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写完一个儿童题材的电视剧剧本提纲之后,我们想到剧中故事的发生地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去一趟进行实地采访。根据我们查阅的资料,在美丽的清江之畔,巴山之中,栖息着诗意的土家人,他们饮清江水,跳巴山舞,喊土家山歌,还传唱着神秘的宫廷词曲南曲,那里的少年该是唱着怎样婉转的歌谣呢?喊着怎样高亢的山歌呢?然而我们对此却知之甚少。
我们能在这个少数民族的聚居地看到背着背篓,背篓里装满了青草,一手执镰、一手握书的唱着山歌的少年吗?他们头上戴着翠柳和山花编成的花环,一起赤着脚蹚过清浅的溪水,笑着走在石板铺就的镇街上,镇的两端,是土家人的吊脚楼,那该是怎样的世外桃源呢?
我们的车子疾驰在汉宜高速公路上,我的眼睛透过车窗贪婪地看着广袤的江汉平原,大片大片的棉花田里的棉枝干枯成黑色,而一朵朵白色的棉花则真成了一朵朵花儿,那些衣着五颜六色的农人则成了翩跹其中的蝴蝶。
汽车嗡嗡的马达声已然变成了高亢而清越的歌声,随同我的心飞向了清江,美丽的长阳,我来了。
两个孩子和一个山民
早上,江雾慢慢消散的时候,我们看见清江对面太阳下黑色的山渐渐地露出它的峥嵘。白色的雾霭低贴着江面,慢慢地随风飘移,让人觉得,如在仙界。
我们驱车离城而行,走了约40公里之后到了高家堰车沟村小学,这是一所寄宿制的希望小学,全校有100多名学生,只有6人走读,因为许多孩子上学都需要走近2个小时的山路,所以,除了周末,平时他们都住在学校里。
操场上一群孩子在争抢一个篮球,他们笑着,跑着,像是春天田野里的那些不知名的花儿,显得一派生机盎然的样子。
这里没有会喊山歌的孩子,校长说,其实不光他们,就算是他们的爸爸妈妈,会唱土家族山歌的也不多。
我问为什么。
校长却反问道,谁还唱那个啊?
在我们下楼的时候,一个小女孩安静地站在楼梯的拐角处给我们让路。这个孩子是如此美丽,又是如此安静。平时我们到学校里拍摄的时候,摄像机前总会围满了学生,但是她既不围观,也没有露出我想象中的胆怯,她只是很安静而且礼貌地让我们先走。那一刻,我突然很感动,不知道为什么竟然感觉眼泪要夺眶而出,我赶紧从楼梯口的窗户里望向田野,那里有几棵橘子树,上面缀满了金色的橘子,枝桠低垂。
就在那田野上,我看见了一个山民,他背着土家人特有的背篓,里面装着满满一筐红薯,山民大概是走累了,停住了,把手里拄着的棍子挪到了背后,作为背篓的支撑,这样他就可以暂时休息一会儿了。
这时我才明白,为什么所有背着背篓的山民手中都要拄着一根棍子,在山路中行走如此困难,负重时更是艰难,棍子在前行时可用以保持平衡,休息时亦可用作临时的支架。
虽然已经是11月了,但山民仍然赤着上身,黝黑的皮肤闪闪发亮,脸上的汗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山民的面前站着一个小男孩,他怀里抱着三个个头很大的红薯,他仰起头来看着我们,长长的睫毛,漆黑的眸子,他和休息中的山民组成一幅多么动人的油画啊。
在车上,突然想到王维的诗:“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这两个孩子就像山中那些美丽开放着的花,有人关注或者没人关注,他们都一样自在地开放着,成长着。
终于听到了山歌
湖北土家人唱歌不叫唱歌,而叫喊山歌,因为土家族民歌属于高腔民歌,再加上土家住地,山路十八弯,人们往往只有“喊”才能把歌声传得更远。在长阳有一些这样的地名,比如“歌唱坪”、“发歌岭”、 “锣鼓墒”,可见长阳民歌之悠久。
在贺家坪的一个希望小学里我们终于找到了几个会喊山歌的同学。其中有个同学喊的一个山歌很有意思:
清凉伞,紫竹把,
乌龟藏在荷叶下,
叫声乌龟快些走,
叫声乌龟快些走,
莫把屁股晒糊哒。
当我们明白了这是一首打趣撑伞的路人的歌之后都笑得前仰后翻,打心底里佩服土家人的机智和幽默。但稍微有些紧张的歌者脸上却丝毫没有一点开玩笑的神情,于是,我们觉得更加有趣了。
然后我们又听到了《乡音乡情醉开怀》、《高山岭上一束花》,再然后孩子们都一起摇头说,不会了。
这个时候同学们都放松了,我们谈开了,学校附近几个看热闹的怀抱小孩的家长也加入了。
但是,再也没有听到其他的山歌了。
“其实四十岁以上的人会喊山歌的也不多了……”
“为什么现在学唱山歌的孩子不多了?”
