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思考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计算能力是一项数学基本能力,包括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今后的数学学习。
  【关键词】计算能力;兴趣;习惯;训练
  计算能力是一项数学基本能力,包括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今后的数学学习。
  在长期从事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我深刻体会到一个孩子计算能力不强,对这个孩子整体数学成绩会有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平时的教学中非常重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计算能力呢?我认为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训练: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计算枯燥乏味,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是尤其重要的。教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想学”。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好胜心强的这一心理特点,采用多种训练形式代替以往单一练习的形式。例如:用游戏、比赛等方式训练;开火车、抢答、闯关卡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予,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保证。大量事实说明,没有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学生计算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十分重要的。计算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检。
  一看: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例如,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抄错符号。因此,做题前,先要完整地看清每个数字和每个符号,决不抄错题目,这是正确计算的前提。
  二想:确定运算步骤。
  三算:一年级学生很容易不是加法忘了进位,就是减法忘了退位;或者加法当减法做,因此在确定运算步骤后,要认真地进行计算。
  四检:平时学生除了对规定的验算题目进行验算外,基本上不能自觉验算每一步。所以要强调学生算完一步要及时“回头看”,检查是否正确,一步一回头,及时检查验算,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的正确。检验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严格的标准,做到每题必检查,每步必验算。
  三、加强口算能力的训练
  口算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提高笔算准确率和速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口算训练。口算和笔算都离不开短时记忆,有些计算失误是学生受短期记忆的影响造成的,短时记忆无论是对小学生数学学习还是对数学能力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口算是训练学生短时记忆能力最好的形式,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切实加强口算基本功训练,循序渐进的达到熟练的程度。
  低年级的教学内容相对少些,老师可在课堂上运用口算,并给孩子计时,让孩子进行计算练习,会很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口算不仅要计时,更重要的是要孩子看出对错,对那些在规定时间内考了满分的,要给予一定的奖励,以引起学生对口算的重视,对于出现错误的同学,也要帮助找出原因,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注意口算还是家庭作业中必做的一项,把这项工作坚持下来,口算能力就会有所提高。
  四、重视错题的分析与改正
  学生学习是一个反复认识和实践的过程,出错总是难免的,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刚刚学习的知识比较容易遗忘。例如:退位减,前一位退位了“1”,可计算时忘了减“1”。同样,做进位加时,又忘了进位,特别是连续进位的加法、连续进位的减法,忘加和漏写的错误较多,这些都与儿童记忆不完整有关系。因此,老师要及时了解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计算错误的原因,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可在批改作业时写出评语,在错处加上评语,指出错因,让学生知道错在哪里,是由于自己马虎大意,还是哪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够好,知错的地方一定要把错题重做一遍,对正确的知识再次加深认识巩固。教师还要因人因题重点分析原因,如大部分学生都做错了的题,要集中进行讲解,分析错误原因;对于基础较差,常做错题的学生,教师要多花时间在课后进行辅导。学生要对自己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进行自我反思,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本子,把每天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记在本子上,并写出错误和改正方法。另外,要有针对性的把学生经常错的题目的类似问题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再次反馈,了解学生改错后的作业效果。改错题型的练习,对学生要有要求,判断对错--找出错误处--分析错误原因--改正。课堂上采取“游戏”方法,如小医生找病因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取知识。“改错”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分清了错误的原因,改正了错误,而且要达到预防效果,教育学生对这些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靠一朝一夕能养成的。作为教师,首先自身要对教材的要求熟记于心。同时训练要持之以恒,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是难见成效的。同时要避免计算的单一性、枯燥性。那么,我们可以相信,学生计算能力提高的那一天很快就会到来。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其他文献
