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于论证城市视觉设计是一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导识设计、城市文脉于一体的交叉性学科,并以苏杭文化现象入手来认证这一学科在现实社会存在的价值。
关键词: 苏杭文化;城市设计;视觉导识;中国元素
一:苏杭文化之城
首先我们来认识“城”,一种说法“城”比作“场”是神灵的家园,城市本身变成了改造人类的容器,人性在这里得以充分发挥。在这个“场”中,人类繁衍生息,与自然交融,认知自然,解释自然,不断发展。城市在人类发展力的推动下,越来越多地承载着人类文明活动的环境和文化现象及文化过程,是人类在原本自然生态环境中创造的人工生态文明。
让我们用构成城市的五种元素来理解苏杭文化之城,苏杭或者说长江三角洲地区,为史前的良渚文化发源地,也就是现在的杭嘉苏平原一带,春秋时期这里发展形成了有着地域特性吴越文化。清末通商开埠后又逐渐建立起来了物质环境形态为根基现代“城”城市,同时苏杭文化又是水系文化,水是苏杭城市形态中一个相当主体的因素,可以说整个城市就是一个布局相当合理的水乡都会。与其相结合的视觉导识系统的存在形态就不可避免的融合在水系之中,对水的理解与运用,对水的生命相融合寄生成为了设计视觉导识的主体思想。
苏杭文化中经济与文化是并重的。城隍庙是自明代建庙宇以来逐步形成了庙宇结合的商业活动、宗教活动为一体城,各类商铺、摊贩借城隍庙会之光,形成了至今仍名扬四方的城隍庙集市。将封建祭祀场所与文人雅士隐名循业之处变为热闹的商业集市,也正是苏杭地域文化中重商重利的映射。由于城市的历史长短不同,自然地理位置不同,气候不同,民族不同,城市功能不同,视觉导识系统的服务性功能在此种环境下就表现得十分重要。
城市作为人居环境,地域特征或地域本质对一个城市的视觉导识系统建设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城市特色是一种深深根植在城市之中的文化现象,是通过长时间的历史逐渐形成并显现出来的。城市特色凸显的关键在于如何将历史性转化为共时性,就地区性而言,城市的特色是通过两个方面获得历史凸显:即城市物质环境的延续与文化与心理的延续,前者可认为是城市的历史的存在,后者则是城市的历史记忆。视觉导识系统从城市公众服务角度看,无论是城市历史的存在还是城市的历史记忆,均承载着历史的责任。
二:苏杭文化之中国元素的视觉表达
从一个城市来解析中国元素首先要说明中国风格,中国风格应该是一种建立在中国文化和东方生活方式基础上的,并适应中国在全球经济发展趋势方向的企业和产品整体形象,而挖掘中国文化中的精髓,并顺应世界经济技术发展的时尚审美设计潮流,建立起适合创造和维护这种形象而进行设计的体制和环境,是塑造中国风格的关键,苏杭文化具有开敞气质,不仅有中原文化、闽粤文化。从豫园湖心亭到苏州的众多私家园林均能说明,这些极目文化内涵的建筑体现着中国文人文化与传统生存理念和深厚的自然观。可见,城市形态作为地域文化的一种文化信息载体,不仅生动的诠释着城市文化的内涵,同时也包含着中国符号在苏杭文化浸染下的存在。
苏州和绍兴,虽然自然环境极为相似,但作为中国符号的寻访者仍可感觉到它们之间的文化差异。《绍兴建筑文化特征探索》一文将这种差异解剖的淋漓尽致。其中一段文字是:“吴愉越吟(左思《吴都赋》),吴地民风是愉快的,越地的民风是悲怆的。苏州名酒‘醇香酒味’甘如蜜,绍兴名酒‘加饭’苦中带涩。苏州人制苏绣鲜丽飘逸,为活人享受,绍兴人打锡箔,做冥币灰中带黑,为死人服务。越有尚黑的色彩观念……”[3]这样我们就了解到绍兴地区“黑色”这一文化语言运用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带有明显地域特色的中国符号从某种层面上讲又是地域符号,好在有这样一条美学法则,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有代表性地区的就是全国的。
规模与尺度;静态空间与动态空间;地上与地下空间;是体现中国符号运用的主体。居住空间、商业空间、工业交通空间、游憩空间、行政文化空间等等,又构成了中国符号运用的实点。城市设计理论告诉我们,我们实际上就是为建立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相适应的新的城市空间体系而在努力着。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空间”、培根的“运动空间”、亚历山大的“模式语言”、凯文•林奇的“城市意想”、克莱尔的“城市原型空间”、舒而茨的“场所理论” [5]等等均是这一努力的方法,视觉导识系统建设是这一努力的视覺化、功能性、服务体系的建设。
