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伏的12码

来源 :新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yang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点球源于上诉
  最初的足球比赛并无点球,点球直到19世纪末才出现。
  1891年,英国诺丁汉和斯托克城进行足球锦标赛。终场前两分钟,诺丁汉以1比0领先。斯托克城的中卫带球直奔对方大门,正要射门时,被对方一名后卫绊倒,在球门区罚球。根据当时的规则,在球门区罚球和在半场的任何地方罚球一样,防守队员可以在主罚队员前面筑一道人墙。这样,诺丁汉几乎所有的队员都排在本队的球门前,真正筑成一道“铜墙铁壁”。斯托克城罚球地点虽近在咫尺,却毫无办法,结果斯托克城以0比1败北。
  斯托克城向英国足协上诉,指出在球门区罚球和半场罚球在规则上应有所区别。足协认为很有道理。于是,在同年9月正式宣布,以后凡在球门区罚球时,只允许守门员一人把守球门,确定守门员防守区为点球区。不久,斯托克城与阿斯顿维拉队的比赛中,斯托克城获得罚点球的机会,但是离终场时间只有30秒。阿斯顿维拉的门将故意倒在地上,以此把时间拖延至终场。这样,斯托克城又失去一个可能取胜的机会。
  事后,英国足协又加上一段补充规定:罚点球时,如果上下半场比赛结束,比赛延长至罚完点球。这一年的9月14日,沃尔福汉普顿队的希思射进足球历史上第一个点球。 从此,点球被正式补入足球比赛规则,并延续至今。
  世界杯点球决胜始于1982年的西班牙世界杯。由于在淘汰赛中两支球队经常打完加时赛也无法分出胜负,国际足联推出了点球决胜规则,世界杯的“轮盘赌”也应运而生。轮盘赌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沙俄士兵的军营里,这是残忍的博弈。战败后的沙俄士兵借酒浇愁,以命相搏。将点球互射用“轮盘赌”来比喻,可见点球在世界杯的分量之重。
  被“算计”的点球
  心理重于脚法
  凯布尔的完美点球理论是大量素材的总结,通过录像回放得出罚点球时的最佳路线、角度以及球员奔跑速度等。但在赛场上,面对万名观众,考验球员的不仅是技术,还有心理承受能力。
  2008年欧冠决赛,英格兰队长特里罚点球时,在触球的一刹那脚底打滑,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他才走出阴霾。前英国国脚索斯盖特在1996年欧洲杯半决赛上,罚点球时明显信心不足,这让他的名字和罚失点球联系在一起。忧郁王子罗伯特·巴乔在1994年世界杯决赛上罚丢点球,更成了他一生的痛。
  罗伯特·巴乔射失点球后的背影,要比他足球生涯任何一次精彩的镜头更让人记忆犹新。也因为这一球,巴乔从忧郁王子变成了“犹豫王子”。2003-04赛季,布雷西亚对莱切,伤愈复出的巴乔在第八十三分钟射失点球,幸好他在第八十六分钟助攻佩特鲁齐扳平。“在门前12码处,最大的玄机在于千万不能临时改变主意”,巴乔在个人网站上苦涩地道出了症结。“在起脚的最后一刻,我突然决定改变射门角度,接着发生了和往常一样的结局,皮球划出了一条我极不愿意看见的路线”,巴乔解释道。他的性格优柔寡断,从当时犹豫的神情就可以看出,他明白该如何杜绝错误的发生,但没有能够做到。“12码”对巴乔来说似乎成了一个魔咒。《米兰体育报》也在赛后评论说,巴乔在1994年世界杯的那一球,给他留下了阴影。
  罚点球的困难,并非来自出脚的那一刻。绝大部分球员在训练中可以做到指哪儿踢哪儿。但在赛场上,心理要比脚法更重要。
