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房地产市场法律规制调研报告

来源 :中国房地产·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vli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调研发现,南京房地产市场存在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商品房质量令人堪忧。商品房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房地产市场的一种特殊商品,其质量关乎百姓生活的幸福指数,不得不引起高度关注。有关政府部门必须加强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尽快完善相关法律,依法重拳出击妨害商品房质量的不法行为,依法规制今日南京房地产市场,切实提高商品房质量,确保南京市民的生活水平,为早日建成小康社会打好基础。
  关键词:南京房地产,商品房质量,法律规制,调研
  中图分类号:D9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9138-(2016)12-0036-41 收稿日期:2016-10-17
  1 南京房地产市场商品房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南京房地产行业最近5年发展迅猛,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本地经济的较快增长。但是,由于缺乏市场基础和管理经验,使得房地产市场出现了诸多棘手的问题。为了搞清楚问题的症结,笔者通过调查进行相关数据分析,查找购房者不满意房屋的原因,进而提出依法规范房地产市场的举措。
  商品房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质量关乎百姓生活的幸福指数,因此,商品房质量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民生课题。为此,必须首先界定“商品房质量”。《商品房买卖合同司法解释问答》规定:“商品房质量问题指房屋的地基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屋面防水工程、其他土建工程、电气管线、上下水管线的安装工程、供热、供冷系统工程等出现的质量问题。”有学者认为:“界定商品房的质量主要从商品房的实体、功能以及使用环境等方面进行。”也即商品房质量主要指建筑质量,包括户型设计、水电气基础配套设施、网络通信等公共服务设施;也包括小区自然环境、物业服务水平等诸多方面。通过调研,试图寻找现有房地产法律法规的不足,了解房地产执法现状,重新构建适合南京实际情况的城市住房质量立法及执法体系,建立合理、合法的评价方法。
  第一,户型设计作为商品房质量的一个检测点,它是购房者对商品房选择的重要考量指标。因为只有选择了形式上合理的户型,才有可能有效地利用房屋空间,实质上就是降低了房屋的价位,提高居住的舒适程度。那么,针对南京商品房的户型设计,67%也即多数受访者比较满意,但也有31%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家的房子设计不够合理,例如厨房面积过小、主卧过大而次卧又过小。还有人认为房间朝向安排不合理,孩子小需要保护,应将孩子房间朝阳,还有使用频率高的书房也应朝阳,而主卧主要用于晚上睡觉可以朝阴等。对于户型设计问题,褒贬不一,还有少数人对于商品房的户型无所谓。
  第二,商品房水电气基础配套设施是商品房质量的核心指标,根据《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商品房现售应当符合的条件包括供水、供电、供热、燃气、通讯等配套基础设施具备交付使用条件。实际上,如果该配套设施不全,那么住户的日常生活无法维持,商品房的功能也将丧失殆尽。对此,南京市70%的受访者认为自家的住房在水电气基础配套设施方面存在过问题,其中9%认为有严重问题,如电线不合格、水管劣质等。《城市住宅小区竣工综合验收管理办法》规定,住宅小区竣工综合验收时,住宅及公共配套设施、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等单项工程应全部验收合格,验收资料齐全。购房者入住后发现水电气基础配套设施仍有问题,应要求开发商与验收机构共同承担责任。
  第三,关于商品房有渗漏现象,被称之为商品房质量投诉率最高的问题,本次问卷得以验证,有高达96%的受访者认为自家房子遭到过漏水现象,其中26%有过严重渗漏的经历。据受访者反映,有的小区几乎每栋楼都有渗漏现象,一到梅雨季节,家里房间墙壁有的地方有大片的霉斑,有的渗水从电线上流下来。按照国家规定,民用住房寿命至少70年,但是这样的住房是否能住17年都不一定,令住户担心和不安。
  第四,关于商品房网络通信问题以及小区自然环境, 90%以上受访者表示没有出现明显的问题。一般来说,最近5-10年建造的房子都将网络通信线路列入整体规划之中,网络通信的效果好坏,跟住户个人选择的通信公司有关系。关于小区环境,包括绿化、卫生、亮化等方面,南京市的绝大部分小区绿化做的不错,但是有时卫生打扫不及时,尤其夏季垃圾清理不及时,给小区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第五,关于与住户打交道比较多的小区物业服务水平。本次调查,反映南京的小区物业服务水平情况:好的达到1/5(20%),一般的近乎1/2(45%),差的1/3(35%)有余。
  问卷调查的统计数据表明:南京市商品房在户型设计、水电气基础配套设施、网络通信等公共服务设施、小区自然环境及物业服务水平等诸多方面均有令人不满意的地方,尤其是渗水漏水的毛病最为严重。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商品房质量纠纷近些年呈上升趋势,很多购房者选择法律途径解决,进行商品房质量投诉。
  对于众多百姓而言,买房是人生中的大事,甚至几代人的积蓄都可能用来购买一套商品房。因此,房屋质量问题,尤其房屋渗漏所引发的墙壁发霉、墙体脱落、门窗关闭困难以及下水道不畅等一系列质量问题,给购房者带来了无尽的忧愁和烦恼。同时,消费者维权艰难,物业拖拉,开发商推诿的现实,导致业主与物业矛盾加深,又给社会的稳定和谐带来了潜在的隐患。
  2 南京房地产市场商品房质量缺陷的成因