中大班的科学活动中,有许多活动要求投入记录卡,让幼儿记录自己的猜想,或者让幼儿将科学活动中观察得出的过程及结果记录下来,这些记录卡记录下孩子在探究过程中思维的痕迹,也能记录下他们在探究中的发现。让幼儿自主记录是科学活动中关键的、有意义的环节。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研究,我们发现记录卡在运用的过程中也要根据教学活动目标,有目的地设计记录卡让幼儿来观察记录,引导幼儿运用对比、概括等思维方式和手段,探究发现
期刊
例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一个课题是“NO2能否支持木条的燃烧?”由于实验室中没有现成的NO2气体,该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个方案(忽略N2O4的存在)。  (1)硝酸铜固体加热分解的产物有氧化铜、二氧化氮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当集气瓶中充满红棕色气体时,木条复燃了,有的同学得出“NO2能支持木条燃烧”的结论。你认为这一观点是否正确?理由是什么?  解释:有的同学起初就认为这一观点不正
期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分析  要落实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教学是关键。教学的有效性决定着新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它对课程改革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的课程理念正在深入地影响着广大教师,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也正悄然发生着变化。如:绝大多数教师能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基础性发展目标确定学科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能做到平等对话、相互尊重、彼此评判、共享知识,尤其是学生学习方式逐步向主动参与
期刊
【摘要】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高中地理教材中图像内容丰富、祥实,具有鲜明突出的表现性,既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又是教材内容的补充或扩展。随着高中地理教学改革逐步深入,对地图技能的训练、培养的重视程度将会与日俱增,地图的优势必将得到充分的发挥。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地图;应用能力  从历年的陕西省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和高考文综题看,其读图题都保持在 4
期刊
目前,我国中学外课堂教学由于受各种考试的干扰和人为因素的束缚。在结构模式上都沿用了灌输知识型的静态教学。那么传统的静态 模式怎样才能转向开放的动态结构模式?让我们先分析一下它们质的区别。所谓静态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由老师单方面的向学生灌输死的知识,把教学变成单边的活动过程,把教与学的关系变成单纯地讲与听、写与抄、译与背的关系。它使学生的思维缺乏灵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的发展处于被动状态
期刊
一、研究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并将原来的语文教学中的“听话说话”要求改为“口语交际”,这不单是提法的改变,而是把听说能力置于重要的位置,作为交际技能从小进行培养。而且在目标中第一次明确的将“口语交际”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及“综合性学习”地位等同的并列为阶段目标的五大方面。显然,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二、现状分析  对本年级学生的口语
期刊
【摘要】氧化还原反应一直是中学教学的重难点,如何有效的进行氧化反应教学,一直是化学老师首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以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进行研究分析,旨在促进其他化学教学方法的改进,养成良好的教学反思习惯,不断优化教学方案。  【关键词】氧化还原反应;教学;新课标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贯穿于高中化学教材的始终,无论是必修l、必修2、还是选修4当中都有涉及,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新课程课程结构下,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媒体三方面进行说明反思对于通用技术课程的重要作用,结合本人教学的实际教学经验进行论述教学反思,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反思;通用技术;高效课堂  伴随着高中的新课改,通用技术课程以一个崭新的角色步入了高中生的学习领域,我有幸加入了这第一批前线奋战的学科教师当中。对这门课程的了解愈深入,越觉得压力渐增,让我认识到只有不断的加以学习方方面面的知识,
期刊
【摘要】高中科目的晦涩程度较初中略为上升,学生对其掌握的难度随之增加。因此,在高中教学中,重视课堂授教的同时也要注重课后题的设计。科学合理的课后题可以提高学生课下学习的自主性和趣味性,更能够使学生将课堂上的知识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高中地理作为一门实用性强、空间想象能力要求高的学科,其课后题的设计需要实现充分激活学生学习思维、养成独立思考习惯等目的。  【关键词】高中地理
期刊
【摘要】现如今,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传统滞后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被新的教育方式所替代。因此,将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有机地融合到一起,才能使物理教学更加的适应社会的发展。本文主要对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进行了探索与研究,旨在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及效果,并且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物理教学;整合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类的课程,它的基础主要是观察和实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