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是中国第一位女外交官袁晓园诞辰110周年,有关女外交官的话题也一直为人们所热议。历史上有这么一些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她们在外交场上大放异彩。这其中有,巩固“弱国也有外交”事业的大使夫人黄蕙兰,开创中国历史荣耀的第一位女外交官袁晓园和见证了中美建交关键时刻的唐闻生,她们的事迹一直被人们称颂。
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的女外交官。
黄蕙兰:远东最美丽的珍珠
黄蕙兰曾被称为“远东最美丽的珍珠”。这位襄助顾维钧在中国命运多舛的岁月里巩固“弱国也有外交”事业的大使夫人懂6国语言,为人热情、大方,深受欧洲人欢迎。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曾有人翻出过这样不负责任的陈年八卦——20世纪20年代,宋庆龄和孙中山从广州到北平。那时的流行偶像宋庆龄担心自己上衣配裙装的打扮太落伍,于是在借住外交官顾维钧家的日子里,偷看了当时顾太太的衣橱,因为那里面的衣服一定是最流行的!后来在北平,她一直穿着旗袍,有人说她的时装灵感就是借鉴了顾维钧的太太。
这位顾太太,就是顾维钧的第三任太太,名叫黄蕙兰。黄蕙兰是豪门名媛,是社交名流,是某年《Vogue》杂志评出的“最佳着装”中国女性。而她颇具传奇色彩的一生,从一出生便注定了。
黄蕙兰的父亲是印度尼西亚“糖王”黄仲涵。她是父亲最受宠的女儿。青少年时代,黄慧兰生活在伦敦、巴黎、华盛顿或纽约之间,熟悉西方的生活方式,能说法、英、荷等6种语言,富有天生的交际才能。虽然男朋友众多,但黄慧兰一直没有找到“正确的”丈夫,直到在巴黎结识了32岁雄心勃勃的顾维钧。
洞房花烛之夜,他们是在开往日内瓦的火车上度过的!因为国联大会次日召开,顾维钧是中国代表团团长。黄蕙兰晚年对此感慨良多,她说,她敬佩顾维钧的才华,但他缺少温柔和亲切的天赋。“他对我不是很亲热。他最关心的是中国,为国家效命。”而从此开始,她也以另一种方式,开始了为国效命的人生旅程。
在最初的外交活动中,黄蕙兰并不太懂礼节。但她很快就适应了这种生活,渐渐地成为顾维钧的得力助手。由于她懂6国语言,为人热情、大方,深受欧洲人欢迎,“被当作自己人看待”。顾维钧也承认,黄蕙兰的财富替他点亮他的外交生活。在30多年的交际生涯中,黄蕙兰为国也为己增光添彩。“法国以及别的国家要根据顾维钧和我的表现来确定他们对中国的看法。”黄蕙兰认为“我们是中国的展览橱窗”,得注意形象。连持“不同政见”的袁道丰(曾任国民政府驻巴黎总领事,顾维钧老友)也承认:“当大使太太最适合黄蕙兰的胃口,与西人酬酢应答如流,也确有她的一套。很少有中国大使的太太能够和她比拟的。”一外国友人写诗称她是“远东最美丽的珍珠”。
日臻成熟之后,黄蕙兰在处理各种事务上都显得更加周到得体,游刃有余。顾维钧出任驻美大使时,宋美龄访美,黄蕙兰将大使馆的套房让给她,曾一向好出风头的她也谨慎地退出一切活动。就餐时,她将自己与丈夫对面的餐席让给宋美龄。宋美龄接见众多客人握手时,她悄悄地递上浸过花露水的热毛巾,适时、得体又周到。这些细节让国母一一记在心上。一次,当众人称赞顾维钧为赢得国际承认中国的地位做出了贡献时,宋美龄特别提醒大家:“别忘了大使夫人也起了重要作用。”
当然,如果只是个花瓶,黄慧兰也不会受到那么多男男女女的喜欢和赞美。黄蕙兰心地宽厚,热心公益事业,在伦敦积极参加战时救护工作,在遭空袭之后的难区抢救伤员。连续四个月,从午夜到次日早晨8点,累得整天和衣睡觉。
在外交场上大放异彩的黄蕙兰,在时尚界更是独领风骚。她总是创造出新的时装样式,以看城中妇女争相模仿为乐。当时雅致的中国妇女看不上中国绸缎而爱好法国衣料,黄蕙兰却选用老式绣花和绸缎,做成绣花单衫和金丝软缎长裤,成为外国电影里神秘精巧的“中国风”,出尽了风头。中国香港有些人把便宜的老式古董绣花裙子遮在钢琴上做挡灰的装饰,黄蕙兰买了不少这样老式的裙子,常在晚上穿着,后来在巴黎引起了轰动,将其价格哄抬了几百倍。
