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声世界奏响生命强音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12月26日,细雨蒙蒙。重庆师范大学弘德楼14105教室。
  上午10点30分,上课铃声响起,一位身穿米色大衣的女教师走进教室。
  教室寂静。
  女教师站在讲台上,微笑着伸出双手,掌心向上一抬——台下17名学生“嗖”地起立。
  教室里椅子“哗啦”地响。
  学生们向老师敬了个礼,又礼貌地坐下。
  又是一片椅子响动声。
  一节主要以手语和口型讲课的《大学语文》就这样开始了。
  重庆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信息与资源”专业每年只在我国中西部地区招收聋人本科生——台下的17名大学生都是聋人。
  对他们来说,讲台上微笑着的女教师郑璇,就是助他们成才就业的“天使”。
  序曲·寂静世界
  1983年12月的一天,湖北省武汉市某医院。
  镇明华接过医生手里的诊断书,心里“咯噔”一下。
  诊断书上,赫然印着一行大字——极重度神经性耳聋。
  “得了这病,基本等于全聋。”医生说。
  镇明华头一晕,双腿打颤。
  医生的话意味着,她两岁的女儿郑璇将坠入一个无声的世界。
  从此,小郑璇的世界寂静起来——她也日益沉默、内向。
  “哪怕砸锅卖铁,也要将她的耳聋治好!”父母急了。
  从武汉到北京,从北京到广州、深圳……父母带着小郑璇四处求医。大半年下来,一家三口都瘦了一圈儿。
  小郑璇的听力,依然毫无起色。
  不但如此,郑璇将仅会的一点口语也忘得一干二净。
  “耳朵坏了,但是不能让她成为哑巴!”镇明华说。
  可是,怎样才能教小郑璇说话?
  一天,爸爸托人从天津带回了当时国内最好的盒式助听器。
  小郑璇戴着助听器,妈妈张着嘴巴,对着她的耳朵“大喊”。
  妈妈嗓子喊哑了,外婆接着喊—— 一喊就是几个小时。
  由于听力受损,普通人很快就能学会的发音,郑璇却要花上几个月不停地重复练习。
  “妈妈,我……也……想跟……大家……一起玩!”一天,4岁的小郑璇可怜巴巴地说。
  镇明华鼻子一酸,跑出房间。
  为让“教学”不那么枯燥,家人还特地买了一台收录机不停地放儿歌。
  跟着收录机里的儿歌,小郑璇一字一句地唱。
  武汉的夏天热得像火炉。郑璇的家里,是火炉中的“火炉”——因为怕影响邻居,他们必须关着门练习。
  终于,“笨”鸟先飞。
  5岁时,小郑璇的语言能力接近了正常孩子。
  协奏·我心依旧
  6岁那年,父母托关系将郑璇送进一所普通小学。
  “耳朵听不到,就应该送去聋哑学校。”教务处主任说。
  爸爸与主任力争。
  郑璇拉着爸爸的手,低着头,躲在身后。
  终于,她胸前挂着助听器盒子坐在了第一排。盒子里的线,连着耳朵。
  黑板上,粉笔“吱吱”地响。双眼望着黑板,郑璇有些茫然。
  她的心里,有不安,也有期待。
  入学一个学期,老师讲的课程,她基本听不清楚。
  期待变成失落。
  “爸爸,你能不能教我?”一天回家,郑璇一字一顿地说。
  第二天,爸爸找来一块小黑板,将它挂在墙上。
  每天晚上,爸爸扯着嗓子为她补课。
  先是辅导她写作业。写完作业再在小黑板上预习第二天的功课。
  一晚上下来,爸爸常常汗流浹背。
  就这样,郑璇完成了小学和中学的课程,而且成绩优异。
  1998年的夏天,郑璇收到了武汉大学国家人文科学实验班的《录取通知书》。
  手握《录取通知书》,郑璇喜极而泣——一路走来,她付出的辛酸恐怕连她自己都数不清了。
  新的挑战很快到来——
  入学时军训,教官语速太快,郑璇跟不上,只能绷着神经张大眼盯着旁边的同学怎么做。即便这样,她还是比同学慢半拍。
  世界史老师方言口音重,郑璇急得抓耳挠腮,她只得下课后再找同学借笔记看。
  因为听力受损,郑璇英语听力和口语都不好。为此,她只得恶补语法,一本厚厚的《星火英语词典》被翻烂。
  …………
  勤能补“拙”。
  四年后郑璇被保送到武汉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读研究生,三年后又进入复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其间,她也找到了自己的另一种“语言”。
  伴音·彩蝶之舞
  听力受损,郑璇注定要用另外一种“语言”来表达自己。
  这种“语言”,就是舞蹈。
  一次陪妈妈逛街,郑璇路过武汉市青少年宫。少年宫里,一群小女孩身穿彩裙,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她们,美得让郑璇驻足。
  从那天起,郑璇就一头扎进了舞蹈的世界。
  可是,听不清音乐,如何起舞?
