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每个人的成长轨迹中,总能发现老师精耕细作的足迹;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总有一个崇高位置留给老师。但对于那些大山深处、贫苦乡村里的孩子们来说,年复一年坚守在山村教育岗位的老师则给了他们重生的机会。毫不讳言,坚守在山村教育岗位上的每一位老师,给生活和知识都很贫瘠的地方,播种着光明、希望和梦想。
独腿老师站讲台40年,送700学子走出大山
绕了一圈又一圈盘山公路,经过澄清平静的玉马水库,一个小时后终于到达孙克会所在的汝阳县王坪乡孤石小学。
大山、树木掩映下,学校显得更加安静、质朴。孙克会正在上课,讲台上,他左腿空空,右腿有力地支撑在地上,左手拿着三角板,右手拿着粉笔。每画一下,他都会扶下左臂下的拐杖,有几次都显得很慌张,抬高的左臂稍不注意就会离开拐杖,身体也会随之摇晃,一节课下来,他的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孙克会说:上课时,左胳膊夹住拐杖,非常使劲地夹住,现在左臂下边已经磨下了厚厚的茧子,有时候一不小心站到讲台边,差点摔倒,学生都吓一跳。现在习惯了,做这项工作,觉得很高兴。.
在孤石小学,孙克会老师的课,是孩子们最喜欢听的课,也是孩子们最担心的课。
孤石小学共有84个孩子,6个班,每班一个年级,相对应的,全校有6个老师,每班一个,所有课程都教。“这儿条件不好,年轻人不愿意回来,我们还教音乐,《常回家看看》《学习雷锋好榜样》这些歌我们学会了再教给孩子。”孙克会说。
就是在这样一所学校,孙克会坚持了40年,他教过的学生有700多人走出大山,其中40多人考上大专、本科,还有3名研究生。
13岁那年,孙克会上山砍柴,不幸摔伤,由于交通条件的限制,当他被送到县城的医院时,伤口已经感染,只能截肢。从那时起,他便拄上了拐杖。
因为身体原因,高中毕业后,他没有奢望上大学,而是在家里干农活,闲暇之余,看看医书,幻想有一天,能让自己摆脱拐杖。后来,村干部得知情况,便到家里请他来孤石小学给孩子们讲课,当老师。从此,孙克会便没有离开过讲台。
为了一个辍学的孩子,他会拄着拐杖走几公里的山路,苦口婆心地劝说孩子爸妈;之前,上学路上有座独木桥,放心不下,他每天都会护送孩子们过河。有一年,雨水特别多,孙克会的妻子在家把麦子收割完了,让他运回家打一打。可是,孙克会因帮助学生复习功课没顾上,随后,连续下了三天雨,家里的麦子被淋得发霉生了芽,妻子气得两天没吃饭……孙克会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到了学校,但事实上,他家里的情况并不乐观,儿子患有肌营养不良,走路不便,不能干重活,需要常年看病、吃药,对于这些,孙克会从不愿意多提。
“都说孩子离不开我,其实我更离不开他们,这个讲台给了我很多,孩子们聪明、可爱,跟他们在一起,我非常高兴。”孙克会说。
虽然已是初夏,大山里还有几分凉意。拄着拐杖的孙克会带着孩子们,踏着树影走在回家的路上。
30多岁的秦晓燕开了一间杂货铺,她的店就在小路旁边。秦晓燕说:俺上学也是他教的,对学生们都可好,不管下雨刮风,离老远听学生哄哄闹闹,就知道孙老师送学生回家,一到这个点,孙老师基本都和学生出现在这。
春夏秋冬,风霜雨雪,一条护学路,孙克会走了36年,把一届一届学生送回了家,又送出了大山,而他自己,也从年轻小伙到了天命之年。
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孙克会乐观豁达的心态,纵然背负着许多压力和困难,可无论在人前还是人后,孙克会始终带着淡淡的微笑。孙克会说:我这身体虽然残疾了,但是不能被这不幸的灾难打垮,我要坚强地站起来,而且站得更好,站得更有意义,更好地教好学生,让他们有更好地出路。我自己呢,乐观向上,心态阳光吧!
