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生人际交往类型看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缺陷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se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当前大学生人际交往类型
  
  香港大学心理学系彭泗清曾在报刊上发表文章,谈人际交往的新模式。他认为:没有规矩则不成方圆,正常的人际交往必须有一定的规则来制约。这种规则可能因社会文化的差异而有中西方的区别,也可能因时代的变迁而有古今的不同。西方的人际交往重视功利,讲究法理,大都遵循公平交换的原则,金钱、物质、服务、情感等都可作为交换的资源。在交往之初,双方都不回避自己的利益需求,往往正式或非正式地订立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平衡契约,以使交往有规可循。
  目前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来看,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封闭型
  有些来自农村或偏远山区的学生,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对封闭的小圈子里,接触外界的机会比较少,缺乏人际交往方面的锻炼,入大学后,那闭塞的心扉一时难以打开,总是羞于同他人交往,或集体活动时发言胆怯,产生惧怕心理。还有些缺乏家庭温暖或很早失去父母关爱的学生,心理过早地受到压抑和创伤,一直处于孤独、自卑的状态。他们总是认为自己事事不如别人,更不愿参与竞争与交往,始终用冷漠眼光去观察社会,思考人生,形成了孤僻、自私的心理,不愿意接受或认同于别人,我行我素,同学关系紧张。这是一种在人际交往中以不安全感为主要感受的模式。有这种感受的人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处处怕被别人伤害。这是一种幼稚的、不成熟的人际交往模式。在人际交往中退缩的人,并不是不愿意与人交往,而是担心自己主动与人交往时,别人不理睬怎么办,或者别人不热情怎么办。当他们忐忑不安、鼓足勇气、小心翼翼地与人接触时,如果遇到对方大方热情地回应,尚能鼓舞他的信心,如果对方是同样拘谨的人,回应得不像他想象的那样热情,他就可能揣测别人是不是不喜欢自己?如果真如此,那就先封闭自己吧。于是,他会采取一种妥协的处理方式,在惴惴不安中更加退缩。
  (二)功利型
  功利型人际关系是指交往主体为实现自身或共同利益而建立的短暂联系。这种类型在大学中很少,因为校园里不存在直接的经济利益。但由于社会因素的影响,功利型人际交往模式在大学校园里有所抬头。社会因素主要指家庭、社会环境和学校等因素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由于受到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使当代大学生过于早熟,进而形成复杂的思想和不完善的人格特点,产生“排斥”和“靠近”现象。也就是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就靠近,反之就予以排斥。如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情感的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物质利益的交换。科学技术的发展拓展了人际传播的空间,改变了人际交往方式,扩大了人际交往范围,可是同时也带来负面影响。如今社会上流行的“金钱至上”“凭关系”不良社会风气也影响着大学生的交往观。
  (三)相似型
  相似型是指交往主体之间的个性特征(外貌、性格、年龄、兴趣、价值观等)相同或相似。由于人的出生、经历、受教育的程度和社会实践的经历等因素的不同,在构成人的个性的复杂心理特征中,有的对改善人际交往,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具有积极作用,有的则阻碍人际交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说“志同道合”、“物以类聚”就是这个道理。大学校园里有各种社团,诸如书法协会、武术协会、文学社等这类组织中的人际交往就属于相似型人际。除社团外,交往主体如果存在共同的经历、遭遇等,也能在一定时机成为相似型人际。
  
