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新课程标准对数学课堂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其要求教师不断提升综合素养,更新教育观念,尊重学生课堂主人翁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探究能力。同时,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应该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动力,摒弃传统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助力数学教学课堂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本文根据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放”与“收”的内涵,阐述了小学数学课堂实施开放式教学课堂的意义,并且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放”与“收”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放”与“收”;素质教育;教育观念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35-009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5.049
现阶段,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将开放式的教学方式融入进行日常教学中,更好地达到数学高效课堂,成为教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还有待改善,传统的题海战术教学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枯燥的学习方式也极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加强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思维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充分利用开放式教学课堂,打破传统封闭式的教学方式,大力提倡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方式,放开学生的思维,转换课堂主体位置,根据学生实际发展需求,去实施素质教育。
一、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放”与“收”的内涵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教学的目标和方向定位是对于数学知识的传递和教授过程,它注重的是知识丰富和动态的教学过程。同时,数学学科是一门强调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对于开发小学生智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思维习惯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的教学理念和逻辑,以及对于人们生活的作用和价值都是不可否认的。在数学教学中,对于课堂的“收”与“放”,我们有了新的定位,充分凸显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学课堂也成为教师实施“收”“放”教学的主要阵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需求,结合教学主要内容和目标,实施动态互动的教学全过程,并且去探究在“收”“放”教学中,学生会遇到哪些问题,会产生怎样的教学困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明确教学目标,以学生全方面发展为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开放式教学课堂的顺利进行,进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二、小学数学课堂实施开放式教学课堂的意义
数学学科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内容,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总希望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而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中对学生掌握知识能力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主要是以“收”为主的教学课堂形式,占据了课堂大部分时间,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新课程标准重点提出,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构建开放式教学课堂,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课堂主体,给予小学生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尤其是小学阶段,更加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掌握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答案,从而达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实施开放式教学课堂中,要处理好“收”“放”之间的关系,如果过度地放开学生的思想,漫无目的的教学课堂是无法达到教学目标的,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对于数学课堂的“放”和“收”应该做到适度,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不断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调动他们的学习动力,使课堂“动”起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放”与“收”的有效策略
(一)利用小组合作探究方式,打造动态课堂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通过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方法,自主获取知识的内涵,掌握数学学习方法。现阶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方式在教学课堂中运用得十分广泛。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可以打造动态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比如,在教学小学数学“三角形”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平均分为几个小组,引导小组进行三角形概念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三角形,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由组长代表发言。有的学生说“自行车的整体框架是三角形的”,还有的学生说“路标的标志也是三角形的”。学生们踊跃发言,活跃了课堂气氛。对于三角形图形知识的教学,教师平铺直叙地进行讲解,很难让学生理解图形的抽象性,而小组合作探究讨论的方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表现自我的机会,还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三角形图形的概念。
(二)处理好“收”与“放”的关系
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仅仅依靠自身掌握的知识无法解决一些新的问题,因此在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教师应该适时地进行引导,努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住时机,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为主,从而达到提供思维能力的效果。教师也要为学生打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课堂,但是如果放得太开,学生过于兴奋,会让学生难以静下心去思考问题,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进而浪费课堂时间,也达不到想要的教学效果。如果在教学中课堂气氛过于严肃,也就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因此教师要适当地做出调整,给予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的机会和空间。同时,在学生发言时,教师要筛选出有价值意义的发言,以此作为过渡,将教学目标引进下一个环节,为学生创设出一个富有秩序、灵动而不失严肃,且有激情的课堂,而不是任由学生思维能力的跳跃,影响了课堂教学节奏,让学生在欢快的教学氛围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独特魅力。总之,对于数学课堂而言,“收”“放”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矛盾,适当的放开,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给他们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收获到知识。同时,实际教学课堂中的“收”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避免由于过度地放,让学生没有目标的进行学习活动。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部分数学教师为了过于追寻时代风潮的“自由风”,让教学课堂染上流行之病,从而降低了教学效果,也未完成教学目标。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地设计教学方案,明确教学任务和目标,结合教学内容,以学生实际需求为主,促使学生在汲取知识的过程中理解到学习数学对于生活的真正意义,感受数学知识的内涵。由此可见,在小学课堂中,教师应该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不仅要在开放式教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要给予学生培养综合能力的空间和机会,这样才能有效达到教学目标和效果。 (三)立足学生,适度地放与收