孙克会站在村口的树旁。林间的风吹起他左边掉落的裤腿,空荡荡的,让人的心被狠狠地揪着。虽然身有残疾,可孙克会却为大山深处的小村子,带来了最动听的拐杖声,这声音,对学生们来说,是知识的声音。对家长们来说,是心安的声音,而对于孙克会来说,是坚强地站立在大地之上,微笑的声音。
还有两年,孙克会就要退休了,有两件事他一直放不下。
第一件是这几年村子里的年轻人外出打工,把孩子留给老人,留守儿童越来越多,但老人年龄大了,很多时候照应不过来。孙克会一直想办一个留守儿童之家,让村里的留守儿童可以吃住在学校,“但这需要大量的资金和精力,现在的条件,肯定实现不了”。
还有一件事,是孙克会最大的“心病”。这几年,学校也来过几个年轻老师,但因为山区条件差,基本都离开了,但是这里的孩子非常需要“新生代”老师。“最明显的,学校没有英语老师,连英语课都开不了。”
孙克会经常会给孩子们说:“以后有出息、上大学了,希望大家能回到咱村,教教你们的弟弟妹妹。”话虽这样说,但孙克会明白,这个想法并不现实,“离开大山太难了,走出去的,有谁想回来?”孙克会说,就連他自己,也会有这样的矛盾,到底是该劝孩子们走得更远,还是回到大山。“前几天,见了两个我之前教过的学生,俩女孩儿,正在读师范,她们说,毕业后要回到村里给孩子们当老师。”孙克会说着说着,笑了起来。
如果天堂有老师,那一定是你的模样
陈莹丽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6岁生日的前一天。因罹患肝癌,这位普通的乡村女教师,于今年7月13日不幸离世。
在她去世后,中共浙江省委书记车俊,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葛慧君,浙江省委常委、温州市委书记周江勇先后批示,称她“用有限的生命阐释了对教师这份职业的热爱”,“坚强、乐观和师德,折射出一个90后青年的价值追求和责任担当”。浙江省教育厅、团浙江省委等先后追授陈莹丽“省级优秀教师暨浙江省中小学师德楷模”“浙江青年五四奖章”,并发出号召向陈莹丽学习。
陈莹丽出生于1991年,是浙江乐清大荆镇镇安学校七年级班主任和七、九年级的社政老师。陈莹丽从杭州师范大学毕业后,连续3年参加乐清市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才如愿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并被分配在大荆镇镇安学校。“她的梦想只有一个,那就是当老师。”父亲陈玉臣说。 今年3月,因为腹痛就诊,陈莹丽被查出罹患肝癌,并被告知“癌细胞已经扩散,无法手术”。此后,家人隐瞒病情,把陈莹丽接回了家,并再三劝她好好在家休息。但倔强的陈莹丽坚决不肯,说自己带的是毕业班,孩子们就要中考了,实在放心不下。拗不过她,家人只好同意她的要求。但陈莹丽的身体每况愈下。看着日渐消瘦的女儿,父亲陈玉臣无奈提出开车接送她,等她上完了课再接她回家。“这样,来回一折腾就是120多公里,一到家,陈莹丽就累得不能动弹。”陈玉臣说,但只要一到学校,她总是强忍着疼痛上好每一堂课。
快到期末,陈莹丽已经瘦脱了形。高玮玮老师还清晰地记得,最后一次见到陈莹丽时的模样,“身高1.65米的她,体重连40公斤都不到。”
6月14日,是陈莹丽给学生们上的最后一次课。对这一课,许多学生至今印象深刻,学生卢晓琪说,陈老师是捂着肚子走进教室,脸色惨白,她就坐在讲台边,靠着讲台给我们讲课。下课的时候,又弯着腰、手捂着肚子走出去,走回办公室。“同学们都看出来老师身体不舒服,但不知道她竟病得这么严重。”卢晓琪懊悔自己的不懂事。
而上完这最后一节课,陈莹丽就躺在床上,再也没有起来。
陈莹丽是班主任,又是社政老师。同事卢晓燕说,陈莹丽对学生非常关注,为提高孩子们学习积极性,她自掏腰包,买来水果、糖果、笔记本、笔等小物品,奖励给学习上有进步的学生,为孩子们每一个点滴的进步而开心。
为提升教学质量,每逢周二,陈莹丽都会去大荆一中朱海燕“导师”那里听课,风雨无阻,“即使后来生病了,也是一样。”
2009年,陈莹丽考入杭州师范大学,大学毕业后,陈莹丽参加乐清市教师公开招聘考试,连着两年都以一名之差落榜。但陈莹丽没有气馁,一边在民办学校上课,一边熬夜复习参加考试。去年,乐清中小学教师再次公开招聘,1800个考生里只招160人,社政科岗位更只有1个名额,陈莹丽考上了。
得到消息,陈莹丽高兴极了。虽然知道分配到的是乐清大荆镇镇安学校,这是一所山区学校,但她还是满怀期待。镇安学校地处大山深处,许多老师都不愿意留下来。但陈莹丽来到这里后,很快与孩子们打成一片。
“任何东西,都要有点灵魂”是陈莹丽的一句口头禅。对于陈莹丽来说,三尺讲台就是她的全部。她对家人说:“只有在学校,和学生在一起,和同事在一起,才是最快乐的!”
