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2年5月,八路军晋绥无线电支队支队长、电台台长宋玉生带领全队,在晋绥抗日根据地一无名山岗上,与日军展开了激烈战斗。最终,在弹尽援绝的情况下,她为了掩护战友撤退,献出了自己22岁年轻的生命……
宋玉生,1920年3月出生在四川省广元县的一个小商贩家庭。11岁那年,她的父亲就因病去世了。1932年至1935年,红四方面军在广元建立了10个县级、55个区级、245个乡级苏维埃政权,嘉陵江两岸到处都在打土豪分田地。
1935年,母亲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托人给还在上初中的女儿说了一门亲事,不料竟遭到了女儿的强烈反对,宋玉生还在学校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出独幕剧《出走》,表现了她誓与包办婚姻斗争到底的决心……
千里求学,跋山涉水赴延安
1936年9月,宋玉生听说西安卫校正在招生,于是,就决定和几个同学一起去报考。都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那时,川陕公路尚在修建中,一起上路的四个小姑娘家里都很穷,只能背着简单的行李,徒步向西安进发。
一路上,她们风餐露宿,饿了就吃点儿干粮,渴了就喝点儿泉水,困了就倒在路边的破庙或草棚里睡一觉。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她们终于从广元走到了西安。
可是,让她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西安卫校的招生工作已经结束。其他三个小姐妹都心灰意冷地返回了广元。只有宋玉生留了下来,因为她还想在西安再碰碰运气,看有什么别的学校可报考。这天,她在西安古城漫无目地的走着,引起了一个名叫杜培毅的女孩儿的注意。
杜培毅是陕西华县杜家堡人,时在西京医院做护士救国会的工作,她的大哥杜松寿1927年就参加了革命,她以前在村里也参加过儿童团。别看她只比宋玉生大两岁,可是个“老革命”了,她向宋玉生灌输了许多抗日救亡的思想。宋玉生也觉得她是一个很值得信赖的人。听说杜要去考在延安的陕北公学,她也要去报名。当时,陕北公学在西安有一个报名点,她们去了以后,考官问了问她们的情况,就把她们都录取
从西安到延安有300多公里。对于她们两姐妹来说,没有其他办法,只能走着去。她们和15个热血青年一起,背起背包,就向延安进发了。由于那15个青年都是壮小伙儿,也都想能快点到延安,是故一路走得飞快,她们两姐妹紧追慢赶,才勉强能跟上队伍。两天以后,当他们到达三原县时。两姐妹都累得浑身上下跟散了架似的,脚也肿了起来,八路军三原办事处的人看到她们这种情况,就把她们留了下来。正巧吉阳有个短训班,办事处的同志就跟她们商量,要不先过去接受几天培训,等再有组队去延安的人员经过,再跟他们一起去。两姐妹想了想,也只能这样了。
短训班的条件还算不错,一天三顿大米饭,上午是政治学习,下午是军事训练。当短训班结业后,她们回到三原,从三原到延安还有200多公里,两姐妹又加入了一支11人的队伍,整整走了十天,才来到了延安。
燃烧希望。追求真理心向党
她们到延安以后,很顺利地进入了陕北公学。
陕北公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办的一所革命大学。校长兼党组书记是成仿吾。陕北公学的头一期学员只有5个班,大约300人。他们来自四面八方:有共产党,也有国民党;有工人,也有农民;有汉族,也有少数民族;有红军,也有国统区的干部;有十几岁的青年,也有年过半百的老人。
开学那天,毛泽东亲自到校讲了第一课。没有课堂和课桌,学员们就冒着严寒在黄土坡上铲出一块平地作为课堂,每个学员都拿着一个小板凳,面向讲台一排排坐好,把笔记本放在膝盖上。毛泽东讲道:“你们就像朝圣进香者一样,一群群来到延安。你们是来追求真理的,你们的路走对了!我们欢迎你们的到来。……但是,一下子来了那么多的人,哪里有那么多的房子给你们住哟,这就要靠你们自己用双手来创造了。今天,我要讲的第一课就是劳动……”毛泽东一口气讲了三个多小时,并号召大家要安下心来,认真学点马列主义。宋玉生听后深受教育和启发。
宋玉生被编入了七大队十六班四分队,这个大队全是女学员。后来又被编入了年龄较小的十八班。学习内容是七分政治、三分军事。课程设有政治经济学、中国革命问题、哲学、社会科学概论、军事知识。全体师生还自力更生,开荒挖窑洞。
陕北公学的学习生活是相当紧张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宋玉生和学员们的抗日热情很高,充满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他们整天高唱着成仿吾校长创作的《陕公校歌》:“这儿是我们祖先的发祥之地,今天我们又在这儿团聚,民族的命运全担在我们双肩。抗日救亡要我们加倍努力,忠诚,团结,紧张,活泼,战斗地学习!努力,努力……锻炼成抗战的骨干。我们忠于民族解放事业,我们献身新社会的建设,昂头看那边,胜利就在前面!”