“那时没有什么玩的才喊山歌,现在他们可以看电视,骑自行车玩。”
“镇上还有网吧呢,他们还可以上网……”
“你们到乐园去吧,那里是土家人的民歌之乡,民歌王就在乐园。”
“民歌王?”
“是啊,十年前我们有一个对歌大赛,那个民歌王和别人对歌对了整整三天,所有的人都没有歌唱了,他说,他的歌还没有唱完……”
“真的?这里还有民歌王?”
“是啊,这是十年前最轰动的事情啊,电视台都来了……”大家都非常自豪,尽管,他们不会唱任何山歌了。
就在我们就要上车的时候,一个老师说:“他(指民歌王)也许还活着……”
“啊?他有多大年纪了?”
“最少也有八十岁了!”
乐园,多么美丽的名字啊,竟然有个地方叫乐园,那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我们能找到那个传说中的歌王吗?
山歌的乐园
在乐园秀峰桥一所中学的校长办公室里,三脚架立了起来,摄像机打开了,录制指示灯一闪一闪,犹如我胸膛怦怦跳动的心,大家都屏住了呼吸,四周安静极了。在我们面前站着一排准备引吭高歌的孩子。
高亢的山歌响起来了。
我的眼睛从唱山歌的孩子肩上掠起,望着窗外连绵起伏的群山,心中却并没有期待中的欢欣。
我们,包括随行的音乐学院的老师,都承认这些孩子确实唱得不错,但他们并不是我们所要寻找的歌者,不是我们梦想中苦苦寻觅的少年。
因为当地搞旅游开发,这几个孩子曾经辍学在一个风景点参加土家民歌和土家舞蹈的商业演出,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已经形成定势的表演痕迹,全然没有天然去雕饰的淳朴。
唱完后,孩子们说,他们不是唱得最好的。
那,谁唱得最好?
孩子们说,唱得最好的几个随公司到南方去唱歌去了——他们都去挣大钱去了……
我们默然。
唯一让我觉得欣慰的是,面前的这些孩子又回到了课堂。
“咱们乐园不是有民歌王吗?”
“是啊——不过,她已经死了。”
“真可惜啊,”校长说,“她可是咱们乐园的骄傲啊!”
我们这才知道,已经作古的歌王是一位土家老奶奶。
车子离别乐园而直上火烧坪,耳边是汽车发动机的嗡嗡声,我们都沉默着。
忽然山林中高亢的山歌乍然而起,直冲耳膜,我们把汽车停在路旁,侧耳倾听,极目远望,只见层林尽染,众峰皆在云间,只听见山歌声,却看不见唱歌人,怅然地看着一座座相连的山,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我们相视一笑,随着缠缠绕绕的盘山路,直上火烧坪。
深山雅韵
在火烧坪稍作停留之后我们便驱车而下,前往资丘。从海拔1800米的高山上下来便是资丘,自从来到资丘之后我的耳朵就疼得“啾啾”地响,原来是山太高,而我们车速太快,大气压强改变了,耳膜自然就有些疼。
但是很快,我就忘记了耳朵疼,因为我看见了小镇前面有一片巨大的乌云,太阳正从其背后发射出耀目的光芒。那片乌云狰狞而奇特,并且一直没有变化,正准备问为什么的时候细看才发现,那是一座山。当地人告诉我们,当年在贺龙的指示下成立的“土家第一军”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就是在这个山中起事的。
我们沿着小镇而走,终于看到了土家人的老阁楼,沿着石阶一直走到清江边。长阳电视台的总编介绍说,其实老的资丘现在在水中,我们看到的是新资丘。
原来,为了建发电站,清江水淹没了先前有着“小汉口”之称的资丘镇。而先前的资丘镇曾经是谢晋导演当年拍《芙蓉镇》的候选外景地之一。
