视野和国内现状,梳理公共档案馆思想的源流脉络和演变形式,对
我小时北京叫北平,警察叫巡警,只有租界的巡捕才称警察。我经历了日伪和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巡警,我的院子里就住着巡警。我还管院里住的警察叫二叔。二叔管我们院里的小孩叫“棒子面口袋”,因为家家吃窝头。  巡警白天巡察,晚上站岗,维护交通和社会秩序。晚上街道上建有红色的简易木屋,巡警晚上就在这小木阁房里扛枪站岗。  巡警打人是家常便饭,也是他们的工作方法。白天看到有人打架,围一大堆人看热闹,巡警知道了,解下
摘要:本文从我国档案保护工作的现状出发,论述了档案保护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结合国家宏观层面的档案事业规划和美国东北部文献保护中心的建设经验,提出建设区域性档案保护中心的构想,特别是探索了其在市场导向、建立基础和跨机构合作方面应该采取的建设方法。  关键词:档案保护区域性档案保护中心美国东北部文献保护中心  Abstract:Facing the coexistence of opportuni
(接上期所述)  (三)电子档案的鉴定与处置术语概念  T58的第4章集中说明了与电子档案的鉴定与处置相关的10个术语及其定义。通过下面的分析表,我们可以理解这10个术语的定义及相关分析结果。  (四)电子档案的保存与利用术语概念  T58的第5章集中说明了与电子档案的保存与利用相关的13个术语及其定义。通过下面的分析表,我们可以理解这13术语的定义及相关分析结果。  (五)电子档案的安全术语概念
2013年1月,中共朝阳区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指出,朝阳区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转型攻坚的新阶段,农村城市化已经进入到动力再造的新阶段,城市建设管理已经进入到规范提升的新阶段,社会建设管理已经进入到共治共享的新阶段,文化建设已经进入到驱动发展的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进入到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新阶段,按照新阶段的要求,全区档案工作者要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区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清
本刊讯2018年3月30日下午,北京市档案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第七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在中国科技会堂举行。  中国档案学会秘书长邓小军、北京市档案局(馆)局(馆)长程勇同志出席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并讲话。邓小军同志代表中国档案学会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认为,北京市档案学会近年来不断增强“四个意识”,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首都中心工作、服务人民群众和会员的能力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