然而辉煌过后,必有落寞,与顾维钧的婚姻维持了36年后,两人离异。难得的是,这位经历了大半生奢华的奇女子,最后的心态却是极平和。在晚年撰写的《没有不散的筵席》中,她追述了自己的一生、与顾维钧的恩恩怨怨,大有雅量,未有恶言。而她视顾维钧与前妻之女菊珍如同己出,直至终老。
袁晓园:中国第一位女外交官
袁晓园名闻天下,不是因为她的四妹袁静写了一部《新儿女英雄传》影响几代人;更不是因为她三妹的女儿是琼瑶;而是因她一生的跌宕起伏与开创中国历史的荣耀。她是中国第一位女外交官,曾被邀请与戴高乐将军一同步入凯旋门。上世纪七十年代她作为美籍华人学者第一个率团访华;而上世纪八十年代,她放弃美籍,别子还乡……她不停地迈步向前,铸就了一生的传奇。
在南京袁晓园艺术馆展柜里,有两张委任状十分引人注目。一张是由福建省政府财政厅签发的委任令,上写“兹委任袁晓园为思金营业税局副局长”,签发时间为1933年2月2日;另一张是1943年12月3日由当时民国政府的外交部长宋子文签发的外交部令,该委任令称“派袁行洁代理驻加尔各答总领事馆副领事”。这两张意义非凡的委任状,证明了袁晓园作为中国第一位女税务官和中国第一位驻外女外交官的身份和她追寻、进取的一生。
1901年生于常州的袁晓园是家中长女。身为名门闺秀的她三岁吟诗,四岁习画。虽未正规上学,却聪明爱学,十五岁时即帮父亲处理银行事务,“奇女子”之称由此而来。“五四”运动开始,袁晓园更是将“奇”字贯穿了一生。欲与时代脉搏同跳动的她大胆向家里宣布:“你们关了我18年,我要选择自己的生活,看看外面的世界!”
就这样,回首平生时一再自诩“天生就有‘反骨’”的袁晓园只身一人踏上了去法国的旅途。在去法国的船上,袁晓园结识了她以后的丈夫——国民党元老、时任江苏省政府主席叶楚伦的公子叶南。
在普鲁士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的日子里,信奉独立自主的她婉谢叶南的接济,靠给大使馆抄写文件、为华侨代写书信谋生,归国后即被蔡廷锴委任为厦门市税务营业局副局长。
后来,袁晓园再次循着梦想的道路起航,秉着一腔热血漂洋过海,重返巴黎学习国际关系。回国后在外交部待了6个月的她被委派驻印度加尔各答领事馆任副领事。在印任职6年期间,正值抗日战争高潮。袁晓园不遗余力地为抗战奔走呼吁,说服华侨开展募捐,购买军用物资转运回国。每遇当地政府无理扣压军用物资,她都据理力争,无所畏惧的气势和锋利的外交辞令常使对方不得不服。“那时当地政府常有人在背地议论我,说中国这位女领事‘真凶’。”回忆往事,袁晓园脸上满是自豪。而这一时期,袁晓园也开始投身于另一个她一生为之努力的事业——汉语教育。她力排众议,开办中文班,自编浅显易懂的汉字教材,亲自教华侨中文。
抗战胜利后,袁晓园本以为可以为祖国建设大干一场了,却没想到夫妻二人联名给国民党政府写的一封痛陈国民党黑暗统治和腐败无能的公开信,给自己招来了通缉之祸。夫妻二人随即发表脱离国民党声明,取道香港,去了美国。这一去,就是近四十年。
远离国土的几十年中,在联合国秘书处工作的袁晓园一面利用一切业余时间倾心于对汉字的研究改革,一面积极推行促进中美关系交往的工作。她通过几十年的艰难摸索研究成功的“袁氏拼音方案”受到周恩来总理的赞扬和推崇。她所提倡的“识繁写简”便于中外交流和祖国统一的主张得到普遍认可。
1971年,尼克松访华后,中美关系有所缓和。袁晓园作为美籍华人第一个申请率团访华,受到周总理和邓颖超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中美关系的大门敞开后,也促进了中国与美国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每年的广交会,叶南偕晓园都要参加。而谁都无法理解的是,一次次的归国与强烈的爱国热情竟最终促成她做了放弃美籍,别子还乡的决定。她说:“如果中国和美国一样强盛,我就不要求回去了,只因为中国现在没有美国强盛,才需要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齐心协力,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和美国一样强大。”