  2010年南非世界杯期间,一组科学家做了一项研究。在足球比赛中罚点球的球员完全可以忽略守门员的存在,只要专注于自己的射门,有更大的几率取得进球。这项研究是由一名叫做伍德的心理学家牵头。在研究了运动员踢球时眼神的变化之后,这个小组发现这些主罚点球的球员在触球的一刹那,通常会受到守门员的干扰。
  伍德说:“我们通常会对周围环境中威胁我们的事物感到恐惧,在罚点球的过程中,最大的威胁来自于守门员。守门员表现出的威胁性越强,对于罚点球队员的影响力也就越大,从而会改变点球踢出的线路。”
  在世界杯这样的大型赛事中,点球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伍德称,罚点球的队员通常是头脑冷静的,球员越紧张,就会越频繁地看守门员。“不要理会守门员,点球是否能踢进,决定权掌握在主罚者手中,球员们需要有这种自信,这会使他们更精确、冷静地处理眼睛传递给他们的信息,踢出的点球也就会更加有针对性。罚点球的时候,对门将做出的动作置之不理是最佳选择”。
  也有例外,C罗罚点球时就喜欢两眼紧盯着守门员,观察对方的站位和移动,没见他罚丢太多的点球。世界足球先生,总是有异于其他运动员的。
  勺子点球
  勺子点球,英文名“Panenka penalty”。该名称是为纪念其发明者——捷克斯洛伐克前锋帕连卡而得名的。1976年欧锦赛决赛,捷克斯洛伐克队和西德队120分钟比赛2比2战平,进入点球大战。点球决胜第四轮,西德队赫内斯射失;帕连卡将球向球门正中轻轻搓起,骗过了西德队门将塞普·迈耶尔,帮助球队获得1976年欧锦赛冠军。
  在一次采访中,帕连卡透露这个点球踢法是在其效力的布拉格波希米亚人俱乐部的训练中偶然想到的。他和门将经常玩一对一的点球游戏,他总是输多赢少。辗转反侧数夜无眠之后,他总结出门将通常选择在点球罚出之前扑向一边的现象,决定打时间差,轻搓中路欺骗门将。自此之后,游戏里倒霉的就成了门将,帕连卡也从门将那里赌赢了不少巧克力和啤酒。
  “勺子”这个中文译名来源于意大利球员托蒂的一个绰号“Spoonman”,因为他在比赛中多次上演精彩吊射破门。他也经常使用“勺子点球”,比较著名的战例是在2000年欧锦赛半决赛点球大战上,他用一记“勺子点球”成功骗过荷兰门将范德萨。
其他文献
读过一九九五年第三期《读书》刘心武先生《“大院”里的孩子们》一文,深有感触,对刘心武先生对经历过文革的人的“三个世界的划分”观点非常赞同,特别是第三世界——即那些有一些生命,被放逐在第一第二两个“世界”(文革中的得意者和文革中的受迫害者所在的“世界”)之外——的划分非常精辟,道破了我多年的困惑,大有顿悟之感。  我本人作为“第三世界”的一分子,觉得除了“大院”里的孩子,从时间上看,介于参与文革的一
读一个十六世纪冒名顶替案    放假回哈佛访友,习惯上要去大学出版社展销部“泡”一会儿。准确些说,是跟进门左手的七架折价书泡。这七架书二三二围成一方天地,中间一小桌,对着览书人的背,桌上贴一纸条,写两个拉丁字“caveatemptor”(读作“概不退款”)。书,都是新书,只是封皮被求书的手无意折了一角,不能再卖新书的价了。规矩是人们都知道的:先标半价,半价若无人问津,则降到书架最底一格“一元书”之
诗人梁南参加万里采风活动之后,来说一路见闻,无意间甩开手里的折扇,我见上面写着“普救寺留念,九三暮春”,原来是旅游纪念品,细看没有书家署名,写的是崔莺莺吟的那首绝句:“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最后一句却不是被张生认作召唤的“疑是玉人来”,而是:“于事有人来。”  不是“于是”,而是“于事”,不必深究,反正不管是宋玉跳墙还是张君瑞跳墙,找东邻还是上西厢,夜深人静,月上中天,闺房门前“有