  南京房地产市场商品房质量存在诸多隐患,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住房制度改革,商品房供不应求,巨大的需求市场导致开发商快速开发,只求速度,不讲质量。正是在片面追求速度的过程中,开发商们放松了房产质量要求,视法律于不顾,趁机追求高利润。1998年我国结束了福利分房的历史,但是老百姓住房的需求却有增无减。因受传统的“有恒产者有恒心”的住宅所有权观念影响,使得中国老百姓对房产的刚性需求非常明显。加上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拆迁所带来的重新建房需求,中国房地产迅速崛起,很多房子“急急忙忙盖起来,痛痛快快卖出去”。虽然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满足了百姓居住条件的需求,然而质量“硬伤”随之产生,令人堪忧。   2013年2月,国务院出台了“国五条”调控楼市,打击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并提出:“对出售自有住房按规定应征收的个人所得税,通过税收征管、房屋登记等历史信息能核实房屋原值的,应依法严格按转让所得的20%计征”,但南京细则并未提及更未实施。反观南京房地产市场销量不减反增,让人感到房地产市场陷入失控的状态。2014年9月,国家住建部启动了“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强制推行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监督和治理,江苏省和南京市也出台了相应法规和措施,但调查显示,南京仍有近7成受访者表示在购房后发现商品房出现了质量问题。
  第二,政府把关不严,开发商资质不优。在巨大的市场需求背景下,政府对于进入商品房开发市场的主体审核把关未必或者难免不严。根据房地产相关准入制度,开发商在开发初期往往需要经过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审批,包括向购房者承诺的规划设计也一并需要提交政府部门审批。对于开发商的建房申请,当地政府应该严格审查其资质,并且启用招投标程序。通过合法程序,选择资质好、信誉度高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承建商品房工程。根据建设部《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按照企业条件分为四个资质等级,最低四级资质也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七点要求:(一)注册资本不低于100万元;(二)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1年以上;(三)已竣工的建筑工程质量合格率达100%;(四)有职称的建筑、结构、财务、房地产及有关经济类的专业管理人员不少于5人,持有资格证书的专职会计人员不少于2人;(五)工程技术负责人具有相应专业中级以上职称,财务负责人具有相应专业初级以上职称,配有专业统计人员;(六)商品住宅销售中实行了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制度;(七)未发生过重大工程质量事故。南京的房地产行业自然也应执行此项规范要求,遗憾的是,实践中很难对照执行。
  为了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管理和规范,国务院从2003年开始采取了一系列抑制房地产行业的行政性措施,强调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功能。但是,在调控的过程中,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过于依赖单纯的行政手段予以干预,而忽视了具有强制力的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因而收效甚微。理论上,南京房地产产业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从改革开放后的基础性产业,逐渐发展为先导性、甚至是支柱性产业,今天的南京房地产已经成了江苏的经济增长点。然而,实践中,由于某些政府部门对房地产行业的过于迁就或者信赖,没有严格监督它们在政策调控和法律法规约束之下,进行严格论证,理性开发房地产,使得南京房地产开发、商品房建设工程中存在着种种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
  第三,建设设计单位未尽职责,施工监理验收单位不作为,导致商品房出现质量风险。房地产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建设单位地基是否牢固,提供的钢筋、水泥、沙子、砖头等建筑材料是否合格,设计、施工及监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是否过硬等。可以说,参与建设开发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是确保商品房质量的关键,如果他们存在问题,将直接产生商品房质量问题。
  无论哪一个单位的工作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造成整个商品房系统工程的质量问题。例如,最为头疼的房屋渗漏问题有几种原因:其一,设计原因:(1)采用通用设计或标准设计时,未对高层建筑屋面防水的做法做详细说明;(2)采用的防水方案不合理,不适合当地情况;(3)屋面坡度过小,排水不畅;(4)排水孔过少,导致屋面积水不能尽快排除。其二,施工原因:(1)屋面施工时未注意屋面结构的特点,造成屋面结构施工缝;(2)屋面结构的支撑和模板拆除过早,以致结构产生裂缝;(3)屋面结构未精心养护,使结构产生大量微小裂缝;(4)涂料防水层配料搅拌不均匀,或涂刷不匀。当然,还有验收的原因,监理单位监督不到位、验收不细致、技术不过关等。按照相关规定,房产建设监督单位应对每个工程都实现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建筑材料和工程竣工验收等多个环节的监督,缺少某个环节的监督,或是监督技术力量薄弱,都有可能导致商品房质量问题。
  第四,企业自身管理不到位,守法不严格是产生商品房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参与建设开发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都是独立的经济法律主体,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商品房开发建设不仅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且投资大、周期长,商品房建设的每个环节必须实行严格管理,执行相关商品房建设的法律法规。现实中,个别房地产企业赚钱心切,企图用最少的钱干最大的事,赚取最多的钱,因此在建设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质量意识不强,极易造出问题房产。