“春蚕到死丝方尽”,袁晓园以“偏不老”自居,借“吐丝园主”自况。回国后,她将6万美元悉数捐了出来。为完成自己爱国心愿,她不顾年老到处去宣讲爱祖国、爱汉字文化。2003年11月17日,袁晓园安详地辞世,给自己那探索追求的传奇人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唐闻生:见证中美建交的历史时刻
在中国外交界,有这样一位传奇女性——她是中国第一位联合国副秘书长唐明照的千金;是做过毛泽东、周恩来英语翻译的女外交官;是被基辛格称为“可以竞选美国总统的难对付的南希·唐”;是见证过毛泽东主席与尼克松总统历史性会面的传奇女性。她,就是唐闻生。
1943年春天,唐闻生出生于在美国纽约,在那里度过了美好难忘的童年后,9岁的她随母回国。在父母亲的悉心教导下,她成长为北京外国语学院的一名优秀毕业生。1965年4月,浑身洋溢着少女青春风采的唐闻生,乘车来到外交部街3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从此以后,她便踏上中南海为毛泽东、周恩来迎接外国元首而铺的红地毯。几年中,唐闻生苦练自己的译功,凭着她的纯真和聪慧,走在了世界风云的浪尖上。
唐闻生正式开始参与解冻时期的对美事务是从1970年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将军抵达北京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开始的,那时的她担任主翻。当晚,在贵宾们下榻的东交民巷15号宾馆里,叶海亚·汗在与周恩来的首次单独会谈中,迫不及待地为尼克松传话。唐闻生也因此成为中美两大国从对抗走向缓和的见证人。冀朝铸的夫人汪向同女士曾经这样写道:“在此之后,中美之间进行了数次书面上的往来。这些书面上往来的翻译工作都是朝铸和唐闻生两个人搞的……这些情况直到中美正式建交之前都是绝密的。”
唐闻生在艰巨的外交工作中以她的精深译技以及天真可爱的性格给诸多外国贵宾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其中包括美国国家安全事务顾问亨利·基辛格博士。当他假道巴基斯坦首次秘密访华,正是唐闻生和冀朝铸轮流担任周恩来与他会谈的英语译员。基辛格在外交生涯回忆录里描述道:唐闻生——那个难对付的南希·唐,讲一口十分漂亮的美国英语。我常跟她开玩笑说,因为她是在美国出生的,她不会像我一样受到宪法的限制不能当总统,不过这个前途对她似乎没有什么吸引力。许多年后,唐闻生出席“纪念中美建交30周年研讨会”时,基辛格依旧称呼她为南希·唐,并开玩笑说,“如果你到了美国而不来找我,就会严重危害我们之间的关系。”可见当年,唐闻生是以自己的率真赢得了这位异国朋友的友谊。
不只是基辛格,连尼克松也同样领教了唐闻生的难对付。尼克松夫妇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答谢宴会,致祝酒词时,尼克松来了一个“突然袭击”——他将事先拟定的书面讲稿抛在一边,在对中国的长城发表了长达三百余字的感触与议论后,思绪依然天马行空。而唐闻生不慌不忙,当场准确、一字不漏地翻译成中文。事后根据周总理要全文登载尼克松讲话的指示,经核录音,只改了几个字即将译文全文发表。