  郑璇将旋律背诵下来,靠踩重音来合拍。
  几个月下来,郑璇踩拍子踩得比正常人还准。
  2002年,郑璇拜退休舞蹈演员董佩珠为师。
  按掌、提襟、晃手、盘腕,董佩珠亲自为她示范。
  60多岁的董佩珠,像蝴蝶一样翩翩起舞——郑璇看得愣了。
  郑璇也要成为“蝴蝶”——每天,在董佩珠教导下,拧、倾、圆、曲等舞蹈动作,她一练就是好几个小时。
  一年后,郑璇一曲《梁祝》跳毕,已能让董佩珠点头称赞。
  2003年,凭着天分与执着,郑璇跳进了湖北省残疾人艺术团。
  在复旦大学读博期间,郑璇带着同学组建了校研究生舞蹈队,还成了学校博雅艺术团舞蹈队的队长。   像以前一样,有空她就常会和同学一起排练舞蹈。
  2007年,学校迎新晚会上。
  郑璇站在舞台上,敛肩、摆背、拧腰。
  一曲《踏歌》,让观众如痴如醉。
  是舞蹈,给了郑璇表达自我的新路径。
  高音·寻梦之路
  “从小学到高中,她性格都很内向,情绪变化很大。”镇明华回忆。
  因为孤独,所以寻找。
  2000年,国内互联网聊天刚刚兴起。郑璇在网上找到一家聋人网站。一开始只是发帖、留言,到后来她成了版主和管理员。
  郑璇的内心被打开,她认识了越来越多的聋人朋友。
  但她渐渐发现,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没有她幸运,有的甚至经过多年的康复训练都不能说出清晰的话来。
  一个想法在郑璇心里萌芽:投身特殊教育事业。
  说做便做。
  从那时起,郑璇便经常去辅导学校周边的聋孩学习,给他们做报告;同时,她还担任多家聋人网站的管理工作,为残疾人呼吁;她还自学手语,并将手语语言学、聋教育作为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
  2009年,郑璇在复旦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
  “对于一个聋人来说,要找到一份好工作,并不容易。”鄭璇自知。
  其时,老师和同学劝她留在上海;深圳一所学校也以高薪聘请;作为曾经的武汉市杰出青年,当地政府部门也希望她能够回去。
  可是,她却选择了重庆——因为重庆是聋人高等教育在西部唯一的点。
  郑璇的心,在这个点上。
  她要通过这个点,让更多聋孩走出无声的世界
  2009年3月,郑璇独自从上海飞到重庆。
  站在面试讲台上,她与常人无异。讲解课程,对答领导,她都应付自如。
  领导们频频点头,之前对她“聋”的担忧完全没有了。
  半月之后,郑璇被重庆师范大学录用。
  强音·心灵之歌
  2009年8月底,郑璇当上了2009级聋生班班主任。
  那年9月初,新生军训。
  由于聋生们听不见教官的话,本应整整齐齐的队伍却七零八落。
  一旁,郑璇两眼熠熠有光。
  同为聋人的她,知道学生们和正常人交流的苦。
  以后的日子里,她就主动担起聋生与听力健全人之间的“桥梁”——
  上课时,郑璇一面用声音讲课,一面伸出双手,时而上下、时而前后、时而左右,通过声音和动作不断重复教材内容。
  一个知识点,她可能就会花上一整节课。
  而讲台下,学生们常常“听”得入了神。
  一学期下来,她的学生成绩及格率达到100%。
  课堂外,她成了大家的“璇姐”。
  为帮助学生们适应学校生活,她会帮他们给家里打电话,送生病的学生去医院,带他们跳舞……
  其时,班上有一名女孩,父母都是聋人。因为缺陷,她一直对自己很不满意,也不愿和别人谈及自己的父母,始终闷闷不乐。
  学生不快乐,郑璇心里也堵得慌。
  她决定帮助那个女孩解开“心结”。
  以后的日子里,她不止一次和女孩“谈天”——
  “在早期智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上,父母也是聋人的聋孩子,比父母是普通人的聋孩子更具优势。”
  “为什么?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可以学习手语。”
  …………
  郑璇一次次地开导,女孩一直低头,若有所思。
  看到开导有了效果,郑璇乘胜而上。
  “聋人是有文化的,手语是一门很优美的语言——而你,就是聋人文化的传承者。”一次,郑璇又对女孩说。
  那一瞬间,女孩的心像是被“刺”了一下。
  从那以后,她慢慢成了一个爱笑、学习也很努力的女孩。
  每一年,郑璇都会迎来这样的聋人学生;而每一次,郑璇都会努力让他们敞开心扉。
  科研上,郑璇也丝毫没有落下。
  2011年9月,在台湾召开的“2011听障教育双语双文化模式”国际学术研讨会上,郑璇宣读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在会上介绍了重庆师范大学聋人教育教学改革试验的工作情况。
  6年来,她将教学实战和理论研究相结合,频频发论文、出专著、主持课题……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现在,她已经成为特殊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
  2014年9月18日,在重庆市首届“梦想100”人生规划大赛事业组决赛现场,郑璇讲出了她现在的梦想:通过创办聋人与手语研究中心,研究手语、宣传手语,支持聋人、服务聋人,构建沟通聋听两个世界的桥梁。
  2015年1月,她被提名为“2014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候选人。
其他文献
