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城镇园林的重要性、当今城镇园林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以后的发展趋势四个论点展开论述。
【关键词】 城镇园林建设;现状;发展趋势
前言:
经过多年的城市发展,人们只顾在提高经济发展,同时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也不断地在恶化并减少。此时城市园林建设已经变得刻不容缓,这不仅有效地改善了城市面貌和城市环境,舒缓人们在繁忙工作中生活压力,还提高了城市的品质以及投资环境。近年来,各地都加大对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投入,纷纷提出创建“绿色家园、建设生态城市”的口号。因此搞好城市园林建设是每座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城镇园林的重要性
1.进行光合作用,减轻空气污染。
绿化树木它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而林木的叶面可以沾着及吸附浮尘,并能够防止沉积污染物被风吹扬。故有净化空气的作用。据研究指出,树木的叶沉积浮游尘的最大量可达每公顷三十至六十八吨,可减轻空气污染。
2.减缓噪音
伴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条条沥青马路的铺设也带来了喧嚣在马路上汽车马达的轰鸣声、鸣笛声、轮胎与路面的摩擦声,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困扰。据研究指出:噪音0~50分贝时,舒适、细语声;50~90分贝,妨碍睡眠,难过、焦虑;90~130时,耳朵发痒、疼痛;超过130分贝时,耳膜破裂,耳聋。植物的叶与枝条轻而柔软能吸收声波,宽阔高大且浓密的树丛可以减弱噪音5db-10db;乔灌草结构带30m宽可降低噪音3db-5db。
3.改善城市小气候
城市绿林在酷热的夏季,其枝叶形成浓郁覆地,直接遮挡来自太阳的辐射热而且也阻隔了来自地面、墙面和其他相邻物体的反射热。同时,城市绿化地段有强烈蒸散作用,它可消耗掉太阳辐射能量的60%-75%,因而能使城市气温显著降低,高温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在严寒多风的天气里,也能使温度降低较为缓和。
4.美化城市环境
城市园林绿化一般以乔灌草相结合配置,这些花、草、树木不但具有显著的生态作用,而且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布局合理、设计美观的城市绿地不仅可改善城市环境,而且可美化城市,使人赏心悦目,一年四季五颜六色的花,千姿百态的造型,均可为城市增添几分自然美。
5.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追求物质需求的同时更加重视对精神生活的需求。在城市中生活的人群,大多数过着有规律的生活,加上现在人们工作节奏快,生活压力大,生活中又缺乏自然美,缺乏宁静感,因而城里人渴望回归自然,渴望返璞归真。而园林绿化的好坏对城市面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没有花草树木的装饰,整个城市就显不出生机。把大量具有自然气息的花草树木引进城市,按照园林手法加以组合栽植,就能形成美好的自然景色,美化人居环境,美化市容,使现代建筑更具有田园风光。同时也能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净化空气,有益于身心健康,进入美好的园林景色中,让人们能够最大限度地感受大自然,达到放松身心,消除疲劳的效果。
二、当今城镇园林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建设园林化城市的带动下,城市园林已经成为一门新兴环境产业。在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调控下,城市园林与经济发展形成了相互促进、互为基础的态势,也从中显示着古老园林的崭新魅力。在绿色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城市绿地系统的结构组成发生了巨大变化。
七十年代末,我国提出城市绿化“连片成团,点线面结合”方针后,城市绿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八十年代后期,出现了北方以天津为代表的“大环境绿化”,南方以上海为代表的“生态园绿化”。1999年底,全国667个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591,000hm2,绿地率23%,覆盖率27.44%,人均公共绿地6.5m2,涌现出北京、大连、烟台、青岛、南京、厦门、深圳、珠海、南宁等20个“园林绿化先进城市”。
据《2010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全国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已达149.45万公顷、绿地面积133.81万公顷、公园绿地面积40.16万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8.22%、绿地率34.1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66平方米。
三、当前城镇园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人们对园林概念理解模糊
虽然人们认识到,城镇园林的可实施性,但对城镇园林的概念还模糊不清,存在偏差:有人认为,城镇园林就是在城市空地上多栽树,树多了,就可以了;也有人认为,城镇园林就是植物造园,植物造景,减少建筑比例,以为绿量大了,生态水平就高了。其正确的理念是“创造多样性的自然生态环境,以追求人与自然共生的乐趣,来提高人们的自然志向,使人们在观察自然学习自然的过程中,认识到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缺乏专业施工队伍
绿化施工队伍良莠不齐,难以充分体现工程的设计思想。绿化工程不同于建筑工程,其严谨性、技术性不是很强,这让许多人误认为绿化施工不过是种种树,铺铺草坪而已,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又加上其可观的利润,致使许多素质不高的个体队伍纷纷涌入绿化施工行业,只知道机械的照搬图纸。殊不知:“三分设计,七分施工”,一个良好的景观工程需要设计者与施工者共同完成,一个有创意的设计,更需要一支精良的施工队伍。