分别的时刻,尼克松再一次与周恩来紧紧握手,紧接着又转过身来与周恩来身后的唐闻生握手。“在这最后的场合,请允许我对我的‘中国之声’唐小姐表示赞赏。我听她翻译,她把每个字都翻得很清晰、很正确。”说话时,他的脸上,闪烁着真诚的光芒。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这位曾为中国和世界的磨合与对话立下汗马功劳的女外交官渐渐离开了人们的视线,但她没有离开翻译事业。而是担任了面向在华外国人的报纸《中国日报》的副总编。后又担任中国侨联副主席、铁道部国际合作司司长等重要职务。从中美关系转折的历史时刻,到今天海峡两岸日益广泛的交流,唐闻生一直都没有缺席。
如今的唐闻生已是满头华发,那旧时的辉煌与显赫也早已随着岁月渐渐流逝,但她一直踏实地前进在人生和事业的大道上,为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搭起一座彩虹之桥。
时髦的大使夫人黄蕙兰。
袁晓园在美国,以厚实的中文基础,流利的英、法、阿拉伯语,并以第三名的优异成绩考入联合国秘书处,专事向联合国赠送礼品的国家和地区撰写答谢。“我记得,有一次新加坡赠送给联合国一尊‘和平之神’塑像,总部让我用中文致答谢词,其中的一句话是‘愿全世界人民在没有战争的宁静环境中愉快而和平地生活。’受到联合国许多高级官员的称赞。”——袁晓园
那些同样出色的女外交官——
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国务卿马德琳·奥尔布赖特
马德琳·奥尔布赖特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国务卿,被美国媒体称为“与克林顿总统珠联璧合,创造了一个时代”。作为叱咤世界政坛的女外交官,奥尔布赖特有使用胸针表达自己情绪和谈判意图的习惯,这一独特习惯被媒体称为“胸针外交”。近日,奥尔布赖特的200多枚胸针在纽约展出,让人们见识到这位女外交官强硬、幽默而感性的一面。
法国第一位女外交部长米谢勒·阿利奥-马里
米谢勒·阿利奥-马里是法国女政治家,萨科奇政府最著名的“娘子军”成员之一。她在其丰富的政治生涯中曾经创造过很多个第一,比如,第一位法国主要政党的女领导人、第一位女国防部长、第一位女内政部长以及第一位女外长。在2006年和2007年福布斯杂志评选的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女性排行榜中,她先后位列第57名和第11名。
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首位中国籍女法官薛捍勤
薛捍勤是中国资深高级外交官和知名国际法学者,具有丰富的外交和国际法实践经验。作为中国政府的代表,她出席过许多重要的国际会议,主持过很多双边、多边国际谈判。中国资深女外交官薛捍勤在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选举中高票当选国际法院法官,成为这一权威国际司法机构中的首位中国籍女法官。
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的女外交官。
黄蕙兰:远东最美丽的珍珠
黄蕙兰曾被称为“远东最美丽的珍珠”。这位襄助顾维钧在中国命运多舛的岁月里巩固“弱国也有外交”事业的大使夫人懂6国语言,为人热情、大方,深受欧洲人欢迎。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曾有人翻出过这样不负责任的陈年八卦——20世纪20年代,宋庆龄和孙中山从广州到北平。那时的流行偶像宋庆龄担心自己上衣配裙装的打扮太落伍,于是在借住外交官顾维钧家的日子里,偷看了当时顾太太的衣橱,因为那里面的衣服一定是最流行的!后来在北平,她一直穿着旗袍,有人说她的时装灵感就是借鉴了顾维钧的太太。
这位顾太太,就是顾维钧的第三任太太,名叫黄蕙兰。黄蕙兰是豪门名媛,是社交名流,是某年《Vogue》杂志评出的“最佳着装”中国女性。而她颇具传奇色彩的一生,从一出生便注定了。
