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阶段的学生,一提及习作就会耷拉下脑袋,唉声叹气。学生为什么如此不喜欢习作?究其原因有三点:第一,学生不知习作的意义,只为完成任务; 第二,教师习作观念陈旧,缺乏指导方法;第三,习作训练单一,规定条框过多。如何改变现状?我尝试将微作文运用到习作教学中,帮助学生写出尽显童心童语、童真童趣的精彩习作来。
一、随时引领,让学生拥有明亮的眼
习作难,最难的是没内容写。一提到习作,学生便抓耳挠腮、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凭空捏造,当最后一个句号写完便完成任务,如释重负。如果能让更多的学生拥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可以从平淡的生活里搜集到丰富的习作题材,那么习作对于他们来说就不再是痛苦不堪的事,而会变得轻松愉快。
1. “口头日记”引领
在学生看来,每天上课、作业、休息,日复一日,周而复始,都在做着相同的事,觉得生活单调而乏味。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教会学生发现平凡生活中的不一样,善于看到别样的精彩。
【案例1】课前,我照例拿着一米长尺按投影仪上的按钮,连续按了两次,投影仪都没亮。学生在下面窃窃私语,我没理会,又按了两次,终于亮了,学生长长舒了口气。
我看了看手表,还有两分钟上课。“同学们,你们刚刚看到的这一幕,只有十几秒钟,但它可以成为你今天的日记题材。”
“啊——”“不可能吧!”学生纷纷露出不可思议的神情。
“不相信,那听老师来口述。”我清了清嗓子,“日记的题目是《还是老师厉害》。预备铃刚响,老师走进教室,照例拿着米尺按头顶上方的按钮。接连按了两次,投影仪都没反应。这是咋回事?难不成投影仪今天心情不好,闹起情绪来了?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到老师身上。老师盯着投影仪自言自语道:‘咦,怎么搞的?没错啊!’随即她又按了一次,投影仪还是纹丝不动。老师有点急了:‘我看你今天犯什么病?看我怎么对付你!’我们笑了,想接着看‘笑话’。老师握紧米尺,两眼一眨不眨盯着投影仪,轻轻一按,慢慢地,光亮了。老师扬起头,诙谐一笑:‘看你逞能?还是我的手下败将吧!’大家都被逗乐了。小小投影仪,竟敢跟王老师较劲?真是胆大包天!”。
刚一说完,学生兴奋得鼓起掌来。我笑了,这篇“口头日记”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接下来的日子里,每当发现课内课外的一些“小意外”,我都会及时口述给学生听,他们听得兴趣盎然、乐此不疲。我用丰富的“口头日记”告诉学生:看似平常的生活里面蕴藏着丰富的日记题材,要学会留心发现。发现题材,对学生而言,才是重要的写作才能。
2. 精彩瞬间捕捉
当学生逐步拥有寻找“日记题材”的本领时,教师要想办法让进入学生大脑里的人、事、物等,在他心灵的湖泊里激起浪花,让学生敏锐地捕捉转瞬即逝的动作、神态、想法,随时用笔记录下来。这种心灵的敏感度,需要我们潜移默化、持之以恒地训练、培养。
【案例2】一次,布置学生写课间游戏的观察日记,对于游戏过程中最精彩的“细节”,许多学生的“镜头”一闪而过,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请一名学生上讲台,精心设计了下面的教学:
师:下面,我与XX同学玩“站如松”的游戏,请大家用心看。
(师双掌假装用力推出,生双掌迎上前,师迅速收回,生重心不稳,落下“马”来。)
师:你捕捉到了哪些小小的细节?
生:老师双掌准备好,眼睛里流露出一丝狡黠的味道,我猜老师有歪点子了。
师:真了不起!连这么一丝表情都被你捕捉到了,观察特别敏锐。掌声!还有谁关注老师和同学的动作了?
