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境里识字 在活动中巩固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_k_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理念
  
  江南风光旖旎,是我国的旅游胜地。本文教学采用孩子们感兴趣的“组织旅行团出游”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情境中了解江南、认读生字、感知图画、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口、日、中”3个字。认识2个笔画和3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悠扬的江南音乐、多媒体课件(或彩色粉笔)、字卡、词卡、导游旗帜、江南旅游介绍(介绍中包含有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等。
  
  教学过程
  
  一、推荐旅游景点,组织小小旅游团
  1.小朋友,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些地方?今天我这位导游想向各位推荐一个特色旅游景点,不知道各位是否有兴趣听我介绍一下?
  2.用多媒体或是小黑板等出示旅游介绍(介绍中包含有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文字全部注音)。
  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您参加我们旅行社推出的江南游。江南一带位于国的长江以南。那里物产丰富,有“鱼米之乡”的称号;那里河密布,两岸树木茂密,禾绿。在那里,您可以乘坐“竹”这种特殊的水上交通工具领略如画的美景。
  3.师:各位小游客,对我们的旅游景点感兴趣吗?如果介绍中的字让您为难了,可以再跟我读一读。
  4.学生拿出生字卡,自主尝试独立认读,将会认的放在一边;不会认的,借助拼音多读一读。然后,同桌互考,读得不准确的,请同桌再教一教。
  5.学生自主活动——让一个同学来为大家提示不好读准的字,请他(她)教大家读,并让他(她)抽一两个同学来考一考,看读准没有。
  6.字卡游戏——“我也来做小老师”。(教师准备字卡:排、中、游、流、唱、两、岸、树、苗、绿、江、南)
  教师出示“排”,请一个学生读(若读音不准,老师教读),其余学生跟读;再请这个学生来当小老师随机出示一字卡,请另外的学生来认读(若读音不准,小老师教读,其余学生跟读)……以这种轮流、随机的方式,让更多的学生自主地选择生字来认读,使全体学生能够自主认识全部生字。
  7.多媒体随机出示词卡(江南江水禾苗树苗树木树叶竹排木排两岸两天绿色绿地中国旅游流水河流唱歌),进行抽读、小组赛读、横排赛读、男女赛读、师生赛读等各种形式的朗读。
  8.再读景点介绍。同桌互读检测,不会的教一教。
  
  二、乘竹排,畅游江南美景
  1.师:我们认识了旅游景点介绍的难字,现在我们就可以去游览啦!(老师挥动导游旗)愿意参加这个旅游团的小朋友请报名。咱们出发吧!
  师:我们乘着飞机越过高山、河流,向着江南飞去,白云在向我们招手,太阳在向我们微笑。(播放江南乐曲)
  2.多媒体展示“竹排”画面(或简笔画勾勒出“竹排”)
  师:这是江南特有的水上交通工具——竹排。我们将乘坐它顺流欣赏两岸的美景,愿大家此次旅途开心1
  3.课件演示,展现课文中动态图画。
  师:游客们,你们都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可以和身边的其他游客交流交流。游客们,你们觉得江南的景色怎样?可以谈谈吗?
  4.师:看来大家非常喜欢江南的景色,我也和你们一样喜欢,还有人写了一首小诗来赞美江南的景色呢,大家有兴趣读一读吗?
  5.多媒体展示课文内容。开展多种形式朗读:示范读,个别读,同桌读,配图画读,配音乐读,赛读等。
  6.游戏:我会找(在相应的图画旁贴上字条):
  字条:小竹排,顺水流鸟儿唱,鱼儿游两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
  
  三、创造性朗读:我也试着做导游
  小朋友们,喜欢这次江南游吗?你知道江南还有什么迷人景色吗?谁能做导游介绍介绍?老师建议你们用上书中的诗句,就能把这个地方介绍得更美,看哪些导游最受人欢迎呢?
  
  四、复习巩固生字。书写生字
  1.出示带田字格的“口”字。
  2.认识它吗?如果给它加一笔,可以变成哪些字?(相机出示带田字格的“日、中”字)
  3.读准字音(日、中为翘舌音),认清字形(都为独体字)。
  4.同桌交流看准关键笔画。 (教师注意提醒:“口”要写好横折,“折”划要内收一点,使汉字上大下小。“日”在“口”字的基础上,要注意字的形体是长条形,写成正方形或扁平样子都不好看,且中间的一横不要拉满。“中”在“口”字的基础上,重点指导悬针竖在田字格的中线上,下笔重一些,收笔轻一些)
  5.谈谈书写时注意的笔顺。
  6.学生描红、书写。
  
