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人在孩童时代学习地理课程的时候,都会被老师告知,我们这个蔚蓝的星球上有四个大洋。位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之间的北冰洋,虽然是大洋中最小的一个,但这片1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水域却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区之一,那里终年覆盖着层层的厚厚的冰,这种白雪皑皑的印象几乎烙在每个人的心中。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日益变暖,极地冰雪的大面积消融,或许过不了多久,启蒙教材中对北冰洋的表述就不得不考虑变换措辞了。因为就在此时此刻,北冰洋里的海冰正在融化过程中。尽管以后每年冬天海冰还将会重新出现,但是在相对较暖和的夏季,却可能会历史性地出现完全没有海冰的时候。
没有海冰的日子里,北极熊等极地动物将失去天然的捕猎场所,这将严重威胁它们的生存,最终可能导致物种的灭绝。
更令人感到形势紧迫的是,这种好莱坞大片里常见的物种消亡的情境或许离我们并不遥远。现年64岁的英国剑桥大学海洋物理学专家彼得.沃德汉姆斯教授,最近就把警钟敲响的时刻订在了四年后的2015年夏天。
《瞭望东方周刊》在伦敦就北冰洋未来发展变化的趋势对彼得.沃德汉姆斯教授进行了专访。
北冰洋的冰层厚度几乎减少了一半
《瞭望东方周刊》:俄罗斯北部、加拿大以及格陵兰岛的冰量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出现反复,目前已达到最小值。你曾说,在四年之后,北冰洋夏季时的海冰将会完全消融,请问你是如何做出这一预测的?
彼得.沃德汉姆斯教授(以下简称沃德汉姆斯):我和美国的同事进行了长时段的测算,我们乘坐潜水艇下降到北冰洋的深处,通过声纳装置测量出了冰层的厚度。我们计算出,在过去的30年里,北冰洋的冰层已经变薄了40%到50%,几乎只有30年前一半的厚度了。现在北冰洋的冰层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上,冬季海冰增加的厚度已经不足以弥补夏天消融的尺寸。这种情况发生时,整个北冰洋的海冰覆盖系统就会崩溃。
很多年来,我一直预测北冰洋将会出现夏季没有海冰的情况,这正是基于全球变暖的简单事实:随着气温的升高,冬季结的冰变少,而夏季消融的冰则不断增多。
《瞭望东方周刊》:正像你说的,多年以来,你一直通过乘坐潜艇下潜到北冰洋的深处来采集该地区冰层的数据,在多年的连续观察中,你发现了北冰洋变化的哪些趋势?
沃德汉姆斯:从1971年开始,我就开始使用潜艇测量冰层数据,和当年相比,目前北冰洋的冰层厚度几乎减少了一半。而且现在的冰层越来越“年轻”,大部分是上一个冬季才结冻的冰层,而之前的冰层则大都是多年的沉淀。
30年前,在北冰洋海域大约有8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被海冰所覆盖。而到2007年夏天,海冰的面积已经缩减至当年的一半,而目前的数量和2007年相比,又有所减少。
在北冰洋海域,原本厚厚的、形状怪异的浮冰对于航海来说是一大威胁,泰坦尼克号的故事就足以证明这一点。但是现在那些巨大的浮冰的数量也减少了很多。
会带来什么影响
《瞭望东方周刊》:你认为北冰洋的夏季无冰季会在2015年到2016年出现,到那时,整个8月份和9月份,北冰洋将没有海冰覆盖。如果这种情况真的发生了,那将会对北冰洋本身,对居住在那里的动物,以及人类造成什么影响?
沃德汉姆斯:北冰洋无冰的情况一旦发生,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最主要的影响是,北冰洋的海床温度将会升高。2011年夏季北冰洋的温度一度高达7摄氏度,大量的海冰就此消融。北极圈内大陆架主要由永久冻土构成,冰冻的沉积物从上一个冰河时代一直封存至今。温度上升时,永久冻土开始消融,从而释放出大量封存的甲烷。甲烷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这将进一步加快全球变暖的进程。
全球的气候系统将会发生变化,因为热带极地之间的温差在逐渐减少,这可能将会导致更多的风暴和极端气象的发生。
北冰洋的海洋生态系统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因为会有更大量的阳光将直接照射在海面上。之前北冰洋上的海冰会更容易将照射在其表面上的太阳光反射回去,但一旦失去冰层的话,反射也减少,从而会增加海洋对阳光的吸收,这相当于人类活动20年对海洋升温造成的影响。
由于吸收大量的阳光,这也会促使在年初出现更多的浮游生物。现在人们都意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北极熊生存困境。随着海冰的消失,它们要么被灭绝,要么回到陆地上捕猎。但是陆地栖息以及杂交繁殖也可能会导致北极熊物种的消失。
此外,对人们来说,在北冰洋地区进行原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发会变得更加容易,开通跨越北冰洋的海上航线会更加简单。当然,在夏天的无冰期,假如人们增加在北极的船运业务以及石油勘探行为的话,也将对当地物种造成严重威胁。
调整地球对阳光的反射率
《瞭望东方周刊》:为了避免类似北冰洋变暖无冰这样的全球性灾难的发生,你认为我们应该采取哪些紧急行动?你觉得世界各国为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有怎样的新思路?
