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是攀登运动的未来所在。装备和训练水平的进步,只能对登山运动的发展起到缓慢的推动作用,而思想的解放则会给登山运动带来飞跃。
——摘自《极限登山》
超乎想像的攀登
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装备,最保暖轻便的服装
最高端的技术冰镐
最好操作的冰锥最轻的各种铁锁;我们也在慢慢学习和探索科学的训练,我们中间已经有很多人可以攀爬5.14,可以完成W16的冰壁攀登,可是在极限攀登领域我们与世界的差距是如此之大,大到人家很多的攀登都远远超出我们的想像。
我想起去巴塔哥尼亚徒步时眺望Cerro Torre 的强烈感受,它如同一柄巨剑耸立在面前,我甚至想像不出自己能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攻克它。而实际情况是很多年以来,已经有多人在此开辟了大量路线,特别是克服顶峰雪帽的方法——由于雪层充满空气无法支持攀登者,最后攀登者必须像土拨鼠样挖洞前行最后登顶。除了让我匪夷所思之外,更让我肃然起敬。
2009年的11月15日~27日,我、罗彪、迪力夏提、李宗立四人采用轻装快速的阿尔卑斯方式攀登四姑娘山幺妹峰南壁转西南山脊新路线。这是我第三次尝试攀登幺妹峰——2006年与咖啡勺子搭档只到达海拔5100米,对路线进行初步的勘察;2008年在罗彪肺部不适的情况下,与古杰搭档攀登至海拔5700米。
这次攀登我们采用四人两个结组的方式,我与罗彪一组迪力夏提和李宗立一组,这样的攀登方式对我们是一种全新尝试,最终到达西南山脊海拔6100米处下撤。顶峰近在咫尺,放弃总令人遗憾,但是因为这次攀登幺妹峰于我又有全新的意义。本次攀登得到深圳喜马拉雅登山探险装备和Black Diamond品牌的赞助,大雄对我们没有提出任何要求,体现了对攀登者的全力支持,由衷地感谢!
距离顶峰100米
15日,经过八个小时的徒步,抵达海拔4800米的大本营。
16日,选择冰川中间的路线将物资运输到5180米的C1,冰川与去年相比退化相当明显,裂缝密布,期间罗彪掉入暗裂缝达五米,所幸没有受伤也没有丢失装备。下撤时选择了冰川右侧的岩沟,发现情况稍好,决定下次上攀时选择此路线。
17日,由于受全国范围的强冷空气影响开始下雪,18日被迫下撤日隆休整,等待天气好转,坏天气一直延续到21日。
22日,离开日隆返回大本营。
23日,从冰川侧面的岩沟抵达海拔5180米的路线根部扎营。为了加快速度,我先锋上去将100米路绳固定在起步的一段W12 左右的冰壁上。
24日,凌晨4点出发,背负两天的食品和帐篷,经过十三四个小时的攀登,最后终于在天黑之前翻上西南山脊,并在海拔5900米处(西南山脊大冰包上的平台)找到合适的地方扎营,异常疲劳。期间的攀登困难而异常漫长,长时间在濒临极限的边缘下攀登前方路线信息不明再加上海拔5900米以下始终无法找到任何相对平缓的地方扎营过夜,这让我们几乎接近崩溃。途中意外发现周鹏和严冬冬在不远的南壁中部向上攀登,欣喜之余大声地对话打招呼,在这样的路线上不期而遇让人感觉非常异样。海拔5180米至5900米的路线由冰壁、硬雪坡、薄冰地形,冰岩混合地段组成,冰壁难度3 ,混合攀登难度M3,岩壁难度5.8。
25日,早上8点多出发,沿西南主山脊经过五小时攀登到达海拔6100米的侧峰,翻过侧峰即为主峰的大冰包,保守估计至少需要两个小时才能登顶。此部分路线主要在山脊攀登,由硬雪坡、岩壁,冰壁组成,冰壁难度W12,岩壁难度5.9。期间发现以前队伍留下的岩锥、绳子和绳套,路线选择完全正确。当我领攀至海拔6100米时开始起风,由于我们在暴露的山脊上攀登,风速尤为强劲,手脚迅速麻木失去知觉。我内心异常矛盾:一方面最困难的部分已经完成,前方只需一个绳距即可抵达冰包下方,顶峰触手可及:另一方面担心在大风中暴露时间太长极易造成冻伤,再加上两个组攀登速度受到影响,特别是下撤速度无法保障,极有可能登顶后无法在天黑前返回营地,将会遇到大麻烦。