黄蕙兰的父亲是印度尼西亚“糖王”黄仲涵。她是父亲最受宠的女儿。青少年时代,黄慧兰生活在伦敦、巴黎、华盛顿或纽约之间,熟悉西方的生活方式,能说法、英、荷等6种语言,富有天生的交际才能。虽然男朋友众多,但黄慧兰一直没有找到“正确的”丈夫,直到在巴黎结识了32岁雄心勃勃的顾维钧。
洞房花烛之夜,他们是在开往日内瓦的火车上度过的!因为国联大会次日召开,顾维钧是中国代表团团长。黄蕙兰晚年对此感慨良多,她说,她敬佩顾维钧的才华,但他缺少温柔和亲切的天赋。“他对我不是很亲热。他最关心的是中国,为国家效命。”而从此开始,她也以另一种方式,开始了为国效命的人生旅程。
在最初的外交活动中,黄蕙兰并不太懂礼节。但她很快就适应了这种生活,渐渐地成为顾维钧的得力助手。由于她懂6国语言,为人热情、大方,深受欧洲人欢迎,“被当作自己人看待”。顾维钧也承认,黄蕙兰的财富替他点亮他的外交生活。在30多年的交际生涯中,黄蕙兰为国也为己增光添彩。“法国以及别的国家要根据顾维钧和我的表现来确定他们对中国的看法。”黄蕙兰认为“我们是中国的展览橱窗”,得注意形象。连持“不同政见”的袁道丰(曾任国民政府驻巴黎总领事,顾维钧老友)也承认:“当大使太太最适合黄蕙兰的胃口,与西人酬酢应答如流,也确有她的一套。很少有中国大使的太太能够和她比拟的。”一外国友人写诗称她是“远东最美丽的珍珠”。
日臻成熟之后,黄蕙兰在处理各种事务上都显得更加周到得体,游刃有余。顾维钧出任驻美大使时,宋美龄访美,黄蕙兰将大使馆的套房让给她,曾一向好出风头的她也谨慎地退出一切活动。就餐时,她将自己与丈夫对面的餐席让给宋美龄。宋美龄接见众多客人握手时,她悄悄地递上浸过花露水的热毛巾,适时、得体又周到。这些细节让国母一一记在心上。一次,当众人称赞顾维钧为赢得国际承认中国的地位做出了贡献时,宋美龄特别提醒大家:“别忘了大使夫人也起了重要作用。”
当然,如果只是个花瓶,黄慧兰也不会受到那么多男男女女的喜欢和赞美。黄蕙兰心地宽厚,热心公益事业,在伦敦积极参加战时救护工作,在遭空袭之后的难区抢救伤员。连续四个月,从午夜到次日早晨8点,累得整天和衣睡觉。
在外交场上大放异彩的黄蕙兰,在时尚界更是独领风骚。她总是创造出新的时装样式,以看城中妇女争相模仿为乐。当时雅致的中国妇女看不上中国绸缎而爱好法国衣料,黄蕙兰却选用老式绣花和绸缎,做成绣花单衫和金丝软缎长裤,成为外国电影里神秘精巧的“中国风”,出尽了风头。中国香港有些人把便宜的老式古董绣花裙子遮在钢琴上做挡灰的装饰,黄蕙兰买了不少这样老式的裙子,常在晚上穿着,后来在巴黎引起了轰动,将其价格哄抬了几百倍。
然而辉煌过后,必有落寞,与顾维钧的婚姻维持了36年后,两人离异。难得的是,这位经历了大半生奢华的奇女子,最后的心态却是极平和。在晚年撰写的《没有不散的筵席》中,她追述了自己的一生、与顾维钧的恩恩怨怨,大有雅量,未有恶言。而她视顾维钧与前妻之女菊珍如同己出,直至终老。
袁晓园:中国第一位女外交官
袁晓园名闻天下,不是因为她的四妹袁静写了一部《新儿女英雄传》影响几代人;更不是因为她三妹的女儿是琼瑶;而是因她一生的跌宕起伏与开创中国历史的荣耀。她是中国第一位女外交官,曾被邀请与戴高乐将军一同步入凯旋门。上世纪七十年代她作为美籍华人学者第一个率团访华;而上世纪八十年代,她放弃美籍,别子还乡……她不停地迈步向前,铸就了一生的传奇。
在南京袁晓园艺术馆展柜里,有两张委任状十分引人注目。一张是由福建省政府财政厅签发的委任令,上写“兹委任袁晓园为思金营业税局副局长”,签发时间为1933年2月2日;另一张是1943年12月3日由当时民国政府的外交部长宋子文签发的外交部令,该委任令称“派袁行洁代理驻加尔各答总领事馆副领事”。这两张意义非凡的委任状,证明了袁晓园作为中国第一位女税务官和中国第一位驻外女外交官的身份和她追寻、进取的一生。
1901年生于常州的袁晓园是家中长女。身为名门闺秀的她三岁吟诗,四岁习画。虽未正规上学,却聪明爱学,十五岁时即帮父亲处理银行事务,“奇女子”之称由此而来。“五四”运动开始,袁晓园更是将“奇”字贯穿了一生。欲与时代脉搏同跳动的她大胆向家里宣布:“你们关了我18年,我要选择自己的生活,看看外面的世界!”
