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11-0179-02
摘要: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在教师的帮助下,以一个共同的任务为中心,在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我探究和分组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
关键词:任务驱动 计算机绘图 教学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CAD绘图软件的学习已成为部分专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门学科灵活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特别是面对应用软件日新月异的趋势,学生往往显得束手无策。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寻找知识的共性,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计算机绘图》课的教学目标既要求重视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要以应用软件为载体,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不是应用软件本身。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检验其学习效果的主要标准。
在这种情况下,我主要采用了“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从完成某一“任务”着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或确定学习目标,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再通过讨论、讲解或操作,使之完成“任务”,从而学会相关的理论或技能。这种方法既突出了“应用”,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了学生对一些理论学习望而生畏的问题,使课堂教学在师生共同研究、讨论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对学习效果的检验也是重要的一环。学生是否完成任务及质量如何需要靠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检验和评价,这样既对学生的劳动进行了肯定,也完成了教学任务。
1 创设情境、设置任务
1.1 任务设置的生活性和趣味性:“任务驱动”式教学中任务的设置首先要有趣味性。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设置的任务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很难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学生的兴趣往往来源于生活,如何利用CAD绘图软件来解决他们生活中和专业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内容之一,因此,任务设置的生活性和趣味性是紧密相关的。
如:在《AutoCAD 2007建筑制图》(人民邮电出版社),在第一章AutoCAD用户界面及基本操作的学习里面,我首先让学生自己对CAD软件进行一些了解操作,要求同学们大胆尝试,等待同学们基本都完成了,然后再对软件界面的设置进行一个详细讲解,让同学们意识到这个软件还有很多东西可以设置,学生对这个任务兴趣非常大,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参与度很高。这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达到了最佳的学习效果。
1.2 任务设置的系统性:任务的设置就是教学要达到的目标。由于解决这个任务要涉及到该课题的许多知识点,通常是许多课时的学习内容,因此,在任务设计时就要处理好整体任务和每一节课的单元任务之间的关系,不要使单元任务与整体任务脱节或毫无关系,设置任务时要把握好单元任务和整体任务的关系。
《计算机绘图》课的每一个课题都有其完整的教学内容,如界面及基础知识,绘图命令基础,绘图技巧等,都能解决各自不同类型的任务。每一个类型的任务就是一个完整的任务,也就是我们要求学生在学完这个课题后达到的目标。单元任务的设计要围绕整体任务的完成进行构思,以确保教学效果和最终目标的完成。
1.3 任务设置的差异性:首先《计算机基础》课是《计算机绘图》这门课的基础课程,由于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农村的学生相对多些,这就造成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绘图的起点不同,水平不同,个人的需求也不同。如果还按照传统的一刀切的集体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就会制约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必须采取个别化的分层次教学方式,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针对这一问题,我在上了两周课之后,通过仔细观察,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及灵活性进行了分析,再通过后面章节的上机操作检测他们动手操作的学习水平。然后根据全班各层次学生实际,分层制定学习目标和内容,并且采用分组,让操作性强的学生带动操作慢的学生。学习内容力求丰富、开放、弹性化,做到保底不封顶。
1.4 任务设置的可操作性和可考核性:任务明确后,最好的教学方法是让同学们在教师的指导下,或讨论或探索来完成任务,而不是全部由教师来演示操作。教师在指导学生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以后,就应该尽快将任务交给同学们来单独或共同完成。因此,任务设置要有可操作性,学生要知道自己上机做什么,明确将要完成什么任务,而不是漫无目的的进行操作。
此外,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师现在上课都利用一台安装了电子教室的教师机进行正常的教学,这个软件可以给不同的学生分发不同的任务,也可以让同学们通过自己的电脑将每节课的操作练习上交至教师机,由教师对学生完成的任务进行评价,每上一次课进行一次考核,也可以让同学们自己进行评价。除了学生提交的作业,教师还要进行及时的跟踪和检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是否完成了基本任务,老师要能够一眼就能看出,以便及时进行记录。
2 分组讨论、完成任务
2.1 分析任务、提出问题:提出任务之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而要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即提出问题。这个时候应该是课堂气氛最活跃的时候。提出的问题中,一些是以前已经学习过的,这些问题学生自己就会给出解决方案;另一些是没有学习过的,即稳含在任务中的新知识点,这也正是这个任务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最好都是由学生提出。在学生最初还没有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时,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问题时,要采用先粗后细,逐步求精的方法。对于某些任务,在这一步不可能把所有的问题一次都提出来。对于一些任务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只有亲自做到那一步才有可能提出问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再去提出并解决相应的问题。
2.2 探索研究、解决问题:问题提出后,就需要学生通过上机实践完成任务。学生可以先通过自主探索或者互助协作开展探究活动。学生围绕主题展开学习,查阅书籍上的基本步骤,进行尝试探索,完成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
俗话说,十个手指头伸出来不一般齐。任何时候,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差异。因此,尽管我们已经把问题讨论清楚,但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一些学生还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时教师要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完成任务。
3 提交结果、效果评价
根据计算机绘图课的特点,应关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以及获取知识的经验与教训,使其真正得到提高。不应过多地看重学生所获得知识的对与错。课堂评价是对学生能力的客观评价,应该既符合社会的要求,又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要特别注意,不仅要指出学生的优点,也要看到学生的弱点,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我的做法是,每个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都必须互相交流,大家讨论评点,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评价的内容包括:是否完成了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熟练应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学间相互协作的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了更为活泼的形式,如:同学们完成任务之后,作为奖励可以让他们玩一会益智游戏等。
总之,我在布置“任务”时,都仔细推敲每个知识点、统筹兼顾,为学生设计构造出一系列典型的操作“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方法。真正体现教学中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辅的设计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训练他们的各种创造性思维,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摘要: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在教师的帮助下,以一个共同的任务为中心,在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我探究和分组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
