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资赴台投资动机、制约因素与应对策略研究

来源 :商场现代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30年来,大陆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的转型,海峡两岸经济关系取得重大发展,失衡与不对称现象依旧存在。除大陆对台出口受到严格管制与对台贸易存在巨额逆差外,台湾当局一直不允许大陆企业赴台湾投资,两岸经贸处在“间接、单向”的不对称状态。随着2009年7月1日,台湾当局正式开放192项陆资赴台,开启了两岸双向投资的全新时代。本文以两岸投资的发展现状出发,重点从政治文化、政策法规和经济社会三个方面对陆资赴台的可行性,制约因素进行探究,最后以浙江民营企业入台投资的模式与障碍出发,提出促进陆台双向投资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陆资本;台湾经济;对外投资;陆资赴台
  一、前言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大陆一直积极推动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两岸经贸往来日益密切,产业发展互动频繁。面对世界金融危机和周边经济体迅速崛起的挑战,两岸经济只有更紧密的联系才能共同健康发展,共同应对国际经济激烈竞争的挑战。众所周知资本的单向流动,既不利于两岸经贸关系的正常化发展,更不利于两岸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需要扶植与帮助民营企业促进对台投资。如何把从以“吸引台资”主的投资模式转向“双向投资”的模式,既是两岸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两岸长久文化交流合作的需要。
  二、两岸投资合作的投资动机
  对比大陆与台湾的产业比较优势后发现,目前两岸在产业比较优势上呈现一定的互补性。中国大陆现处于以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产业发展阶段,在传统初级产品与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相对的竞争优势;而台湾在经历过数次经济危机和经济变革后,产业结构已由劳动密集型转变为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知识服务型产业,现今中国台湾在电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技术、材料能源、环保与节能减排等产业都处于产业发展的高端。
  另外,2008年中国台湾将六大新兴产业生物科技、观光旅游、绿色能源、医疗照护、精致农业和文化创意作为其未来产业调整和发展的方向,这与大陆确定的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科技、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新兴产业有一定程度的共通性和重叠性。通过市场的开放,中国大陆可以将中国台湾的资本、先进的管理和技术优势同大陆的人力资源和市场优势结合起来,将自身产业发展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领域延伸,促进自己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真正实现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进而进入知识服务型产业的发展模式,从而最终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
  三、陆资赴台投资的可行性评估
  1.从政治文化层面分析陆资赴台的优势与困难
  (1)陆资赴台优势
  ①有良好的进入平台
  台湾地区虽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台湾和大陆两岸人民同为中华儿女,血脉相连、关系密切,相同的历史文化底蕴为陆资赴台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进入平台,能够引起两岸人民的深切共鸣。
  ②有互惠共进的契机
  由于政治文化的同根同源,陆资入岛更容易被信任和接受,并且会产生较少的利益冲突。海峡两岸能够在经济交流的各个方面优势互补、互相交流、共同发展。
  ③有良好的合作平台
  长期以来,中国大陆始终把两岸关系放在重要位置。近年来,两岸双方努力保持良性互动,两岸执政党间党际交流和高层互动出现新高潮,政治互信进一步加强。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海峡两岸交流基金会的成功举办、《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及《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等的签订,为陆资赴台投资搭建了一个非常良好的合作平台。
  (2)陆资赴台困难
  ①面临一定的沟通障碍
  台湾与大陆由于历史原因,曾长期未能得到良好沟通,处于近乎相互隔绝的状态。现在虽然已经恢复商务往来和文化交流多年,但是两岸人民在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差异,这无形之中对浙商赴台投资造成了软实力方面的劣势。