就这样,回首平生时一再自诩“天生就有‘反骨’”的袁晓园只身一人踏上了去法国的旅途。在去法国的船上,袁晓园结识了她以后的丈夫——国民党元老、时任江苏省政府主席叶楚伦的公子叶南。
在普鲁士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的日子里,信奉独立自主的她婉谢叶南的接济,靠给大使馆抄写文件、为华侨代写书信谋生,归国后即被蔡廷锴委任为厦门市税务营业局副局长。
后来,袁晓园再次循着梦想的道路起航,秉着一腔热血漂洋过海,重返巴黎学习国际关系。回国后在外交部待了6个月的她被委派驻印度加尔各答领事馆任副领事。在印任职6年期间,正值抗日战争高潮。袁晓园不遗余力地为抗战奔走呼吁,说服华侨开展募捐,购买军用物资转运回国。每遇当地政府无理扣压军用物资,她都据理力争,无所畏惧的气势和锋利的外交辞令常使对方不得不服。“那时当地政府常有人在背地议论我,说中国这位女领事‘真凶’。”回忆往事,袁晓园脸上满是自豪。而这一时期,袁晓园也开始投身于另一个她一生为之努力的事业——汉语教育。她力排众议,开办中文班,自编浅显易懂的汉字教材,亲自教华侨中文。
抗战胜利后,袁晓园本以为可以为祖国建设大干一场了,却没想到夫妻二人联名给国民党政府写的一封痛陈国民党黑暗统治和腐败无能的公开信,给自己招来了通缉之祸。夫妻二人随即发表脱离国民党声明,取道香港,去了美国。这一去,就是近四十年。
远离国土的几十年中,在联合国秘书处工作的袁晓园一面利用一切业余时间倾心于对汉字的研究改革,一面积极推行促进中美关系交往的工作。她通过几十年的艰难摸索研究成功的“袁氏拼音方案”受到周恩来总理的赞扬和推崇。她所提倡的“识繁写简”便于中外交流和祖国统一的主张得到普遍认可。
1971年,尼克松访华后,中美关系有所缓和。袁晓园作为美籍华人第一个申请率团访华,受到周总理和邓颖超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中美关系的大门敞开后,也促进了中国与美国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每年的广交会,叶南偕晓园都要参加。而谁都无法理解的是,一次次的归国与强烈的爱国热情竟最终促成她做了放弃美籍,别子还乡的决定。她说:“如果中国和美国一样强盛,我就不要求回去了,只因为中国现在没有美国强盛,才需要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齐心协力,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和美国一样强大。”
“春蚕到死丝方尽”,袁晓园以“偏不老”自居,借“吐丝园主”自况。回国后,她将6万美元悉数捐了出来。为完成自己爱国心愿,她不顾年老到处去宣讲爱祖国、爱汉字文化。2003年11月17日,袁晓园安详地辞世,给自己那探索追求的传奇人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唐闻生:见证中美建交的历史时刻
在中国外交界,有这样一位传奇女性——她是中国第一位联合国副秘书长唐明照的千金;是做过毛泽东、周恩来英语翻译的女外交官;是被基辛格称为“可以竞选美国总统的难对付的南希·唐”;是见证过毛泽东主席与尼克松总统历史性会面的传奇女性。她,就是唐闻生。
1943年春天,唐闻生出生于在美国纽约,在那里度过了美好难忘的童年后,9岁的她随母回国。在父母亲的悉心教导下,她成长为北京外国语学院的一名优秀毕业生。1965年4月,浑身洋溢着少女青春风采的唐闻生,乘车来到外交部街3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从此以后,她便踏上中南海为毛泽东、周恩来迎接外国元首而铺的红地毯。几年中,唐闻生苦练自己的译功,凭着她的纯真和聪慧,走在了世界风云的浪尖上。
唐闻生正式开始参与解冻时期的对美事务是从1970年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将军抵达北京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开始的,那时的她担任主翻。当晚,在贵宾们下榻的东交民巷15号宾馆里,叶海亚·汗在与周恩来的首次单独会谈中,迫不及待地为尼克松传话。唐闻生也因此成为中美两大国从对抗走向缓和的见证人。冀朝铸的夫人汪向同女士曾经这样写道:“在此之后,中美之间进行了数次书面上的往来。这些书面上往来的翻译工作都是朝铸和唐闻生两个人搞的……这些情况直到中美正式建交之前都是绝密的。”
