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老年精神障碍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老年精神疾病患者多合并躯体疾病,63例患者经药物治疗后总有效率为58.7%,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比较轻微,患者耐受性良好。结论: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幻觉、妄想以及睡眠障碍等,且合并躯体疾病,给予其对症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关键词:老年;精神障碍;临床特点
【中图分类号】R74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7-0360-01
随着当前老龄化不断加剧,且老年患者因身心受到来自自身以及社会的方面的影响,极易并发心理以及生理上疾病,重视老年人身体健康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1]。本次研究中,分析老年精神障碍疾病的临床特点,并提出对应的治疗措施,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选取对象
分析研究选取我院从2013年1月到2014年3月收治的63例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调查标准:患者年龄为62-75岁,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住院接受为期多于1个月的治疗。
1.2调查方法
查阅病历资料,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诊断、用药情况以及出院病历、治疗效果以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以及联合用药情况。
2结果
2.1一般资料
63例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男36例,女27例,年龄为66-88岁,平均年龄为77±1.1岁。63例患者中,独居38例,有配偶6例,与子女共同居住19例。小学文化水平20例,初中文化水平11例,文盲32例。
2.2精神科诊断
躯体化障碍3例,分裂情感障碍2例,应激障碍2例,痴呆2例,脑器质性精神障碍3例,躁狂症4例,精神分裂症10例,老年性妄想28例,偏执性精神病4例,原发性失眠5例。躯体疾病34例, 心血管系统20例,消化系统4例,呼吸系统1例,中枢神经系统1例,内分泌系统1例,泌尿与运动系统分别1例。
2.3症状特点
懒散11例,淡漠10例,紧张15例,睡眠障碍42例,兴奋32例,逻辑障碍15例,幻想34例,妄想38例。
2.4药物使用
五氟利多2例,每周用药剂量为20mg;氯氮平1例,每天用药剂量为25mg;氟西汀2例,每天用药剂量为20mg;碳酸锂1例,每天用药剂量为0.75g;帕罗西汀3例,每天10mg;氯丙嗪2例,每天用药剂量为25-50mg;舒必利3例,每天用药剂量为50-150mg;泰尔登4例,用药剂量为100-150mg;奥氮平4例,每天用药剂量为2.5-10mg;奋乃静8例,每天用药剂量为4-18mg;利培酮12例,每天用药剂量为0.5-4.0mg;喹硫平22例,每天用药剂量为12.5-400mg。其中2例患者联合使用两种精神药物治疗。
2.5治疗效果
63例患者治疗后,治愈22例(34.9%),显著改善10例(15.9%),进步5例(7.9%),无效26例(41.3%),治疗总有效率为58.7%。
2.6不良反应
所选取的63例患者均未出现影响生命健康的不良反应,严重不良反应2例,中度不良反应15例,轻度不良反应反应46例,多数患者可耐受。
3讨论
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妄想、记忆力衰退、懒散、睡眠障碍、淡漠、紧张、兴奋、逻辑障碍、幻想等。且老年患者在合并精神障碍同时,还会出现系统躯体疾病[2]。本次研究中,老年精神障碍患者中,心血管系统20例。其中老年谵妄是另一种临床比较常见的器质性精神障碍综合征,相关研究表明,大于60岁患者因躯体疾病住院时,约12%表现为谵妄症状。为了有效治疗老年患者精神障碍疾病,临床应给予患者对症治疗。但随着患者年龄的不断增长,患者对精神药物的敏感性增加,同时合并躯体疾病,需伴用多种药物治疗,保证用药安全是首先应考虑的问题。本次研究中,第1代抗精神病药物与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效果比较无明显差异。在不良反应方面,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的抗胆碱能以及过度镇静的副反应比较多见。且随着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的增加,内分泌代谢异常的发生应引起人们的重视,分析主要是因患者的抗胆碱能耐受性不良。相比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的用药治疗效果更为显著[3]。本次研究结果表明,63例患者治疗后,治疗有效率为58.7%,治疗效果显著,且用药治疗后均无严重危及患者生命的不良反应出现。因此临床用药前,首先应对患者的生活环境、躯体疾病以及精神疾病进行评价,针对患者的具体疾病实施对症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以及老年患者生命健康。
参考文献:
[1]张洁.老年精神障碍特点及药物使用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155-156.
[2]瞿艳荣.老年精神障碍临床特点与治疗探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3):12-13.