听这么一说,在我的脑海里马上出现了电影《芙蓉镇》里场景,拾级而上的石阶,土家人的吊脚楼……而现在,那些小镇的石阶和阁楼已在清澈的江水中了。
长阳有三宝,山歌、南曲、巴山舞。在资丘有位老艺人带了几个少年子弟,他们学习南曲好多年,深得老艺人真传。
南曲很雅,属于宫廷词曲。据明朝灭亡时朝中王公贵族,藏隐于深山,逃亡时还带着乐队,如此南曲才得以流传。
三弦叮咚声中少年开唱了:
春去夏来,
不觉又是秋冬,
渔夫撒网站立在船头。
……
但只见波浪滔天忙解缆,
柳林之中去藏舟。
……
在这月白清风之夜, 伴随着一把三弦,一副檀板,袅袅余韵入耳,抑扬起伏的旋律,让人为之动容,一时感慨万千,不知道身置何处。
梦花树
一棵树同时开着红、黄、白三种颜色的花,这就是长阳土家人的“梦花树”,我们在贺家坪听到的山歌《高山岭上一束花》,唱的就是梦花树。
说是如果在晚上你梦到了什么,而且非常希望这个梦想能够实现,那么就把梦花树上柔软的枝条打一个结,如果这个结长成了一个小疙瘩,那么你的梦想就一定能够实现,如果枝条又散开了,那么梦想肯定成不了。
昨晚睡觉的时候我的耳边总是萦绕着南曲那一词一字的韵白,一起一伏的旋律,在梦中,我看见土家少年一手执书,一手握镰,一路放歌;戴着红花绿柳花环的土家少女,一边撑篙,一边放歌……
第二天早上的时候,我也在梦花树上打了一个结,默默祈祷自己的梦想能够实现。
我想,等我有机会再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时候,在这棵梦花树上肯定有着一个结。那个时候,土家人的明天一定更美好,那个时候土家少年喊着高亢而激扬的土家山歌,婉转成这山路十八弯!
回到小城,在非常漂亮的长阳城市广场上我又看到了跳巴山舞的市民,江堤边一群人围在灯光下跟着三弦、檀板一起唱南曲。江面上传来了飘渺的山歌声,抬眼望去,却不知是来自那隔江而居的山里人家,还是来自江上的渔人?
虽然我们历时一个星期,行程达3000公里,并没有寻找到我们想要的歌声与少年,但我们却了解、认识了真实的土家人和他们平和幸福的生活。关于那个电视剧剧本,我们有了新的想法。
我们能在这个少数民族的聚居地看到背着背篓,背篓里装满了青草,一手执镰、一手握书的唱着山歌的少年吗?他们头上戴着翠柳和山花编成的花环,一起赤着脚蹚过清浅的溪水,笑着走在石板铺就的镇街上,镇的两端,是土家人的吊脚楼,那该是怎样的世外桃源呢?
我们的车子疾驰在汉宜高速公路上,我的眼睛透过车窗贪婪地看着广袤的江汉平原,大片大片的棉花田里的棉枝干枯成黑色,而一朵朵白色的棉花则真成了一朵朵花儿,那些衣着五颜六色的农人则成了翩跹其中的蝴蝶。
汽车嗡嗡的马达声已然变成了高亢而清越的歌声,随同我的心飞向了清江,美丽的长阳,我来了。
两个孩子和一个山民
早上,江雾慢慢消散的时候,我们看见清江对面太阳下黑色的山渐渐地露出它的峥嵘。白色的雾霭低贴着江面,慢慢地随风飘移,让人觉得,如在仙界。
我们驱车离城而行,走了约40公里之后到了高家堰车沟村小学,这是一所寄宿制的希望小学,全校有100多名学生,只有6人走读,因为许多孩子上学都需要走近2个小时的山路,所以,除了周末,平时他们都住在学校里。
操场上一群孩子在争抢一个篮球,他们笑着,跑着,像是春天田野里的那些不知名的花儿,显得一派生机盎然的样子。
这里没有会喊山歌的孩子,校长说,其实不光他们,就算是他们的爸爸妈妈,会唱土家族山歌的也不多。
我问为什么。
校长却反问道,谁还唱那个啊?