  第五,政府管理部门执法不严,社会民众法律意识不强,是导致商品房出现质量问题的外部原因。一方面,政府管理部门执法不严。南京市房地产企业的开发、经营商品房活动,作为市场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应由南京市政府下属建委、工商等多家部门去管理。近些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很多房地产建设管理的法律法规,但是,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规操作,处罚不力,不能引起开发商对商品房质量的重视,商品房建设工程质量难以保证。另一方面,社会普通民众的法律意识淡薄,面对开发商的违法违规行为保持沉默的多,站出来反对的少,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利益的购房者更是少之又少,无形中助长了房地产企业的恣意违法,使他们弃商品房质量于不顾。
  总之,南京市的商品房质量问题源自于多方面的因素,究其根源在于法律意识的淡薄与依法管理的缺失。房地产市场商品房的快速发展是中国经济转型的产物,其管理尚未纳入法律的规范体系和框架下进行。随着近年来经济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完善,房地产市场商品房质量问题必须得到根本解决。
  3 依法规范南京房地产市场质量管理
  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是当下不可违逆的社会发展规律,房地产市场理应遵循这一规律,只有依法规范房地产市场,才能确保商品房质量。针对南京房地产市场商品房质量问题,必须完善相关法律,加重责任主体的法律责任;加大执法力度,对违法者严惩不贷;提高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面对商品房瑕疵,积极维权。   3.1 完善法律制度,加重商品房责任主体的法律责任
  自上世纪80年代起,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兴起,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和相应的法律法规,这些措施对缓解房地产市场的突出矛盾有所裨益。
  有关房地产商品房的法律规范是比较多的,但是对有关商品房质量问题的处罚相对较轻,即使最严厉的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七条“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规定: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违反国家规定,降低工程质量标准,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在民法上针对最为严重的房屋结构质量问题,根据建设部2001年制定的《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规定,“对于房屋主体质量不合格的房屋,购房者有权解除合同,并按照法规及合同规定追究开发商的违约责任”。这些处罚的程度与开发商的获利相比简直就是毛毛雨,所以根本就不值得注意,而房屋质量问题带给消费者的危害却是无尽的,甚至威胁到住房者的生命安全。所以,相关法律对商品房质量问题的处罚规定应该加以修订,加重处罚力度。
  3.2 加大执法力度,规制房地产执法部门的行为
  住房质量关系到居民的身心健康,影响着社会的安定团结,正如学者呼吁的那样:“房地产行业是一项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是政府扩大投资和拉动内需最有力的手段,并始终处于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最为重要的地位” 。尽管南京房地产业发展历史悠久,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很多法律法规,如《南京市商品房预售方案》,但今天南京仍存在的商品房质量问题,与南京地方房地产管理部门的执法力度不无关联。
  “徒法不足以自行”,任何一部法律无论它多么精致完美,如果在实践中得不到真正执行,或者执行不到位,都是徒劳的。在法治中国的背景下,作为执法部门及执法者个人理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
  3.3 提高法律意识,促使消费者积极投诉商品房质量问题
  法律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及法律现象的认知、心理、评价等内容的总和。从根本意义上来说,意识是主观的范畴,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外在客观世界的反映。法律意识作为人的头脑对社会法律现象的反映、认识和主观把握。南京商品房质量问题层出不穷与消费者的法律意识薄弱不无关系。反过来说,如果消费者法律意识强,面对商品房买卖及其本身质量有高度的警惕性,开发商就不得不重视房屋的质量。因此,广大消费者都应接受普法教育,不仅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更是保护自身利益的需要。南京作为历史名城,六朝古都,市民的法律文化素养理应是过硬的,这也是小康社会公民的基础。
  综上,南京房地产市场问题不容乐观,特别是商品房质量痼疾难除,除了过热的中国房地产大背景,主要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处罚不力,地方政府的执法不严,房地产开发、施工、监理等建设主体的守法不到,购房消费者的法律意识淡薄等。因此,建议完善法律制度,加重商品房责任主体的法律责任;加大执法力度,规制房地产执法部门的行为;提高法律意识,促使消费者积极投诉商品房质量问题。提高南京市民的生活质量,为早日建成小康社会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林建伟.房地产法基本问题.法律出版社.2006
  2.张跃辉.房屋渗漏原因及分析.江西建材.2008.04
  作者简介:
  谢冬慧,南京审计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房地产法律。
其他文献
摘要:首先从“以人为核心”新型城镇化内涵的解读入手,结合文献梳理建构“以人为核心”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宁波市“以人为核心”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发现,宁波市区“以人为核心”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得分最高,在评价体系的6个一级指标中5个指标都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尤其是在经济指标方面遥遥领先于其他区(县)、市;鄞州、慈溪综合得分较高,部分指标接近甚至优于宁波市区;余姚
期刊