病发以后,在学校,她丝毫没有透露自己的病情,依然坚强乐观。“问她为什么不住校,她说要每天吃中药,住校煎药不方便。”和陈莹丽搭班的班主任高玮玮老师说。
“当时,不知道生了这么严重的病,她只是说肠胃不好,在喝中药调理。”卢晓燕说,从上海看病回来,只见她一次比一次消瘦,腰也越来越弯。“办公室到教师只有10米的路,有时都是捂着肚子、弯着腰走回来的,但她总是说没事。”
“6月26日,在递交完教学常规检查材料,填写完转正表格后,她還给我打了一个电话。”镇安学校校长金峰说。电话中,陈莹丽说:“校长,下学期可能还要和你请一两周的假,但我回来还要继续做班主任。”
“直到去世那天,才知道她的真实病情。”金峰自责,“如果知道是这样,一定不会答应她回来上课。”
“把闪亮的青春奉献给最热爱的三尺讲台,将生命最后的时光留给了最牵挂的学生。”陈莹丽事迹传开以后,有网友留言:“假若天堂有老师,那一定是你的模样。”“三尺讲台,一生情怀,陈莹丽在她短暂的教学生涯中,诠释了自己的价值追求和责任担当,体现了90后的精神风貌。”团浙江省委副书记王慧琳说。
师者智则少年智 山村教育也要讲理念
庞丽娟代表在《对完善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中提到,乡村教师——“他们在历史上支撑了共和国农村义务教育大厦,也是今天我国乡村教育、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栋梁。”有人说他们是保姆,有人说他们是精神导师,有人说他们是“变脸王”,或许迫于生活他们担任各种角色,但毫无疑问他们都是知识的传递者。
乡村教师郝占国校长是一位隐藏在天垌小学的船长。
“求索路漫漫,悟道志弥坚。慧眼识英才,任重而道远。”初次见到郝占国校长时被他这句话震撼,这该是怎样的一位乡村教师呢?
刚刚到达天垌小学支教的老师们,初次给孩子们上课,虽然教案在脑海中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播放,但是真正的课堂却给了他们意想不到的“惊喜”,孩子们活跃的思维、多变的情绪让他们手忙脚乱。
“郝老师,请问上课的时候孩子们积极参与但发言的内容总是天马行空,对课程的进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我们怎样去引导他们才能不遏制孩子们的想象又正常的开展课程呢?”“老船长”笑了笑说道:“我们的时代不能只培育端‘铁饭碗’的人,更要造就会建‘炉灶’的人,教学中除了预设适合大多数学生的‘教案’还要鼓励发散性思维,珍视教学中‘出乎意外’的认知生成,给‘天马’自由驰骋的天地。要知道教育的核心是培养有思维能力和独特见解的人,当然一切的前提是你们上课前要准备充分。”船长一开口,心头的乌云便散去了一半,朴实又不失才华的语言中蕴含着他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独特的教育理念,此刻老师将这些毫无保留地传递给了新来支教的老师们:顺应大多数孩子性格特点的同时认可孩子们的独特思维,鼓励孩子们在学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发散思维。刚刚上路的船员们不由得不给“郝船长”点个赞!