I can still recall1 the day when I sat on the stairs of a temple in Nepal. The square before the temple became very muddy as a result of the rain. We had to walk on a path made by a line of bricks2 on
蒙曼,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研究领域为隋唐史及中国古代妇女史。2007年11月,她走上了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因主讲《武则天》系列受到好评,一举成名。“我生于1975年,是一个典型的‘70后’。我的长辈、老师多是‘50后’、‘60后’,学生以‘80后’为主,现在也有‘90后’了,所以还是很有发言权的。”作为“70后”女性知识分子的代表,蒙曼对这一代人的经历和特点早已有所观察和思考。   
智能型机器人的出现和广泛应用无疑是21世纪的一个重大事件,不但会引起新的工业革命和社会变革,而且会颠覆许多传统的社会结构和人类观念。早在1942年,著名科幻小说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在其科幻小说《环舞》中就提出了著名的机器人三原则:第一,不得伤害人类;第二,服从人类命令;第三,尽可能地保护自己。笔者以为,这不但是机器人设计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而且也是机器人立法中必须充分考虑的原则。面对以人工智能为代
把美元带进深山,源于我在大板村的一次次感动。  在2008年9月以前,我的身份是四川外语学院重庆南方翻译学院董事会秘书、后勤服务有限公司人事部经理、行政办公室副主任兼计算机教师。而今,我的身份是酉阳县泔溪镇大板村村党支部书记助理、世行贷款协助员。  刚来的时候,城乡差异太大,生活很不习惯。但是,大板村的村民感动了我。    2008年12月的一天晚上,雨下得很大,特别冷。我跟随乡干部一道前往大板村
在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的讲堂上,在央视法律节目的直播间里,在天津国际SOS儿童村的普法讲座上,常能看到一个身影,他是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主任岳运生。1972年出生的他,在中国律师界已颇具名望。作为前有“60后”坐镇,后有“80后”追赶的“70后”,他并没有体会到太多“夹缝”中的生存危机。用他的话说,他成长在一个中国最传统的家庭,接受着最传统的教育,他的人生轨迹,也是最典型的“70后”所走的路。即将步入
青光眼是眼科的常见疾病。危害极大,不可忽视。  要了解青光眼,首先要谈谈艰压问题。眼球有一定的压力,眼球内容物作用于跟球壁的压力称作眼内压(简称眼压)。正常眼压经常维持在一个比较恒定的数值范围内,使眼球的形态保持固定,保证眼部各种透明中间质发挥最大的光学性能,实现正常的视觉功能。青光眼是眼压间断或持续升高的一种眼病,长期高眼压可以引起眼部组织及视功能的损害,最主要的影响是视神经乳头的萎缩,凹陷和视
2019年6月14日,名为“毕加索——一位天才的诞生”的艺术展落地北京,此次的展览涵盖了绘画、雕塑等103件来自国立巴黎毕加索博物馆的作品,也是迄今为止毕加索在中国规模最大的作品展。在毕加索长达七十年的艺术生涯之中,他共创作了三万七千多件作品,丰沛的创作力映射着他高低起伏变幻莫测的人生。就像毕加索说的,你能想象的一切都是真实的。而他的一生也始终在将想象变成现实。  8岁完成第一幅作品,13岁首度参
好不容易盼来了周末,周五放学铃一响,归心似箭的同学们再也无心听老师做最后的总结,那一声“下课”一响,他们便以空前的积极性,迅速地排好队,不一会儿就如退潮的海水纷纷散去了。  教室里只剩下我们几个打扫卫生的同学,倏地安静下来了,却使我愈发烦躁,对家里柔软的沙发的渴望愈发迫切了。  整顿好一切,我随几个同学一道走向公交车站,迈开步子健步如飞的间隙不忘掏出手机瞟一眼。果然,四个未接电话,都来自妈妈。  
特色效益农业  特色效益农业是有别于传统吃饭农业、原料农业、大综农业的商品农业、致富农业、特色农业,有别于传统自给自足、粗放经营、产销分离的市场化、竞争性、产业化农业,追求的是单位面积的最大产出效益、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和产品市场占有率。贯彻落实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各地应加快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区域差距。  太空经济  太空经济是指各种太空活动所创造的产品、服务和市场。太空经济
[摘要]随着“互联网 教育”的不断发展,网络化教学和网络化学习逐渐被一线教师接受和认可,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尝试进行网络化课程的开发与设计,网络化教学资源因其传播的便捷性而受到众多学习者喜爱。文章基于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双向融合,谈“网络画板”社团的创建理念,并进行阶段性成果总结。  [关键词]信息技术;社团建设;网络画板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