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课堂的情趣教学浅析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198901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学校开设的各科科目中,政治课的特点、目的及任务,决定了施教中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的特殊难度。很多学生在政治课上感到枯燥无味,学习没有积极性。如何改变这种教学被动的局面呢?笔者在几年的政治教学中,总结了一定的教学经验,认为如果教法得当,枯燥的政治课也会变得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政治教师在教学中更要讲究授课艺术,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为课题设置悬念
  
  平白直铺的教学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往往与好的开头密切相关。引题作为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它是整体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凸显学科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机,是开启学生心灵、情感、思想之门的关键。精心设计、巧设引题,不仅起着承上启下、搭起由旧知识到新知识的桥梁作用,而且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开拓学生思维,发挥学生的想像力,活跃课堂气氛,营造教学佳境,使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凡有经验的教师都深懂此理,总是力求一开讲就把学生的“心”紧紧抓住,使之进入学习新课的最佳状态。例如在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时,借助一组漫画“下雨是好事还是坏事”的讨论导入;讲解“矛盾”知识时,引入了德国心理学家霍尔曼的著名的“凹点心理学”理论,由高尔夫球的设计讲到成功心理学,说明挫折的“凹点”有助于我们逼近成功,不要怕失败,有的时候失败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要始终记住“彩虹总在风雨后”。……诸如此类的引题,不仅渲染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如磁铁般牢牢地吸住了学生的思维注意,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切忌一贯采用“复旧导新”的固定模式,以至于一开口学生就知晓教师的陈词: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先让我们复习什么,今天我们要讲的内容是什么。试想,这样课课一腔的导入式,怎能不使学生兴味索然呢?
  
  二、创设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是一种能够促进学生情趣体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激励学生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亲切感受和情绪体验,激发起他们的认识兴趣,发展学生的认知思维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是值得每位政治课教师思考的主要问题。教师在选择导入情境的时候,可以创设以形象为主题,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氛围,还可以适时创设一个略高于学生已有认知水平与能力的疑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解开谜团的“尝试欲望”。归根结蒂,“创设问题情景”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的过程,也就是让学生经过一个不协调——探究——深思——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协调必须要有设疑,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一个精彩的设疑,能带出激疑、质疑和解疑等一连串艺术手段,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使“设疑——解疑”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探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过程。如在讲“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关系”问题时,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a 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间是什么关系?b 为什么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客观要求?c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在政治上的本质表现”?这样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变式设疑”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思维能力,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教材这一内容的理解,更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审题能力和应变能力,使学生在认识体验的氛围中获得政治课知识和技能。
  
  三、引经据典,以实例说话
  
  政治课讲究理论联系实际。用例证法说明则是教师最常用的形式之一。有些典型的材料不仅内容丰富且易理解,极易使学生产生探究事物的心理活动,自觉不自觉地深入到教材中去,探究事物发展的结果,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教材,善于运用生动、典型的实例或最新时政资料启发学生,把抽象的定义和概念寓于趣味性典型事例中,使课堂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其主要途径有:在课堂教学中,将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运用政治知识观察社会,分析时事,例如,在讲“要善于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办事情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时,以我国三峡工程兴建的论证过程为例;在讲“国际关系”中我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时,及时引入国际上的重大事件如“东欧突变”及我国的原则立场为例;在课堂教学外,带领学生迈出校门、走上社会。如鼓励学生坚持收看“新闻联播”,浏览报刊杂志,从关心国内外大事以及发生在身边的大小事情入手,将自己听到的、看到的、观察分析到的社会现象和教材上学到的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讨论,做到“学以致用”;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亲身体验生活,了解社会,从而感受到政治学科的实用价值,既深化了课堂知识的理解,又接受了思想教育,使政治学科知识、教育功能得到有机结合。
  
  四、结课凝练,使学生回味无穷
  
  结课是一堂具有艺术魅力的好课的“终曲”,也是整堂课的“点睛之笔”,好的结果能给人以美和艺术上的享受。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的结课语言恰似一首乐曲的“终曲”,如果能做到“余音绕梁”,言己尽而意无穷,令学生感到课已下而兴未尽,那么它便为这堂政治课增添了一份精彩。课堂教学所授的知识就像一张网一样逐渐铺开,课堂教学的结尾就应该用巧妙的构思、凝练的语言把这张网收起来,教师于结尾处,对教材内容进行精心剪辑和知识重组,不仅改变传统总结方法的呆板、僵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觉得新鲜而不重复,获得知识轻松、清晰、深刻,使学生有一种首尾呼应,画龙点睛的感觉,使课堂教学有一个提炼知识精要、升华知识内涵的飞跃过程;由于知识的系统性和条理性,一个章节的结尾往往是通向另一个章节的开头,教师在结课时还要善于抓住章节之间的联系,巧设悬念,吊住学生的胃口,即可活跃气氛,又为下节课作好铺垫,以达到“一箭双雕”的作用,实现整个教学过程的协调完美。
  政治课教法改革势在必行,要想学生学的生动、学有效益,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讲授方法,提高讲授艺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自身特长对各种方法加以灵活运用,并不断在实践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就能够把政治课讲活讲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吉林等:《李吉林与情境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于源溟:《教学激励最优策略论》,科学普及出版社,2002。
  [3]张世冠:《教学中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4年第3期。
其他文献
摘 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学的改革已经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在这改革的大潮中,老师要自己把握好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方向。不能盲目的改革,也不能闭关自守。本文主要是通过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加强德育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地理教学方法来加以阐述。  关键字:高中地理;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提出,传统高中地理教学收到极大的挑战,但传统应试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中根深蒂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