关键词:任务驱动 计算机绘图 教学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CAD绘图软件的学习已成为部分专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门学科灵活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特别是面对应用软件日新月异的趋势,学生往往显得束手无策。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寻找知识的共性,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计算机绘图》课的教学目标既要求重视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要以应用软件为载体,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不是应用软件本身。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检验其学习效果的主要标准。
在这种情况下,我主要采用了“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从完成某一“任务”着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或确定学习目标,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再通过讨论、讲解或操作,使之完成“任务”,从而学会相关的理论或技能。这种方法既突出了“应用”,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了学生对一些理论学习望而生畏的问题,使课堂教学在师生共同研究、讨论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对学习效果的检验也是重要的一环。学生是否完成任务及质量如何需要靠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检验和评价,这样既对学生的劳动进行了肯定,也完成了教学任务。
1 创设情境、设置任务
1.1 任务设置的生活性和趣味性:“任务驱动”式教学中任务的设置首先要有趣味性。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设置的任务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很难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学生的兴趣往往来源于生活,如何利用CAD绘图软件来解决他们生活中和专业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内容之一,因此,任务设置的生活性和趣味性是紧密相关的。
如:在《AutoCAD 2007建筑制图》(人民邮电出版社),在第一章AutoCAD用户界面及基本操作的学习里面,我首先让学生自己对CAD软件进行一些了解操作,要求同学们大胆尝试,等待同学们基本都完成了,然后再对软件界面的设置进行一个详细讲解,让同学们意识到这个软件还有很多东西可以设置,学生对这个任务兴趣非常大,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参与度很高。这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达到了最佳的学习效果。
1.2 任务设置的系统性:任务的设置就是教学要达到的目标。由于解决这个任务要涉及到该课题的许多知识点,通常是许多课时的学习内容,因此,在任务设计时就要处理好整体任务和每一节课的单元任务之间的关系,不要使单元任务与整体任务脱节或毫无关系,设置任务时要把握好单元任务和整体任务的关系。
《计算机绘图》课的每一个课题都有其完整的教学内容,如界面及基础知识,绘图命令基础,绘图技巧等,都能解决各自不同类型的任务。每一个类型的任务就是一个完整的任务,也就是我们要求学生在学完这个课题后达到的目标。单元任务的设计要围绕整体任务的完成进行构思,以确保教学效果和最终目标的完成。
1.3 任务设置的差异性:首先《计算机基础》课是《计算机绘图》这门课的基础课程,由于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农村的学生相对多些,这就造成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绘图的起点不同,水平不同,个人的需求也不同。如果还按照传统的一刀切的集体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就会制约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必须采取个别化的分层次教学方式,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针对这一问题,我在上了两周课之后,通过仔细观察,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及灵活性进行了分析,再通过后面章节的上机操作检测他们动手操作的学习水平。然后根据全班各层次学生实际,分层制定学习目标和内容,并且采用分组,让操作性强的学生带动操作慢的学生。学习内容力求丰富、开放、弹性化,做到保底不封顶。
1.4 任务设置的可操作性和可考核性:任务明确后,最好的教学方法是让同学们在教师的指导下,或讨论或探索来完成任务,而不是全部由教师来演示操作。教师在指导学生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以后,就应该尽快将任务交给同学们来单独或共同完成。因此,任务设置要有可操作性,学生要知道自己上机做什么,明确将要完成什么任务,而不是漫无目的的进行操作。
此外,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师现在上课都利用一台安装了电子教室的教师机进行正常的教学,这个软件可以给不同的学生分发不同的任务,也可以让同学们通过自己的电脑将每节课的操作练习上交至教师机,由教师对学生完成的任务进行评价,每上一次课进行一次考核,也可以让同学们自己进行评价。除了学生提交的作业,教师还要进行及时的跟踪和检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是否完成了基本任务,老师要能够一眼就能看出,以便及时进行记录。
2 分组讨论、完成任务
2.1 分析任务、提出问题:提出任务之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而要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即提出问题。这个时候应该是课堂气氛最活跃的时候。提出的问题中,一些是以前已经学习过的,这些问题学生自己就会给出解决方案;另一些是没有学习过的,即稳含在任务中的新知识点,这也正是这个任务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最好都是由学生提出。在学生最初还没有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时,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问题时,要采用先粗后细,逐步求精的方法。对于某些任务,在这一步不可能把所有的问题一次都提出来。对于一些任务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只有亲自做到那一步才有可能提出问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再去提出并解决相应的问题。
2.2 探索研究、解决问题:问题提出后,就需要学生通过上机实践完成任务。学生可以先通过自主探索或者互助协作开展探究活动。学生围绕主题展开学习,查阅书籍上的基本步骤,进行尝试探索,完成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
俗话说,十个手指头伸出来不一般齐。任何时候,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差异。因此,尽管我们已经把问题讨论清楚,但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一些学生还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时教师要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完成任务。
3 提交结果、效果评价
根据计算机绘图课的特点,应关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以及获取知识的经验与教训,使其真正得到提高。不应过多地看重学生所获得知识的对与错。课堂评价是对学生能力的客观评价,应该既符合社会的要求,又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要特别注意,不仅要指出学生的优点,也要看到学生的弱点,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我的做法是,每个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都必须互相交流,大家讨论评点,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评价的内容包括:是否完成了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熟练应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学间相互协作的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了更为活泼的形式,如:同学们完成任务之后,作为奖励可以让他们玩一会益智游戏等。
总之,我在布置“任务”时,都仔细推敲每个知识点、统筹兼顾,为学生设计构造出一系列典型的操作“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方法。真正体现教学中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辅的设计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训练他们的各种创造性思维,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