  二、交往类型的缺陷分析
  
  (一)交往目的的影响
  人际交往是为了获得必要的生活资料、必要的生活协作的手段;也是人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的方式;同时也是人世世代代遗传下来的安全感的需要。可见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交往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际需要。一般地说,交往中的人际需要可以分为三种:包容的需要、控制的需要和情感的需要。一个人若是为了满足包容的需要而与别人交往,则意味着他希望通过交往与别人建立和谐关系,受到别人关心、重视、承认和接纳。课堂里经常投掷橡皮和纸飞机的“捣蛋鬼”的行为,多半就是冲着教师对他的包容而来的。我们并不提倡学生以这种行为方式满足人际需要,但了解这种行为方式背后的需要却有助于解决矛盾。如果交往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控制的需要,则意味着交往者关心的是权力、权威,这种人希望以此为基础对人际关系作出良好的调节。在学校里确有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希望自己是个指挥人、支配人的角色,而有的学生则乐于充当被指挥被支配的角色,这两种学生交往,便可能各得其所。至于那种以满足情感需要为目的的交往,则是以友爱为基础的交往。持有这种交往目的的人,希望在友爱基础上与别人建立并维持良好的关系。如果一方主动表示友爱,另一方期待着别人的友爱,那么人际关系的建立就较为顺利。所以,人际需要不同,其收获与感受也就会不同。
  (二)认知结构的不成熟
  进入大学,大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增强,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开始了主动交往。但受他们的社会阅历及客观环境的限制,使其不能全面接触社会、了解人的整体面貌。加上年轻,心理不成熟,在人际交往中习惯用自己的一套交往模式去衡量外界,带有理想化的色彩,因此容易形成主观臆断。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能力迅速增强,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教育的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他们深切关心自我的发展,独立感、自尊心、自信心十分强烈,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性评价。因此,他们强烈地关注自我,固执地维护自己的形象和尊严。然而,这种强烈的自尊与自我中心意识的认知结构,往往会把他束缚在狭窄的自我圈地里,极大地缩小交往领域,造成交往障碍。
  (三)自我意识偏差
  大学生渴望交往,渴望友谊,但部分学生缺乏交往的勇气和行动。很多高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地域乃至不同的国度,其为人处事、思维方式、心理定式必然不同。他们在交往的时候,容易发生文化的冲突和矛盾,从而导致交往的心理障碍;大学生是来自不同社会处境中的人,存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心理特征的差异。地位优越者易产生盛气凌人、轻视他人的心理偏见,而地位低下者易产生盲目自卑、过于担心自己处境的心理偏见,这些都阻碍着交往的顺利进行。
  (四)人格差异和人格缺陷
  无论是气质还是性格,人与人之间都是不同的,这些直接影响其处事风格和交往行为。就性格而言,外向性格者,活泼好动,乐观开朗,善于谈吐,感情易变,性情急躁, 他们既具吸引力,又易于使人反感,容易引发冲突;而内向性格者,对周围的事不大关心,对人总是冷漠,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导致交往不能顺利进行。人格的差异常常带来交往中的误解、矛盾和冲突。人格的缺陷或不健全常常直接引发交往中的冲突。如有的人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发火;有的人自私自利、苛求于人;有的人嫉妒心强;有的人自以为是、目中无人,这些都极易引发人际交往中的冲突,造成交往障碍。
  
  三、建议和对策
  
  人际交往既是个体发展的需要,也是群体发展的需要。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完全不同于那种相互间吹吹拍拍、吃吃喝喝的庸俗的“交际”式的来往,而是他们在学习与生活当中的一种自觉的纯洁来往,其中没有金钱与铜臭,更不容许有名利与交换。他们在交往方式、方法上有别于社会上其他群体成员,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相互交往更直接、也更执着。在人生的旅途中,大学时代的人际交往相对于其他时期更重要。
  (一)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
  人与人的交往,是思想、能力与知识及心理的整体在起作用,哪一方面的欠缺都会影响人际关系的质量。加强自我训练,提高自身的人际魅力,以积极的态度进行交往。应该说,每个个体都有其内在的人际魅力,它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在社交生活中的体现。良好的社交形象会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而随着交往的深入,学识更占主导地位。这就要求在校的大学生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从仪表到谈吐,从形象到学识,多方位提高自己。
其他文献
摘要:藏文是藏族人民的通用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有1400多年的发展历史,它有三种语系,分别是卫藏语、康巴语和安多语,这三种语系存在明显的差异,对藏文教学的影响尤为重要。为了提高小学藏文教学质量,国家主张实施小学藏文开放性教学模式,本文将探索开展小学藏文开放性教学的方案,希望可以为藏文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藏文;开放性教学  H09  开放性教学的核心是“创新性”和“开放性”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写入了党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怎样的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党的十七大鲜明地回答了当代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问题,为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吸收更多的优秀高校青年学生加入党,保证党的队伍充满生机和活力,保证党的事
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英语课程应将综合英语类与语言文化类等有机结合,确保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据此,云南财经大学于2014年起,开设校本课程
在今后的具体工作中,我将以更加务实的工作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规范的工作标准,创新的工作方法和一流的工作业绩,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离退休干部更好地为老同志服好务,努力把新形势下
电子政务是一场行政与社会管理的革命.本文从我国实施电子政务的原因出发,探讨了我国实施电子政务的关键和具体对策.
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趋势下,电力人才培养工作也应该顺应变化.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80、90后已经成为企业人才的生力军,作为互联网原住民,他们处于海量的信息环境,传统的授课、在
新的征程,赋予我们新的责任,我们肩负着八五二农场五万人民的重托和期望,承担着农场跨越发展的光荣使命,全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统一思想,振奋精神,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政
激励和保留员工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永恒话题。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及其研究者一般会从待遇、感情、环境、事业、文化等五个方面着手进行管理或研究。但是,笔者发现
摘要:在小学教育阶段,数学教学所占的位置毋容置疑,毫无疑问是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不仅是必考科目,更是其他综合科目学习的基础。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开发学生智力。但数学也是小学阶段最难科目。相关研究表明,很多小学生数学学习中认为知识晦涩难懂,缺乏学习信心。而数形结合思想的融入,则能有效削弱数学知识抽象性,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非常值得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