沃德汉姆斯:我担心的是,现在大家已经难以避免北冰洋夏季无冰这样的情况发生了,因为这种状况正在逐步接近现实。 现在气候变化已经不再是我们为了未来几十年将会发生,因此需要未雨绸缪的问题,而是已经成为现实,已经产生影响的问题。
当然,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为了避免更糟糕的情况,即北冰洋在冬季也不再结冰,我们需要显著地减少碳排放。比如更多地使用钍这种核原料进行原子能发电,在这方面目前中国是其中的佼佼者。不过,极地无冰不是立即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能解决的,还需要在其他方面立即采取措施。
我们可以考虑利用地球工程学技术,调整地球对阳光的反射率,通过制造白云或者在大气层的上层释放喷雾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这样一来地球的温度就会有所降低。
另外,通过在海洋中播撒矿物质,使其能够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也是可选方案之一。
《瞭望东方周刊》:地球工程学技术是一个很有创意的构想,但是至今并没有实际操作起来。从2009年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到今年的“里约 20”峰会,这些全球的气候峰会看起来都给人“雷声大雨点小”的印象。在降低全球温度方面,你认为现在世界面临的主要困难有哪些?
沃德汉姆斯:从目前看,达成一项国际间的减少排放协议已经被证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使用地球工程学技术只是迫不得已之举,好比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因为在使用上层空间喷雾技术后,虽然全球整体会有所改观,但某些国家可能会遭受损失。
《瞭望东方周刊》:极地气候变化的问题是不少科学家关注的焦点,包括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在内的许多组织都曾预测称,北冰洋冰层融化速度会继续加快,但是等到2030年以后才会完全消融。在这方面,你和其他科学家的观点有什么不同?
沃德汉姆斯:在目前正在变化的数据方面,我们取得了一致,都认为北极的冰层正在消融,极地无冰的状况将会出现。但是,我们的区别在于有些科学家的模型预计,未来海冰的消融会有慢慢的反复,而我则认为这种情况很快出现。
目前北极海冰消融的速度惊人,2015年北极冰层全部消融是非常极端的预测,但是我坚持认为,这很可能发生。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日益变暖,极地冰雪的大面积消融,或许过不了多久,启蒙教材中对北冰洋的表述就不得不考虑变换措辞了。因为就在此时此刻,北冰洋里的海冰正在融化过程中。尽管以后每年冬天海冰还将会重新出现,但是在相对较暖和的夏季,却可能会历史性地出现完全没有海冰的时候。
没有海冰的日子里,北极熊等极地动物将失去天然的捕猎场所,这将严重威胁它们的生存,最终可能导致物种的灭绝。
更令人感到形势紧迫的是,这种好莱坞大片里常见的物种消亡的情境或许离我们并不遥远。现年64岁的英国剑桥大学海洋物理学专家彼得.沃德汉姆斯教授,最近就把警钟敲响的时刻订在了四年后的2015年夏天。
《瞭望东方周刊》在伦敦就北冰洋未来发展变化的趋势对彼得.沃德汉姆斯教授进行了专访。
北冰洋的冰层厚度几乎减少了一半
《瞭望东方周刊》:俄罗斯北部、加拿大以及格陵兰岛的冰量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出现反复,目前已达到最小值。你曾说,在四年之后,北冰洋夏季时的海冰将会完全消融,请问你是如何做出这一预测的?
彼得.沃德汉姆斯教授(以下简称沃德汉姆斯):我和美国的同事进行了长时段的测算,我们乘坐潜水艇下降到北冰洋的深处,通过声纳装置测量出了冰层的厚度。我们计算出,在过去的30年里,北冰洋的冰层已经变薄了40%到50%,几乎只有30年前一半的厚度了。现在北冰洋的冰层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上,冬季海冰增加的厚度已经不足以弥补夏天消融的尺寸。这种情况发生时,整个北冰洋的海冰覆盖系统就会崩溃。
很多年来,我一直预测北冰洋将会出现夏季没有海冰的情况,这正是基于全球变暖的简单事实:随着气温的升高,冬季结的冰变少,而夏季消融的冰则不断增多。
《瞭望东方周刊》:正像你说的,多年以来,你一直通过乘坐潜艇下潜到北冰洋的深处来采集该地区冰层的数据,在多年的连续观察中,你发现了北冰洋变化的哪些趋势?