  ②反动势力的存在
  台湾目前依然存在“台独”的顽固势力,这些势力会极大地阻碍海峡两岸和平友好关系的发展,对两岸经贸关系产生负面影响。除此之外,一些反对两岸合作关系的活动,如“太阳花”运动等都成为阻碍陆资赴台投资的重要因素。
  ③歧视现象的存在
  就目前来说,台湾的经济状况较大陆的许多地区较为发达,加之历史原因和偏见的存在,一些台湾商户或民众对大陆赴台有一定的排斥心理,甚至对陆资抱有一种歧视心态。
  2.从政策法规层面分析陆资赴台的影响与限制
  2009年4月26日,海基会及海协会于南京成功举行“江陈会谈”,就陆资来台投资达成共识后,台湾随即完成开放陆资来台投资之相关政策、法规及配套措施,并颁布了一些法令,如《台湾地区及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大陆地区人民来台投资许可办法》、《大陆地区之营利事业在台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许可办法》等。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对陆资赴台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并带来了一些限制。
  (1)积极影响
  ①投资方式多样化
  不断完善的政策法规使得陆资可以采取更多直接或间接方式赴台投资,并且投资方式更加多元化、便捷化,例如,大陆企业可以通过参股、收购跨国公司在台业务进行投资,或通过合资、合作等间接投资的方式进入台湾市场。
  ②投资形式规范化
  海峡两岸的政策法规对陆资赴台的形式及过程做出了更加细致的要求,使得海峡两岸双向投资更加规范。目前,大陆投资主体赴台湾地区投资,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申请,并符合以下条件:是在大陆依法注册、经营的企业法人;具备投资所申报项目的资金、行业背景、技术和管理实力;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危害国家安全、统一等。
  ③海峡两岸互惠性日益突出
  中国大陆与台湾两地有着特殊的历史渊源,两地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均有密切关系。两岸的经贸关系受到政治因素、交通条件、人文环境等多方面的共同影响,既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又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两岸双向投资和经贸合作一方面具有良好的发展条件,在各方良好政策下,使两岸经贸关系逐渐形成互利互惠、合作双赢的局面。   (2)限制因素
  ①项目限制
  台湾方面针对陆资赴台出台了一些限制政策,例如,如果投资人是大陆地区军方投资或具有军事目的的企业,则限制其入台投资。大陆地区人民赴台投资之事业主管机关为经济部投资审议委员会,基于先紧后宽、循序渐进、有成果再扩大的开放原则,开发项目有制造业、服务业、公共建设。但是军民合用机场不开放等等。
  ②投资方式及组织形态
  大陆地区人民、法人、团体、其他机构或其于第三地区投资之公司,非经主管机关许可,不得在台湾地区从事投资行为。投资人如于经济上具有独占、寡占或垄断性地位、或对政治、社会、文化上具有敏感性或影响国家安全、或对国内经济发展或金融稳定有不利影响等情形者,均得禁止其投资。
  ③限制性规定
  一是限制大陆军方投资或具有军事目的的企业赴台投资,二是限制投资有关航空站及港口的投资比例,三是规定陆资存在“经济上具有独占、寡占或垄断性地位,政治、社会、文化上具有敏感性或影响台湾安全,对台经济发展或金融稳定有不利影响”3种情形的禁止投资。
  ④政策漏洞的存在
  “三难”障碍亟待破解:一是准入难。据了解,目前台当局对陆资开放的项目共计408项,仅占台当局开放项目总数的67%;而且在许多开放项目上,台当局设定陆资持股比例须低于50%,还附加不得对投资企业具有控制力等苛刻条件;二是审批难。大陆企业赴台设立子公司须经过“名称预查”和“文件认证”等复杂环节,冗长的审批周期使企业延误商机;三是上岛难。据了解,台当局对陆资企业驻台人员数量控制严格,“只准钱来,不准人来”的规定十分苛刻,影响企业经营。
  3.从经济社会层面分析陆资赴台的动因与效益
  首先,当今社会的发展,必须以全球化为方向,中国的社会市场经济亦是如此。大陆的经济虽然发展迅速,但是其中诟病也多,从地域的不均衡性和产业的很多特征可以看出这一点。最致命的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在很多企业在资金外投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没有真正的国际竞争力。企业的短期套利和没有长期规划使其最致命的弱点之一,要真正审视这一点,改变在国际投资中的不利局面,有很多地方需要共享台湾在对外投资方面的经验
  其次,从资金互流的角度看,来而不往非礼也。台湾很多资金注入大陆,大陆资金自然也希望注入台湾。台资最早进入大陆,是因为大陆的资金短缺,实质就是台湾“捧”大陆。现在随着人民币升值和大陆经济结构的调整,大陆资金外投已经成为趋势,也就意味着势可比肩的经济体大家互捧,悬殊的经济体,一方来捧另一方,现在陆资入岛的强烈意愿从最基本的层面讲,就是资本的上述规律使然。台湾方面进步一调整税负等政策,加之台湾人才技术好,产业链较为完整等,或可吸引大陆对台投资的意图。
