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结束,我国的体育强国梦真正实现了,但看着那一块块奖牌,不禁让人思考着在下届奥运会乃至以后各居的奥运会上我国是否还会有这样的成绩呢?本人从事体育教育事业已经十年有余,并且一直从事着体育人才选拔的工作,对此颇有感想,
一、我国体育人才培养的现状
奥运会是建立在经济财富之上的竞技运动盛会。我国举办奥运会受益最大的是那些大城市,可是中小城市甚至边远地区的体育发展,还有待进一步去探索和研究。回想奥运会的奖牌得主,你会发现穷人家的孩子占的比例很大,并且都是在一些难度较大的项目上居多。比如:16岁的女子双人跳台奥运冠军王鑫,17岁的举重冠军龙清泉,17岁的男子双人跳台奥运冠军林跃等。本人是在业余体校从事基础训练工作,在训练中,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往往是最刻苦的。可是有些农村来的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又因为经济原因最后放弃了训练,从而又失去了一批有可能成为奥运会健将的人才。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再加上现在的家庭多数是一个孩子的居多,“谁舍得孩子吃苦?”这种思想存在于万千中国家庭,长辈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一个孩子身上,这样的孩子本身就是具备了在奥运赛场上夺得冠军的素质,也很难有机会得到好的训练,最后被埋没在茫茫的人海中,成为一个平常人。
很多人都在指责我国的体校体制,尤其是业余体校。但我认为至少现在的体校体制还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模式,至少在某种程度上给了一部分穷人家孩子一个选择的余地,高考这条路并不适合所有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在某一方面有其特长,有人善文,有人善“武”,善文的你可以考北大清华,善“武”的人也可以去冲刺世界冠军,去拿奥运奖牌。我国的国民教育主要是国家负责的,如果能给体校多些福利,比如伙食补贴、训练津贴等,就不会使那些穷孩子们为了生计和为了少得可怜的学费而放弃训练,而他们很有可能为国家争光。大家在很多奥运冠军的家庭情况上面就可以看出,大部分都是穷人家孩子,运动训练都是很苦的,除了商业化做得很好的项目:没有几个家庭条件好的父母会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体校去的,国家对体校生给予一定的补助,其实就是对穷人的一种补贴,在这一点上和国家实行免费师范教育性质是一样的。
二、我国体育人才培养的途径
(一)加大各县级或市级城市业余体校建设的投入
本人所了解到的各县城一级的业余体校基本上处于解体的边缘,学校处于这种状态还谈何招生,更不用说培养人才了,就算是有点想法,想让孩子来训练的家长见到这种情形也会止步于门前。可是从笔者上述观点来看,在很多项目上获得过好成绩的运动员恰恰是来自社会底层家庭中的孩子,因为业余体校的状况,使得那些想穷学“武”的孩子不得不望而却步,这样是不是会使得本应该在体育上有所作为的孩子从而失去了机会!再者言之,在县城中完善业余体校,不仅仅是培养几个体育健将,同时还能满足中小城镇居民的业余体育生活需求,真正地达到全民健身的目的。对大多数人而言,如果没有体育设施和运动场所,人们也就不运动了,如果周围的环境中有那么一个可以提供体育运动的场所,就会有更多人来运动。我们在大学的校园里看到的情况就能印证这个说法,晚上你看操场上运动的不一定全是学生,有很多是周围的居民。而在远离运动环境的居民区,除了极少数人找环境运动,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放弃。我们所说的奥运会受益最大的是城镇,可是中小地区以及边远地区的体育发展,还有待进一步去探索和研究。如果可以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并且做到了,那不正使得奥运会的意义更深入了吗?人才选拔和增强全民体质的计划就会双双实现。
(二)创造宽松环境,制定措施挖掘在校学生体育潜能
潜能是人体中一种尚未发挥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存在,有时连人们自已也意识不到。在一则报道中说:在唐山大地震中,有位平时连拎几斤菜都费劲的女同志,却掀掉了压在身上几百斤的重物,从而得以逃生,这便是人的潜能。只要调动起学生的潜能,便会发挥出超常的能力。