唐闻生在艰巨的外交工作中以她的精深译技以及天真可爱的性格给诸多外国贵宾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其中包括美国国家安全事务顾问亨利·基辛格博士。当他假道巴基斯坦首次秘密访华,正是唐闻生和冀朝铸轮流担任周恩来与他会谈的英语译员。基辛格在外交生涯回忆录里描述道:唐闻生——那个难对付的南希·唐,讲一口十分漂亮的美国英语。我常跟她开玩笑说,因为她是在美国出生的,她不会像我一样受到宪法的限制不能当总统,不过这个前途对她似乎没有什么吸引力。许多年后,唐闻生出席“纪念中美建交30周年研讨会”时,基辛格依旧称呼她为南希·唐,并开玩笑说,“如果你到了美国而不来找我,就会严重危害我们之间的关系。”可见当年,唐闻生是以自己的率真赢得了这位异国朋友的友谊。
不只是基辛格,连尼克松也同样领教了唐闻生的难对付。尼克松夫妇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答谢宴会,致祝酒词时,尼克松来了一个“突然袭击”——他将事先拟定的书面讲稿抛在一边,在对中国的长城发表了长达三百余字的感触与议论后,思绪依然天马行空。而唐闻生不慌不忙,当场准确、一字不漏地翻译成中文。事后根据周总理要全文登载尼克松讲话的指示,经核录音,只改了几个字即将译文全文发表。
分别的时刻,尼克松再一次与周恩来紧紧握手,紧接着又转过身来与周恩来身后的唐闻生握手。“在这最后的场合,请允许我对我的‘中国之声’唐小姐表示赞赏。我听她翻译,她把每个字都翻得很清晰、很正确。”说话时,他的脸上,闪烁着真诚的光芒。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这位曾为中国和世界的磨合与对话立下汗马功劳的女外交官渐渐离开了人们的视线,但她没有离开翻译事业。而是担任了面向在华外国人的报纸《中国日报》的副总编。后又担任中国侨联副主席、铁道部国际合作司司长等重要职务。从中美关系转折的历史时刻,到今天海峡两岸日益广泛的交流,唐闻生一直都没有缺席。
如今的唐闻生已是满头华发,那旧时的辉煌与显赫也早已随着岁月渐渐流逝,但她一直踏实地前进在人生和事业的大道上,为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搭起一座彩虹之桥。
时髦的大使夫人黄蕙兰。
袁晓园在美国,以厚实的中文基础,流利的英、法、阿拉伯语,并以第三名的优异成绩考入联合国秘书处,专事向联合国赠送礼品的国家和地区撰写答谢。“我记得,有一次新加坡赠送给联合国一尊‘和平之神’塑像,总部让我用中文致答谢词,其中的一句话是‘愿全世界人民在没有战争的宁静环境中愉快而和平地生活。’受到联合国许多高级官员的称赞。”——袁晓园
那些同样出色的女外交官——
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国务卿马德琳·奥尔布赖特
马德琳·奥尔布赖特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国务卿,被美国媒体称为“与克林顿总统珠联璧合,创造了一个时代”。作为叱咤世界政坛的女外交官,奥尔布赖特有使用胸针表达自己情绪和谈判意图的习惯,这一独特习惯被媒体称为“胸针外交”。近日,奥尔布赖特的200多枚胸针在纽约展出,让人们见识到这位女外交官强硬、幽默而感性的一面。
法国第一位女外交部长米谢勒·阿利奥-马里
米谢勒·阿利奥-马里是法国女政治家,萨科奇政府最著名的“娘子军”成员之一。她在其丰富的政治生涯中曾经创造过很多个第一,比如,第一位法国主要政党的女领导人、第一位女国防部长、第一位女内政部长以及第一位女外长。在2006年和2007年福布斯杂志评选的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女性排行榜中,她先后位列第57名和第11名。
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首位中国籍女法官薛捍勤
薛捍勤是中国资深高级外交官和知名国际法学者,具有丰富的外交和国际法实践经验。作为中国政府的代表,她出席过许多重要的国际会议,主持过很多双边、多边国际谈判。中国资深女外交官薛捍勤在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选举中高票当选国际法院法官,成为这一权威国际司法机构中的首位中国籍女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