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家杜威指出:“我们的教学要主张必须让学生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景,作为思维的开始。”“情动而辞发,批文而入情”就是教师设计富有情趣的场景和氛围,加深情感体验,吸引和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欲望,达到教师的教学目的,这就叫情景教学。
【关键词】情景教学;创设情景;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教学案例】
师:出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谁来读一读。
生:有感情地读了一遍。
师:孩子,你知道什么是枯什么是荣?
生:就是很枯。
师:这样我们来感受一下。你现在就是一棵小草,桌子就是地面。秋天到了,秋风吹来,大地一片枯黄,一棵一棵的小草慢慢的枯萎了。
师:(指着一生)草还这么精神?
生:顿时把头垂下去了。
师:有一阵风吹来,草更加黄了,更加枯萎了。
生:身子继续往下面钻,直到钻到桌子底下
师:(指着一生)再吹一下,看你枯不枯?
……
这是来自广西的黄亢美老师执教《草》这首诗时的情景,为了让二年级的学生感受小草如何是枯,如何是荣,老师创设情景。进行肢体表演,老师说小草枯萎时,学生做出无精打采,精神不振的样子;当老师说到小草长得茂盛,学生就举起双手,不断挥动,感悟小草茂盛的生命力。老师说:“野火一烧,小草烧不尽,为何烧不尽呀?”学生纷纷钻到桌子下,以示小草没被烧尽,还有根在土里呢;老师说春风一吹,小草又长出来了,探出头来……越长越高……学生就慢慢地从桌子下钻出脑袋来,有的坐在椅子上,有的蹲在椅子上,有的学生甚至站到桌面上。老师就像音乐指挥家,学生好似一个个跳跃的音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这种“趣、新、活”的教学课堂,把学生带进了文本情景。这种体现教学内容的情境创设,真正催生了课堂的精彩,让听课的老师耳目一新,让学习的学生身处其境,用情感点燃智慧,让思维插上翅膀。
如何让学生真正地走入课堂,走入文本,美美地学语文呢?笔者认为还原文本情境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如何才能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对话文本,构建情景
要充分利用教材,教材是学生的学本,更是教师最理想的教本。教材里的课文都是经过层层筛选的美文。然而在现在的一种教学过程中,教材至上的行为,普遍存在,教者代替了学者,内容代替了言语。学生被动地接收了一切,教材和学生之间产生了隔阂,学生没有真正地接受教材。因此,要充分利用好教材,就要学生在感兴趣的实践活动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让教材和学生双向互动融通。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这就要老师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感受到文字的鲜活。
二、对话生活,还原情景
新课标明确地指出要“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现行的很多教材和学生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是贯穿学生理性生活与现实生活的载体。教师要抓住文本的特点,还原学生的生活情景,放飞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的生活宝库,增强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情景的创设,“疏导”学生纷乱的生活感受,还原生活,更要给学生“开导”,了解语言应用的方法。
在教学《新型玻璃》时,教师还原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了解新型玻璃后,让学生举行“产品发布会”。让学生介绍玻璃的作用、特点等,最后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介绍去找一种商品,对它进行了解,并且写出来。这样进行情景的创设,即还原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也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对话媒体,再现情景
借助各种媒体教学再现情景,是指教师借助教材插图或特意绘制的挂图、简笔画,剪贴画、多媒体图片、视频等将课文语言文字内容形象化,再现或还原课文情境的技能。借助图画再现情境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对文本的再现,培养观察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借助多媒体再现课文情境,刻意收到“一法胜千言”的效果。
课堂内容和方法的新颖性、趣味性、多样性,是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的捷径。视频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文本内容,它的生动性、趣味性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使之本来抽象的材料学起来形象生动有趣味。如:在教《观潮》时,为了让学生了解“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句话时。教师只讲句子中的重点字词,往往感到枯燥无味,于是我在让学生初步体验了潮水的情况下,播放钱塘江大潮视频,让学生亲自感受,身临其境,再配以教师具体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作者,了解“移”、“逐渐”、“水墙”、“飞奔”等用字的精妙,既让学生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又锤炼了学生言语的表达。
然而,现在的许多课堂课件满天飞。它无情地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本来学生是可以通过对文字的感悟和生活的积累去感受语言文字之后的美,轻易地展示大量花里胡哨的图片,紧紧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却堵住了学生通往想象的道路,把看到的等同于想到的,这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啊。所以,恰当地利用多媒体,制止制作课件的时间比备课的时间还要多的现象,才能制止这种本末倒置的行为。
总之,教学情景就是以“人文性”为“经”,将文本的思想、情感、意境利用特殊的场景把文本再现给学生。又以“工具性”为“维”,通过创设各种语言情景,将语言的结构、遣词造句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提高语言文字应用的能力。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情景教学;创设情景;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教学案例】
师:出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谁来读一读。
生:有感情地读了一遍。
师:孩子,你知道什么是枯什么是荣?