在宋玉生离开广元的七年里,曾经给家里寄过她在延安的照片,并写过许多信,由于家人的疏忽,保存下来的仅有三封,她在信中讲述了她去延安途中和到延安后生活的艰苦,抒发了学习和参加各种竞赛的欢乐。
第一封信:“到了延安我们住的公学,女同志共有一百多人,都是发的军衣,吃的小米饭,两个月毕业。妈妈,在这国难期间,一般青年都应该给国家做事。我是为了国家民族、自己的前途才到这里来的,虽然这里很苦,但我是很愿意的。……从来没有走过这么多的路,这次走了七八百里地,真是我的幸福啊!……这里天气冷得要命,八月就下雪了,我们恐怕要搬到甘谷驿去了,敬祝身体健康!小弟好!玉儿,10月15日。”
第二封信:“妈妈,您知道现在祖国的危机吗?中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我们为了保卫祖国,必须要全国的人民,不分男女老少的来参加抗战,一致的联合起来,争取我们最后的胜利。可是有一般的民众,他们不了解国家的情况,所以不愿自动的来参加国家抗战,那我们就要去说服和宣传他们。……我们所学的毕业之后就要用到农村和城市中去,使他们了解每个中国人应尽之责任,把他们组织起来到前线去,或到敌人的后方去工作,这都要我们去作的,我们不应懒得作下去,胜利之日还是我们的。可爱的小弟弟怎么样了,念书用功吗?我非常想念他,如有照片,请寄来一张。” 第三封信:“妈妈,近来,我校特别忙,我是在七队十六班。因为三四五队的同志毕业了,我们六七八九十队要欢送他们上前线去,又是演剧啊,又是跳舞啊,忙的不亦乐乎,而且我们七队还要竞赛。七队里又分一二三四分队,四分队完全是女同志,在竞赛当中,每个同志都想争取胜利。竞赛的结果,还是四分队、女分队得了飞机!大家狂叫着‘四分队胜利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口号。妈妈,这里的天气太冷了,每个同志都穿着皮大衣。我呢?连一双棉鞋也无有的,前次杜培毅的哥哥杜松寿寄来一双棉鞋子,可身上有点冷,我一个钱也无有。妈妈。如有信件等,请寄采育中学(西安)杜松寿转好了,我现在又编在十八班了,我们班六个人都是小鬼。敬祝身体健康!玉儿呀!”
