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是书面文字的表达,也是思想的表露。教学生作文,同时也是教学生做人。在作文教学中,教育学生感受生活,说真话、说实话,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培养健康的审美情操,树立良好的文德文风,这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丰富情感,陶冶性情,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作文教学 人文教育 作文 做人
检视现在的作文教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我们更加注重的是“写法”教育,而对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高尚情操的陶冶,我们做的似乎不多。我们更多地关注着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因而使作文教学这门具有鲜明个性色彩及生命意识的创造性很强的艺术变成了学生望而生畏、闻而生厌的“磨炼”。在写作时,他们练就了一身说套话、说大话乃至于说假话的本领,丧失的恰恰是他们自己的语言表达、情感表达、理想表达。一句话,丧失了最真实的想法。这种训练不仅使学生不能体会到写作的快乐,更糟糕的是,他们在提笔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大多是老师们的“语录”,而不睁开眼睛,自己去发现生活,挖掘生活,体会生活,因而离生活越来越远。这不仅是作文教学的失败,也是对学生心灵的一次有意无意的戕害。
针对这种情况,我个人认为在开展作文教学时,应凸现人文教育,渗透人文精神,注重学生个体的自主性,鼓励他们展开想象,打开思维,真正地表达他们内心的真情实感。学生是作文的主体,作文应充分表现“我”的思想,“我”的情感。一旦丢失了“我”,写作文就只能胡编乱造,或寻章摘句,或无病呻吟。“写作大全”、“优秀作文选”便成了他们创作的“源泉”,熟练地抄袭拼凑、剪辑组合,一篇篇与“我”无关的作文诞生了,进入了一种机械操作的写作程序。
从生命的本质与文明的进步这个角度看,写作是一种生命的燃烧与释放,是生命意义的语言外化,也是一种自我拯救与拯救社会的独特方式,而人文精神的阐发与弘扬正是它的核心与灵魂。在作文教学中凸现人文教育,也就是要求作文达到人文合一的境界,让“我”回到作文之中去,使“人”融入“文”,“文”又高扬着“人”。大凡成就卓越的作家,都是用人格和个性抒写作品,用作品表现人格和个性。当我们吟诵李白、杜甫诗篇的时候,自然会感受到他们的人格风貌和个性特征在字里行间涌动和闪耀;当我们捧读鲁迅、闻一多作品的时候,自然要被他们的人格力量和艺术魅力所征服。究竟是他们的人格魅力,还是他们的作品魅力使他们名垂千古,成为永恒呢?我想,答案是:他们的作品达到了人文合一的境界。
在写作时,学生首先面对的就是作文的题目。一个新颖的作文题目会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而一个陈旧老套的作文题目就会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因此我认为,要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变被动作文为主动作文,其中一条重要的措施就是把作文题目命在学生的心坎上,拨动学生的心弦,让他们一拿到题目就会有一种表达欲望、写作冲动,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进而创作出人文合一的真情佳作。
好题目能引发好文章。老师应从引发学生情感的角度考虑命题。如在开展叙事写人的写作训练时可以出这样两个作文题目:①《想想这件事心里还》,横线上学生自填“怕得慌、甜甜的、不好意思、沉甸甸的、感到羞愧”等词语;②《我真他(她)》,横线上学生自填“羡慕、可怜、讨厌、害怕、想念、恨透了”等等。学生一看到这样的题目,生活中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酸甜苦辣,都会涌上心头,当脑海中跳出横线上要填的词语,心中真是翻江倒海,真情实感自然溢于言表。正如一个同学在作文中写到:“写上作文题,我的眼前便出现了她瘦弱的身影。她还不到十岁,狠心的父母就让她退学而去看摊位,和我们比,她太可怜了。每当看到她,我的眼泪就要流出来了,今天,眼泪又在我的眼框里打转转。唉!我真可怜她!”试想,如果将以上题目换成《一件小事》、《记一件有意义的事》、《我的伙伴》之类的题目,能产生这样的效果吗?又例如新生刚来校,一定对一切感到新奇,如果出《我上中学的第一天》、《新校见闻》之类的题目,学生就会关闭感情闸门,说一些表决心的套话空话。为了避免如此,结合学生当时的心理特征,我们可以命这样的一个作文题目:“上中学的第一天,妈妈一定问长问短,新学校好吗?教室宽敞吗?在那儿读书快乐吗?你该怎样回答呢?请以《妈妈,这就是我们的新学校》为题,把要说的话写出来,记住一定要说出你的心里话。”经过这样的题目转换后,学生自然就能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来。
兴趣是学生作文的诱发剂,情感是学生作文的内动力。兴趣是可塑可变的,情感是可激发可触起的。在命题时也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找到他们的“兴趣点”,尽量使命题新、奇、巧,具有触发性,从而激发兴趣,产生情感冲动,再调动大脑贮存。在命题时,也不必板着面孔一本正经,生活中的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一个启示、一个波澜、一种表情、一言一行均可作为我们命题的依据,如《我的妈妈》、《一件难忘的事》、《五·一有感》、《一件有意义的事》等等作文题目既陈旧又刻板,学生一看就厌烦,很难产生兴趣,不如让学生定《妈妈的(笑、烦恼、泪水、白发)》、《我伤心(愧疚、悲伤、感动)的泪水》等,这样的题目比较具体、活泼、有趣,符合学生心理,易引发倾吐真情。中学生亦较喜欢有争辩性的作文题,如《教师(学生)化妆美不美》等,符合中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
除此之外,教师在评改学生作文时也应充满人文关怀,更多的是对学生进行鼓励,以此来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在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文精神来指导教学,我相信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更能够让学生在写作中认识社会,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作者单位:湖北省安陆市第一高级中学。