3.缺乏创新意识,内容太单调
随着园林行业发展的日新月异,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涌现,一些城市园林广场采用了霓虹灯、音乐喷泉等新颖的技术手法。大部分的城市园林对这些信息技术不为关注,依然还采用传统手法。从而导致城镇园林手法无法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还有的城市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没有尊重生态学关于植物种类多样性的种植原则,要么品种单一,没考虑植物品种的多样性,要么一块园林中种植上百种的树木,而且一味追求名贵树种,只是简单的增加树木的种类,而没考虑这些树种的具体生长情况,很难形成稳定的植物生存环境,不利于保持园林生态结构的稳定性。 4.盲目跟风现象
园林建设在大城市做的相对较完善,但小城镇对园林绿化的建设不够成熟,多数在模拟大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盲目的追求宽广的草坪、广阔的景观空间以及名贵的绿色景观植物。而对于小城镇是否适合这样的建设、是否需要这样的建设,不做任何的考虑,这种盲目模仿造成不必要资金的浪费,而且也没有发挥出小城镇自身的个性优势。
四、城镇园林建设的发展趋势
1.生态化发展
(1)生态园林的植物群落应有一定的表现面积来表现群落的种类组成,水平结构,垂直结构以及影响群落过程的所有要求。因此每一种植物都应有一定的规模和分布面积,也只有如此才能形成一定的群落环境。在现代化的城市园林规划与建设中,要改变以往的点缀式绿化为主的模式,就要讲规模和效应,尽量少建小品、假山,喷水池、等硬质景观,以免打破植物群落的水平分布格局、群落结构。从而降低群落整体的观赏价值和环境效应。
(2)生态园林发展多样化
生态园林是城市的人工植物群落与周围环境形成的一个小的生态系统,要维持其稳定与平衡,保持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其植物群落也应多样化。在城市生态园林的规划建设中应使不同类型的植物群落交错分布。物种的多样性是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基础,它能提高园林的观赏价值,增强园林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增加其环境效应。不同的审美情趣,不同的生态功能以及不同的立地条件对生态园林的植物群落提出了多样性的要求,只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才能形成缤纷多彩的群落景观,满足人们的不同审美要求,丰富城市居民的生活,减少因城市的拥挤及建筑物的高大及单调所带来的压抑感;也只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才能构建具有不同生态功能的植物群落,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2.可持续发展
一九九二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明确提出了人类社会发展应该是可持续的发展。由于人类的经济活动导致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自然资源日益枯竭,许多可再生资源严重失调的今天,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是人类对自身发展历程的清醒回顾和深刻反思所探索到的一条真理,它已成为当代人类社会谋求发展必须切实遵循的基础战略。
近年来国际社会发出了"城市必须与自然共存"的强烈呼声强调城市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发展。"人类渴望自然,城市呼吁绿化"深刻揭示了城市环境建设中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指出了现代社会人们的普遍愿望。城市园林绿化作为一项基础建设行业,作为城市环境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发挥重要作用。
3.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城市生态系统是以人为中心的复杂的自然-社会-经济系统。城市环境的实质含义是人类聚居的环境。城市园林绿化是以人(居民)为主要对象进行服务的事业。园林绿化产生的"景观效益"是以改善人的心理机能和精神状态上服务于人类;"游憩效益"则是从改善人的行为方式服务于人类。总的目标是追求人与环境的协调,实质上是一个以人为主体的生态问题。
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中,人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与人这个主体相对应的环境也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含义。园林作为一门具有优化环境功能和有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的科学和建设行业,可以在上述两个领域中同时为人类提供服务。人们通过园林建设为人类社会创造的环境,既要致力于建设生态健全的环境,也要致力于建设文化、科学、艺术相互融洽与和谐的环境,同时也应是具备文化审美价值的环境。融生态、文化、科学、艺术为一体的园林建设,才更符合于人与环境的关系中人对环境综合要求的生态准则。因此,园林绿化建设以人为主体的服务功能,不仅体现于优化环境质量,促进人类身心健康,也应充分体现于继承和弘扬我国的文化,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文化艺术修养水平、社会行为道德水准水平和综合素质水平,全面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满.论我国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方向[J].中国风景园林网,2009,9(16)
[2]孙华勤.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方案规划简论[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8):150,154.
[3]景星蓉,张健.生态城市及城市生态系统理论.[J].城市问题.2004(6):20-23.