三:苏杭地区视觉导识设计体系
视觉导视系统与建筑、景观相比,可以说只是城市的一部分,它往往起到点化城市的作用,为城市增添动人之处。视觉导视系统同样有着历史传承,所以在考虑视觉导视设计时,对于城市文化的考虑同建筑设计、景观设计那样重要,它往往是在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定位的同时就加入了设计,所以视觉导视设计除自身外观考虑外,更注重的是它周围环境的基调,城市设计在此关注的是怎样调配协调。另外,视觉导视设计与城市区域功能、建筑物属性有很大关联,我们还是从五种元素来认识苏杭地区视觉导识设计体系。苏杭地区视觉导识设计的起笔在有着苏杭地区文化素质的中国元素,而中国元素在设计领域的兴起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强势崛起,中国元素在视觉导视设计中的应用应该是建立在苏杭地区文化基础上的,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城市需要那种符号化和表面化的中国元素,因为视觉导视设计并不能仅仅体现出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也必须带给城市信息功能通道。
中国元素在视觉导视设计过程中不必刻意强调,尤其不能本末倒置,为了“符号”而“符号”,去贴标签,它应当是设计师对民族文化理解后的一种自然的情感流露。苏杭文化是一种综合文化, 同样“设计的内涵就是文化”,这是国际设计大师乔治•亚罗的观点[6],设计不仅仅是一门视觉的艺术,还是一门多交叉性的学科,需要设计师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对材料工艺的了解和文化积累非常重要。因此,能否在设计中体现出文化的内涵,能否将中国元素巧妙地融合到设计当中,就要看设计者的知识背景和对文化的理解能力。 如何将含有苏杭文化的中国元素应用到设计中去,我认为首先要进行市场调查,明确视觉导视定位和确定视觉导视概念,最主要的是把握好城市人口的心理需求;其次,要研究深层次的文化特点,结合视觉导视的特点和功能,提炼出某种文化的精髓和核心内容,对其进行创作和挖掘;最后是提出一个系统的整体方案,将“中国元素”潜移默化地融入视觉导视设计当中,体现视觉导视设计的整体感。
由此看出,视觉导视设计对社区文化、人们喜好、区域功能、建筑属性的等等,这些城市设计的内容有着不可逾越的功用。
关键词: 苏杭文化;城市设计;视觉导识;中国元素
一:苏杭文化之城
首先我们来认识“城”,一种说法“城”比作“场”是神灵的家园,城市本身变成了改造人类的容器,人性在这里得以充分发挥。在这个“场”中,人类繁衍生息,与自然交融,认知自然,解释自然,不断发展。城市在人类发展力的推动下,越来越多地承载着人类文明活动的环境和文化现象及文化过程,是人类在原本自然生态环境中创造的人工生态文明。
让我们用构成城市的五种元素来理解苏杭文化之城,苏杭或者说长江三角洲地区,为史前的良渚文化发源地,也就是现在的杭嘉苏平原一带,春秋时期这里发展形成了有着地域特性吴越文化。清末通商开埠后又逐渐建立起来了物质环境形态为根基现代“城”城市,同时苏杭文化又是水系文化,水是苏杭城市形态中一个相当主体的因素,可以说整个城市就是一个布局相当合理的水乡都会。与其相结合的视觉导识系统的存在形态就不可避免的融合在水系之中,对水的理解与运用,对水的生命相融合寄生成为了设计视觉导识的主体思想。
苏杭文化中经济与文化是并重的。城隍庙是自明代建庙宇以来逐步形成了庙宇结合的商业活动、宗教活动为一体城,各类商铺、摊贩借城隍庙会之光,形成了至今仍名扬四方的城隍庙集市。将封建祭祀场所与文人雅士隐名循业之处变为热闹的商业集市,也正是苏杭地域文化中重商重利的映射。由于城市的历史长短不同,自然地理位置不同,气候不同,民族不同,城市功能不同,视觉导识系统的服务性功能在此种环境下就表现得十分重要。
城市作为人居环境,地域特征或地域本质对一个城市的视觉导识系统建设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城市特色是一种深深根植在城市之中的文化现象,是通过长时间的历史逐渐形成并显现出来的。城市特色凸显的关键在于如何将历史性转化为共时性,就地区性而言,城市的特色是通过两个方面获得历史凸显:即城市物质环境的延续与文化与心理的延续,前者可认为是城市的历史的存在,后者则是城市的历史记忆。视觉导识系统从城市公众服务角度看,无论是城市历史的存在还是城市的历史记忆,均承载着历史的责任。
二:苏杭文化之中国元素的视觉表达