【关键词】作文教学 人文教育 作文 做人
检视现在的作文教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我们更加注重的是“写法”教育,而对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高尚情操的陶冶,我们做的似乎不多。我们更多地关注着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因而使作文教学这门具有鲜明个性色彩及生命意识的创造性很强的艺术变成了学生望而生畏、闻而生厌的“磨炼”。在写作时,他们练就了一身说套话、说大话乃至于说假话的本领,丧失的恰恰是他们自己的语言表达、情感表达、理想表达。一句话,丧失了最真实的想法。这种训练不仅使学生不能体会到写作的快乐,更糟糕的是,他们在提笔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大多是老师们的“语录”,而不睁开眼睛,自己去发现生活,挖掘生活,体会生活,因而离生活越来越远。这不仅是作文教学的失败,也是对学生心灵的一次有意无意的戕害。
针对这种情况,我个人认为在开展作文教学时,应凸现人文教育,渗透人文精神,注重学生个体的自主性,鼓励他们展开想象,打开思维,真正地表达他们内心的真情实感。学生是作文的主体,作文应充分表现“我”的思想,“我”的情感。一旦丢失了“我”,写作文就只能胡编乱造,或寻章摘句,或无病呻吟。“写作大全”、“优秀作文选”便成了他们创作的“源泉”,熟练地抄袭拼凑、剪辑组合,一篇篇与“我”无关的作文诞生了,进入了一种机械操作的写作程序。
从生命的本质与文明的进步这个角度看,写作是一种生命的燃烧与释放,是生命意义的语言外化,也是一种自我拯救与拯救社会的独特方式,而人文精神的阐发与弘扬正是它的核心与灵魂。在作文教学中凸现人文教育,也就是要求作文达到人文合一的境界,让“我”回到作文之中去,使“人”融入“文”,“文”又高扬着“人”。大凡成就卓越的作家,都是用人格和个性抒写作品,用作品表现人格和个性。当我们吟诵李白、杜甫诗篇的时候,自然会感受到他们的人格风貌和个性特征在字里行间涌动和闪耀;当我们捧读鲁迅、闻一多作品的时候,自然要被他们的人格力量和艺术魅力所征服。究竟是他们的人格魅力,还是他们的作品魅力使他们名垂千古,成为永恒呢?我想,答案是:他们的作品达到了人文合一的境界。
在写作时,学生首先面对的就是作文的题目。一个新颖的作文题目会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而一个陈旧老套的作文题目就会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因此我认为,要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变被动作文为主动作文,其中一条重要的措施就是把作文题目命在学生的心坎上,拨动学生的心弦,让他们一拿到题目就会有一种表达欲望、写作冲动,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进而创作出人文合一的真情佳作。
好题目能引发好文章。老师应从引发学生情感的角度考虑命题。如在开展叙事写人的写作训练时可以出这样两个作文题目:①《想想这件事心里还》,横线上学生自填“怕得慌、甜甜的、不好意思、沉甸甸的、感到羞愧”等词语;②《我真他(她)》,横线上学生自填“羡慕、可怜、讨厌、害怕、想念、恨透了”等等。学生一看到这样的题目,生活中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酸甜苦辣,都会涌上心头,当脑海中跳出横线上要填的词语,心中真是翻江倒海,真情实感自然溢于言表。正如一个同学在作文中写到:“写上作文题,我的眼前便出现了她瘦弱的身影。她还不到十岁,狠心的父母就让她退学而去看摊位,和我们比,她太可怜了。每当看到她,我的眼泪就要流出来了,今天,眼泪又在我的眼框里打转转。唉!我真可怜她!”试想,如果将以上题目换成《一件小事》、《记一件有意义的事》、《我的伙伴》之类的题目,能产生这样的效果吗?又例如新生刚来校,一定对一切感到新奇,如果出《我上中学的第一天》、《新校见闻》之类的题目,学生就会关闭感情闸门,说一些表决心的套话空话。为了避免如此,结合学生当时的心理特征,我们可以命这样的一个作文题目:“上中学的第一天,妈妈一定问长问短,新学校好吗?教室宽敞吗?在那儿读书快乐吗?你该怎样回答呢?请以《妈妈,这就是我们的新学校》为题,把要说的话写出来,记住一定要说出你的心里话。”经过这样的题目转换后,学生自然就能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来。
兴趣是学生作文的诱发剂,情感是学生作文的内动力。兴趣是可塑可变的,情感是可激发可触起的。在命题时也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找到他们的“兴趣点”,尽量使命题新、奇、巧,具有触发性,从而激发兴趣,产生情感冲动,再调动大脑贮存。在命题时,也不必板着面孔一本正经,生活中的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一个启示、一个波澜、一种表情、一言一行均可作为我们命题的依据,如《我的妈妈》、《一件难忘的事》、《五·一有感》、《一件有意义的事》等等作文题目既陈旧又刻板,学生一看就厌烦,很难产生兴趣,不如让学生定《妈妈的(笑、烦恼、泪水、白发)》、《我伤心(愧疚、悲伤、感动)的泪水》等,这样的题目比较具体、活泼、有趣,符合学生心理,易引发倾吐真情。中学生亦较喜欢有争辩性的作文题,如《教师(学生)化妆美不美》等,符合中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
除此之外,教师在评改学生作文时也应充满人文关怀,更多的是对学生进行鼓励,以此来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在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文精神来指导教学,我相信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更能够让学生在写作中认识社会,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作者单位:湖北省安陆市第一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