在延河水、小米饭、马列主义乳汁的喂养下,宋玉生逐渐成长起来,1938年底,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毕业后,她又留在了通讯学校学习了三个月无线电技术。该校后来迁至延安以南百余里的富县东村。结业时,她坚决要求奔赴抗日前线。在她的一再坚持下,组织上将她分配到了晋绥抗日根据地。
壮烈牺牲,战地血花分外红
宋玉生到了晋绥抗日根据地后,工作积极,作战勇敢,不久就被任命为晋绥支队无线电台台长,后又担任了晋绥无线电支队长。她带领着无线电支队随同晋绥边区行政公署一起行动。他们昼夜工作,为八路军提供了大量情报。
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了最困难的时期。日军对我晋西北根据地和大青山根据地连续进行疯狂的“扫荡”和“蚕食”,并在根据地增设据点,扩大占领区。晋绥抗日根据地面积缩小了三分之一,人口也减少了三分之二。
1942年5月的一天,宋玉生奉命带领无线电支队,携带无线电收发报机,外出执行任务。第二天在行军途中发现了大批日军。宋玉生当即命令撤退,然而为时已晚,敌人已经将他们堵截在一个山头上。危急关头,为了保守军事机密,掩护战友们撤退,宋玉生决定烧毁文件材料,并用石头砸碎全部无线电通讯设备,然后自己留下来阻击敌人。
这是一个艰难而又勇敢的决定。宋玉生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战友们,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战友们要她一道突围,有的坚决要求留下来和她一起阻击敌人。但她坚持自己的决定,说:“敌众我寡,我们不能与鬼子硬拼,你们快走,我来拖住敌人!”看到战友们迟迟不愿离开,她怒目圆睁,大声吼道:“快走,执行命令!”战友们只好含着眼泪撤走了。
“抓活的,抓活的!”“女八路,快投降吧?”鬼子发现山上是个女八路,便狂叫着往上冲。宋玉生不顾子弹乱飞,顽强地阻击敌人,此时敌人已将她团团围住,她的枪膛里也只剩下3颗子弹。她隐蔽在一块大石头后面,悄不作声。敌人见无人还击,便大胆地冲上山头。当敌人冲到大石头旁边时,“叭、叭!”宋玉生突然连开两枪,前面的两个鬼子兵应声倒下。
此时此刻,宋玉生的枪膛里只剩下最后一颗子弹了,敌人再次发起攻击。当敌人冲到面前时,宋玉生发出了胜利的微笑,用仅有的一颗子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敌人上来后,只看到了被砸烂的无线电通讯器材,还有令他们胆战心惊、宁死不屈的女英雄遗体。
宋玉生牺牲后,八路军一二0师参谋部通报了她的英雄事迹。《晋绥日报》、八路军《军运报》先后做了报道,并号召边区广大群众和全军学习宋玉生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
张宁据《党史纵览》何广华 何明圆/文 整理
宋玉生,1920年3月出生在四川省广元县的一个小商贩家庭。11岁那年,她的父亲就因病去世了。1932年至1935年,红四方面军在广元建立了10个县级、55个区级、245个乡级苏维埃政权,嘉陵江两岸到处都在打土豪分田地。
1935年,母亲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托人给还在上初中的女儿说了一门亲事,不料竟遭到了女儿的强烈反对,宋玉生还在学校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出独幕剧《出走》,表现了她誓与包办婚姻斗争到底的决心……
千里求学,跋山涉水赴延安
1936年9月,宋玉生听说西安卫校正在招生,于是,就决定和几个同学一起去报考。都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那时,川陕公路尚在修建中,一起上路的四个小姑娘家里都很穷,只能背着简单的行李,徒步向西安进发。
一路上,她们风餐露宿,饿了就吃点儿干粮,渴了就喝点儿泉水,困了就倒在路边的破庙或草棚里睡一觉。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她们终于从广元走到了西安。
可是,让她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西安卫校的招生工作已经结束。其他三个小姐妹都心灰意冷地返回了广元。只有宋玉生留了下来,因为她还想在西安再碰碰运气,看有什么别的学校可报考。这天,她在西安古城漫无目地的走着,引起了一个名叫杜培毅的女孩儿的注意。
杜培毅是陕西华县杜家堡人,时在西京医院做护士救国会的工作,她的大哥杜松寿1927年就参加了革命,她以前在村里也参加过儿童团。别看她只比宋玉生大两岁,可是个“老革命”了,她向宋玉生灌输了许多抗日救亡的思想。宋玉生也觉得她是一个很值得信赖的人。听说杜要去考在延安的陕北公学,她也要去报名。当时,陕北公学在西安有一个报名点,她们去了以后,考官问了问她们的情况,就把她们都录取