五六十年代的美国,曾出现过一场声势浩大的客观主义哲学思潮,其倡导者是一位爱因·兰德(AynRand)女士。最初,她以小说家的身份出现在公众面前,她的两部小说《源泉》(Fountainhead)和《巨神的无奈》(AtlassShrugged)都成为畅销书。一九五七年,爱因·兰德全身心地投入对自己观点的哲学阐述之中。从此,她的整个生活都是哲学的:力图纠正当代思潮的错误,并为美国构划未来。  爱因·兰德
李端之友,登龙折桂,东归觐省。送行之际,正己赋此,或正挟鱼肉以劝其快朵颐耶?或曰:“‘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不厌鱼者,望东归后鱼雁频传也”。比求之过深矣。  江边住者嗜鱼,亦如晋人嗜醋,齐人嗜葱,湘人嗜辣,吴人嗜甘。投其所好,人必不厌。  一生意场得意之人,酒后谓余曰:“生意未谈,先约彼饭庄小聚。觥筹不拒,生意有一二成矣。酒足饭饱,即邀彼赴歌厅消遣。歌舞在行,生意有三四成矣。歌停舞歇,伴其往桑
周二先生寂寞多年,近时忽然像出土文物一般被重新发现了。这原因,怕多半在于他留下了那许多不可埋没的文字吧。可见古人云文章千古事,原来不错。而不因人废言的意思,也早就在里头了。这一小册《知堂谈吃》,自然也是些很好看的文字,又因其谈吃,便不仅仅,赏心悦目,且难免令人食指大动了。  集中所收,多半是陆陆续续刊发在《亦报》上的小文,每则不过数百字,随意拾取一个题目,便敷演成文。反正作者腹笥充得很,历史,掌故
《中国死亡智慧》认同海德格尔“向死而在”的观念,但其智慧的基础还是建筑在本土文化之上。作者把儒、道、佛、墨、法五家散于各类典籍中有关死亡观念的论述搜集起来,作为自己阐发观点的起点和借鉴。  儒家从死亡本体论出发,得出的对死亡必至的理性主义态度,使人们可以避免通过信仰或道术寻求灵魂永生、肉身成仙的宗教迷误,但儒者并非因此而放弃使“生命”趋于永恒的努力,恰恰相反,儒家学者对超越“死亡”的问题有着极为浓
暮鼓晨钟的宗教生活为西藏披上了神秘面纱。在数千公里的青藏、川藏线上,随处可见信徒以磕“等身长头”,即每走一步便全身俯地的方式行进在朝圣路上。他们的目的地是位于拉萨老城中心的大昭寺,那里供奉着由文成公主请到吐蕃的佛祖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公元7世纪,佛教分别从印度和大唐王朝传到吐蕃,并仅仅用了200多年就代替了西藏本土宗教——苯教,成为当地主要宗教。  第一位活佛的诞生  活佛转世是藏传佛教为解决教
奥运会是竞技体育最高水平的殿堂,奥运会冠军无疑应该是各个项目成绩最优秀的靓丽明星。但由于种种,不可预知的人为或客观原因,奥运会赛场上,也有个别参赛者与其说凭借比赛成绩,不如说凭借关键时刻可遇而不可求的好运,堂而皇之地登上了最高领奖台。    队友“造就”无名冠军    奥运会历史上,最早凭借机遇进入奥运会夺冠行列的幸运儿,出现在1900年举行的第二届奥运会上。当时,赛艇比赛在塞纳河上举行,设5个单
叱咤一世的拿破仑·波拿巴,是个伟大而复杂的历史现象。他在圣赫勒拿岛对随行的拉斯卡斯说过:“我的一生是怎样的一部长篇小说啊!”研究拿破仑的著作和资料,浩如烟海。在书信和文件集方面,首先有博韦、菲舍尔、凯穆瓦桑等以私人力量做了搜集、编印工作,前后共编十二卷。一八五四年,打着伯父继承人旗号爬上皇帝宝座的路易·波拿巴(拿破仑三世),接受编辑刊印皇朝创立人的全部通讯的建议,下令成立一个由瓦扬元帅领导的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