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家庭纳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来源 :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pri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教育建立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上,其教育有效性基于家庭与学校教育的有效合作。可从家庭与学校教育价值的和谐、家庭教养方式的完善与家庭育人环境的改善三个方面,通过家庭教育指导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家庭教育指导
  【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16-0007-04
  【作者简介】殷飞,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南京,210097)副主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学、家庭教育学。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考量维度
  学校的一切工作归根到底是为了促进学生健康主动发展,因此,教育的有效性标准必须是也只能是学生的真实成长。[1]教育的有效性不能停留在学校做过什么,而应该转换视角和主体,考查学生有了什么改变,获得了什么成长,提升了什么能力。因此,教育的有效性,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就是学生的成长。
  在考量教育有效性时,既需要功利性地从结果出发考虑学生的成长,还要避免用成长掩盖一切,如教育价值的取向及教育方法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教育有效性评价需要完整全面,教育的时代性、阶级性和文化性需要我们不得不从教育的价值取向上考虑教育的有效性,否则看起来热热闹闹的心理教育活动可能会偏离特定社会的价值取向,导向泛价值取向的境地;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道德性要求教育方式和教育过程要合情、合理、合法,不能出现学生在一个方面获得了成长,却因为偏差的教育方式导致他在其他方面受到伤害。如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干预、青少年性心理干预等,就要求在教育方式方法上考虑受教育者的隐私需要,避免顾此失彼,造成二次心理伤害。
  价值取向的教育性、教育方式的道德性和教育结果的成长性共同构成了教育有效性的三维判断标准,即价值性标准、过程性标准和结果性标准。[2]
  在教育现实中,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的课程化,一方面提高了心理健康在学校的被重视程度,另一方面因为分科隔阂的因素,出现了“抛弃了我们的整体思维优势,不再重视心理健康标准的整体性和动态性”现象。[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需要整体考量价值取向、教育方式以及教育结果,这就需要发展出系统性的考量方式,从儿童发展影响因素的角度着手,给儿童一个完整的成长环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满足于关门办学,不能满足于精致的课堂教学,在考虑获得教育的横向各维度有效性的同时,还需要考虑纵向维度的有效性,即让孩子在学校和在家、在社会上一个样,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生态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观认为,人的心理和行为是主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每个人既是独立的,又与社会环境密不可分,人与环境系统失衡就会产生心理功能障碍。[4]学生在学校接受规范的教育,因为物理、人文和制度环境的作用,很容易产生教师所期待的教育行为,如何巩固这样的行为,如何让教育效果在复杂的个性化的家庭环境中得到延续,就需要将家庭卷入学校心理健康的课程体系中,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大课程体系。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最终目标是:学生离开了制度化的学校环境也能拥有平衡、有弹性的心理状态。
  有学者指出目前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矛盾,如“重视心理技术的应用,强调对个别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学生进行辅导和咨询,自觉或不自觉地忽视现代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在学校、家庭和社区中的全方位渗透。”[5]这样的矛盾违背了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规律,也违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规律,最终结果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红红火火,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却每况愈下,心理问题层出不穷。
  想要突破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彰、有效性不足的困境,学校需要走出一条资源整合、系统推进的道路,这里将重点讨论如何将家庭纳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中,避免“家缘性伤害”。
  二、和谐家校教育价值,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家庭和学校在培养孩子的追求上看起来是相同的,这个共同的目标追求都是“为了孩子好”,但是这样的目标追求是显性层次的,问题集中在“好”作为价值追求是模糊的、不确切的。作为公共事业的学校教育和带有私域性质的家庭教育,在为孩子“好”的问题上可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甚至還会出现对立与冲突。
  学校与家庭在教育价值追求上的差异,从观念、知识到能力,在不同领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家庭的教育目标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通过对家庭教育的干预指导,完善家庭教育观念,争取家庭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教育合作。
  1.引导家长平衡好心理健康教育的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家庭常常只是盯着自己孩子的成长,“只要把自己的孩子管好,其他孩子我们管不了”。殊不知,孩子的心理是关系的产物,是现实生活中对人与人关系的认知,以及与人交往中的真实关系的体验。从微观社会来看,我们每个家庭的孩子都是别人孩子成长的环境,而每个别人的孩子又都是自己孩子的成长环境。没有别人孩子的健康成长,自己的孩子不可能独善其身。
  这个问题的另一个层面的追求,是引导孩子在心理健康上不仅追求个体的价值,如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等,还需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