从西安到延安有300多公里。对于她们两姐妹来说,没有其他办法,只能走着去。她们和15个热血青年一起,背起背包,就向延安进发了。由于那15个青年都是壮小伙儿,也都想能快点到延安,是故一路走得飞快,她们两姐妹紧追慢赶,才勉强能跟上队伍。两天以后,当他们到达三原县时。两姐妹都累得浑身上下跟散了架似的,脚也肿了起来,八路军三原办事处的人看到她们这种情况,就把她们留了下来。正巧吉阳有个短训班,办事处的同志就跟她们商量,要不先过去接受几天培训,等再有组队去延安的人员经过,再跟他们一起去。两姐妹想了想,也只能这样了。
短训班的条件还算不错,一天三顿大米饭,上午是政治学习,下午是军事训练。当短训班结业后,她们回到三原,从三原到延安还有200多公里,两姐妹又加入了一支11人的队伍,整整走了十天,才来到了延安。
燃烧希望。追求真理心向党
她们到延安以后,很顺利地进入了陕北公学。
陕北公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办的一所革命大学。校长兼党组书记是成仿吾。陕北公学的头一期学员只有5个班,大约300人。他们来自四面八方:有共产党,也有国民党;有工人,也有农民;有汉族,也有少数民族;有红军,也有国统区的干部;有十几岁的青年,也有年过半百的老人。
开学那天,毛泽东亲自到校讲了第一课。没有课堂和课桌,学员们就冒着严寒在黄土坡上铲出一块平地作为课堂,每个学员都拿着一个小板凳,面向讲台一排排坐好,把笔记本放在膝盖上。毛泽东讲道:“你们就像朝圣进香者一样,一群群来到延安。你们是来追求真理的,你们的路走对了!我们欢迎你们的到来。……但是,一下子来了那么多的人,哪里有那么多的房子给你们住哟,这就要靠你们自己用双手来创造了。今天,我要讲的第一课就是劳动……”毛泽东一口气讲了三个多小时,并号召大家要安下心来,认真学点马列主义。宋玉生听后深受教育和启发。
宋玉生被编入了七大队十六班四分队,这个大队全是女学员。后来又被编入了年龄较小的十八班。学习内容是七分政治、三分军事。课程设有政治经济学、中国革命问题、哲学、社会科学概论、军事知识。全体师生还自力更生,开荒挖窑洞。
陕北公学的学习生活是相当紧张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宋玉生和学员们的抗日热情很高,充满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他们整天高唱着成仿吾校长创作的《陕公校歌》:“这儿是我们祖先的发祥之地,今天我们又在这儿团聚,民族的命运全担在我们双肩。抗日救亡要我们加倍努力,忠诚,团结,紧张,活泼,战斗地学习!努力,努力……锻炼成抗战的骨干。我们忠于民族解放事业,我们献身新社会的建设,昂头看那边,胜利就在前面!”
在宋玉生离开广元的七年里,曾经给家里寄过她在延安的照片,并写过许多信,由于家人的疏忽,保存下来的仅有三封,她在信中讲述了她去延安途中和到延安后生活的艰苦,抒发了学习和参加各种竞赛的欢乐。
第一封信:“到了延安我们住的公学,女同志共有一百多人,都是发的军衣,吃的小米饭,两个月毕业。妈妈,在这国难期间,一般青年都应该给国家做事。我是为了国家民族、自己的前途才到这里来的,虽然这里很苦,但我是很愿意的。……从来没有走过这么多的路,这次走了七八百里地,真是我的幸福啊!……这里天气冷得要命,八月就下雪了,我们恐怕要搬到甘谷驿去了,敬祝身体健康!小弟好!玉儿,10月15日。”
第二封信:“妈妈,您知道现在祖国的危机吗?中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我们为了保卫祖国,必须要全国的人民,不分男女老少的来参加抗战,一致的联合起来,争取我们最后的胜利。可是有一般的民众,他们不了解国家的情况,所以不愿自动的来参加国家抗战,那我们就要去说服和宣传他们。……我们所学的毕业之后就要用到农村和城市中去,使他们了解每个中国人应尽之责任,把他们组织起来到前线去,或到敌人的后方去工作,这都要我们去作的,我们不应懒得作下去,胜利之日还是我们的。可爱的小弟弟怎么样了,念书用功吗?我非常想念他,如有照片,请寄来一张。” 第三封信:“妈妈,近来,我校特别忙,我是在七队十六班。因为三四五队的同志毕业了,我们六七八九十队要欢送他们上前线去,又是演剧啊,又是跳舞啊,忙的不亦乐乎,而且我们七队还要竞赛。七队里又分一二三四分队,四分队完全是女同志,在竞赛当中,每个同志都想争取胜利。竞赛的结果,还是四分队、女分队得了飞机!大家狂叫着‘四分队胜利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口号。妈妈,这里的天气太冷了,每个同志都穿着皮大衣。我呢?连一双棉鞋也无有的,前次杜培毅的哥哥杜松寿寄来一双棉鞋子,可身上有点冷,我一个钱也无有。妈妈。如有信件等,请寄采育中学(西安)杜松寿转好了,我现在又编在十八班了,我们班六个人都是小鬼。敬祝身体健康!玉儿呀!”