生:老师憋足劲,双掌用力前推。同学见状便使出全身力气向前推。就在两人双掌接触之时,老师双手猛地收回,同学措手不及,身子前倾,重心不稳,移动了脚步,败在“老姜”手里。(全班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师:大家的掌声,是对你最好的认可。简单的一个动作,其实很不简单。关键是大家要有一颗细化动作的心。
面对课堂“小意外”,我经常进行这样的捕捉细节训练。渐渐地,我发现学生的日记、习作中出现了那么一两处精彩的句子、片段,描写细致、传神,使人身临其境。我知道学生已懂得关注自己的内心,能用有形的文字去捕捉无形的瞬间、念头,他们已慢慢进入到真正的写作之道。
二、创新激励,让学生写出灵动的文
每一位学生说话的语气、方式不一样,对事物的看法、态度也不一样,写出来的习作理应内容多样,不受拘束。教师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大胆、创意、灵活地表达,让学生在习作中收获快乐,张扬个性。学生习作的精彩,来自“童言无忌”。
1. “日记接力”,互相学习
日记是日常练笔最好的方式。为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加强彼此间的沟通学习,我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日记接力”。每组一天一名成员写日记,内容、题材不限:可以写人,可以记事;可以发表意见,可以记录见闻;可以传递快乐,可以倾诉烦恼;可以写实,可以想象……只要心中有想法,都可以用文字来表达。就在这“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练习中,学生渐渐明白了写作时的心灵是温暖的、自我的。“接力”的另一目的是交流:每天欣赏作品的其中三名学生需要在“接力本”上写下自己读后的感受,两条优点,一个建议,因此学生阅读得更加认真、专注,真实地记录下自己的想法。比如一位学生看完伙伴的《栀子花开》,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优点:你用诗一样优美的语言,传达内心真实的声音,我十分欣赏。尤其是结尾“栀子花带着美丽、坚韧、芬芳,飘进了我的心房……”,读了让人深思,耐人寻味。
建议:如果能把老师与栀子花融合在一起,立意会更高。总体来说,我十分欣赏这篇作品。
这样的交流,既为每位学生搭建了展示的平台,又锻炼了他们的鉴赏能力,懂得从别人的习作中汲取好的表达,彰显自己的言语智慧。
2. 有效讲评,精彩呈现
欣赏精彩的题目、精彩的句段,在看似平常的沟通交流中给予学生无痕的指导。
【案例3】师:每次读同学们的作品时,遇到精彩的句子,我都感觉眼前一亮,觉得特别享受。
(幻灯片出示:“此时此刻我好难过,就像谁用一把锋利的匕首插进我的心里,让我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师:心里难过时到底有没有匕首插进心里呢?这么写是不是立刻就生動形象了,大家一起念这一句。
(幻灯片出示:“遇上再大的拦路虎,也会有办法将它踩在脚下。”)
师:读完这句话,我们都会停下来想一想,然后自言自语:这句话很有道理啊!一篇文章中如果能有一两句很有哲理的话,习作就会大为增色。
上述案例中教师对学生的“赏识”,表面看是在肯定语言的精彩,其实更多的是对学生敢于写“真话”的欣赏,更是对习作兴趣的莫大激励。学生的语言源自内心最真切的感受,表达不拘一格,富于创意。因此,每一位教师在日记、习作讲评时,应当善发现、多激励、多肯定学生习作中的小精彩、小进步,学生便会感到习作苦中也有乐,努力追寻更多的“乐”,写出更多富有灵气的习作来。
一年的“微作文”课堂教学实践,我欣喜地发现:习作课上学生没那么痛苦了,习作时紧皱眉头的少了,回家写周记的速度也快多了,语言文字里已透出生气。我相信只要教师勤于思考,能够准确诊断出学生的“习作病脉”,就能“对症下药”,让学生拥有善于发现的敏锐心灵,文从字顺的流畅语言,智慧灵动的个性表达。学生愿写,教师乐改,习作的春天一定会提早来到我们身边。
(作者单位:江苏扬州市江都区大桥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一、随时引领,让学生拥有明亮的眼
习作难,最难的是没内容写。一提到习作,学生便抓耳挠腮、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凭空捏造,当最后一个句号写完便完成任务,如释重负。如果能让更多的学生拥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可以从平淡的生活里搜集到丰富的习作题材,那么习作对于他们来说就不再是痛苦不堪的事,而会变得轻松愉快。
1. “口头日记”引领
在学生看来,每天上课、作业、休息,日复一日,周而复始,都在做着相同的事,觉得生活单调而乏味。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教会学生发现平凡生活中的不一样,善于看到别样的精彩。
【案例1】课前,我照例拿着一米长尺按投影仪上的按钮,连续按了两次,投影仪都没亮。学生在下面窃窃私语,我没理会,又按了两次,终于亮了,学生长长舒了口气。
我看了看手表,还有两分钟上课。“同学们,你们刚刚看到的这一幕,只有十几秒钟,但它可以成为你今天的日记题材。”
“啊——”“不可能吧!”学生纷纷露出不可思议的神情。
“不相信,那听老师来口述。”我清了清嗓子,“日记的题目是《还是老师厉害》。预备铃刚响,老师走进教室,照例拿着米尺按头顶上方的按钮。接连按了两次,投影仪都没反应。这是咋回事?难不成投影仪今天心情不好,闹起情绪来了?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到老师身上。老师盯着投影仪自言自语道:‘咦,怎么搞的?没错啊!’随即她又按了一次,投影仪还是纹丝不动。老师有点急了:‘我看你今天犯什么病?看我怎么对付你!’我们笑了,想接着看‘笑话’。老师握紧米尺,两眼一眨不眨盯着投影仪,轻轻一按,慢慢地,光亮了。老师扬起头,诙谐一笑:‘看你逞能?还是我的手下败将吧!’大家都被逗乐了。小小投影仪,竟敢跟王老师较劲?真是胆大包天!”。
刚一说完,学生兴奋得鼓起掌来。我笑了,这篇“口头日记”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接下来的日子里,每当发现课内课外的一些“小意外”,我都会及时口述给学生听,他们听得兴趣盎然、乐此不疲。我用丰富的“口头日记”告诉学生:看似平常的生活里面蕴藏着丰富的日记题材,要学会留心发现。发现题材,对学生而言,才是重要的写作才能。
2. 精彩瞬间捕捉
当学生逐步拥有寻找“日记题材”的本领时,教师要想办法让进入学生大脑里的人、事、物等,在他心灵的湖泊里激起浪花,让学生敏锐地捕捉转瞬即逝的动作、神态、想法,随时用笔记录下来。这种心灵的敏感度,需要我们潜移默化、持之以恒地训练、培养。
【案例2】一次,布置学生写课间游戏的观察日记,对于游戏过程中最精彩的“细节”,许多学生的“镜头”一闪而过,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请一名学生上讲台,精心设计了下面的教学:
师:下面,我与XX同学玩“站如松”的游戏,请大家用心看。
(师双掌假装用力推出,生双掌迎上前,师迅速收回,生重心不稳,落下“马”来。)
师:你捕捉到了哪些小小的细节?