  [评点]
  本设计没有采用反复教读识字的一般模式,而是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记,效果较好。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新课标的理念之一。设计者注意营造开放的语文教学课堂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把汉字认识了。本文的开放教学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以孩子们熟知的“组团旅行”为线索,串以“推荐旅游景点,组织小小旅游团”、“乘竹排,畅游江南美景”、“我也试着做导游”、“生字书写”几个活动版块。巧妙地将识字写字、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享受审美乐趣等贯穿其中。同时,在多次活动中,本课生字多次出现,学生便多次巩固。
  其次,教师充分放手,给予学生多次自主尝试认读的机会,多次自主交流、检测巩固的机会。例如让学生自主尝试认读、同桌互考,再进行自主活动读准字音,还开展“我也来做小老师”等活动,既达到了识字及巩固的目的,又使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得到激发和保护。
  第三,教学设计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设计把识字巩固贯彻于教学的全过程,同时注意难点的细致指导。如,在写字教学上,关键笔画的指导具体详细。体现了教学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思想。
其他文献
最近笔者读了贵刊2005第7~8期《这类句子不是病句》一文。文中认为“全班同学的作业都交了,只有陈华一个人还没交”是舛互修辞手法的运用,不能算是病句。对此说法,笔者不敢苟同,特撰写此文与张老师商榷。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什么是舛互的修辞手法。所谓舛互,就其实质来说,是指先对事物看似全部、实质并非全部的对象肯定或否定,接着再否定或肯定事物的部分对象;或者先肯定或否定事物的全部,再否定或肯定一个表面看似
期刊
在校本教研中,课例研究是解决教学问题、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形式。我们选取了苏教版第九册课文《爷爷的芦笛》作为课例,先由两位教师拿出教学设想,之后分两个备课组进行两轮教学设计——课堂观察——诊断反馈,各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案,接着由两位老师分别在两个不同班级进行教学,最后交流反思、总结经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以下是两个不同的教学设计。    第一组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以声促忆,感知
期刊
新课标强调: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让学生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训练语感,在读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从而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在课改的今天,我们提倡“以读为本”,既是传统语文教学的回归,又是把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和基本理念的体现。《再见了,亲人》是一篇叙事抒情的散文,是一篇体现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和谐统一的好文章。可是,由于文中描述的事件的时代久远
期刊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认识“家、白”等10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培养自主学习、积极表达的能力。  3.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快乐,激发爱家爱国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流程    一、师生交谈,激趣设疑  1.小朋友,你们好!我是邵老师,我的家在××小区××幢×单元×室,欢迎小朋友去老师家作客。你们欢迎老师去你们家作客吗?谁来说说自己的家?咱们今天一起学习
期刊
[习作内容]    一说到秋天的景物,大家马上就会想到蓝天、白云、秋风、落叶。秋天的景物,可不止这些呀!到校园、公园、农村、山野,去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吧。只要用心观察,你就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请你选择一处景物,仔细观察,开展想象,用手中的笔把秋天的景物写下来,写出这处景物的特点。如果你们班已经组织了秋游活动,可以写秋游活动中看到的景物。    [设计理念]    以观察、想象、体验为
期刊
设计意图    1.学生通过本次学习,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习俗等,感受中秋节的文化内涵,亲身体验我国传统佳节的独特魅力。  2.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和审美情趣,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    过程预设    一、激发探究热情。讨论学习方案  1.同学们,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又快来临
期刊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并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2.读懂课文内容,学习运用多种句式进行表达。    学习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一些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    学习准备    1.教师搜集课文中各种鲜花开放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观察和收集不同植物开花的时间。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
期刊
话题背景:    随着课改的到来和深入,许多老师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了教育教学改革,这是值得庆贺的。但就语文课堂教学而言,还有不少教师把本来很简单、很自然的事,人为地搞复杂了,把本来简单、自然的语文教学搞得玄而又玄。有的甚至视其为教学时尚,动辄“超越生命”、“敬畏生命”、“生命多元信息系统”之类恐怕自己也说不清楚的名词术语。值得警惕的是,有相当一部分老师在这样一些理念的指导下,搞了一些形式主义的东西:
期刊
最近,我听了一位老师执教的《峨眉山月歌》(苏教版第七册),课中有这样一个片断:  师:请同学们再细细地读一读“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这两句诗,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想象诗文所描绘的画面,体验诗人的情感)(5分钟左右)  师:在交流之前,老师有个要求,就是你想告诉大家什么,请暂时不要说出来,要把它读出来。  (第一个学生读,读得很投入,很有感情)  师
期刊
现状点击    在电视、电子游戏和网络构筑的声光世界中,孩子们与书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远,不少孩子甚至已经不再适应这种“田园牧歌”式的学习方式。其实,广泛阅读对于个体语文素养乃至民族文化传承的意义极为重要。读书的过程是孩子认识人生、发现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童年时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使孩子受益终身。随着新课标对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的明确量化,各种版本的读本也随之应运而生,这些无疑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起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