犹豫之间大家都已经到达保护站,狂风迅速把我们的斗志吹得烟消云散,稍一沟通一致同意下撤到海拔5900米营地,明天早些出发冲项。返回营地后,迪力夏提和李宗立提出放弃攀登,我和罗彪商量后希望第二天再试一下。
原计划两天的食品和燃料现在要匀成三天,于是为了节省燃料,我们开始烧水的时候并不烧热。晚上与大本营联系得到的天气预报让我心凉了半截:26日大风,27日小雪。这意味着我们不仅要在大风中去奋斗登顶,而且还要在坏天气情况下下撤。
下撤大部分路段是未知的(上升路线比较绕,下降路线无法与之重合),四个人去面对超过700米的未知地形下降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犹豫了一会,我感觉到斗志迅速离我而去,我放弃了,毕竟四个人的队伍产生的压力比两个人或者单人solo要太很多这于我是全新的命题。
一旦放弃,人迅速松懈,起床都是很痛苦的过程。26日早上风大,天上也有鳞状云,内心有点庆幸放弃的决定。很快开始漫长的下降,从海拔5900米到5180米共下降20个绳距,每个绳距30—50米不等,20个下降保护站中八个是阿巴拉科夫冰洞,五个使用岩锥或者岩塞,剩下七个使用辅绳绕过岩柱的方式。
由于所有成员技术操作都非常熟练,整个下降过程用时六个小时,每段用时平均18分钟(包括设置保护点,下降和抽绳),比我预计的30分钟短不少,这让我相当郁闷,看来还是高估了下降难度。由于整个下降都在南壁,下降时没有一丝风,而且非常热心里一直在打鼓,开始怀疑放弃的决定是否正确,可是事已至此无法改变了。
27日,依依不舍返回日隆,回头遥望一声叹息。返回成都路经卧龙和映秀,但是到处是忙碌的机械,如同一个巨大的工地,但地震之痕迹终无法抹去,我想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内心的伤痕会更深吧。时间的激流的确可以洗去伤痛,但是很多东西却永远无法淡漠,比如怀念。
思想解放之旅
回到北京很多天了,双脚脚趾依旧麻木,可以坦然接受足底按摩的摧残而面不改色。周鹏和严冬冬在南壁奋斗三日,经历残酷的两晚露营,以极其坚强的神经和满腔的激情成功开辟南壁直上新路线。像幺妹峰这样的山峰和南壁直上这样的新路线,如同登山皇冠上的宝石,必须付出超常的努力和坚毅才能揽之入怀。我无数次回顾这次攀登,每一个难点历历在目。实际上,路线每个难点于我而言都在可控范围内——毕竟冰壁最难也就3 ,岩壁不到5.10,混合攀登才仅仅是M3左右而已。但是连接起来的漫长路线,加上不可控的天气和对四个人攀登的不熟悉给了我极大压力,将我逼到极限边缘,直至放弃。通过这次攀登,我深深认识到精神比任何东西都要 重要,在极限攀登中,坚持与放弃往往只是一念之差,决定最终结果的往往是精神和思想。真正经验丰富,训练全面的攀登者,能在逼近极限的重要时刻做出正确决定,我想我与这样的攀登者仍有很大差距。但是,我并没有把放弃当做失败,回过头想,虽然我已经放弃过三次,可是对我都是异常宝贵的一课,每次放弃的经历教给我的东西比10次成功的攀登都要多,我想我会慢慢进步,朝着我内心理想的方向前进。
这是全新的路线,在缺乏足够信息的情况下我全程领攀了整个路线(包括下降),对路线的判断和选择,攀登进程安排有了非常多的心得,以后面对类似的路线将有更为准确的判断,想像力有了坚实的基础,空间也增大很多。