“老师,上课的时候一些同学对讲的话题不感兴趣,不参与课堂、不和同学交流,我该怎么带领这些孩子们走进课堂呢?”“嗯,这个问题首先你要做的是动之以情,用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课堂语言把孩子们尽可能地吸引到课堂中来;其次要晓之以理,提醒孩子课堂是思维幼芽萌发,智慧花朵绽放的明媚天地,抓住课堂投身其中,生命之树才会异彩纷呈;再者对于孩子的发言要给予恰当评价,不仅要鼓励他们积极发言,也要对孩子精彩的发言给予赞美;还要善于利用爱说、爱问、敢于发言、思维敏捷的同学来带动课堂,形成人人乐于参与,同学互相带动、共同激励的生动局面。”教育的方式是最直接的教育,船长用简练的语言总结自己的从教经验,船员们受益匪浅。郝老师说他对构建自主探究、交流互动式课堂也在摸索尝试阶段,也没有多少成功的经验。这也是一种经验传授,郝老师从事教育事业30多年,能够像一位朋友和这些初次接触小学生的大学生交流讨论,这不就是智者的学习态度吗?有一种气质是从内到外,有一种理念叫深入骨髓,郝老师的一举一动都展示着他不凡的内涵。不管这些大学生们是否得到了直接的答案,毫无疑问对于孩子、对于接下来的支教课堂都有了自己的思考:乡村教师不仅仅有淳朴、执着,更多的是睿智。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郝老师在鼓励孩子们写作文方面也有他的“独家秘方”,让这些门外弟子大开眼界。郝老师说:“作文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作业,让学生学语文也就是让他学做人,做一个有头脑有主见、有丰富思想感情的人,而这一切又要从学生的写作中体现出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生命之源。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涌,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的流个不歇。”郝老师让孩子们从小就学会用文字记录生活,用文字表露真情。正如他所说:“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留下了自己的成长足迹、生活趣事,开辟了属于自己的文学小天地。”读别人的文章为的是写自己的文章,最终实现“读别人的书,写自己的书”。老船长在教这些船员如何掌舵的同时也为我们指明航向。
传统意识中的乡村教师可能很少花费精力在新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教学的探究,不过呢,老船长不“传统”。作为一位心怀梦想的乡村教育者,郝老师介绍了他从事的“生态化教育”研究:“循自然之道,悟生命真情,育天之娇子。”刚开始都以为他说的是“骄”,“这个娇啊不是骄傲,不指英雄圣贤,而是美好可爱,指的是上帝的宠儿——孩子们。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一台上帝牌电脑,”也就是孩子们聪明灵动的大脑,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孩子们充分开启并科学运用这台天地间最高端、最神通广大的电脑。教育就是成就每个孩子的卓越,当老師认识到,愚笨的不是学生而是自己,感到“悟道不深、启智无术、点化无招”时才是教育智慧的启蒙。有的老师会说自己班上“尖子生三两个,中等生一大群,差等生没法教的好几个”。但实际上这种说法违背了“天才在潜质,人皆有之”的客观现实,这是教育的愚昧!通常说的尖子生不过是天之灵性能部分展现而已,所谓中等生和差生只是没有得到心智的开启。所以在教学实践中,郝占国制定了“全体创优”的目标,采取尊重、赏识、激励,诱导思维、开智激趣等方法培养孩子。他认为:天地间存在着一个智慧信息场,宇宙的每一事物都是其信息之源,智慧场又将自然形成的高维次智慧信息作用于每一个生命体。在天宇智慧信息场里,孩子生命的根须、智慧的根须,应深扎在春天的沃土里,接纳灵气,让孩子的身心在充满着生命气息的天地间得到滋养。
诚然,不管是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写作还是鼓励孩子们全面发展自身的潜质,不都是郝校长在尝试着让每一个孩子与“天宇智慧信息场”的“连线”吗?
谈到当今的教育现状,老师感叹过高的分数要求限制了对孩子们的兴趣培养,会过早地折损孩子们智慧的羽翼,孩子们的课堂在大自然而不能仅仅囚禁在校园。其实教育生态化的破坏和大自然生态化的破坏都存在这严重的危机。郝占国说:“教师的才情、才思、才气很重要!教师的生命状态影响着孩子们的生命状态;教师的教育情商制约着学生的情商;教师永远向真、向善、向上的激情也会传递给学生;师者智则少年智,师者强则少年强!”老船长严格要求自己,更带领天垌小学的“船员们”一起起航!