在中小学应该加大体育课的分量,让学生们从繁重的课业压力中解脱出来,从各种课外补习班中解放出来。我国的六七十年代或者更早的时候,孩子都是在玩耍中长大的,中国也培养出了很多的科学家和人才。与其这样不如发掘一下孩子体育的潜力,即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同时还选拔了人才。通过加大中小学生的体育教育,使得一些在学习上没有太多资质,可是在体育上具有超人潜力的孩子得以实现他的价值。如果没有这样的机会,或许这样的孩子努力到最后还是没有考上大学,反而耽误了孩子在其他方面的发展。
(三)弱化奖牌差别性,让更多的人关注体育运动
弱化奖牌差别的荣誉化就是平衡奖牌的分量。就奥运奖牌来说,为国家取得荣誉了就应该受到奖励。这话一点不假,但是本人曾经是一个专业的运动员,从本人自己和所接触的种种现象,不难看出,在奥运赛场上同样为国家获得过荣誉的银牌得主和铜牌得主远远不及金牌得主所获得荣誉和奖励多。这难免会使得那些第二名或者第三、四名的运动员感到失落,更使得国家本来没有机会冲击奖牌的项目更加无人问津。于是在很多人心中有一种不正确的观点,奥运会的金牌得主才是成功的人,胜利的人。这样,一些在我国弱项的运动员中,有的就会士气不高,有的甚至放弃了项目。由此难免会损失一些优秀的运动员。退一步讲,即使是第二名,或者三四名,不一样是这个项目领域中世界的佼佼者么?也是值得骄傲的啊!有些项目虽然是第二、三、四名,依然是亚洲,或者是全国的冠军。打消奥运奖牌差别的荣誉化,才能使得更多的人投身体育事业中来。
综上所述,如果中国想真正实现增强人民体质,继续实现体育强国之梦,就要从根本上、从体制上去解决这些基本问题。即便2008奥运会离我们远去,但也必将会为我国体育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动力。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思考奥运会给我国体育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人文奥运”理念的指导下,让国人在体育中得到充分关怀,在体育运动中得到健康的同时还能体会到体育的乐趣,使得我们的体育人才后继有人!
一、我国体育人才培养的现状
奥运会是建立在经济财富之上的竞技运动盛会。我国举办奥运会受益最大的是那些大城市,可是中小城市甚至边远地区的体育发展,还有待进一步去探索和研究。回想奥运会的奖牌得主,你会发现穷人家的孩子占的比例很大,并且都是在一些难度较大的项目上居多。比如:16岁的女子双人跳台奥运冠军王鑫,17岁的举重冠军龙清泉,17岁的男子双人跳台奥运冠军林跃等。本人是在业余体校从事基础训练工作,在训练中,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往往是最刻苦的。可是有些农村来的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又因为经济原因最后放弃了训练,从而又失去了一批有可能成为奥运会健将的人才。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再加上现在的家庭多数是一个孩子的居多,“谁舍得孩子吃苦?”这种思想存在于万千中国家庭,长辈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一个孩子身上,这样的孩子本身就是具备了在奥运赛场上夺得冠军的素质,也很难有机会得到好的训练,最后被埋没在茫茫的人海中,成为一个平常人。
很多人都在指责我国的体校体制,尤其是业余体校。但我认为至少现在的体校体制还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模式,至少在某种程度上给了一部分穷人家孩子一个选择的余地,高考这条路并不适合所有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在某一方面有其特长,有人善文,有人善“武”,善文的你可以考北大清华,善“武”的人也可以去冲刺世界冠军,去拿奥运奖牌。我国的国民教育主要是国家负责的,如果能给体校多些福利,比如伙食补贴、训练津贴等,就不会使那些穷孩子们为了生计和为了少得可怜的学费而放弃训练,而他们很有可能为国家争光。大家在很多奥运冠军的家庭情况上面就可以看出,大部分都是穷人家孩子,运动训练都是很苦的,除了商业化做得很好的项目:没有几个家庭条件好的父母会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体校去的,国家对体校生给予一定的补助,其实就是对穷人的一种补贴,在这一点上和国家实行免费师范教育性质是一样的。