生:就是很枯。
师:这样我们来感受一下。你现在就是一棵小草,桌子就是地面。秋天到了,秋风吹来,大地一片枯黄,一棵一棵的小草慢慢的枯萎了。
师:(指着一生)草还这么精神?
生:顿时把头垂下去了。
师:有一阵风吹来,草更加黄了,更加枯萎了。
生:身子继续往下面钻,直到钻到桌子底下
师:(指着一生)再吹一下,看你枯不枯?
……
这是来自广西的黄亢美老师执教《草》这首诗时的情景,为了让二年级的学生感受小草如何是枯,如何是荣,老师创设情景。进行肢体表演,老师说小草枯萎时,学生做出无精打采,精神不振的样子;当老师说到小草长得茂盛,学生就举起双手,不断挥动,感悟小草茂盛的生命力。老师说:“野火一烧,小草烧不尽,为何烧不尽呀?”学生纷纷钻到桌子下,以示小草没被烧尽,还有根在土里呢;老师说春风一吹,小草又长出来了,探出头来……越长越高……学生就慢慢地从桌子下钻出脑袋来,有的坐在椅子上,有的蹲在椅子上,有的学生甚至站到桌面上。老师就像音乐指挥家,学生好似一个个跳跃的音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这种“趣、新、活”的教学课堂,把学生带进了文本情景。这种体现教学内容的情境创设,真正催生了课堂的精彩,让听课的老师耳目一新,让学习的学生身处其境,用情感点燃智慧,让思维插上翅膀。
如何让学生真正地走入课堂,走入文本,美美地学语文呢?笔者认为还原文本情境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如何才能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对话文本,构建情景
要充分利用教材,教材是学生的学本,更是教师最理想的教本。教材里的课文都是经过层层筛选的美文。然而在现在的一种教学过程中,教材至上的行为,普遍存在,教者代替了学者,内容代替了言语。学生被动地接收了一切,教材和学生之间产生了隔阂,学生没有真正地接受教材。因此,要充分利用好教材,就要学生在感兴趣的实践活动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让教材和学生双向互动融通。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这就要老师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感受到文字的鲜活。
二、对话生活,还原情景
新课标明确地指出要“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现行的很多教材和学生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是贯穿学生理性生活与现实生活的载体。教师要抓住文本的特点,还原学生的生活情景,放飞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的生活宝库,增强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情景的创设,“疏导”学生纷乱的生活感受,还原生活,更要给学生“开导”,了解语言应用的方法。
在教学《新型玻璃》时,教师还原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了解新型玻璃后,让学生举行“产品发布会”。让学生介绍玻璃的作用、特点等,最后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介绍去找一种商品,对它进行了解,并且写出来。这样进行情景的创设,即还原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也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对话媒体,再现情景
借助各种媒体教学再现情景,是指教师借助教材插图或特意绘制的挂图、简笔画,剪贴画、多媒体图片、视频等将课文语言文字内容形象化,再现或还原课文情境的技能。借助图画再现情境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对文本的再现,培养观察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借助多媒体再现课文情境,刻意收到“一法胜千言”的效果。
课堂内容和方法的新颖性、趣味性、多样性,是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的捷径。视频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文本内容,它的生动性、趣味性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使之本来抽象的材料学起来形象生动有趣味。如:在教《观潮》时,为了让学生了解“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句话时。教师只讲句子中的重点字词,往往感到枯燥无味,于是我在让学生初步体验了潮水的情况下,播放钱塘江大潮视频,让学生亲自感受,身临其境,再配以教师具体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作者,了解“移”、“逐渐”、“水墙”、“飞奔”等用字的精妙,既让学生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又锤炼了学生言语的表达。
然而,现在的许多课堂课件满天飞。它无情地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本来学生是可以通过对文字的感悟和生活的积累去感受语言文字之后的美,轻易地展示大量花里胡哨的图片,紧紧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却堵住了学生通往想象的道路,把看到的等同于想到的,这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啊。所以,恰当地利用多媒体,制止制作课件的时间比备课的时间还要多的现象,才能制止这种本末倒置的行为。
总之,教学情景就是以“人文性”为“经”,将文本的思想、情感、意境利用特殊的场景把文本再现给学生。又以“工具性”为“维”,通过创设各种语言情景,将语言的结构、遣词造句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提高语言文字应用的能力。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