人的智慧应有多种方式传递,在乡村有像郝校长这样的好校长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带着“学生号”、带着“老师号”一起起航!不停步只愿走到更远处!
独腿老师站讲台40年,送700学子走出大山
绕了一圈又一圈盘山公路,经过澄清平静的玉马水库,一个小时后终于到达孙克会所在的汝阳县王坪乡孤石小学。
大山、树木掩映下,学校显得更加安静、质朴。孙克会正在上课,讲台上,他左腿空空,右腿有力地支撑在地上,左手拿着三角板,右手拿着粉笔。每画一下,他都会扶下左臂下的拐杖,有几次都显得很慌张,抬高的左臂稍不注意就会离开拐杖,身体也会随之摇晃,一节课下来,他的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孙克会说:上课时,左胳膊夹住拐杖,非常使劲地夹住,现在左臂下边已经磨下了厚厚的茧子,有时候一不小心站到讲台边,差点摔倒,学生都吓一跳。现在习惯了,做这项工作,觉得很高兴。.
在孤石小学,孙克会老师的课,是孩子们最喜欢听的课,也是孩子们最担心的课。
孤石小学共有84个孩子,6个班,每班一个年级,相对应的,全校有6个老师,每班一个,所有课程都教。“这儿条件不好,年轻人不愿意回来,我们还教音乐,《常回家看看》《学习雷锋好榜样》这些歌我们学会了再教给孩子。”孙克会说。
就是在这样一所学校,孙克会坚持了40年,他教过的学生有700多人走出大山,其中40多人考上大专、本科,还有3名研究生。
13岁那年,孙克会上山砍柴,不幸摔伤,由于交通条件的限制,当他被送到县城的医院时,伤口已经感染,只能截肢。从那时起,他便拄上了拐杖。
因为身体原因,高中毕业后,他没有奢望上大学,而是在家里干农活,闲暇之余,看看医书,幻想有一天,能让自己摆脱拐杖。后来,村干部得知情况,便到家里请他来孤石小学给孩子们讲课,当老师。从此,孙克会便没有离开过讲台。
为了一个辍学的孩子,他会拄着拐杖走几公里的山路,苦口婆心地劝说孩子爸妈;之前,上学路上有座独木桥,放心不下,他每天都会护送孩子们过河。有一年,雨水特别多,孙克会的妻子在家把麦子收割完了,让他运回家打一打。可是,孙克会因帮助学生复习功课没顾上,随后,连续下了三天雨,家里的麦子被淋得发霉生了芽,妻子气得两天没吃饭……孙克会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到了学校,但事实上,他家里的情况并不乐观,儿子患有肌营养不良,走路不便,不能干重活,需要常年看病、吃药,对于这些,孙克会从不愿意多提。
“都说孩子离不开我,其实我更离不开他们,这个讲台给了我很多,孩子们聪明、可爱,跟他们在一起,我非常高兴。”孙克会说。
虽然已是初夏,大山里还有几分凉意。拄着拐杖的孙克会带着孩子们,踏着树影走在回家的路上。
30多岁的秦晓燕开了一间杂货铺,她的店就在小路旁边。秦晓燕说:俺上学也是他教的,对学生们都可好,不管下雨刮风,离老远听学生哄哄闹闹,就知道孙老师送学生回家,一到这个点,孙老师基本都和学生出现在这。
春夏秋冬,风霜雨雪,一条护学路,孙克会走了36年,把一届一届学生送回了家,又送出了大山,而他自己,也从年轻小伙到了天命之年。
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孙克会乐观豁达的心态,纵然背负着许多压力和困难,可无论在人前还是人后,孙克会始终带着淡淡的微笑。孙克会说:我这身体虽然残疾了,但是不能被这不幸的灾难打垮,我要坚强地站起来,而且站得更好,站得更有意义,更好地教好学生,让他们有更好地出路。我自己呢,乐观向上,心态阳光吧!