[4]《中国城镇化》仇保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5-1
【关键词】 城镇园林建设;现状;发展趋势
前言:
经过多年的城市发展,人们只顾在提高经济发展,同时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也不断地在恶化并减少。此时城市园林建设已经变得刻不容缓,这不仅有效地改善了城市面貌和城市环境,舒缓人们在繁忙工作中生活压力,还提高了城市的品质以及投资环境。近年来,各地都加大对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投入,纷纷提出创建“绿色家园、建设生态城市”的口号。因此搞好城市园林建设是每座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城镇园林的重要性
1.进行光合作用,减轻空气污染。
绿化树木它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而林木的叶面可以沾着及吸附浮尘,并能够防止沉积污染物被风吹扬。故有净化空气的作用。据研究指出,树木的叶沉积浮游尘的最大量可达每公顷三十至六十八吨,可减轻空气污染。
2.减缓噪音
伴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条条沥青马路的铺设也带来了喧嚣在马路上汽车马达的轰鸣声、鸣笛声、轮胎与路面的摩擦声,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困扰。据研究指出:噪音0~50分贝时,舒适、细语声;50~90分贝,妨碍睡眠,难过、焦虑;90~130时,耳朵发痒、疼痛;超过130分贝时,耳膜破裂,耳聋。植物的叶与枝条轻而柔软能吸收声波,宽阔高大且浓密的树丛可以减弱噪音5db-10db;乔灌草结构带30m宽可降低噪音3db-5db。
3.改善城市小气候
城市绿林在酷热的夏季,其枝叶形成浓郁覆地,直接遮挡来自太阳的辐射热而且也阻隔了来自地面、墙面和其他相邻物体的反射热。同时,城市绿化地段有强烈蒸散作用,它可消耗掉太阳辐射能量的60%-75%,因而能使城市气温显著降低,高温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在严寒多风的天气里,也能使温度降低较为缓和。
4.美化城市环境
城市园林绿化一般以乔灌草相结合配置,这些花、草、树木不但具有显著的生态作用,而且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布局合理、设计美观的城市绿地不仅可改善城市环境,而且可美化城市,使人赏心悦目,一年四季五颜六色的花,千姿百态的造型,均可为城市增添几分自然美。
5.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追求物质需求的同时更加重视对精神生活的需求。在城市中生活的人群,大多数过着有规律的生活,加上现在人们工作节奏快,生活压力大,生活中又缺乏自然美,缺乏宁静感,因而城里人渴望回归自然,渴望返璞归真。而园林绿化的好坏对城市面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没有花草树木的装饰,整个城市就显不出生机。把大量具有自然气息的花草树木引进城市,按照园林手法加以组合栽植,就能形成美好的自然景色,美化人居环境,美化市容,使现代建筑更具有田园风光。同时也能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净化空气,有益于身心健康,进入美好的园林景色中,让人们能够最大限度地感受大自然,达到放松身心,消除疲劳的效果。
二、当今城镇园林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建设园林化城市的带动下,城市园林已经成为一门新兴环境产业。在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调控下,城市园林与经济发展形成了相互促进、互为基础的态势,也从中显示着古老园林的崭新魅力。在绿色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城市绿地系统的结构组成发生了巨大变化。
七十年代末,我国提出城市绿化“连片成团,点线面结合”方针后,城市绿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八十年代后期,出现了北方以天津为代表的“大环境绿化”,南方以上海为代表的“生态园绿化”。1999年底,全国667个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591,000hm2,绿地率23%,覆盖率27.44%,人均公共绿地6.5m2,涌现出北京、大连、烟台、青岛、南京、厦门、深圳、珠海、南宁等20个“园林绿化先进城市”。
据《2010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全国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已达149.45万公顷、绿地面积133.81万公顷、公园绿地面积40.16万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8.22%、绿地率34.1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66平方米。
三、当前城镇园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人们对园林概念理解模糊
虽然人们认识到,城镇园林的可实施性,但对城镇园林的概念还模糊不清,存在偏差:有人认为,城镇园林就是在城市空地上多栽树,树多了,就可以了;也有人认为,城镇园林就是植物造园,植物造景,减少建筑比例,以为绿量大了,生态水平就高了。其正确的理念是“创造多样性的自然生态环境,以追求人与自然共生的乐趣,来提高人们的自然志向,使人们在观察自然学习自然的过程中,认识到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缺乏专业施工队伍
绿化施工队伍良莠不齐,难以充分体现工程的设计思想。绿化工程不同于建筑工程,其严谨性、技术性不是很强,这让许多人误认为绿化施工不过是种种树,铺铺草坪而已,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又加上其可观的利润,致使许多素质不高的个体队伍纷纷涌入绿化施工行业,只知道机械的照搬图纸。殊不知:“三分设计,七分施工”,一个良好的景观工程需要设计者与施工者共同完成,一个有创意的设计,更需要一支精良的施工队伍。
3.缺乏创新意识,内容太单调