  孩子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幸福,还关乎社会的和谐发展,父母不仅为孩子教育孩子,为家庭教育孩子,更要提升培养孩子的境界,努力做到“为国教子”。
  2.引导家长平衡好心理健康教育的短期价值与长期价值。
  短期价值通常是功利性价值,而长期价值通常是奠基性价值,这在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追求中也不例外。家长因为缺少心理健康专业知识,通常只是在孩子出现了状况,如成绩下降、迷恋电子产品、逃学等,才会去找老师沟通孩子的心理问题,希望得到老师的协助。这符合成人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规律,但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只停留在问题导向上。   出现问题、解决问题,作为心理咨询与辅导的焦点问题解决是没有异议的,但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从学生的发展性角度考虑教育的前瞻性和基础性。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人格的完善及心理素质的提高。[6]
  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绝大部分是发展的问题,尽管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许多令人欣喜的成绩,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状况并不容乐观。如有学者指出,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一些诸如形式化、个别化、医学化、课程化、德育化、学科化、片面化、孤立化等倾向。这种有意无意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功能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贬低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影响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7]学校需要从“治未病”的角度出发积极安排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活动,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到了解学生下一阶段心理发展规律、了解家庭教育方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了解家庭环境与氛围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活动中来,引导家长关注学校带有根本奠基性的、对学生发展具有长期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三、完善家庭教养方式,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教育的本质是互动,教育主体在互动中获得经验、提升能力、感受情绪,塑造健康健全的心理结构。家庭因素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不容忽视,各种主客观因素均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行为发展有影响,客观的如家庭经济条件、父母的社会阶层、家庭结构等,主观的如父母对孩子的态度、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亲子关系、父母的教养方式。
  研究表明,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是家长的态度,其次是家庭经济条件、父母之间的关系。家庭功能对初中生主观幸福感具有较大的影响,家庭功能健康的初中生,更有可能具有较高的生活满意度,更有可能体验到较高水平的幸福感。[8]家庭功能受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家庭结构的影响,家庭经济水平低的学生更易产生敌对、人际关系紧张、抑郁、焦虑、学习压力大、适应不良等状态,离异家庭的学生更易产生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抑郁、适应不良等心理问题。
  要通过教育干预,在不改变现有社会条件的前提下,将客观存在的差异对青少年儿童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并通过人的能动性,改变家庭的教养方式,超越家庭经济与家庭结构的不利条件,促进青少年儿童的发展,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培养青少年快乐、幸福的心态,提高其对各生活领域的满意度,令其体验到更多的积极心理状态,这无疑会改善和提高其生活质量,塑造其良好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那么学校与家庭应该如何整合资源、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共同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9]
  对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父母因忙于生计缺少对孩子的陪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引导家长通过现代化的通信工具,保持与孩子的沟通,避免因为时间不足造成对孩子的疏忽;同时应该引导家长提升陪伴孩子的质量,用正确的方式关心孩子的成长。
  在离异家庭,因为担心家庭结构不完整对孩子成长造成影响,很多家长产生焦虑心理,对孩子的成长指导缺乏信心。学校应该开展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首先,端正抚养人对单亲家庭教育孩子的认识误区,让他们对不完整家庭孩子的教育重拾信心。其次,需要科学客观地向家长传播父母离异对孩子的心理可能造成的影响等知识,引导家长及时发现孩子成长的困境,给孩子帮助。同时,还要给家长一定的方法指导,如:如何与孩子讨论父母的婚姻问题,如何与非抚养一方建立恰当的关系,如何给孩子恰当的爱等。
  对所有家庭来说,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心理发展都将产生影响,父母的教育态度、管教方式和父母关系是影响儿童行为的关键因素。父母经常吵架,管教方式不一致,对孩子粗暴惩罚、不管不问或百依百顺、金钱奖励,亲子关系不和或对立,以及父母对子女学业期望过低的家庭容易产生儿童行为问题。在各因素当中,父母教育态度的好坏、管教方式是否一致、父母关系及亲子关系是否融洽、父母对子女学业期望的高低等几项因素对孩子行为影响范围大、影响程度深。这说明父母与孩子情感上的交流、对其关怀及期望的程度,对孩子心理行为发育的影响十分显著。[10]
  基于上述的研究结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着重对不同经济条件、家庭结构以及社会阶层的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提升父母教育方式的科学性,避免因为家庭教养方式不当造成青少年儿童心理行为的失衡与偏差。
  四、改善家庭育人环境,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兒童的心理状态与行为表现是环境的产物,同一个儿童在不同的环境中可能有不同的行为选择,这是儿童应对不同环境的自然反应。无论在什么时代,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都是深远的、不容忽视的。