从一个城市来解析中国元素首先要说明中国风格,中国风格应该是一种建立在中国文化和东方生活方式基础上的,并适应中国在全球经济发展趋势方向的企业和产品整体形象,而挖掘中国文化中的精髓,并顺应世界经济技术发展的时尚审美设计潮流,建立起适合创造和维护这种形象而进行设计的体制和环境,是塑造中国风格的关键,苏杭文化具有开敞气质,不仅有中原文化、闽粤文化。从豫园湖心亭到苏州的众多私家园林均能说明,这些极目文化内涵的建筑体现着中国文人文化与传统生存理念和深厚的自然观。可见,城市形态作为地域文化的一种文化信息载体,不仅生动的诠释着城市文化的内涵,同时也包含着中国符号在苏杭文化浸染下的存在。
苏州和绍兴,虽然自然环境极为相似,但作为中国符号的寻访者仍可感觉到它们之间的文化差异。《绍兴建筑文化特征探索》一文将这种差异解剖的淋漓尽致。其中一段文字是:“吴愉越吟(左思《吴都赋》),吴地民风是愉快的,越地的民风是悲怆的。苏州名酒‘醇香酒味’甘如蜜,绍兴名酒‘加饭’苦中带涩。苏州人制苏绣鲜丽飘逸,为活人享受,绍兴人打锡箔,做冥币灰中带黑,为死人服务。越有尚黑的色彩观念……”[3]这样我们就了解到绍兴地区“黑色”这一文化语言运用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带有明显地域特色的中国符号从某种层面上讲又是地域符号,好在有这样一条美学法则,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有代表性地区的就是全国的。
规模与尺度;静态空间与动态空间;地上与地下空间;是体现中国符号运用的主体。居住空间、商业空间、工业交通空间、游憩空间、行政文化空间等等,又构成了中国符号运用的实点。城市设计理论告诉我们,我们实际上就是为建立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相适应的新的城市空间体系而在努力着。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空间”、培根的“运动空间”、亚历山大的“模式语言”、凯文•林奇的“城市意想”、克莱尔的“城市原型空间”、舒而茨的“场所理论” [5]等等均是这一努力的方法,视觉导识系统建设是这一努力的视覺化、功能性、服务体系的建设。
三:苏杭地区视觉导识设计体系
视觉导视系统与建筑、景观相比,可以说只是城市的一部分,它往往起到点化城市的作用,为城市增添动人之处。视觉导视系统同样有着历史传承,所以在考虑视觉导视设计时,对于城市文化的考虑同建筑设计、景观设计那样重要,它往往是在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定位的同时就加入了设计,所以视觉导视设计除自身外观考虑外,更注重的是它周围环境的基调,城市设计在此关注的是怎样调配协调。另外,视觉导视设计与城市区域功能、建筑物属性有很大关联,我们还是从五种元素来认识苏杭地区视觉导识设计体系。苏杭地区视觉导识设计的起笔在有着苏杭地区文化素质的中国元素,而中国元素在设计领域的兴起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强势崛起,中国元素在视觉导视设计中的应用应该是建立在苏杭地区文化基础上的,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城市需要那种符号化和表面化的中国元素,因为视觉导视设计并不能仅仅体现出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也必须带给城市信息功能通道。
中国元素在视觉导视设计过程中不必刻意强调,尤其不能本末倒置,为了“符号”而“符号”,去贴标签,它应当是设计师对民族文化理解后的一种自然的情感流露。苏杭文化是一种综合文化, 同样“设计的内涵就是文化”,这是国际设计大师乔治•亚罗的观点[6],设计不仅仅是一门视觉的艺术,还是一门多交叉性的学科,需要设计师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对材料工艺的了解和文化积累非常重要。因此,能否在设计中体现出文化的内涵,能否将中国元素巧妙地融合到设计当中,就要看设计者的知识背景和对文化的理解能力。 如何将含有苏杭文化的中国元素应用到设计中去,我认为首先要进行市场调查,明确视觉导视定位和确定视觉导视概念,最主要的是把握好城市人口的心理需求;其次,要研究深层次的文化特点,结合视觉导视的特点和功能,提炼出某种文化的精髓和核心内容,对其进行创作和挖掘;最后是提出一个系统的整体方案,将“中国元素”潜移默化地融入视觉导视设计当中,体现视觉导视设计的整体感。
由此看出,视觉导视设计对社区文化、人们喜好、区域功能、建筑属性的等等,这些城市设计的内容有着不可逾越的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