之前幺妹峰的攀登采用双人组台,这实际上是最高效的组合,并可以提供安全的基本保障,但是一旦团队中某个成员出现身体问题攀登就得放弃。双人攀登需要背负额外的下降绳索,相较3~4人组合负重更多。这次尝试四人两组的组合,由于每组只用一条半绳进行结组,下降时两条绳子合并就可进行下降操作,同时下降装备如岩锥,副绳由四人分担负重较轻。通过实践发现,四人组合更适合于较低难度的攀登,对于这种相对极限的路线,速度会比较受影响,因此从海拔5180米到5900米,用时13—14个小时,比预计的10个小时长不少。另外大部分地段是两组分别攀登,其他三人的攀登情况将对团队中的每个人产生额外压力 比如担心出现滑坠,落石落冰受伤,高山病等问题(在路线困难地段,我领攀至保护站固定绳索,其他三人沿绳攀登提高安全性)。有了这次攀登的经验,当下次面对相对极限的路线时,我会倾向于双人组合,而面对相对容易的路线时,四人组合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这样的经验不经过实践是无法获得,或者无法有深刻印象的。
这次攀登在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四个攀登成员,天气无法有效评估,顶峰近在眼前),我们经历了苦苦挣扎,最后还是作出放弃的选择,这是我登山生涯中最为艰难的一刻。实际上决定放弃的因素异常复杂,而且没有判断的标准或公式。但是,一次次放弃的经验将让我充分了解自己的能力和极限,掌握如何处理复杂情况的能力,让我认识到任何伟大的攀登都是在痛苦折磨下完成的。这是这次攀登留给我的最最宝贵的财富。
搭档关系是神圣的。搭档间需要充分了解,充分信任,相互包容,默契配合以获得高效和速度。在极限的环境下,他们要忍受对方,比如脚臭体味,为了节省重量甚至要共用睡袋,更别说还要面对极端环境时的意见相左。因此,找一个能力,态度相似的搭档并不容易。这次我的搭档是罗彪,他是一个技术全面,满腔激情而相对谨慎的人,而我则更激进一些。攀登过程中也出现一些分歧(比如对于安全性的控制,比如攀登的风格),然而我们终究是绑在一条绳子上的蚂蚱,谁也离不开谁,这样的分歧处理不好必然影响到攀登的信心,充分的沟通,鼓励和良好的技巧是必不可少的。如何达到毫无保留的信任将是摆在我和罗彪面前的一个巨大的命题,这是我们继续挑战更难路线的前进基石。
在下撤回到日隆的路上,我们一直在讨论这次攀登,每个人都觉得很遗憾,但是每个人都认为收获巨大。这是一次思想解放之旅,每个人都认识到自身的潜力,认识到一个全新的攀登方向和领域,这样的经历让我们欣喜若狂,让我们有了全新视角去看待每座山峰,就如开篇所言,思想的解放将给我们的攀登带来飞跃,于是我们一致同意将这条新路线命名为“解放之路”。
放弃并不可怕,因为我们仍在前行!
——摘自《极限登山》
超乎想像的攀登
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装备,最保暖轻便的服装
最高端的技术冰镐
最好操作的冰锥最轻的各种铁锁;我们也在慢慢学习和探索科学的训练,我们中间已经有很多人可以攀爬5.14,可以完成W16的冰壁攀登,可是在极限攀登领域我们与世界的差距是如此之大,大到人家很多的攀登都远远超出我们的想像。
我想起去巴塔哥尼亚徒步时眺望Cerro Torre 的强烈感受,它如同一柄巨剑耸立在面前,我甚至想像不出自己能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攻克它。而实际情况是很多年以来,已经有多人在此开辟了大量路线,特别是克服顶峰雪帽的方法——由于雪层充满空气无法支持攀登者,最后攀登者必须像土拨鼠样挖洞前行最后登顶。除了让我匪夷所思之外,更让我肃然起敬。
2009年的11月15日~27日,我、罗彪、迪力夏提、李宗立四人采用轻装快速的阿尔卑斯方式攀登四姑娘山幺妹峰南壁转西南山脊新路线。这是我第三次尝试攀登幺妹峰——2006年与咖啡勺子搭档只到达海拔5100米,对路线进行初步的勘察;2008年在罗彪肺部不适的情况下,与古杰搭档攀登至海拔5700米。
这次攀登我们采用四人两个结组的方式,我与罗彪一组迪力夏提和李宗立一组,这样的攀登方式对我们是一种全新尝试,最终到达西南山脊海拔6100米处下撤。顶峰近在咫尺,放弃总令人遗憾,但是因为这次攀登幺妹峰于我又有全新的意义。本次攀登得到深圳喜马拉雅登山探险装备和Black Diamond品牌的赞助,大雄对我们没有提出任何要求,体现了对攀登者的全力支持,由衷地感谢!