[3]王建军,张威,李佳时.老年期精神障碍及其在综合医院的处理策略[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3,30(6):650-651.
关键词:老年;精神障碍;临床特点
【中图分类号】R74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7-0360-01
随着当前老龄化不断加剧,且老年患者因身心受到来自自身以及社会的方面的影响,极易并发心理以及生理上疾病,重视老年人身体健康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1]。本次研究中,分析老年精神障碍疾病的临床特点,并提出对应的治疗措施,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选取对象
分析研究选取我院从2013年1月到2014年3月收治的63例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调查标准:患者年龄为62-75岁,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住院接受为期多于1个月的治疗。
1.2调查方法
查阅病历资料,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诊断、用药情况以及出院病历、治疗效果以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以及联合用药情况。
2结果
2.1一般资料
63例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男36例,女27例,年龄为66-88岁,平均年龄为77±1.1岁。63例患者中,独居38例,有配偶6例,与子女共同居住19例。小学文化水平20例,初中文化水平11例,文盲32例。
2.2精神科诊断
躯体化障碍3例,分裂情感障碍2例,应激障碍2例,痴呆2例,脑器质性精神障碍3例,躁狂症4例,精神分裂症10例,老年性妄想28例,偏执性精神病4例,原发性失眠5例。躯体疾病34例, 心血管系统20例,消化系统4例,呼吸系统1例,中枢神经系统1例,内分泌系统1例,泌尿与运动系统分别1例。
2.3症状特点
懒散11例,淡漠10例,紧张15例,睡眠障碍42例,兴奋32例,逻辑障碍15例,幻想34例,妄想38例。
2.4药物使用
五氟利多2例,每周用药剂量为20mg;氯氮平1例,每天用药剂量为25mg;氟西汀2例,每天用药剂量为20mg;碳酸锂1例,每天用药剂量为0.75g;帕罗西汀3例,每天10mg;氯丙嗪2例,每天用药剂量为25-50mg;舒必利3例,每天用药剂量为50-150mg;泰尔登4例,用药剂量为100-150mg;奥氮平4例,每天用药剂量为2.5-10mg;奋乃静8例,每天用药剂量为4-18mg;利培酮12例,每天用药剂量为0.5-4.0mg;喹硫平22例,每天用药剂量为12.5-400mg。其中2例患者联合使用两种精神药物治疗。
2.5治疗效果
63例患者治疗后,治愈22例(34.9%),显著改善10例(15.9%),进步5例(7.9%),无效26例(41.3%),治疗总有效率为58.7%。
2.6不良反应
所选取的63例患者均未出现影响生命健康的不良反应,严重不良反应2例,中度不良反应15例,轻度不良反应反应46例,多数患者可耐受。
3讨论
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妄想、记忆力衰退、懒散、睡眠障碍、淡漠、紧张、兴奋、逻辑障碍、幻想等。且老年患者在合并精神障碍同时,还会出现系统躯体疾病[2]。本次研究中,老年精神障碍患者中,心血管系统20例。其中老年谵妄是另一种临床比较常见的器质性精神障碍综合征,相关研究表明,大于60岁患者因躯体疾病住院时,约12%表现为谵妄症状。为了有效治疗老年患者精神障碍疾病,临床应给予患者对症治疗。但随着患者年龄的不断增长,患者对精神药物的敏感性增加,同时合并躯体疾病,需伴用多种药物治疗,保证用药安全是首先应考虑的问题。本次研究中,第1代抗精神病药物与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效果比较无明显差异。在不良反应方面,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的抗胆碱能以及过度镇静的副反应比较多见。且随着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的增加,内分泌代谢异常的发生应引起人们的重视,分析主要是因患者的抗胆碱能耐受性不良。相比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的用药治疗效果更为显著[3]。本次研究结果表明,63例患者治疗后,治疗有效率为58.7%,治疗效果显著,且用药治疗后均无严重危及患者生命的不良反应出现。因此临床用药前,首先应对患者的生活环境、躯体疾病以及精神疾病进行评价,针对患者的具体疾病实施对症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以及老年患者生命健康。
参考文献:
[1]张洁.老年精神障碍特点及药物使用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155-156.
[2]瞿艳荣.老年精神障碍临床特点与治疗探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3):12-13.
[3]王建军,张威,李佳时.老年期精神障碍及其在综合医院的处理策略[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3,30(6):650-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