为了更好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在教学设计中结合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多样化教学情境,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学生提供一个安静的学习氛围。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成果,并教会他们倾听和表达。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要主动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点,多与同学沟通与交流,培养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进而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样的课堂氛围不仅有自我思考的空间,也有合作学习的环境,进而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比如,在教学完加减法之后,教师要让学生去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的奥秘,让他们在生活中跟随父母去买菜,通过加减法去解决实际的买菜算账问题,放手让学生从多角度去考虑问题,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另外,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知识经验有限,因此他们在开发问题探究中会提出多种解决方案,但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案。这时,如果只有“放”没有“收”,就会影响学生对系统知识的掌握。所以,教师应该适当地收一收,引导学生将知识联系起来,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还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四)创设适宜的课堂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课堂
通常情况下,人的思维都是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下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因此,新时期教学课堂不再受传统教学课堂的束缚,教师可以结合教学需求,合理安排课桌位置,腾出较大的空间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学生的感知规律,激发学生的情感,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让他们快速地投入教学活动中,并积极主动地思考数学问题。同时,在教学设计环节,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为主,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合理选择教学方式,通过启发式问题情境,结合小组合作探究方式,充分體现出每一位学生的课堂“主人翁”地位,将课堂归还给学生,让学生的思维像“风筝”一样自由地在天空翱翔。
总而言之,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合理地融入开放式教学方式,通过有效的教学组织,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打造出动态的教学课堂。同时,在开放式教学课堂中,教师要懂得把握好“收”和“放”的度,处理好两者之间的矛盾,根据学生实际需求,明确教学目标,利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不但要放得开,也要收得快。就和“放风筝”是一样的道理,把握好两者的度,才能将风筝放飞得更高更远。数学教学课堂亦是如此,只有做到收放自如,给学生思维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才有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与改革。
参考文献:
[1]谢小庆.课堂在动态中推进 思维在互动中生成——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放”与“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5).
[2]居述明.课堂教学中“放”的艺术——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开放性和实效性[J].科学大众,2008(10).
关键词:小学数学;“放”与“收”;素质教育;教育观念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35-009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5.049
现阶段,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将开放式的教学方式融入进行日常教学中,更好地达到数学高效课堂,成为教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还有待改善,传统的题海战术教学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枯燥的学习方式也极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加强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思维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充分利用开放式教学课堂,打破传统封闭式的教学方式,大力提倡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方式,放开学生的思维,转换课堂主体位置,根据学生实际发展需求,去实施素质教育。
一、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放”与“收”的内涵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教学的目标和方向定位是对于数学知识的传递和教授过程,它注重的是知识丰富和动态的教学过程。同时,数学学科是一门强调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对于开发小学生智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思维习惯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的教学理念和逻辑,以及对于人们生活的作用和价值都是不可否认的。在数学教学中,对于课堂的“收”与“放”,我们有了新的定位,充分凸显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学课堂也成为教师实施“收”“放”教学的主要阵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需求,结合教学主要内容和目标,实施动态互动的教学全过程,并且去探究在“收”“放”教学中,学生会遇到哪些问题,会产生怎样的教学困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明确教学目标,以学生全方面发展为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开放式教学课堂的顺利进行,进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二、小学数学课堂实施开放式教学课堂的意义
数学学科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内容,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总希望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而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中对学生掌握知识能力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主要是以“收”为主的教学课堂形式,占据了课堂大部分时间,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新课程标准重点提出,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构建开放式教学课堂,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课堂主体,给予小学生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尤其是小学阶段,更加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掌握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答案,从而达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实施开放式教学课堂中,要处理好“收”“放”之间的关系,如果过度地放开学生的思想,漫无目的的教学课堂是无法达到教学目标的,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对于数学课堂的“放”和“收”应该做到适度,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不断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调动他们的学习动力,使课堂“动”起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放”与“收”的有效策略
