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通过对“环境创设”这一概念的剖析,指出了研究环境创设对幼儿科学探究的重要意义。幼儿园除了教师和幼儿的互动、幼儿和幼儿之间的互动,幼儿和环境的互动也是有效促进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一种方式;通过丰富幼儿与环境互动的经验,提高幼儿科学探究的积极性、根据年龄特点,创设不同的环境吸引幼儿进行科学探究这两方面进行经验型的论述;总结出幼儿是环境的主人,环境也是幼儿学习的痕迹,所以幼儿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等能使其获得直接经验、间接经验解决问题。在环境创设中要让幼儿真正体验到探索活动的乐趣,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环境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关键词:环境创设;科学探究;探索活动
一、丰富幼儿与环境互动的经验,提高幼儿科学探究的积极性
要让幼儿在与环境互动中主动学习和发展,我们先要鼓励幼儿大胆地与环境进行互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通过参观幼儿园之外的科学馆及参加科学拓展活动,丰富幼儿与环境互动的经验。例如,我们带幼儿们先后到中国科技馆、索尼探梦、老牛探索馆等进行了针对探究活动的拓展游戏,在活动中幼儿通过运用多种感官,自主、自由地对科学世界的拓展。同时,我们还利用这些场馆的特点,以及幼儿在场馆中感兴趣的部分,在幼儿园增设了科学功能教室——“探索屋”,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了不同的探究区域:有“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探究的玩一玩试一试”;有“生活中的小实验”,即利用生活中可以找到的实验材料来进行的游戏;还有关于天文、声光电磁等科学现象的“奥秘的世界”。幼儿们特别高兴,很熟练地开始与环境互动游戏,幼儿在每天的操作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我们就应该给幼儿创造条件让他们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从中体验发现的乐趣。
二是环境创设的层次性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究的助力。无论是环境还是材料,都需要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有的幼儿理解能力强,已有经验丰富,所以在环境和材料中有拔高的部分,让这样的幼儿在挑战中能获得快乐;而有的幼儿已有经验比较少,胆小害怕失败,所以在环境和材料中有提示以此降低难度,让这样的幼儿也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同时促进其思维的发展,使其在环境创设中有更多收获和体会。我们发现,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能够蕴含教育目标,体现教育价值,是教育中一个“隐形”老师!
二、根据年龄特点,创设不同的环境吸引幼儿进行科学探究
1.小班:营造童话的情景,让小小的幼儿置身大大的探究世界里
小班阶段的科学探究活动是幼儿整个科学领域(科学探究)学习的启蒙阶段,是幼儿最初的科学兴趣和科学素养的生长点,幼儿教育教学环境必须建立在幼儿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围绕幼儿共同生活、探索世界、表达表现的需求而建构。在小班教育教学实践中,我认为,要积极创设和利用环境,让幼儿的学习变得更有目的性,更能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成长。小班幼儿的思维仍然处于直觉行动阶段,所以他们常常停留于游戏的表面,而环境创设是实现教育价值的方式。
例如,我在一面墙上布置了小熊的家,是用海绵、棉花、塑料、石头装饰起来的,小班幼儿特别喜欢每天摸摸、看看,然后了解到软软的、硬硬的、大大的、小小的;每天小熊和爸爸都要走路去幼儿园,小熊的家有两条小路,一条是用磨砂纸做成的,一条是用塑料袋制成的,小班幼儿在操作中感知到光滑和粗糙。熊宝宝家里有爸爸妈妈和小熊,幼儿每天给熊爸爸用最大的盘子放鸡腿,下熊用最小的盘子放鸡腿。幼儿在和“小熊一家”玩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很自然地引导其初步感知和探究生活中各种物体的特征。
2.中班:玄机藏在环境里,鼓励幼儿用心来发现
中班的幼儿喜欢问问题,喜欢发现各种秘密。中班科学活动环境的创设要恰当、适宜、有趣,才能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良好的科学探索环境应源于生活、自然,并且有丰富的材料,能使幼儿主动地学习与探究,通过与环境互动实现自身的发展与提高。
贴近幼儿生活,实物与表格相结合,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幼儿在进行探究时必然要借助一定的生活经验,具有生活化的特点,例如防震泡泡袋它的外表布满了密封的小泡泡,这些小泡泡里面装满了空气,如果用手摸一摸、按一按这些小泡泡都有一种软绵绵的感觉,正是这些小泡泡才能对袋子里的物品起到很好的防震效果,当用力按防震泡泡时小泡泡会发出“啪”的声音,这样幼儿们就对生活中常见的这个防震泡泡袋很感兴趣,无论是纸袋还是塑料袋,当袋子里裹住空气时,突然拍打都会产生破裂声。于是我们和幼儿们收集了大小不同的塑料袋,之后将它们贴在墙上,让幼儿猜猜这些袋子怎么发出声音,最后验证。幼儿们发现封口的方法不同实验的结果也不一样,可以用绳子、贴胶条、手抓等方式封口,这样把所有的实验猜想都贴在墙上让幼儿可以更直观地观察与探索。