生:老师双掌准备好,眼睛里流露出一丝狡黠的味道,我猜老师有歪点子了。
师:真了不起!连这么一丝表情都被你捕捉到了,观察特别敏锐。掌声!还有谁关注老师和同学的动作了?
生:老师憋足劲,双掌用力前推。同学见状便使出全身力气向前推。就在两人双掌接触之时,老师双手猛地收回,同学措手不及,身子前倾,重心不稳,移动了脚步,败在“老姜”手里。(全班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师:大家的掌声,是对你最好的认可。简单的一个动作,其实很不简单。关键是大家要有一颗细化动作的心。
面对课堂“小意外”,我经常进行这样的捕捉细节训练。渐渐地,我发现学生的日记、习作中出现了那么一两处精彩的句子、片段,描写细致、传神,使人身临其境。我知道学生已懂得关注自己的内心,能用有形的文字去捕捉无形的瞬间、念头,他们已慢慢进入到真正的写作之道。
二、创新激励,让学生写出灵动的文
每一位学生说话的语气、方式不一样,对事物的看法、态度也不一样,写出来的习作理应内容多样,不受拘束。教师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大胆、创意、灵活地表达,让学生在习作中收获快乐,张扬个性。学生习作的精彩,来自“童言无忌”。
1. “日记接力”,互相学习
日记是日常练笔最好的方式。为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加强彼此间的沟通学习,我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日记接力”。每组一天一名成员写日记,内容、题材不限:可以写人,可以记事;可以发表意见,可以记录见闻;可以传递快乐,可以倾诉烦恼;可以写实,可以想象……只要心中有想法,都可以用文字来表达。就在这“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练习中,学生渐渐明白了写作时的心灵是温暖的、自我的。“接力”的另一目的是交流:每天欣赏作品的其中三名学生需要在“接力本”上写下自己读后的感受,两条优点,一个建议,因此学生阅读得更加认真、专注,真实地记录下自己的想法。比如一位学生看完伙伴的《栀子花开》,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优点:你用诗一样优美的语言,传达内心真实的声音,我十分欣赏。尤其是结尾“栀子花带着美丽、坚韧、芬芳,飘进了我的心房……”,读了让人深思,耐人寻味。
建议:如果能把老师与栀子花融合在一起,立意会更高。总体来说,我十分欣赏这篇作品。
这样的交流,既为每位学生搭建了展示的平台,又锻炼了他们的鉴赏能力,懂得从别人的习作中汲取好的表达,彰显自己的言语智慧。
2. 有效讲评,精彩呈现
欣赏精彩的题目、精彩的句段,在看似平常的沟通交流中给予学生无痕的指导。
【案例3】师:每次读同学们的作品时,遇到精彩的句子,我都感觉眼前一亮,觉得特别享受。
(幻灯片出示:“此时此刻我好难过,就像谁用一把锋利的匕首插进我的心里,让我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师:心里难过时到底有没有匕首插进心里呢?这么写是不是立刻就生動形象了,大家一起念这一句。
(幻灯片出示:“遇上再大的拦路虎,也会有办法将它踩在脚下。”)
师:读完这句话,我们都会停下来想一想,然后自言自语:这句话很有道理啊!一篇文章中如果能有一两句很有哲理的话,习作就会大为增色。
上述案例中教师对学生的“赏识”,表面看是在肯定语言的精彩,其实更多的是对学生敢于写“真话”的欣赏,更是对习作兴趣的莫大激励。学生的语言源自内心最真切的感受,表达不拘一格,富于创意。因此,每一位教师在日记、习作讲评时,应当善发现、多激励、多肯定学生习作中的小精彩、小进步,学生便会感到习作苦中也有乐,努力追寻更多的“乐”,写出更多富有灵气的习作来。
一年的“微作文”课堂教学实践,我欣喜地发现:习作课上学生没那么痛苦了,习作时紧皱眉头的少了,回家写周记的速度也快多了,语言文字里已透出生气。我相信只要教师勤于思考,能够准确诊断出学生的“习作病脉”,就能“对症下药”,让学生拥有善于发现的敏锐心灵,文从字顺的流畅语言,智慧灵动的个性表达。学生愿写,教师乐改,习作的春天一定会提早来到我们身边。
(作者单位:江苏扬州市江都区大桥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