在我们下楼的时候,一个小女孩安静地站在楼梯的拐角处给我们让路。这个孩子是如此美丽,又是如此安静。平时我们到学校里拍摄的时候,摄像机前总会围满了学生,但是她既不围观,也没有露出我想象中的胆怯,她只是很安静而且礼貌地让我们先走。那一刻,我突然很感动,不知道为什么竟然感觉眼泪要夺眶而出,我赶紧从楼梯口的窗户里望向田野,那里有几棵橘子树,上面缀满了金色的橘子,枝桠低垂。
就在那田野上,我看见了一个山民,他背着土家人特有的背篓,里面装着满满一筐红薯,山民大概是走累了,停住了,把手里拄着的棍子挪到了背后,作为背篓的支撑,这样他就可以暂时休息一会儿了。
这时我才明白,为什么所有背着背篓的山民手中都要拄着一根棍子,在山路中行走如此困难,负重时更是艰难,棍子在前行时可用以保持平衡,休息时亦可用作临时的支架。
虽然已经是11月了,但山民仍然赤着上身,黝黑的皮肤闪闪发亮,脸上的汗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山民的面前站着一个小男孩,他怀里抱着三个个头很大的红薯,他仰起头来看着我们,长长的睫毛,漆黑的眸子,他和休息中的山民组成一幅多么动人的油画啊。
在车上,突然想到王维的诗:“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这两个孩子就像山中那些美丽开放着的花,有人关注或者没人关注,他们都一样自在地开放着,成长着。
终于听到了山歌
湖北土家人唱歌不叫唱歌,而叫喊山歌,因为土家族民歌属于高腔民歌,再加上土家住地,山路十八弯,人们往往只有“喊”才能把歌声传得更远。在长阳有一些这样的地名,比如“歌唱坪”、“发歌岭”、 “锣鼓墒”,可见长阳民歌之悠久。
在贺家坪的一个希望小学里我们终于找到了几个会喊山歌的同学。其中有个同学喊的一个山歌很有意思:
清凉伞,紫竹把,
乌龟藏在荷叶下,
叫声乌龟快些走,
叫声乌龟快些走,
莫把屁股晒糊哒。
当我们明白了这是一首打趣撑伞的路人的歌之后都笑得前仰后翻,打心底里佩服土家人的机智和幽默。但稍微有些紧张的歌者脸上却丝毫没有一点开玩笑的神情,于是,我们觉得更加有趣了。
然后我们又听到了《乡音乡情醉开怀》、《高山岭上一束花》,再然后孩子们都一起摇头说,不会了。
这个时候同学们都放松了,我们谈开了,学校附近几个看热闹的怀抱小孩的家长也加入了。
但是,再也没有听到其他的山歌了。
“其实四十岁以上的人会喊山歌的也不多了……”
“为什么现在学唱山歌的孩子不多了?”
“那时没有什么玩的才喊山歌,现在他们可以看电视,骑自行车玩。”
“镇上还有网吧呢,他们还可以上网……”
“你们到乐园去吧,那里是土家人的民歌之乡,民歌王就在乐园。”
“民歌王?”
“是啊,十年前我们有一个对歌大赛,那个民歌王和别人对歌对了整整三天,所有的人都没有歌唱了,他说,他的歌还没有唱完……”
“真的?这里还有民歌王?”
“是啊,这是十年前最轰动的事情啊,电视台都来了……”大家都非常自豪,尽管,他们不会唱任何山歌了。
就在我们就要上车的时候,一个老师说:“他(指民歌王)也许还活着……”
“啊?他有多大年纪了?”
“最少也有八十岁了!”
乐园,多么美丽的名字啊,竟然有个地方叫乐园,那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我们能找到那个传说中的歌王吗?
山歌的乐园
在乐园秀峰桥一所中学的校长办公室里,三脚架立了起来,摄像机打开了,录制指示灯一闪一闪,犹如我胸膛怦怦跳动的心,大家都屏住了呼吸,四周安静极了。在我们面前站着一排准备引吭高歌的孩子。
高亢的山歌响起来了。
我的眼睛从唱山歌的孩子肩上掠起,望着窗外连绵起伏的群山,心中却并没有期待中的欢欣。
我们,包括随行的音乐学院的老师,都承认这些孩子确实唱得不错,但他们并不是我们所要寻找的歌者,不是我们梦想中苦苦寻觅的少年。
因为当地搞旅游开发,这几个孩子曾经辍学在一个风景点参加土家民歌和土家舞蹈的商业演出,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已经形成定势的表演痕迹,全然没有天然去雕饰的淳朴。
唱完后,孩子们说,他们不是唱得最好的。
那,谁唱得最好?