在大环境中,我们在整体墙饰中隐藏了小蚂蚁的习性,将空间分成了三个部分——天空、草地、地下,小蚂蚁的同伴们有的在草地上、花朵间游戏,有的在地下的蚂蚁穴里储存粮食,蚁穴里逼真的构造,能够让幼儿洞察一切。“哦,原来蚂蚁的家在地下面,而且还挖得弯弯曲曲的,平时他们从蚂蚁洞里爬出来找粮食,然后还要送回自己的家里去。”幼儿在观察中学习,在互动中了解,无需老师不断重复,通过与环境互动,幼儿就了然一切。针对幼儿喜欢问问题的特点,我们设立了问题角,每个幼儿可以把自己的问题画下来,放在里面,小朋友可以回答,老师可以回答,家长也可以回答,另外也可以把自己的发现放进来,分享给所有的人。每个幼儿都有表达和表现的机会,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发展。
3.大班:环境创设展现孩子学习的过程
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着其在感知大量事物的基础上逐渐能够整理、加工已有的知识经验。幼儿喜欢有挑战的活动,每次能够突破自我挑战成功,会不断增强自信心,在挑战中爆发自己的小宇宙。大班幼儿完全能够主动参与到环境的创设中来,每一次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幼儿都会认真投入地思考、记录、发现、小结。
在活动中,教师会根据活动的内容和幼儿们一起把需要问的问题记录下来,幼儿们再把自己的猜想和通过实验得到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活动的过程被老师用相机一一记录下来,实验的记录表格也被教师一一收集起来,再和幼儿们一起把这些记录布置在展板上,这样既回顾了实验的过程,也留下了探索的轨迹。看到展板,幼儿们还会津津有味地说起上次的实验,还会继续讨论上次的结果。若有的幼儿忘记了,还可以从中发现线索,继续回忆。这时候,环境创设让每次探索和实验都有了连续性,有了环境的支持,有了记录的轨迹。我们把科学探究活动变成了一个渐进的过程,幼儿们在其中可以回味、可以讨论、可以在连续的记录中构建更多的经验。通过环境创设,能够让幼儿看到自己学习的痕迹,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环境创设和利用,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活动材料和游戏常规要求等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游戏和各种探究活动。幼儿是环境的主人,环境也是幼儿学习的痕迹,所以幼儿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等能使其获得直接经验、间接经验解決问题。因此在环境创设中教师要让幼儿真正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从而让幼儿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既萌发幼儿的科学意识,又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沈苏华.幼儿科学探究游戏环境创设有感[J].好家长,2017(41):34.
[2]王雪莉.幼儿园科学探究性游戏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J].苏州:苏州大学,2013.
[3]殷顺梅.浅谈幼儿园科学活动区的环境创设[J].教师,2011(18):115.
关键词:环境创设;科学探究;探索活动
一、丰富幼儿与环境互动的经验,提高幼儿科学探究的积极性
要让幼儿在与环境互动中主动学习和发展,我们先要鼓励幼儿大胆地与环境进行互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通过参观幼儿园之外的科学馆及参加科学拓展活动,丰富幼儿与环境互动的经验。例如,我们带幼儿们先后到中国科技馆、索尼探梦、老牛探索馆等进行了针对探究活动的拓展游戏,在活动中幼儿通过运用多种感官,自主、自由地对科学世界的拓展。同时,我们还利用这些场馆的特点,以及幼儿在场馆中感兴趣的部分,在幼儿园增设了科学功能教室——“探索屋”,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了不同的探究区域:有“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探究的玩一玩试一试”;有“生活中的小实验”,即利用生活中可以找到的实验材料来进行的游戏;还有关于天文、声光电磁等科学现象的“奥秘的世界”。幼儿们特别高兴,很熟练地开始与环境互动游戏,幼儿在每天的操作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我们就应该给幼儿创造条件让他们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从中体验发现的乐趣。
二是环境创设的层次性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究的助力。无论是环境还是材料,都需要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有的幼儿理解能力强,已有经验丰富,所以在环境和材料中有拔高的部分,让这样的幼儿在挑战中能获得快乐;而有的幼儿已有经验比较少,胆小害怕失败,所以在环境和材料中有提示以此降低难度,让这样的幼儿也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同时促进其思维的发展,使其在环境创设中有更多收获和体会。我们发现,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能够蕴含教育目标,体现教育价值,是教育中一个“隐形”老师!