孙克会站在村口的树旁。林间的风吹起他左边掉落的裤腿,空荡荡的,让人的心被狠狠地揪着。虽然身有残疾,可孙克会却为大山深处的小村子,带来了最动听的拐杖声,这声音,对学生们来说,是知识的声音。对家长们来说,是心安的声音,而对于孙克会来说,是坚强地站立在大地之上,微笑的声音。
还有两年,孙克会就要退休了,有两件事他一直放不下。
第一件是这几年村子里的年轻人外出打工,把孩子留给老人,留守儿童越来越多,但老人年龄大了,很多时候照应不过来。孙克会一直想办一个留守儿童之家,让村里的留守儿童可以吃住在学校,“但这需要大量的资金和精力,现在的条件,肯定实现不了”。
还有一件事,是孙克会最大的“心病”。这几年,学校也来过几个年轻老师,但因为山区条件差,基本都离开了,但是这里的孩子非常需要“新生代”老师。“最明显的,学校没有英语老师,连英语课都开不了。”
孙克会经常会给孩子们说:“以后有出息、上大学了,希望大家能回到咱村,教教你们的弟弟妹妹。”话虽这样说,但孙克会明白,这个想法并不现实,“离开大山太难了,走出去的,有谁想回来?”孙克会说,就連他自己,也会有这样的矛盾,到底是该劝孩子们走得更远,还是回到大山。“前几天,见了两个我之前教过的学生,俩女孩儿,正在读师范,她们说,毕业后要回到村里给孩子们当老师。”孙克会说着说着,笑了起来。
如果天堂有老师,那一定是你的模样
陈莹丽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6岁生日的前一天。因罹患肝癌,这位普通的乡村女教师,于今年7月13日不幸离世。
在她去世后,中共浙江省委书记车俊,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葛慧君,浙江省委常委、温州市委书记周江勇先后批示,称她“用有限的生命阐释了对教师这份职业的热爱”,“坚强、乐观和师德,折射出一个90后青年的价值追求和责任担当”。浙江省教育厅、团浙江省委等先后追授陈莹丽“省级优秀教师暨浙江省中小学师德楷模”“浙江青年五四奖章”,并发出号召向陈莹丽学习。
陈莹丽出生于1991年,是浙江乐清大荆镇镇安学校七年级班主任和七、九年级的社政老师。陈莹丽从杭州师范大学毕业后,连续3年参加乐清市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才如愿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并被分配在大荆镇镇安学校。“她的梦想只有一个,那就是当老师。”父亲陈玉臣说。 今年3月,因为腹痛就诊,陈莹丽被查出罹患肝癌,并被告知“癌细胞已经扩散,无法手术”。此后,家人隐瞒病情,把陈莹丽接回了家,并再三劝她好好在家休息。但倔强的陈莹丽坚决不肯,说自己带的是毕业班,孩子们就要中考了,实在放心不下。拗不过她,家人只好同意她的要求。但陈莹丽的身体每况愈下。看着日渐消瘦的女儿,父亲陈玉臣无奈提出开车接送她,等她上完了课再接她回家。“这样,来回一折腾就是120多公里,一到家,陈莹丽就累得不能动弹。”陈玉臣说,但只要一到学校,她总是强忍着疼痛上好每一堂课。
快到期末,陈莹丽已经瘦脱了形。高玮玮老师还清晰地记得,最后一次见到陈莹丽时的模样,“身高1.65米的她,体重连40公斤都不到。”
6月14日,是陈莹丽给学生们上的最后一次课。对这一课,许多学生至今印象深刻,学生卢晓琪说,陈老师是捂着肚子走进教室,脸色惨白,她就坐在讲台边,靠着讲台给我们讲课。下课的时候,又弯着腰、手捂着肚子走出去,走回办公室。“同学们都看出来老师身体不舒服,但不知道她竟病得这么严重。”卢晓琪懊悔自己的不懂事。
而上完这最后一节课,陈莹丽就躺在床上,再也没有起来。
陈莹丽是班主任,又是社政老师。同事卢晓燕说,陈莹丽对学生非常关注,为提高孩子们学习积极性,她自掏腰包,买来水果、糖果、笔记本、笔等小物品,奖励给学习上有进步的学生,为孩子们每一个点滴的进步而开心。
为提升教学质量,每逢周二,陈莹丽都会去大荆一中朱海燕“导师”那里听课,风雨无阻,“即使后来生病了,也是一样。”
2009年,陈莹丽考入杭州师范大学,大学毕业后,陈莹丽参加乐清市教师公开招聘考试,连着两年都以一名之差落榜。但陈莹丽没有气馁,一边在民办学校上课,一边熬夜复习参加考试。去年,乐清中小学教师再次公开招聘,1800个考生里只招160人,社政科岗位更只有1个名额,陈莹丽考上了。
得到消息,陈莹丽高兴极了。虽然知道分配到的是乐清大荆镇镇安学校,这是一所山区学校,但她还是满怀期待。镇安学校地处大山深处,许多老师都不愿意留下来。但陈莹丽来到这里后,很快与孩子们打成一片。
“任何东西,都要有点灵魂”是陈莹丽的一句口头禅。对于陈莹丽来说,三尺讲台就是她的全部。她对家人说:“只有在学校,和学生在一起,和同事在一起,才是最快乐的!”