距离顶峰100米
15日,经过八个小时的徒步,抵达海拔4800米的大本营。
16日,选择冰川中间的路线将物资运输到5180米的C1,冰川与去年相比退化相当明显,裂缝密布,期间罗彪掉入暗裂缝达五米,所幸没有受伤也没有丢失装备。下撤时选择了冰川右侧的岩沟,发现情况稍好,决定下次上攀时选择此路线。
17日,由于受全国范围的强冷空气影响开始下雪,18日被迫下撤日隆休整,等待天气好转,坏天气一直延续到21日。
22日,离开日隆返回大本营。
23日,从冰川侧面的岩沟抵达海拔5180米的路线根部扎营。为了加快速度,我先锋上去将100米路绳固定在起步的一段W12 左右的冰壁上。
24日,凌晨4点出发,背负两天的食品和帐篷,经过十三四个小时的攀登,最后终于在天黑之前翻上西南山脊,并在海拔5900米处(西南山脊大冰包上的平台)找到合适的地方扎营,异常疲劳。期间的攀登困难而异常漫长,长时间在濒临极限的边缘下攀登前方路线信息不明再加上海拔5900米以下始终无法找到任何相对平缓的地方扎营过夜,这让我们几乎接近崩溃。途中意外发现周鹏和严冬冬在不远的南壁中部向上攀登,欣喜之余大声地对话打招呼,在这样的路线上不期而遇让人感觉非常异样。海拔5180米至5900米的路线由冰壁、硬雪坡、薄冰地形,冰岩混合地段组成,冰壁难度3 ,混合攀登难度M3,岩壁难度5.8。
25日,早上8点多出发,沿西南主山脊经过五小时攀登到达海拔6100米的侧峰,翻过侧峰即为主峰的大冰包,保守估计至少需要两个小时才能登顶。此部分路线主要在山脊攀登,由硬雪坡、岩壁,冰壁组成,冰壁难度W12,岩壁难度5.9。期间发现以前队伍留下的岩锥、绳子和绳套,路线选择完全正确。当我领攀至海拔6100米时开始起风,由于我们在暴露的山脊上攀登,风速尤为强劲,手脚迅速麻木失去知觉。我内心异常矛盾:一方面最困难的部分已经完成,前方只需一个绳距即可抵达冰包下方,顶峰触手可及:另一方面担心在大风中暴露时间太长极易造成冻伤,再加上两个组攀登速度受到影响,特别是下撤速度无法保障,极有可能登顶后无法在天黑前返回营地,将会遇到大麻烦。
犹豫之间大家都已经到达保护站,狂风迅速把我们的斗志吹得烟消云散,稍一沟通一致同意下撤到海拔5900米营地,明天早些出发冲项。返回营地后,迪力夏提和李宗立提出放弃攀登,我和罗彪商量后希望第二天再试一下。
原计划两天的食品和燃料现在要匀成三天,于是为了节省燃料,我们开始烧水的时候并不烧热。晚上与大本营联系得到的天气预报让我心凉了半截:26日大风,27日小雪。这意味着我们不仅要在大风中去奋斗登顶,而且还要在坏天气情况下下撤。
下撤大部分路段是未知的(上升路线比较绕,下降路线无法与之重合),四个人去面对超过700米的未知地形下降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犹豫了一会,我感觉到斗志迅速离我而去,我放弃了,毕竟四个人的队伍产生的压力比两个人或者单人solo要太很多这于我是全新的命题。
一旦放弃,人迅速松懈,起床都是很痛苦的过程。26日早上风大,天上也有鳞状云,内心有点庆幸放弃的决定。很快开始漫长的下降,从海拔5900米到5180米共下降20个绳距,每个绳距30—50米不等,20个下降保护站中八个是阿巴拉科夫冰洞,五个使用岩锥或者岩塞,剩下七个使用辅绳绕过岩柱的方式。
由于所有成员技术操作都非常熟练,整个下降过程用时六个小时,每段用时平均18分钟(包括设置保护点,下降和抽绳),比我预计的30分钟短不少,这让我相当郁闷,看来还是高估了下降难度。由于整个下降都在南壁,下降时没有一丝风,而且非常热心里一直在打鼓,开始怀疑放弃的决定是否正确,可是事已至此无法改变了。
27日,依依不舍返回日隆,回头遥望一声叹息。返回成都路经卧龙和映秀,但是到处是忙碌的机械,如同一个巨大的工地,但地震之痕迹终无法抹去,我想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内心的伤痕会更深吧。时间的激流的确可以洗去伤痛,但是很多东西却永远无法淡漠,比如怀念。
思想解放之旅