随着园林行业发展的日新月异,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涌现,一些城市园林广场采用了霓虹灯、音乐喷泉等新颖的技术手法。大部分的城市园林对这些信息技术不为关注,依然还采用传统手法。从而导致城镇园林手法无法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还有的城市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没有尊重生态学关于植物种类多样性的种植原则,要么品种单一,没考虑植物品种的多样性,要么一块园林中种植上百种的树木,而且一味追求名贵树种,只是简单的增加树木的种类,而没考虑这些树种的具体生长情况,很难形成稳定的植物生存环境,不利于保持园林生态结构的稳定性。 4.盲目跟风现象
园林建设在大城市做的相对较完善,但小城镇对园林绿化的建设不够成熟,多数在模拟大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盲目的追求宽广的草坪、广阔的景观空间以及名贵的绿色景观植物。而对于小城镇是否适合这样的建设、是否需要这样的建设,不做任何的考虑,这种盲目模仿造成不必要资金的浪费,而且也没有发挥出小城镇自身的个性优势。
四、城镇园林建设的发展趋势
1.生态化发展
(1)生态园林的植物群落应有一定的表现面积来表现群落的种类组成,水平结构,垂直结构以及影响群落过程的所有要求。因此每一种植物都应有一定的规模和分布面积,也只有如此才能形成一定的群落环境。在现代化的城市园林规划与建设中,要改变以往的点缀式绿化为主的模式,就要讲规模和效应,尽量少建小品、假山,喷水池、等硬质景观,以免打破植物群落的水平分布格局、群落结构。从而降低群落整体的观赏价值和环境效应。
(2)生态园林发展多样化
生态园林是城市的人工植物群落与周围环境形成的一个小的生态系统,要维持其稳定与平衡,保持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其植物群落也应多样化。在城市生态园林的规划建设中应使不同类型的植物群落交错分布。物种的多样性是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基础,它能提高园林的观赏价值,增强园林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增加其环境效应。不同的审美情趣,不同的生态功能以及不同的立地条件对生态园林的植物群落提出了多样性的要求,只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才能形成缤纷多彩的群落景观,满足人们的不同审美要求,丰富城市居民的生活,减少因城市的拥挤及建筑物的高大及单调所带来的压抑感;也只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才能构建具有不同生态功能的植物群落,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2.可持续发展
一九九二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明确提出了人类社会发展应该是可持续的发展。由于人类的经济活动导致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自然资源日益枯竭,许多可再生资源严重失调的今天,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是人类对自身发展历程的清醒回顾和深刻反思所探索到的一条真理,它已成为当代人类社会谋求发展必须切实遵循的基础战略。
近年来国际社会发出了"城市必须与自然共存"的强烈呼声强调城市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发展。"人类渴望自然,城市呼吁绿化"深刻揭示了城市环境建设中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指出了现代社会人们的普遍愿望。城市园林绿化作为一项基础建设行业,作为城市环境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发挥重要作用。
3.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城市生态系统是以人为中心的复杂的自然-社会-经济系统。城市环境的实质含义是人类聚居的环境。城市园林绿化是以人(居民)为主要对象进行服务的事业。园林绿化产生的"景观效益"是以改善人的心理机能和精神状态上服务于人类;"游憩效益"则是从改善人的行为方式服务于人类。总的目标是追求人与环境的协调,实质上是一个以人为主体的生态问题。
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中,人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与人这个主体相对应的环境也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含义。园林作为一门具有优化环境功能和有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的科学和建设行业,可以在上述两个领域中同时为人类提供服务。人们通过园林建设为人类社会创造的环境,既要致力于建设生态健全的环境,也要致力于建设文化、科学、艺术相互融洽与和谐的环境,同时也应是具备文化审美价值的环境。融生态、文化、科学、艺术为一体的园林建设,才更符合于人与环境的关系中人对环境综合要求的生态准则。因此,园林绿化建设以人为主体的服务功能,不仅体现于优化环境质量,促进人类身心健康,也应充分体现于继承和弘扬我国的文化,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文化艺术修养水平、社会行为道德水准水平和综合素质水平,全面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满.论我国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方向[J].中国风景园林网,2009,9(16)
[2]孙华勤.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方案规划简论[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8):150,154.
[3]景星蓉,张健.生态城市及城市生态系统理论.[J].城市问题.2004(6):20-23.
[4]《中国城镇化》仇保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