在延河水、小米饭、马列主义乳汁的喂养下,宋玉生逐渐成长起来,1938年底,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毕业后,她又留在了通讯学校学习了三个月无线电技术。该校后来迁至延安以南百余里的富县东村。结业时,她坚决要求奔赴抗日前线。在她的一再坚持下,组织上将她分配到了晋绥抗日根据地。
壮烈牺牲,战地血花分外红
宋玉生到了晋绥抗日根据地后,工作积极,作战勇敢,不久就被任命为晋绥支队无线电台台长,后又担任了晋绥无线电支队长。她带领着无线电支队随同晋绥边区行政公署一起行动。他们昼夜工作,为八路军提供了大量情报。
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了最困难的时期。日军对我晋西北根据地和大青山根据地连续进行疯狂的“扫荡”和“蚕食”,并在根据地增设据点,扩大占领区。晋绥抗日根据地面积缩小了三分之一,人口也减少了三分之二。
1942年5月的一天,宋玉生奉命带领无线电支队,携带无线电收发报机,外出执行任务。第二天在行军途中发现了大批日军。宋玉生当即命令撤退,然而为时已晚,敌人已经将他们堵截在一个山头上。危急关头,为了保守军事机密,掩护战友们撤退,宋玉生决定烧毁文件材料,并用石头砸碎全部无线电通讯设备,然后自己留下来阻击敌人。
这是一个艰难而又勇敢的决定。宋玉生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战友们,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战友们要她一道突围,有的坚决要求留下来和她一起阻击敌人。但她坚持自己的决定,说:“敌众我寡,我们不能与鬼子硬拼,你们快走,我来拖住敌人!”看到战友们迟迟不愿离开,她怒目圆睁,大声吼道:“快走,执行命令!”战友们只好含着眼泪撤走了。
“抓活的,抓活的!”“女八路,快投降吧?”鬼子发现山上是个女八路,便狂叫着往上冲。宋玉生不顾子弹乱飞,顽强地阻击敌人,此时敌人已将她团团围住,她的枪膛里也只剩下3颗子弹。她隐蔽在一块大石头后面,悄不作声。敌人见无人还击,便大胆地冲上山头。当敌人冲到大石头旁边时,“叭、叭!”宋玉生突然连开两枪,前面的两个鬼子兵应声倒下。
此时此刻,宋玉生的枪膛里只剩下最后一颗子弹了,敌人再次发起攻击。当敌人冲到面前时,宋玉生发出了胜利的微笑,用仅有的一颗子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敌人上来后,只看到了被砸烂的无线电通讯器材,还有令他们胆战心惊、宁死不屈的女英雄遗体。
宋玉生牺牲后,八路军一二0师参谋部通报了她的英雄事迹。《晋绥日报》、八路军《军运报》先后做了报道,并号召边区广大群众和全军学习宋玉生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
张宁据《党史纵览》何广华 何明圆/文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