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

来源 :学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sword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圣元撰文《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形态化问题意识及其提问方式》指出,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形态化成为一个较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主要原因有三:文化文艺发展中的现实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二级学科的创没及学科间的互动;自身学术逻辑演进。而在社会文化语境发生整体性变化、文艺理论批评本身观念及话语方式新变的当下,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在观念和方法两个层面都受到严峻的挑战。
其他文献
民族道德的产生大致经历了人类道德的真空-前人类社会的道德失误;民族道德的雏型--氏族道德;氏族道德向民族道德过渡的桥梁-部落道德;民族道德的形成-民族道德等几个阶段。在人类民族道德史上,氏施道德是起点,部落道德是中间环节,民族道德是基于氏族道德和部落道德而生发出来的。抑或说,民族道德是踩着氏族道德和部落道德的肩膀而发展起来的。
对未来可作这样的区分:一是在政治上有资格考虑的未来,二是那些在政治上无资格考虑的未来。前一段时期的长度取决于实际上对现在的政治决策施以影响的那种未来利益。这些未来利益的性质与我们现在的利益的性质很相近,都是一种关涉到自己的利益。政治上无资格考虑的未来则是一个在我们所及的世界之我的世界,那个世界中的利益对我们来说 一个他者考虑的利益。然而,政治上无资格考虑的未来利益应进入我们的道德考虑而不是深谋远虑的评价之中,对政治上无资格考虑的未来利益的关注型地是道德层面的事情。
邢晟撰文《国家治理视角下的国家审计功能定位及实现路径》指出,国家治理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各类治理主体的共同参与,它要求各类治理主体在各自的治理领域内通过自身职能的实现或职责的履行发挥出不同的治理作用。在各类治理主体中,
侯继迎撰文《劳动的双重意蕴:谋生目的与自由维度》指出,在整个西方思想文化传统中,“劳动”始终被认为是一种低下的、不自由的、不能体现人之为人的本性的活动,因而受到一贯的排斥。近代,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劳动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
姜晓萍撰文《统筹城乡中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指出,目前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规模和水平的巨大差距,使农民不能享受与城市市民同质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农村的社会福利权利缺失,严重制约了广大农民的发展能力与发展机会,成为影响社会公正与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
史晋川、郎金焕撰文《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来自东亚的启示》指出,中国在2010年迈人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是世界各类经济体的历史经验表明,绝大部分经济体会在这一发展阶段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从中国大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现实需要来看,
金立理撰文《浅谈格式塔理论对英美现代文学家的影响》指出,英美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和盛行与20世纪上半叶美学理论的迅速发展及多元化倾向有着密切关系。在一个价值观念混杂的时代,文学创作如同西方社会中其他活动一样正匆忙走向一个无序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