  最后,大陆资金进入台湾也是中国文化和文明发展的必然,经济的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背后隐藏着东西方文化和文明的差异,甚至背后是文明的侵蚀,因此两岸的一贯共性和面临的共同威胁要小于双方之间的攻防。这也就意味着,在大中华文明与经济圈属中,台湾不能脱离大陆或大中华经济圈而独立存活,也说明两岸的整合经济不能各自取得经济上的卓越发展,而相互投资恰恰是整合的关键途径。
  四、台湾陆资发展的案例分析——以浙江为例
  1.浙企赴台投资状况分析
  (1)现有的陆资入台模式
  ①成立已销售为目的的贸易代表处
  目前中国大陆企业基于两岸已有贸易合作的基础上对台投资,在台湾设立以销售为目的的贸易代表处,基本上不进行产品生产。中小型企业与民营企业尝试以此模式深入台湾市场,并增加与原有贸易伙伴的技术合作和品牌构建,吸取台企宝贵经验。
  ②台湾创业者返台投资
  台商利用大陆的巨大市场与廉价劳动力创办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做大做强后返台投资台湾。首先,返台的台商可以早期在大陆的经营使企业具有强大的综合实力和经济能力做后盾,承受对台投资初期的亏损,维持子公司在台长期生存;其次,大陆资本可以利用台湾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贸易特点,通过投资台企来打开国际市场,进一步加强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但由于台湾当局的限制,目前台方给出的近400家对台投资的大陆机构和个人,以此投资模式现阶段只有深圳富士康、厦门欣贺等大企业采用。
  ③在台设立企业服务分点
  陆资入台对于完善国际性企业的跨地区甚至全球售后服务十分有利。当前陆资应在台客户要求,为方便售前 、售后服务在台设立服务分点,并为后续贸易创造条件。以往,苦于无法直接设立售后服务机构,只能与当地的相关机构合作,虽然也能为客户提供一定范围的服务,但毕竟这一渠道比较间接,无法满足客户多方面的需求。政策允许后,大陆企业可以前往投资设立自己的售后服务机构,这不仅提高了对当地客户的服务效率,同时也通过在台湾当地对相关行业产业链的观察与学习,促进了大陆企业全球售后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④入股台湾企业,实现互利双赢
  首先,现陆资可对具有技术和市场优势的台企大公司通过入股的方式进行投资,虽然现阶段收到ECFA条款及台湾当局的政策限制,大陆方面仍不能以增资、并购等投资方式享有台湾企业的控制权,但可以与台企强强联手弥补由政策原因带来的部分局限,同时也是实现互利双赢的有效手段。
  其次,处于发展成熟阶段的大陆高科技企业,在国内竞争对手较少,虽有余力拓展海外市场,可却要面临来自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高科技成熟企业的竞争压力,同时也存在被欧美国家有针对性地反倾销调查甚至制裁的风险。
  考虑这两个因素,可以以台湾为踏板进行过渡,利用台湾公司的相关行业专利进行技术上的交流互补,同时利用台湾的入海口,更便利地将产品远销主要海外市场,并规避反倾销风险。
  ⑤允许自然人在台投资
  目前台湾当局允许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并出于个人目的增多在台居留时间。一般情况为自然人投资,而法人投资案例暂无。这类情况的出现的原因一般为大陆居民与台湾同胞的婚姻,由于对个人财产的要求比较高,所以这类模式仅为个案。   (2)陆资赴台投资的产业方向
  浙江民营企业赴台投资意愿主要集中在制造、服务业和公共建设以及科技创新研发产品上等多个产业。
  ①服务业
  浙江省民营企业可借助台湾在服务业上形成的优势,实现合作互补、共同发展。是以合作求共赢,推动浙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相对而言,台湾企业在技术、市场开拓、管理经验等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而浙江民营企业企业在经营成本、生产能力、市场腹地等方面得天独厚。两岸企业界只要有交流就有合作的可能,有合作就有共赢的空间,陆资上岛投资“单打不如双打,独资不如合资”。同时,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时代潮流,从高起点定位,以全球的视野,谋划两岸建立紧密型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推动浙台经济整合,建构海峡东西岸合作机制,从而实现“双向合作,融合共赢”。
  ②制造业
  制造业包括纺织、汽车、橡胶制品、塑料制品、纺织等传统产业以及家电和计算机周边制造,电子零组件仅开放被动组件。调查表明,浙江民营企业具有“小产品、低成本、大市场、区域化、专业化”的经营优势。但是大部分民营企业是依靠廉价劳动力来盈利,而台湾目前劳动力成本要高于大陆,因此不适宜以加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可尝试以设计研发为主的制造业,形成在台设计在大陆加工的产业链,实现合作共赢,积极鼓励海内外企业在岛内设立研发中心与营运总部,努力将台湾建成“高附加值制造中心”的政策战略。
  ③公共建设
  依“促进民间参与公共建设法”由大陆企业携带资金赴台以BOT方式投资核准投资的公共建设。由于浙江省民营企业规模相对较小,专业人才缺乏。因此在公共建设这一块的要求也比较迫切,又恰逢台湾地区对陆资开放这一产业。浙江民营企业应把握这一机遇,提高公共建设平台以促进企业拓展。
  ④高科技产品