(一)利用小组合作探究方式,打造动态课堂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通过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方法,自主获取知识的内涵,掌握数学学习方法。现阶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方式在教学课堂中运用得十分广泛。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可以打造动态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比如,在教学小学数学“三角形”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平均分为几个小组,引导小组进行三角形概念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三角形,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由组长代表发言。有的学生说“自行车的整体框架是三角形的”,还有的学生说“路标的标志也是三角形的”。学生们踊跃发言,活跃了课堂气氛。对于三角形图形知识的教学,教师平铺直叙地进行讲解,很难让学生理解图形的抽象性,而小组合作探究讨论的方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表现自我的机会,还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三角形图形的概念。
(二)处理好“收”与“放”的关系
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仅仅依靠自身掌握的知识无法解决一些新的问题,因此在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教师应该适时地进行引导,努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住时机,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为主,从而达到提供思维能力的效果。教师也要为学生打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课堂,但是如果放得太开,学生过于兴奋,会让学生难以静下心去思考问题,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进而浪费课堂时间,也达不到想要的教学效果。如果在教学中课堂气氛过于严肃,也就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因此教师要适当地做出调整,给予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的机会和空间。同时,在学生发言时,教师要筛选出有价值意义的发言,以此作为过渡,将教学目标引进下一个环节,为学生创设出一个富有秩序、灵动而不失严肃,且有激情的课堂,而不是任由学生思维能力的跳跃,影响了课堂教学节奏,让学生在欢快的教学氛围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独特魅力。总之,对于数学课堂而言,“收”“放”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矛盾,适当的放开,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给他们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收获到知识。同时,实际教学课堂中的“收”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避免由于过度地放,让学生没有目标的进行学习活动。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部分数学教师为了过于追寻时代风潮的“自由风”,让教学课堂染上流行之病,从而降低了教学效果,也未完成教学目标。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地设计教学方案,明确教学任务和目标,结合教学内容,以学生实际需求为主,促使学生在汲取知识的过程中理解到学习数学对于生活的真正意义,感受数学知识的内涵。由此可见,在小学课堂中,教师应该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不仅要在开放式教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要给予学生培养综合能力的空间和机会,这样才能有效达到教学目标和效果。 (三)立足学生,适度地放与收
为了更好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在教学设计中结合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多样化教学情境,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学生提供一个安静的学习氛围。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成果,并教会他们倾听和表达。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要主动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点,多与同学沟通与交流,培养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进而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样的课堂氛围不仅有自我思考的空间,也有合作学习的环境,进而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比如,在教学完加减法之后,教师要让学生去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的奥秘,让他们在生活中跟随父母去买菜,通过加减法去解决实际的买菜算账问题,放手让学生从多角度去考虑问题,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另外,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知识经验有限,因此他们在开发问题探究中会提出多种解决方案,但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案。这时,如果只有“放”没有“收”,就会影响学生对系统知识的掌握。所以,教师应该适当地收一收,引导学生将知识联系起来,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还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四)创设适宜的课堂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课堂
通常情况下,人的思维都是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下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因此,新时期教学课堂不再受传统教学课堂的束缚,教师可以结合教学需求,合理安排课桌位置,腾出较大的空间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学生的感知规律,激发学生的情感,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让他们快速地投入教学活动中,并积极主动地思考数学问题。同时,在教学设计环节,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为主,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合理选择教学方式,通过启发式问题情境,结合小组合作探究方式,充分體现出每一位学生的课堂“主人翁”地位,将课堂归还给学生,让学生的思维像“风筝”一样自由地在天空翱翔。
总而言之,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合理地融入开放式教学方式,通过有效的教学组织,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打造出动态的教学课堂。同时,在开放式教学课堂中,教师要懂得把握好“收”和“放”的度,处理好两者之间的矛盾,根据学生实际需求,明确教学目标,利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不但要放得开,也要收得快。就和“放风筝”是一样的道理,把握好两者的度,才能将风筝放飞得更高更远。数学教学课堂亦是如此,只有做到收放自如,给学生思维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才有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与改革。
参考文献:
[1]谢小庆.课堂在动态中推进 思维在互动中生成——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放”与“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5).
[2]居述明.课堂教学中“放”的艺术——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开放性和实效性[J].科学大众,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