沃德汉姆斯:从1971年开始,我就开始使用潜艇测量冰层数据,和当年相比,目前北冰洋的冰层厚度几乎减少了一半。而且现在的冰层越来越“年轻”,大部分是上一个冬季才结冻的冰层,而之前的冰层则大都是多年的沉淀。
30年前,在北冰洋海域大约有8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被海冰所覆盖。而到2007年夏天,海冰的面积已经缩减至当年的一半,而目前的数量和2007年相比,又有所减少。
在北冰洋海域,原本厚厚的、形状怪异的浮冰对于航海来说是一大威胁,泰坦尼克号的故事就足以证明这一点。但是现在那些巨大的浮冰的数量也减少了很多。
会带来什么影响
《瞭望东方周刊》:你认为北冰洋的夏季无冰季会在2015年到2016年出现,到那时,整个8月份和9月份,北冰洋将没有海冰覆盖。如果这种情况真的发生了,那将会对北冰洋本身,对居住在那里的动物,以及人类造成什么影响?
沃德汉姆斯:北冰洋无冰的情况一旦发生,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最主要的影响是,北冰洋的海床温度将会升高。2011年夏季北冰洋的温度一度高达7摄氏度,大量的海冰就此消融。北极圈内大陆架主要由永久冻土构成,冰冻的沉积物从上一个冰河时代一直封存至今。温度上升时,永久冻土开始消融,从而释放出大量封存的甲烷。甲烷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这将进一步加快全球变暖的进程。
全球的气候系统将会发生变化,因为热带极地之间的温差在逐渐减少,这可能将会导致更多的风暴和极端气象的发生。
北冰洋的海洋生态系统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因为会有更大量的阳光将直接照射在海面上。之前北冰洋上的海冰会更容易将照射在其表面上的太阳光反射回去,但一旦失去冰层的话,反射也减少,从而会增加海洋对阳光的吸收,这相当于人类活动20年对海洋升温造成的影响。
由于吸收大量的阳光,这也会促使在年初出现更多的浮游生物。现在人们都意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北极熊生存困境。随着海冰的消失,它们要么被灭绝,要么回到陆地上捕猎。但是陆地栖息以及杂交繁殖也可能会导致北极熊物种的消失。
此外,对人们来说,在北冰洋地区进行原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发会变得更加容易,开通跨越北冰洋的海上航线会更加简单。当然,在夏天的无冰期,假如人们增加在北极的船运业务以及石油勘探行为的话,也将对当地物种造成严重威胁。
调整地球对阳光的反射率
《瞭望东方周刊》:为了避免类似北冰洋变暖无冰这样的全球性灾难的发生,你认为我们应该采取哪些紧急行动?你觉得世界各国为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有怎样的新思路?
沃德汉姆斯:我担心的是,现在大家已经难以避免北冰洋夏季无冰这样的情况发生了,因为这种状况正在逐步接近现实。 现在气候变化已经不再是我们为了未来几十年将会发生,因此需要未雨绸缪的问题,而是已经成为现实,已经产生影响的问题。
当然,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为了避免更糟糕的情况,即北冰洋在冬季也不再结冰,我们需要显著地减少碳排放。比如更多地使用钍这种核原料进行原子能发电,在这方面目前中国是其中的佼佼者。不过,极地无冰不是立即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能解决的,还需要在其他方面立即采取措施。
我们可以考虑利用地球工程学技术,调整地球对阳光的反射率,通过制造白云或者在大气层的上层释放喷雾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这样一来地球的温度就会有所降低。
另外,通过在海洋中播撒矿物质,使其能够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也是可选方案之一。
《瞭望东方周刊》:地球工程学技术是一个很有创意的构想,但是至今并没有实际操作起来。从2009年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到今年的“里约 20”峰会,这些全球的气候峰会看起来都给人“雷声大雨点小”的印象。在降低全球温度方面,你认为现在世界面临的主要困难有哪些?
沃德汉姆斯:从目前看,达成一项国际间的减少排放协议已经被证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使用地球工程学技术只是迫不得已之举,好比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因为在使用上层空间喷雾技术后,虽然全球整体会有所改观,但某些国家可能会遭受损失。
《瞭望东方周刊》:极地气候变化的问题是不少科学家关注的焦点,包括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在内的许多组织都曾预测称,北冰洋冰层融化速度会继续加快,但是等到2030年以后才会完全消融。在这方面,你和其他科学家的观点有什么不同?
沃德汉姆斯:在目前正在变化的数据方面,我们取得了一致,都认为北极的冰层正在消融,极地无冰的状况将会出现。但是,我们的区别在于有些科学家的模型预计,未来海冰的消融会有慢慢的反复,而我则认为这种情况很快出现。
目前北极海冰消融的速度惊人,2015年北极冰层全部消融是非常极端的预测,但是我坚持认为,这很可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