  据统计,浙江省民营企业经营产业集中在化工、化纤、金属、电子通讯、机械和纺织等上,高科技涉足较少。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大步伐的加快,民企意识到高科技新型产业是企业转型的重要契机,在赴台投资时,可以利用台湾经济发展快,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的优势促进企业转型。调研表示,浙江省50%以上的民营企业有赴台投资的意愿,在政策进一步优惠以后,比例将会有所上升。而80%以上的企业偏向于投资服务业、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
  2.促进陆台双向投资的对策建议
  这里结合大陆与台湾的自然人文关系、经济贸易现状、现有政策条例等分析促进两岸双向投资与经贸合作的具体策略。
  (1)合理利用自然地理环境优势,全方位打造良好交通运输线路
  台湾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大陆与台湾之间的地理距离较近,两岸具有优良的自然贸易条件,因此大力开发两岸间的交通线路将为两岸经贸合作带来更多便利。自两岸通邮、通航、通商的“三通”政策实施以来,大陆与台湾两地政府均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两岸间各类航线的建设。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是保障两岸经贸顺利合作的基础,因此,政府应继续出台相关政策,大力鼓励和支持两岸间交通路线的开辟与建设。一方面要增强水运系统功能,开辟更多的水运航线,降低运输成本;另一方面要加强空运航线建设,增加空中航线,增设来往两岸的航班等。加强先进运输技术的研发,尽可能地节约人力物力资源,使两岸间人员流通、货物流通更加方便、实惠、快捷,从而促进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
  (2)掌握两岸人文背景,创造良好商业交流契机
  在历史因素的影响下,两岸民众在生活习俗和思想观念等方面均存在较多不同点。为促进两岸经贸合作,必须加强观念的传输,鼓励两岸经贸集团和企业加强沟通联系,在商品和服务的相互输出环节应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迎合不同的市场偏好,尊重彼此的风俗人情。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双边友好关系的建设,对公民和企业加强引导与支持,加大两岸经贸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力度,为两岸经贸合作打通传统的思想障碍。同时促进两岸经贸学术交流,增进相互间了解,共同提高经贸理论与实践水平。加强对于两岸经贸合作专业人才的培养。
  (3)对两岸通商企业提供强有力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增强吸引力
  目前中国大陆台湾两岸的许多企业对于双边的经贸往来没有较为深入的探索和了解,对双向投资缺乏动机和热情,导致两岸经济交流还未达到非常频繁的程度,经贸合作出现障碍。针对于此,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宣传力度,实施具有实质性的经济支持政策,如提供适量的贸易补贴、对实力相对较弱的企业提供资金扶助等,帮助两岸企业全方位地实现相互交流,互通有无。双方秉持“平等互惠,循序渐进”的原则,争取促成自由贸易协议尽早签署,进一步促进两岸贸易的自由化。
  (4)掌握市场行情,使产业结构合理、商品适销对路
  中国大陆和台湾两地目前还存在着较大的市场差异,双方市场对于厂商能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要求不尽相同。大陆目前普遍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竞争力差的现象,在台湾甚至国外市场上占有的市场份额较小。基于此类情况,大陆企业应该合理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扩大产业规模,让产品向着高技术含量的方向发展,增加产品附加值,增添产品的实用性和创新性,以求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开辟出新的优势领地。
  (5)降低贸易壁垒,提供政策支持
  虽然目前大陆与台湾两地关系日益密切,不断向着团结友好和平统一的方向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历史和政治的原因,目前仍然存在众多制约两岸经贸合作的政策,使想要进入台湾市场的大陆企业遭遇较多阻碍,无法实现自由平等、健康发展的两岸经济合作关系。因此,政府有关部门,特别是台湾方面,应该努力减少贸易壁垒和限制政策,例如简化陆资赴台程序和手续、取消禁止投资的条例政策、增加开放项目等。两岸应通过和平协商的方式找到实现双方利益最大化的点,以求两岸经贸合作长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阮刚辉.浙江对台投资的发展现状及展望[J].经济观察,2010(6):34-35.
  [2]袁艳.ECFA框架下浙台企业加强经贸合作的对策与思路[J].地方商务,2010(8):76-79.
  [3]张冠华.“十二五”时期两岸产业合作的机遇与方向[J].台湾研究·两岸经贸,2011(3):16-21.