二、根据年龄特点,创设不同的环境吸引幼儿进行科学探究
1.小班:营造童话的情景,让小小的幼儿置身大大的探究世界里
小班阶段的科学探究活动是幼儿整个科学领域(科学探究)学习的启蒙阶段,是幼儿最初的科学兴趣和科学素养的生长点,幼儿教育教学环境必须建立在幼儿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围绕幼儿共同生活、探索世界、表达表现的需求而建构。在小班教育教学实践中,我认为,要积极创设和利用环境,让幼儿的学习变得更有目的性,更能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成长。小班幼儿的思维仍然处于直觉行动阶段,所以他们常常停留于游戏的表面,而环境创设是实现教育价值的方式。
例如,我在一面墙上布置了小熊的家,是用海绵、棉花、塑料、石头装饰起来的,小班幼儿特别喜欢每天摸摸、看看,然后了解到软软的、硬硬的、大大的、小小的;每天小熊和爸爸都要走路去幼儿园,小熊的家有两条小路,一条是用磨砂纸做成的,一条是用塑料袋制成的,小班幼儿在操作中感知到光滑和粗糙。熊宝宝家里有爸爸妈妈和小熊,幼儿每天给熊爸爸用最大的盘子放鸡腿,下熊用最小的盘子放鸡腿。幼儿在和“小熊一家”玩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很自然地引导其初步感知和探究生活中各种物体的特征。
2.中班:玄机藏在环境里,鼓励幼儿用心来发现
中班的幼儿喜欢问问题,喜欢发现各种秘密。中班科学活动环境的创设要恰当、适宜、有趣,才能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良好的科学探索环境应源于生活、自然,并且有丰富的材料,能使幼儿主动地学习与探究,通过与环境互动实现自身的发展与提高。
贴近幼儿生活,实物与表格相结合,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幼儿在进行探究时必然要借助一定的生活经验,具有生活化的特点,例如防震泡泡袋它的外表布满了密封的小泡泡,这些小泡泡里面装满了空气,如果用手摸一摸、按一按这些小泡泡都有一种软绵绵的感觉,正是这些小泡泡才能对袋子里的物品起到很好的防震效果,当用力按防震泡泡时小泡泡会发出“啪”的声音,这样幼儿们就对生活中常见的这个防震泡泡袋很感兴趣,无论是纸袋还是塑料袋,当袋子里裹住空气时,突然拍打都会产生破裂声。于是我们和幼儿们收集了大小不同的塑料袋,之后将它们贴在墙上,让幼儿猜猜这些袋子怎么发出声音,最后验证。幼儿们发现封口的方法不同实验的结果也不一样,可以用绳子、贴胶条、手抓等方式封口,这样把所有的实验猜想都贴在墙上让幼儿可以更直观地观察与探索。
在大环境中,我们在整体墙饰中隐藏了小蚂蚁的习性,将空间分成了三个部分——天空、草地、地下,小蚂蚁的同伴们有的在草地上、花朵间游戏,有的在地下的蚂蚁穴里储存粮食,蚁穴里逼真的构造,能够让幼儿洞察一切。“哦,原来蚂蚁的家在地下面,而且还挖得弯弯曲曲的,平时他们从蚂蚁洞里爬出来找粮食,然后还要送回自己的家里去。”幼儿在观察中学习,在互动中了解,无需老师不断重复,通过与环境互动,幼儿就了然一切。针对幼儿喜欢问问题的特点,我们设立了问题角,每个幼儿可以把自己的问题画下来,放在里面,小朋友可以回答,老师可以回答,家长也可以回答,另外也可以把自己的发现放进来,分享给所有的人。每个幼儿都有表达和表现的机会,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发展。
3.大班:环境创设展现孩子学习的过程
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着其在感知大量事物的基础上逐渐能够整理、加工已有的知识经验。幼儿喜欢有挑战的活动,每次能够突破自我挑战成功,会不断增强自信心,在挑战中爆发自己的小宇宙。大班幼儿完全能够主动参与到环境的创设中来,每一次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幼儿都会认真投入地思考、记录、发现、小结。
在活动中,教师会根据活动的内容和幼儿们一起把需要问的问题记录下来,幼儿们再把自己的猜想和通过实验得到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活动的过程被老师用相机一一记录下来,实验的记录表格也被教师一一收集起来,再和幼儿们一起把这些记录布置在展板上,这样既回顾了实验的过程,也留下了探索的轨迹。看到展板,幼儿们还会津津有味地说起上次的实验,还会继续讨论上次的结果。若有的幼儿忘记了,还可以从中发现线索,继续回忆。这时候,环境创设让每次探索和实验都有了连续性,有了环境的支持,有了记录的轨迹。我们把科学探究活动变成了一个渐进的过程,幼儿们在其中可以回味、可以讨论、可以在连续的记录中构建更多的经验。通过环境创设,能够让幼儿看到自己学习的痕迹,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环境创设和利用,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活动材料和游戏常规要求等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游戏和各种探究活动。幼儿是环境的主人,环境也是幼儿学习的痕迹,所以幼儿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等能使其获得直接经验、间接经验解決问题。因此在环境创设中教师要让幼儿真正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从而让幼儿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既萌发幼儿的科学意识,又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沈苏华.幼儿科学探究游戏环境创设有感[J].好家长,2017(41):34.
[2]王雪莉.幼儿园科学探究性游戏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J].苏州:苏州大学,2013.
[3]殷顺梅.浅谈幼儿园科学活动区的环境创设[J].教师,2011(18):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