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阶段学生学习与成长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政治课程既需要指导初中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又需要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指导与思维能力培养。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德育意志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与严谨的逻辑能力,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政治课程是影响学生一生的核心课程,政治课程包含的所有知识都可以从物质层面、思维层面、关系层面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家国意识和个人成长等层面提供清晰而科学的指导。初中生正处于身心的迅猛成长期,对他们开展教育,不仅要教会他们分清是非,更需要指导他们在学习与成长的过程中少走一些弯路,这正是在政治教学的核心所在。
一、充分发挥政治课程对学生思维引导的积极作用
物质生活不断富裕的同时,我国当前的经济案件、民事纠纷、维权、行业竞争等各类争议事件的新闻屡见不鲜,举国上下都在倡导能有一个安全、稳定、和谐、绿色、生态的居住环境,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希望有一个民主、公平、公正、风清的大环境。这不仅仅是一个发展愿景,更是需要我们每个人积极努力才可以顺利达成的社会发展进程。我们正处于全面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中学生是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必须学会从思想政治课堂和身边生活实践中不断学习,那么在以后的生活中,这种思维能力就会影响学生的日常选择,继而影响到周围人,形成一股稳定的社会道德风尚。
当学生遇到困难,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中考近在咫尺,学生们感到压力巨大,无法应对的时候;当道德与社会习俗冲撞他们的个性认知时,应该如何抉择?政治课程都可以给他们积极的引导。课本涵盖了非常全面的理性知识,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图文并茂的为我们解释了很多知识和原理,其中很多还附上了真实的案例,并详细深入的进行了对比分析。从思政课堂,学生既可以学到全面的法律知识,又可以收获理性的逻辑思维,还可以拓展实践视野,充分发挥思政课程对学生科学思维的积极引导作用。
二、多种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科学全面应用思维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来相辅相成的有机互动,单纯的教或者无目的的学都是无效教学。在教学中一定要“教学合一”,无论是在随堂学习以了解课本知识;还是听取其他同学的事实案例,并跟随教师的思路剖析客观事实;亦或是在观看影视节目的过程中看到的同龄人现身说法,种种学习活动都可以有效提升初中生思维的全面性。
1、围绕事件,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培养和增强学生科学思维,不但要遵照课本人云亦云,更需要学生能表达个人情感,表述自己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例如“花钱有度”这个话题出发,有个学生谈及一个真实案例:一位少年犯说家里父母很宠他,每月给他的零花钱有上千元,但和社会上一些人出入歌厅挥金如土的“潇洒人士”相比,他觉得自己很寒酸,于是便与一些不三不四的人一起去偷。从这个问题出发,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合理有度的消费;而且这个问题从侧面反映出了“相对与绝对”的概念,在大部分看来,上千元已经是非常高额的消费,但是与少数人的挥金如土表示,他认为自己太“寒酸”。这就是意识狭隘的一种表现,大人之所以有正确的是非观,是因为经历的多了,总结出来了,学生才处于认识社会体验社会的时候,许多事情还不清楚,所以老师不能将自己的大人成长观强加给学生。而应该围绕事件,全面剖析,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2.榜样引导,有效指引学生科学思维
初中生正处于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时期,自我认识,社会认识相对较弱,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多接触一些正面的积极榜样,继而被他们影响,然后去实践,只有让学生亲自去实践了,学生才能被说服,而不是盲目的给孩子灌输一些思想概念。多与学生交流,多搞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们自己去学习与进步。
如每个全国道德模范背后都有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他们以生动具体的方式教会学生如何直面生活困难,如何进行正确抉择。不仅会让原本枯燥乏味的课题变得生动起来,学生不会感到无聊,甚至会变得积极主动,而且老师也能轻松自然的组织课堂,通过故事讲述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和实践质疑等能力。
此外,多媒体教学的引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穿插一些有教育意义的视频片段,在教学的同时给予学生正面积极的引导作用,如“价值取向问题”、“诚信问题”、“社会责任感问题”等,如果只像传统的教学中那样过于重视“理论化”,而没有贴近学生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那么这些“素养”在学生的脑海中只是一个名词,而无法真正对学生起到作用,所以在进行该课的教学之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播放一些有争议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充分思考,进行辩论,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结语
中学生正是祖国的希望,但是并不具备一些道德判断,因此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可以多多培养一些学生的正确价值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辅助其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社会,并能很好发挥思政课程的积极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朱小蔓、梅仲荪.道德情感教育初论[J].思想·理論·教育,2001,(4).