  [4]郑鸣,张盛铭.ECFA签订后海峡两岸资本市场的合作研究[J].台湾研究·两岸经贸,2011(3):23-29.
  [5]林建甫.两岸华人四地资本市场竞争与合作策略分析[J].发展研究,2011(9):19-24.
  [6]王建民.海峡两岸经济关系与经济合作发展形势评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0(8):54-61.
其他文献
摘 要: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发展三阶段:技术研发——新产品市场化——高新技术企业形成。现行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主要分为税收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政策,本文采用茂名2001-2013年相关数据的对本市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发展三阶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税收优惠和政府补贴对技术研发阶段影响显著,但对新产品市场化和高新技术企业个数的增长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由此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
期刊
本文为2013年度衡阳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衡阳农民收入增长变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3B(I)09  摘 要:本文对衡阳农民收入增长变化的特征进行剖析,研究了随着农民收入的增长,农民消费结构的变化特征。探讨了农民消费结构存在的不合理方面,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民;收入;消费结构  近几年,我国围绕解决“三农”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出现农民增收的可
期刊
摘 要:随着国内宏观调控与金融环境的影响,红木产业周期时间长且资金投入高,在持续的低迷的经济状态下红木企业资金回笼受阻,资金链断裂使得大量企业濒临破产,融资成了企业经营可持续的发展基础与制约条件。本文通过企业分布情况、经营融资状况等综合分析,围绕企业基本情况、外部环境等多方面研究,福建省红木产业融资状况,寻求福建红木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莆田市红木企业聚集地融资情况,根据红木产业融资难的原因,
期刊
摘 要:本文选取大学生消费现状为主题,以安徽财经大学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文献收集等形式获取数据,并通过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方差分析,剖析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消费水平、消费行为等消费形态。研究结果表明:在众多影响因素中,家庭年均纯收入和家庭所在地对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消费水平和消费行为产生了显著影响。并此基础上本文对其消费教育提出相关建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关键词:大学
期刊
摘 要:通过对工业化发展水平指标的构建及金堂县工业化发展水平的实证测算,解析出金堂县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就业结构还不尽合理、工业劳动生产率明显偏低、城镇化率不高、科技创新水平尚需提高等五方面问题,为新常态下金堂新型工业化及县域经济发展找准了战略突破口。  关键词:新常态;新型工业化;指标体系  一、金堂县工业经济总体概况  金堂是成都市辖远郊区县,县域面积1156平方公里,辖21个乡镇和2个省级工业
期刊
摘 要:金融创新是推动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操作不当,会直接对金融法律的应用效果造成影响。金融创新是金融深化的突破口,对整个金融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从运行方式入手,根据在现有的发展基础上对其进行优化分析。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金融法律作为一种监督和管理的手段对金融创新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本文将以金融创新和金融法律之间的关系为研究点,对金融创新和金融法律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对影响企业资金成本的指标进行了降维处理,将17个影响指标变量变成了6个综合变量,然后将综合变量输入到支持向量回归机(SVR)模型中,最后确定模型是有效的可以用来进行企业资金成本的预测。  关键词:PCA;SVR;企业资金成本  一、基本理论  主成分分析(Prine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起初由英国的Karl Pearosn运用
期刊
摘 要:目前世界范围内文化企业蓬勃发展,文化产业欣欣向荣,但是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却受种种羁绊而略显逊色。文化企业的融资问题一直都是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本文从文化企业层面,通过分析文化产业融资困境,力求提出可行的融资建议。  关键词:文化企业;融资困境;创新  一、文化产业融资现状  魏鹏举认为连续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为文化产业创造了巨大的需求,这是文化产业受到金融资本青睐的主要原因,不断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稳步发展,民营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在国民生产总值比例逐步增加,尤其是家族企业。浙江省作为我国家族企业较为集中区域,家族企业在推进浙江省产业结构转型和经济效益增加中,具有重要作用和地位。 经济和金融全球一体化,以及我国经济体制深化改革,为我国家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转折性机遇,而家族企业中的继承问题,一直是制约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难题,可见,探索转型期我国家族企业的继承机
期刊
摘 要:企业并购重组已成为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重要手段,由于直接上市耗费时间较长,很多企业选择借壳上市,因此买壳与卖壳频现于企业的并购重组中。本文将主要针对万好万家的并购重组活动,从多角度对其“买壳”和“卖壳”过程进行分析,探究其并购重组的动机、各利益主体得失及资产重组结果。  关键词:并购重组;资产置换;买壳;卖壳  作为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重要手段,企业并购重组层出不穷并日益复杂化和巨额化。由于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