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每个单元都设计了“主题探究”。“主题探究”的设计都安排在单元的引言中,它是一种前置的小课题长作业的综合实践活动,包括探究的基本内容、有关材料和基本思路等。“主题探究”可以说是一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显示自我教育和团结合作能力的发动机。对初中思想品德“主题探究”的教学,结合本人三年的教学实践,谈点个人认识。
一、初中思想品德“主题探究”的分类
1.资料收集、整理型。通过查阅图书、互联网、新闻媒体等,收集和整理所需资料。如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探究“畅言青春新自我”,要求学生“各自收集一些关于青春的箴言,这些箴言,应该是自己最喜爱的。然后把它们集中起来,在小组中评议,评选出最佳的两句。”
2.调查型。通过问卷、采访、观测等手段,了解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如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主题探究“共筑自我防护的堤防”,要求学生“共同拟订一个调查提纲,内容包括两个方面:我们可能面对的诱惑;我们可能遭受的侵害。然后,根据调查结果,归纳出几种常见的不良侵害和诱惑。”
3.体验型。通过开展讨论、辩论、演讲、动手操作、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在活动中掌握技能、学会分享与合作。如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主题探究“重塑自尊自信新形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实践快乐人生三句话(“太好了”、“我能行”、“我能帮你吗?”)的活动中,把自己和小组同学的不同经历与感受,以观察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当然,只有教学中将几种形式灵活加以利用,才能充分发挥“主题探究”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作用。
二、初中思想品德“主题探究”教学的基本步骤
1.明确目的。活动目的既是促使师生进行活动的内在动力,也引导着师生活动的方向,因而明确活动目的是取得成功的保证。活动目的一般可分为三部分:一是理解、巩固所学的知识,本单元的知识既是活动的理论基础,也是活动要达到的目的之一;二是要解决活动中所提出的问题,形成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三是要提高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其核心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确定主题。对于教材中每个单元提供的“主题探究”,我们可以把它作为指导,但不可以照搬。因为,教材只是根据学生的一般情况而设计主题的,对于各地方、各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可能顾及的。我们可以在教材提供的“主题探究”指导下,针对学生实际和地方实际,灵活地确定探究的主题;也可以将一个大的主题分解为几个子课题,如在“设计我们的班徽和班歌”的主题探究中,有的学生可以选择设计班歌,有的学生可以选择设计班徽。
一般说来,探究主题的确定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启发性,也就是说探究的主题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养成。
第二,层次性,探究的主题要有一定的梯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适合自己发展水平的题目。
第三,可行性,探究的主题要符合学生智力和身心发展的水平,符合思想品德课程对学生的要求,不能不着边际,或不切实际。
3.分组探究。学生根据自己的选题分成小组,自主制订活动的步骤和方法,通过采访、调查、实地参观、实践体验、上网搜索、到图书馆查找等途径来收集信息,并完成对信息的筛选、归类、分析等任务。
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①科学分组、分工明确。在学生自愿结合的基础上,各课题小组成员一要体现不同层次学生的结合;二是要体现不同特长学生的结合。这样既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也有利于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协作。②适时指导。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给以适当的指导,如给学生讲解如何确定搜索项、如何筛选搜索结果、如何辨别资料的真伪等。③及时反馈。这一阶段的活动虽然是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但是教师要全程跟踪,及时了解情况,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
4.交流成果。这既是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总结,也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成果交流形式可以是灵活多样的,既可以是各组推选的代表陈述观点,也可以是小组内各成员分别介绍;既可以用文字材料介绍,也可以借助于多媒体展示;还可以用表演等形式来介绍。在这个过程中,其它同学应该是信息的接受者、观点的评论者和活动的评价者。他们既可以针对这一小组的介绍提出质疑,也可以对这一小组的介绍给以补充和完善。重要的是在课堂上不能有旁观者,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所知、有所感、有所获。
5.评价探究。“主题探究”教学评价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重过程。要着重考察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从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所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第二,重参与。在学习活动中,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以及学生在课题小组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对课题探究活动的态度等;第三,重效果。要着重看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收获,即注重通过探究,看学生们的思想认识、道德修养、公民意识、人文素养等是否得到了有效的发展,这些都是新的课程对学生的基本要求;第四,多元化。对整个教学活动的评价主要分为四个方面,一是自我评价,二是课题组长对成员的评价,三是课题小组之间的互评,四是教师对学生活动及效果评价。当然,只有对整个探究过程综合起来考查和评价,才能体现科学性,也才能更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
三、初中思想品德“主题探究”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要处理好“主题探究”与本单元其他教学内容的关系。应将“主题探究”教学与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使二者相得益彰。一方面发挥本单元其他教学内容对“主题探究”的指导作用,让学生在知识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探究,更好地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另一方面发挥“主题探究”的内化作用,让学生通过探究,将教材中的间接经验加以内化、吸收,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2.优选教学方法。“主题探究”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之一,必然要遵循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本规律,在教学方法上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明显的区别。
对与教师的“教”。教师不是用同一模式去要求学生,而是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不再是真理的代言人和权威,而是活动中的参与者和平等中的首席;活动过程不再由教师预设,而是在活动过程中生成的。教师只能以信息诱导学生活动的方向,不必拘泥于学科课堂教学程序和规则的限制,在时间和空间上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条件,使学生得以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活动才能。
对于学生的“学”。学生不再是教师的追随者,更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觉行为者,需要通过活动,自己去发现知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不再是相互孤立的关系,而是一种协作关系。
3.要引导学生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的信息有正确的、重要的,但也有错误的、次要和无用的甚至对学生的有很大的危害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逐步提高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要建立“主题探究”教学资源库。将探究过程中使用的方法、收集的资料、活动的体验、获得的成果等资料收集起来,建立“主题探究”教学资源库,既可以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也可以为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提供丰富的资料。