病发以后,在学校,她丝毫没有透露自己的病情,依然坚强乐观。“问她为什么不住校,她说要每天吃中药,住校煎药不方便。”和陈莹丽搭班的班主任高玮玮老师说。
“当时,不知道生了这么严重的病,她只是说肠胃不好,在喝中药调理。”卢晓燕说,从上海看病回来,只见她一次比一次消瘦,腰也越来越弯。“办公室到教师只有10米的路,有时都是捂着肚子、弯着腰走回来的,但她总是说没事。”
“6月26日,在递交完教学常规检查材料,填写完转正表格后,她還给我打了一个电话。”镇安学校校长金峰说。电话中,陈莹丽说:“校长,下学期可能还要和你请一两周的假,但我回来还要继续做班主任。”
“直到去世那天,才知道她的真实病情。”金峰自责,“如果知道是这样,一定不会答应她回来上课。”
“把闪亮的青春奉献给最热爱的三尺讲台,将生命最后的时光留给了最牵挂的学生。”陈莹丽事迹传开以后,有网友留言:“假若天堂有老师,那一定是你的模样。”“三尺讲台,一生情怀,陈莹丽在她短暂的教学生涯中,诠释了自己的价值追求和责任担当,体现了90后的精神风貌。”团浙江省委副书记王慧琳说。
师者智则少年智 山村教育也要讲理念
庞丽娟代表在《对完善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中提到,乡村教师——“他们在历史上支撑了共和国农村义务教育大厦,也是今天我国乡村教育、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栋梁。”有人说他们是保姆,有人说他们是精神导师,有人说他们是“变脸王”,或许迫于生活他们担任各种角色,但毫无疑问他们都是知识的传递者。
乡村教师郝占国校长是一位隐藏在天垌小学的船长。
“求索路漫漫,悟道志弥坚。慧眼识英才,任重而道远。”初次见到郝占国校长时被他这句话震撼,这该是怎样的一位乡村教师呢?
刚刚到达天垌小学支教的老师们,初次给孩子们上课,虽然教案在脑海中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播放,但是真正的课堂却给了他们意想不到的“惊喜”,孩子们活跃的思维、多变的情绪让他们手忙脚乱。
“郝老师,请问上课的时候孩子们积极参与但发言的内容总是天马行空,对课程的进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我们怎样去引导他们才能不遏制孩子们的想象又正常的开展课程呢?”“老船长”笑了笑说道:“我们的时代不能只培育端‘铁饭碗’的人,更要造就会建‘炉灶’的人,教学中除了预设适合大多数学生的‘教案’还要鼓励发散性思维,珍视教学中‘出乎意外’的认知生成,给‘天马’自由驰骋的天地。要知道教育的核心是培养有思维能力和独特见解的人,当然一切的前提是你们上课前要准备充分。”船长一开口,心头的乌云便散去了一半,朴实又不失才华的语言中蕴含着他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独特的教育理念,此刻老师将这些毫无保留地传递给了新来支教的老师们:顺应大多数孩子性格特点的同时认可孩子们的独特思维,鼓励孩子们在学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发散思维。刚刚上路的船员们不由得不给“郝船长”点个赞!