摘要:上海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0年,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浦东四大开发区之一,经过逾25年的发展,与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外高桥航运中心形成“四驾马车”,将上海市浦东新区由一片待开发的农田开垦为国际化城镇。通过对其经济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分析,阐述金桥开发区内初现的传统“四大产业”向新兴“四大产业”转型发展的新格局,提出见解与建议,尤其涉及到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性,为金桥开发区建设者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房地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居住型物业是房地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格的波动既关系民生,也关乎金融体系的稳定。选取天津地区2000年至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进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并进行脉冲响应分析,用以探究房地产开发信贷规模与居住型物业价格波动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房地产开发信贷规模与居住型物业价格之间具有显
期刊
摘要:国家明文规定房屋征收项目实施前必须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鉴于风险本身具有的“模糊性”,以深圳某房屋征收项目为例,基于模糊数学构建了社会稳定风险模糊评估模型并对该项目实施了风险模糊评估。该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综合评估结果为“较低风险”,原则上建议通过该项目的房屋征收决定,同时,建议围绕该项目的单项风险提示加强风险防范。  关键词:房屋征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标,模糊综合评判  中图分类号:F0
期刊
摘要:为提高失地农民生活水平,完善土地征收补偿体系,以山西省沁水县失地农民为例,建立失地农民生活水平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及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精确量化不同补偿模式下失地农民的生活水平,研究表明组合补偿模式在提高失地农民生活水平方面更具优越性,而土地换社保的补偿模式还待优化完善。  关键词:失地农民,补偿模式,AHP,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山西省沁水县  中图分类号:F293文献标识码:B  文章
期刊
摘要:成片区域重建开发是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需要开发初始阶段找到能真正具有触发与引领作用的触媒项目以形成聚集规模效应并拉动整个区域发展。基于区域开发特点,分析触媒项目的类型特点与选择。在分析触媒效应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开发中触媒项目综合效应的三维分析框架:活力效应维度、空间效应维度和时间效应维度,系统构建了综合效应评估体系。最后以徐汇滨江“梦中心”触媒项目为例进行实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
期刊
摘要:以天津市1999-2014年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新型城镇化与房地产业发展指标体系,进行综合发展水平测度。在此基础上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了天津市新型城镇化与房地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以及耦合协调发展的时序特征。结果发现,天津市城镇化与房地产业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关系较好,但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二者综合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差异,同时二者之间的协调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并据此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型城
期刊
摘要:城市公共服务供给的非均衡格局是导致城市社会空间形态、结构重组的重要原因之一。教育设施分布的差序化、教育资本化以及不同社会阶层对住房需求偏好差异共同影响形成了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演化格局。从社会阶层视角出发,分析阶层背景引致的居民住房消费需求、基础教育获得的差异,并构建理论分析框架。进而系统剖析基础教育不均衡现象形成的动力机制,并结合“社会-空间”的辩证统一关系,透析其社会空间效应机理。在此基础上
期刊
摘要:通过深入社区对居民实地调研,分析研究城市居民社区自治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假设影响因素进行实证验证及影响程度判断。实证结果显示,总体来看城市居民社区自治参与意愿不太强烈;年龄变量和居住年限变量与城市居民社区自治参与意愿成正相关,收入水平与城市居民社区自治参与意愿成负相关,性别因素和受教育程度对居民参与社区自治没有显著性相关关系;各影响因素对城市居民社区自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联系不断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趋向明显。现行的宅基地法律制度在保障农民基本居住安全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城乡的分离,阻碍了城镇化的纵深发展。然而,农村宅基地制度的改革关系到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质量以及城镇化水平的高低。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改革应当围绕放开对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主体的限制、明确流转方式、强化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职能、公平合理地分配宅基地使用权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