一、初中思想品德“主题探究”的分类
1.资料收集、整理型。通过查阅图书、互联网、新闻媒体等,收集和整理所需资料。如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探究“畅言青春新自我”,要求学生“各自收集一些关于青春的箴言,这些箴言,应该是自己最喜爱的。然后把它们集中起来,在小组中评议,评选出最佳的两句。”
2.调查型。通过问卷、采访、观测等手段,了解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如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主题探究“共筑自我防护的堤防”,要求学生“共同拟订一个调查提纲,内容包括两个方面:我们可能面对的诱惑;我们可能遭受的侵害。然后,根据调查结果,归纳出几种常见的不良侵害和诱惑。”
3.体验型。通过开展讨论、辩论、演讲、动手操作、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在活动中掌握技能、学会分享与合作。如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主题探究“重塑自尊自信新形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实践快乐人生三句话(“太好了”、“我能行”、“我能帮你吗?”)的活动中,把自己和小组同学的不同经历与感受,以观察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当然,只有教学中将几种形式灵活加以利用,才能充分发挥“主题探究”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作用。
二、初中思想品德“主题探究”教学的基本步骤
1.明确目的。活动目的既是促使师生进行活动的内在动力,也引导着师生活动的方向,因而明确活动目的是取得成功的保证。活动目的一般可分为三部分:一是理解、巩固所学的知识,本单元的知识既是活动的理论基础,也是活动要达到的目的之一;二是要解决活动中所提出的问题,形成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三是要提高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其核心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确定主题。对于教材中每个单元提供的“主题探究”,我们可以把它作为指导,但不可以照搬。因为,教材只是根据学生的一般情况而设计主题的,对于各地方、各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可能顾及的。我们可以在教材提供的“主题探究”指导下,针对学生实际和地方实际,灵活地确定探究的主题;也可以将一个大的主题分解为几个子课题,如在“设计我们的班徽和班歌”的主题探究中,有的学生可以选择设计班歌,有的学生可以选择设计班徽。
一般说来,探究主题的确定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启发性,也就是说探究的主题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养成。
第二,层次性,探究的主题要有一定的梯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适合自己发展水平的题目。
第三,可行性,探究的主题要符合学生智力和身心发展的水平,符合思想品德课程对学生的要求,不能不着边际,或不切实际。
3.分组探究。学生根据自己的选题分成小组,自主制订活动的步骤和方法,通过采访、调查、实地参观、实践体验、上网搜索、到图书馆查找等途径来收集信息,并完成对信息的筛选、归类、分析等任务。
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①科学分组、分工明确。在学生自愿结合的基础上,各课题小组成员一要体现不同层次学生的结合;二是要体现不同特长学生的结合。这样既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也有利于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协作。②适时指导。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给以适当的指导,如给学生讲解如何确定搜索项、如何筛选搜索结果、如何辨别资料的真伪等。③及时反馈。这一阶段的活动虽然是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但是教师要全程跟踪,及时了解情况,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
4.交流成果。这既是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总结,也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成果交流形式可以是灵活多样的,既可以是各组推选的代表陈述观点,也可以是小组内各成员分别介绍;既可以用文字材料介绍,也可以借助于多媒体展示;还可以用表演等形式来介绍。在这个过程中,其它同学应该是信息的接受者、观点的评论者和活动的评价者。他们既可以针对这一小组的介绍提出质疑,也可以对这一小组的介绍给以补充和完善。重要的是在课堂上不能有旁观者,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所知、有所感、有所获。
5.评价探究。“主题探究”教学评价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重过程。要着重考察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从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所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第二,重参与。在学习活动中,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以及学生在课题小组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对课题探究活动的态度等;第三,重效果。要着重看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收获,即注重通过探究,看学生们的思想认识、道德修养、公民意识、人文素养等是否得到了有效的发展,这些都是新的课程对学生的基本要求;第四,多元化。对整个教学活动的评价主要分为四个方面,一是自我评价,二是课题组长对成员的评价,三是课题小组之间的互评,四是教师对学生活动及效果评价。当然,只有对整个探究过程综合起来考查和评价,才能体现科学性,也才能更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
三、初中思想品德“主题探究”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要处理好“主题探究”与本单元其他教学内容的关系。应将“主题探究”教学与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使二者相得益彰。一方面发挥本单元其他教学内容对“主题探究”的指导作用,让学生在知识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探究,更好地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另一方面发挥“主题探究”的内化作用,让学生通过探究,将教材中的间接经验加以内化、吸收,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2.优选教学方法。“主题探究”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之一,必然要遵循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本规律,在教学方法上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明显的区别。
对与教师的“教”。教师不是用同一模式去要求学生,而是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不再是真理的代言人和权威,而是活动中的参与者和平等中的首席;活动过程不再由教师预设,而是在活动过程中生成的。教师只能以信息诱导学生活动的方向,不必拘泥于学科课堂教学程序和规则的限制,在时间和空间上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条件,使学生得以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活动才能。
对于学生的“学”。学生不再是教师的追随者,更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觉行为者,需要通过活动,自己去发现知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不再是相互孤立的关系,而是一种协作关系。
3.要引导学生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的信息有正确的、重要的,但也有错误的、次要和无用的甚至对学生的有很大的危害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逐步提高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要建立“主题探究”教学资源库。将探究过程中使用的方法、收集的资料、活动的体验、获得的成果等资料收集起来,建立“主题探究”教学资源库,既可以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也可以为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提供丰富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