[2]陈大柔、丛杭青.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63.
(作者单位:横县横州镇第二初级中学)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政治课程是影响学生一生的核心课程,政治课程包含的所有知识都可以从物质层面、思维层面、关系层面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家国意识和个人成长等层面提供清晰而科学的指导。初中生正处于身心的迅猛成长期,对他们开展教育,不仅要教会他们分清是非,更需要指导他们在学习与成长的过程中少走一些弯路,这正是在政治教学的核心所在。
一、充分发挥政治课程对学生思维引导的积极作用
物质生活不断富裕的同时,我国当前的经济案件、民事纠纷、维权、行业竞争等各类争议事件的新闻屡见不鲜,举国上下都在倡导能有一个安全、稳定、和谐、绿色、生态的居住环境,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希望有一个民主、公平、公正、风清的大环境。这不仅仅是一个发展愿景,更是需要我们每个人积极努力才可以顺利达成的社会发展进程。我们正处于全面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中学生是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必须学会从思想政治课堂和身边生活实践中不断学习,那么在以后的生活中,这种思维能力就会影响学生的日常选择,继而影响到周围人,形成一股稳定的社会道德风尚。
当学生遇到困难,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中考近在咫尺,学生们感到压力巨大,无法应对的时候;当道德与社会习俗冲撞他们的个性认知时,应该如何抉择?政治课程都可以给他们积极的引导。课本涵盖了非常全面的理性知识,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图文并茂的为我们解释了很多知识和原理,其中很多还附上了真实的案例,并详细深入的进行了对比分析。从思政课堂,学生既可以学到全面的法律知识,又可以收获理性的逻辑思维,还可以拓展实践视野,充分发挥思政课程对学生科学思维的积极引导作用。
二、多种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科学全面应用思维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来相辅相成的有机互动,单纯的教或者无目的的学都是无效教学。在教学中一定要“教学合一”,无论是在随堂学习以了解课本知识;还是听取其他同学的事实案例,并跟随教师的思路剖析客观事实;亦或是在观看影视节目的过程中看到的同龄人现身说法,种种学习活动都可以有效提升初中生思维的全面性。
1、围绕事件,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培养和增强学生科学思维,不但要遵照课本人云亦云,更需要学生能表达个人情感,表述自己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例如“花钱有度”这个话题出发,有个学生谈及一个真实案例:一位少年犯说家里父母很宠他,每月给他的零花钱有上千元,但和社会上一些人出入歌厅挥金如土的“潇洒人士”相比,他觉得自己很寒酸,于是便与一些不三不四的人一起去偷。从这个问题出发,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合理有度的消费;而且这个问题从侧面反映出了“相对与绝对”的概念,在大部分看来,上千元已经是非常高额的消费,但是与少数人的挥金如土表示,他认为自己太“寒酸”。这就是意识狭隘的一种表现,大人之所以有正确的是非观,是因为经历的多了,总结出来了,学生才处于认识社会体验社会的时候,许多事情还不清楚,所以老师不能将自己的大人成长观强加给学生。而应该围绕事件,全面剖析,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2.榜样引导,有效指引学生科学思维
初中生正处于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时期,自我认识,社会认识相对较弱,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多接触一些正面的积极榜样,继而被他们影响,然后去实践,只有让学生亲自去实践了,学生才能被说服,而不是盲目的给孩子灌输一些思想概念。多与学生交流,多搞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们自己去学习与进步。
如每个全国道德模范背后都有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他们以生动具体的方式教会学生如何直面生活困难,如何进行正确抉择。不仅会让原本枯燥乏味的课题变得生动起来,学生不会感到无聊,甚至会变得积极主动,而且老师也能轻松自然的组织课堂,通过故事讲述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和实践质疑等能力。
此外,多媒体教学的引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穿插一些有教育意义的视频片段,在教学的同时给予学生正面积极的引导作用,如“价值取向问题”、“诚信问题”、“社会责任感问题”等,如果只像传统的教学中那样过于重视“理论化”,而没有贴近学生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那么这些“素养”在学生的脑海中只是一个名词,而无法真正对学生起到作用,所以在进行该课的教学之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播放一些有争议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充分思考,进行辩论,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结语
中学生正是祖国的希望,但是并不具备一些道德判断,因此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可以多多培养一些学生的正确价值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辅助其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社会,并能很好发挥思政课程的积极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朱小蔓、梅仲荪.道德情感教育初论[J].思想·理論·教育,2001,(4).
[2]陈大柔、丛杭青.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63.
(作者单位:横县横州镇第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