孩子们说,唱得最好的几个随公司到南方去唱歌去了——他们都去挣大钱去了……
我们默然。
唯一让我觉得欣慰的是,面前的这些孩子又回到了课堂。
“咱们乐园不是有民歌王吗?”
“是啊——不过,她已经死了。”
“真可惜啊,”校长说,“她可是咱们乐园的骄傲啊!”
我们这才知道,已经作古的歌王是一位土家老奶奶。
车子离别乐园而直上火烧坪,耳边是汽车发动机的嗡嗡声,我们都沉默着。
忽然山林中高亢的山歌乍然而起,直冲耳膜,我们把汽车停在路旁,侧耳倾听,极目远望,只见层林尽染,众峰皆在云间,只听见山歌声,却看不见唱歌人,怅然地看着一座座相连的山,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我们相视一笑,随着缠缠绕绕的盘山路,直上火烧坪。
深山雅韵
在火烧坪稍作停留之后我们便驱车而下,前往资丘。从海拔1800米的高山上下来便是资丘,自从来到资丘之后我的耳朵就疼得“啾啾”地响,原来是山太高,而我们车速太快,大气压强改变了,耳膜自然就有些疼。
但是很快,我就忘记了耳朵疼,因为我看见了小镇前面有一片巨大的乌云,太阳正从其背后发射出耀目的光芒。那片乌云狰狞而奇特,并且一直没有变化,正准备问为什么的时候细看才发现,那是一座山。当地人告诉我们,当年在贺龙的指示下成立的“土家第一军”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就是在这个山中起事的。
我们沿着小镇而走,终于看到了土家人的老阁楼,沿着石阶一直走到清江边。长阳电视台的总编介绍说,其实老的资丘现在在水中,我们看到的是新资丘。
原来,为了建发电站,清江水淹没了先前有着“小汉口”之称的资丘镇。而先前的资丘镇曾经是谢晋导演当年拍《芙蓉镇》的候选外景地之一。
听这么一说,在我的脑海里马上出现了电影《芙蓉镇》里场景,拾级而上的石阶,土家人的吊脚楼……而现在,那些小镇的石阶和阁楼已在清澈的江水中了。
长阳有三宝,山歌、南曲、巴山舞。在资丘有位老艺人带了几个少年子弟,他们学习南曲好多年,深得老艺人真传。
南曲很雅,属于宫廷词曲。据明朝灭亡时朝中王公贵族,藏隐于深山,逃亡时还带着乐队,如此南曲才得以流传。
三弦叮咚声中少年开唱了:
春去夏来,
不觉又是秋冬,
渔夫撒网站立在船头。
……
但只见波浪滔天忙解缆,
柳林之中去藏舟。
……
在这月白清风之夜, 伴随着一把三弦,一副檀板,袅袅余韵入耳,抑扬起伏的旋律,让人为之动容,一时感慨万千,不知道身置何处。
梦花树
一棵树同时开着红、黄、白三种颜色的花,这就是长阳土家人的“梦花树”,我们在贺家坪听到的山歌《高山岭上一束花》,唱的就是梦花树。
说是如果在晚上你梦到了什么,而且非常希望这个梦想能够实现,那么就把梦花树上柔软的枝条打一个结,如果这个结长成了一个小疙瘩,那么你的梦想就一定能够实现,如果枝条又散开了,那么梦想肯定成不了。
昨晚睡觉的时候我的耳边总是萦绕着南曲那一词一字的韵白,一起一伏的旋律,在梦中,我看见土家少年一手执书,一手握镰,一路放歌;戴着红花绿柳花环的土家少女,一边撑篙,一边放歌……
第二天早上的时候,我也在梦花树上打了一个结,默默祈祷自己的梦想能够实现。
我想,等我有机会再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时候,在这棵梦花树上肯定有着一个结。那个时候,土家人的明天一定更美好,那个时候土家少年喊着高亢而激扬的土家山歌,婉转成这山路十八弯!
回到小城,在非常漂亮的长阳城市广场上我又看到了跳巴山舞的市民,江堤边一群人围在灯光下跟着三弦、檀板一起唱南曲。江面上传来了飘渺的山歌声,抬眼望去,却不知是来自那隔江而居的山里人家,还是来自江上的渔人?
虽然我们历时一个星期,行程达3000公里,并没有寻找到我们想要的歌声与少年,但我们却了解、认识了真实的土家人和他们平和幸福的生活。关于那个电视剧剧本,我们有了新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