“老师,上课的时候一些同学对讲的话题不感兴趣,不参与课堂、不和同学交流,我该怎么带领这些孩子们走进课堂呢?”“嗯,这个问题首先你要做的是动之以情,用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课堂语言把孩子们尽可能地吸引到课堂中来;其次要晓之以理,提醒孩子课堂是思维幼芽萌发,智慧花朵绽放的明媚天地,抓住课堂投身其中,生命之树才会异彩纷呈;再者对于孩子的发言要给予恰当评价,不仅要鼓励他们积极发言,也要对孩子精彩的发言给予赞美;还要善于利用爱说、爱问、敢于发言、思维敏捷的同学来带动课堂,形成人人乐于参与,同学互相带动、共同激励的生动局面。”教育的方式是最直接的教育,船长用简练的语言总结自己的从教经验,船员们受益匪浅。郝老师说他对构建自主探究、交流互动式课堂也在摸索尝试阶段,也没有多少成功的经验。这也是一种经验传授,郝老师从事教育事业30多年,能够像一位朋友和这些初次接触小学生的大学生交流讨论,这不就是智者的学习态度吗?有一种气质是从内到外,有一种理念叫深入骨髓,郝老师的一举一动都展示着他不凡的内涵。不管这些大学生们是否得到了直接的答案,毫无疑问对于孩子、对于接下来的支教课堂都有了自己的思考:乡村教师不仅仅有淳朴、执着,更多的是睿智。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郝老师在鼓励孩子们写作文方面也有他的“独家秘方”,让这些门外弟子大开眼界。郝老师说:“作文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作业,让学生学语文也就是让他学做人,做一个有头脑有主见、有丰富思想感情的人,而这一切又要从学生的写作中体现出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生命之源。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涌,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的流个不歇。”郝老师让孩子们从小就学会用文字记录生活,用文字表露真情。正如他所说:“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留下了自己的成长足迹、生活趣事,开辟了属于自己的文学小天地。”读别人的文章为的是写自己的文章,最终实现“读别人的书,写自己的书”。老船长在教这些船员如何掌舵的同时也为我们指明航向。
传统意识中的乡村教师可能很少花费精力在新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教学的探究,不过呢,老船长不“传统”。作为一位心怀梦想的乡村教育者,郝老师介绍了他从事的“生态化教育”研究:“循自然之道,悟生命真情,育天之娇子。”刚开始都以为他说的是“骄”,“这个娇啊不是骄傲,不指英雄圣贤,而是美好可爱,指的是上帝的宠儿——孩子们。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一台上帝牌电脑,”也就是孩子们聪明灵动的大脑,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孩子们充分开启并科学运用这台天地间最高端、最神通广大的电脑。教育就是成就每个孩子的卓越,当老師认识到,愚笨的不是学生而是自己,感到“悟道不深、启智无术、点化无招”时才是教育智慧的启蒙。有的老师会说自己班上“尖子生三两个,中等生一大群,差等生没法教的好几个”。但实际上这种说法违背了“天才在潜质,人皆有之”的客观现实,这是教育的愚昧!通常说的尖子生不过是天之灵性能部分展现而已,所谓中等生和差生只是没有得到心智的开启。所以在教学实践中,郝占国制定了“全体创优”的目标,采取尊重、赏识、激励,诱导思维、开智激趣等方法培养孩子。他认为:天地间存在着一个智慧信息场,宇宙的每一事物都是其信息之源,智慧场又将自然形成的高维次智慧信息作用于每一个生命体。在天宇智慧信息场里,孩子生命的根须、智慧的根须,应深扎在春天的沃土里,接纳灵气,让孩子的身心在充满着生命气息的天地间得到滋养。
诚然,不管是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写作还是鼓励孩子们全面发展自身的潜质,不都是郝校长在尝试着让每一个孩子与“天宇智慧信息场”的“连线”吗?
谈到当今的教育现状,老师感叹过高的分数要求限制了对孩子们的兴趣培养,会过早地折损孩子们智慧的羽翼,孩子们的课堂在大自然而不能仅仅囚禁在校园。其实教育生态化的破坏和大自然生态化的破坏都存在这严重的危机。郝占国说:“教师的才情、才思、才气很重要!教师的生命状态影响着孩子们的生命状态;教师的教育情商制约着学生的情商;教师永远向真、向善、向上的激情也会传递给学生;师者智则少年智,师者强则少年强!”老船长严格要求自己,更带领天垌小学的“船员们”一起起航!
人的智慧应有多种方式传递,在乡村有像郝校长这样的好校长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带着“学生号”、带着“老师号”一起起航!不停步只愿走到更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