回到北京很多天了,双脚脚趾依旧麻木,可以坦然接受足底按摩的摧残而面不改色。周鹏和严冬冬在南壁奋斗三日,经历残酷的两晚露营,以极其坚强的神经和满腔的激情成功开辟南壁直上新路线。像幺妹峰这样的山峰和南壁直上这样的新路线,如同登山皇冠上的宝石,必须付出超常的努力和坚毅才能揽之入怀。我无数次回顾这次攀登,每一个难点历历在目。实际上,路线每个难点于我而言都在可控范围内——毕竟冰壁最难也就3 ,岩壁不到5.10,混合攀登才仅仅是M3左右而已。但是连接起来的漫长路线,加上不可控的天气和对四个人攀登的不熟悉给了我极大压力,将我逼到极限边缘,直至放弃。通过这次攀登,我深深认识到精神比任何东西都要 重要,在极限攀登中,坚持与放弃往往只是一念之差,决定最终结果的往往是精神和思想。真正经验丰富,训练全面的攀登者,能在逼近极限的重要时刻做出正确决定,我想我与这样的攀登者仍有很大差距。但是,我并没有把放弃当做失败,回过头想,虽然我已经放弃过三次,可是对我都是异常宝贵的一课,每次放弃的经历教给我的东西比10次成功的攀登都要多,我想我会慢慢进步,朝着我内心理想的方向前进。
这是全新的路线,在缺乏足够信息的情况下我全程领攀了整个路线(包括下降),对路线的判断和选择,攀登进程安排有了非常多的心得,以后面对类似的路线将有更为准确的判断,想像力有了坚实的基础,空间也增大很多。
之前幺妹峰的攀登采用双人组台,这实际上是最高效的组合,并可以提供安全的基本保障,但是一旦团队中某个成员出现身体问题攀登就得放弃。双人攀登需要背负额外的下降绳索,相较3~4人组合负重更多。这次尝试四人两组的组合,由于每组只用一条半绳进行结组,下降时两条绳子合并就可进行下降操作,同时下降装备如岩锥,副绳由四人分担负重较轻。通过实践发现,四人组合更适合于较低难度的攀登,对于这种相对极限的路线,速度会比较受影响,因此从海拔5180米到5900米,用时13—14个小时,比预计的10个小时长不少。另外大部分地段是两组分别攀登,其他三人的攀登情况将对团队中的每个人产生额外压力 比如担心出现滑坠,落石落冰受伤,高山病等问题(在路线困难地段,我领攀至保护站固定绳索,其他三人沿绳攀登提高安全性)。有了这次攀登的经验,当下次面对相对极限的路线时,我会倾向于双人组合,而面对相对容易的路线时,四人组合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这样的经验不经过实践是无法获得,或者无法有深刻印象的。
这次攀登在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四个攀登成员,天气无法有效评估,顶峰近在眼前),我们经历了苦苦挣扎,最后还是作出放弃的选择,这是我登山生涯中最为艰难的一刻。实际上决定放弃的因素异常复杂,而且没有判断的标准或公式。但是,一次次放弃的经验将让我充分了解自己的能力和极限,掌握如何处理复杂情况的能力,让我认识到任何伟大的攀登都是在痛苦折磨下完成的。这是这次攀登留给我的最最宝贵的财富。
搭档关系是神圣的。搭档间需要充分了解,充分信任,相互包容,默契配合以获得高效和速度。在极限的环境下,他们要忍受对方,比如脚臭体味,为了节省重量甚至要共用睡袋,更别说还要面对极端环境时的意见相左。因此,找一个能力,态度相似的搭档并不容易。这次我的搭档是罗彪,他是一个技术全面,满腔激情而相对谨慎的人,而我则更激进一些。攀登过程中也出现一些分歧(比如对于安全性的控制,比如攀登的风格),然而我们终究是绑在一条绳子上的蚂蚱,谁也离不开谁,这样的分歧处理不好必然影响到攀登的信心,充分的沟通,鼓励和良好的技巧是必不可少的。如何达到毫无保留的信任将是摆在我和罗彪面前的一个巨大的命题,这是我们继续挑战更难路线的前进基石。
在下撤回到日隆的路上,我们一直在讨论这次攀登,每个人都觉得很遗憾,但是每个人都认为收获巨大。这是一次思想解放之旅,每个人都认识到自身的潜力,认识到一个全新的攀登方向和领域,这样的经历让我们欣喜若狂,让我们有了全新视角去看待每座山峰,就如开篇所言,思想的解放将给我们的攀登带来飞跃,于是我们一致同意将这条新路线命名为“解放之路”。
放弃并不可怕,因为我们仍在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