  家庭环境是儿童发展的基础环境,也是对儿童心理发展有深刻影响的环境,是影响儿童发育的第一微观生态环境,在不同类型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儿童,其个性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家庭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文化环境,这里主要讨论文化环境,它包括情感环境与人际关系的环境,如父母之间的关系,父母与孩子之间情感的表达方式、亲密程度等。
  1.引导家长重视成员间积极的亲密关系。
  很多家长认为父母之间的关系是成人的事情,常以“大人说话小孩别插话”的心态排斥儿童对成人世界的了解。其实家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就是儿童发展的心理环境,长期浸泡在不同家庭环境中的儿童,其情绪状态和个性特征会有所区别。
  研究者对小学生家庭环境与个性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表明:亲密程度低而冲突高的家庭中的儿童易焦虑,情绪不稳定,对各种刺激反应都过于强烈且很难平复。在家庭亲密度高的家庭中,孩子乐观、合群和自信,是因为这种家庭不仅能在学习、交往等方面为其提供一些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而且能给予他们家庭的温暖和情感的交流,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11]
  随着年龄增长,当孩子进入中学后,家庭环境是不是就不那么重要了呢?研究者对高中生的家庭环境和心理健康做了研究,发现家庭环境的积极特征与各种不良心理倾向呈显著负相关,而消极特征则呈显著正相关,家庭环境与心理健康存在一种必然的因果关系。建议父母要注意营造亲密温暖的家庭氛围,提高家庭的知识性和娱乐性,帮助子女以积极的方式释放不良情绪,发挥家庭的心理组织功能,为容易困惑的青少年提供心理疗养的港湾。[12]   2.鼓励家长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是由家庭所有参与者的交往方式共同形成的,家庭中的关系有纵向的亲子关系和横向的夫妻关系、兄弟姊妹關系。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夫妻关系是首要的关系,其他关系都建立在夫妻关系之上,因此夫妻关系决定了家庭氛围的基调。
  研究表明:父母关系和睦,在轻松、愉快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行为问题发生明显少于父母间关系不融洽、夫妻经常陷于彼此感情纠葛、无暇照顾和关心孩子的家庭气氛紧张者。[13]
  家庭环境与氛围对孩子发展来说具有私密性,作为公共教育机构的学校,需要采取合理的方式对学生家长开展家庭环境的完善性指导,如引导家长重视家庭和睦关系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增强家长环境育人的意识;同时,指导家长学习营造和睦家庭氛围的策略,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益延续做好家庭氛围的准备。
  儿童的心理发展是整体的、系统的,学校应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方式、过程的系统性设计,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完善家校合作,为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提升提供环境保障。
  【参考文献】
  [1]杨小微.以学生的真实成长考量教育的有效性[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09(3):1.
  [2]王晴.教育有效性的判断标准初探[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2):52.
  [3][4][5]任其平.心理健康教育的文化意蕴[J].教育研究,2007(10):51.
  [6][7]任其平.论中小学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构[J].中国教育学刊,2006(9):13.
  [8][9]胡芳,马迎华,胡利明,邓新龙,梅金凤.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家庭功能的关系[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323.
  [10]张迪,白春玉,刘番,周芳.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的相关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4(6):672.
  [11]陈莉,付春江,李文虎.小学生家庭环境、个性与社交焦虑的相关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5(9):731.
  [12]张海芳,陈青萍.高中生家庭环境与心理健康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7(11):1340.
  [13]王磊,李佳.哈尔滨市408名学习困难儿童智力水平、智力构成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儿童保健,1994,2(3):134.
其他文献
当今随着计算机、通讯网络、海量存储、信息压缩、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联机数据、光盘检索、网络化信息资源在档案领域也逐步应用。未来档案管理的观念将发生重大变革,“利用
【关键词】班主任;教育资源;整合;教育规律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15-0011-01  班主任在整合教育资源时应该遵循的首要原则就是尊重。  尊重教育目的,培养理性公民。教育应从满足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出发,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生、认识自己、树立科学的人生观,让学生成为自尊自爱、善待他人、热爱社会、超越自我、积极进取、服务社会的公民。德
清产核资档案是企业在进行清产核资工作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专门档案。对于清产核资档案应当如何归类(即应当把清产核资档案划分到哪一个一级类目中去)的问题,游兆玲同志提出了
蔓枯病又称黑色茎蔓腐烂病、黑色斑点腐烂病等,主要为害瓜类作物,近年来在素有“蔬菜之乡”的山东省寿光市以及北京市顺义地区等冬季大棚中为害尤为严重,造成死藤、烂叶、果实腐
对农大长山药1号、怀山药、太谷山药块茎生长过程中产生畸形块茎的情况进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在施用充分腐熟有机肥及土壤湿度正常的情况下,农大长山药1号、怀山药、太谷山
对南京市市场销售的蔬菜进行抽样调查,分析蔬菜受人畜禽粪便中病源微生物污染的程度,同时,对不同施肥方式下蔬菜表面及内部大肠菌群的数量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表明,用鲜粪直接浇
农业劳动力的过剩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以潍坊市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了与劳动力转移密切相关的6个指标,运用聚类分析方法,探讨了潍坊市内部各县市区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