二、我国体育人才培养的途径
(一)加大各县级或市级城市业余体校建设的投入
本人所了解到的各县城一级的业余体校基本上处于解体的边缘,学校处于这种状态还谈何招生,更不用说培养人才了,就算是有点想法,想让孩子来训练的家长见到这种情形也会止步于门前。可是从笔者上述观点来看,在很多项目上获得过好成绩的运动员恰恰是来自社会底层家庭中的孩子,因为业余体校的状况,使得那些想穷学“武”的孩子不得不望而却步,这样是不是会使得本应该在体育上有所作为的孩子从而失去了机会!再者言之,在县城中完善业余体校,不仅仅是培养几个体育健将,同时还能满足中小城镇居民的业余体育生活需求,真正地达到全民健身的目的。对大多数人而言,如果没有体育设施和运动场所,人们也就不运动了,如果周围的环境中有那么一个可以提供体育运动的场所,就会有更多人来运动。我们在大学的校园里看到的情况就能印证这个说法,晚上你看操场上运动的不一定全是学生,有很多是周围的居民。而在远离运动环境的居民区,除了极少数人找环境运动,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放弃。我们所说的奥运会受益最大的是城镇,可是中小地区以及边远地区的体育发展,还有待进一步去探索和研究。如果可以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并且做到了,那不正使得奥运会的意义更深入了吗?人才选拔和增强全民体质的计划就会双双实现。
(二)创造宽松环境,制定措施挖掘在校学生体育潜能
潜能是人体中一种尚未发挥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存在,有时连人们自已也意识不到。在一则报道中说:在唐山大地震中,有位平时连拎几斤菜都费劲的女同志,却掀掉了压在身上几百斤的重物,从而得以逃生,这便是人的潜能。只要调动起学生的潜能,便会发挥出超常的能力。
在中小学应该加大体育课的分量,让学生们从繁重的课业压力中解脱出来,从各种课外补习班中解放出来。我国的六七十年代或者更早的时候,孩子都是在玩耍中长大的,中国也培养出了很多的科学家和人才。与其这样不如发掘一下孩子体育的潜力,即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同时还选拔了人才。通过加大中小学生的体育教育,使得一些在学习上没有太多资质,可是在体育上具有超人潜力的孩子得以实现他的价值。如果没有这样的机会,或许这样的孩子努力到最后还是没有考上大学,反而耽误了孩子在其他方面的发展。
(三)弱化奖牌差别性,让更多的人关注体育运动
弱化奖牌差别的荣誉化就是平衡奖牌的分量。就奥运奖牌来说,为国家取得荣誉了就应该受到奖励。这话一点不假,但是本人曾经是一个专业的运动员,从本人自己和所接触的种种现象,不难看出,在奥运赛场上同样为国家获得过荣誉的银牌得主和铜牌得主远远不及金牌得主所获得荣誉和奖励多。这难免会使得那些第二名或者第三、四名的运动员感到失落,更使得国家本来没有机会冲击奖牌的项目更加无人问津。于是在很多人心中有一种不正确的观点,奥运会的金牌得主才是成功的人,胜利的人。这样,一些在我国弱项的运动员中,有的就会士气不高,有的甚至放弃了项目。由此难免会损失一些优秀的运动员。退一步讲,即使是第二名,或者三四名,不一样是这个项目领域中世界的佼佼者么?也是值得骄傲的啊!有些项目虽然是第二、三、四名,依然是亚洲,或者是全国的冠军。打消奥运奖牌差别的荣誉化,才能使得更多的人投身体育事业中来。
综上所述,如果中国想真正实现增强人民体质,继续实现体育强国之梦,就要从根本上、从体制上去解决这些基本问题。即便2008奥运会离我们远去,但也必将会为我国体育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动力。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思考奥运会给我国体育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人文奥运”理念的指导下,让国人在体育中得到充分关怀,在体育运动中得到健康的同时还能体会到体育的乐趣,使得我们的体育人才后继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