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指出:“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如探究的机会,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真实情境问题的机会,讨论辩论的机会,关心与环境、资源等有关议题的机会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指出:学校“应充分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广泛的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为此,依托本校《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南海子地域综合实践课程研究》课题,挖掘南海子地域资源与科学课的整合点,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兴实验学校通过对科学拓展课程的研究和实践,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效促进了学生科学态度与科学道德的养成,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与社会责任感。
拓展课程的定义
小学科学课程资源是指有助于进行科学教学活动的各种资源。本文中小学科学拓展型课程着眼于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是一种体现不同基础要求的、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
利用地域性资源扩充拓展型课程
科学的教学应注重地域性的差异,应事先调查当地的有助于科学学习的资源,收集整理成数据库,根据教学内容,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教学。追求课程的地域化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之一,使科学课的基础教育课程与地方地域特色有机整合,探索出科学课程校本化实验的途径、方法和相应的课型,也是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
成立科学社团挖掘自然资源
拓展课程的定义
小学科学课程资源是指有助于进行科学教学活动的各种资源。本文中小学科学拓展型课程着眼于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是一种体现不同基础要求的、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
利用地域性资源扩充拓展型课程
科学的教学应注重地域性的差异,应事先调查当地的有助于科学学习的资源,收集整理成数据库,根据教学内容,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教学。追求课程的地域化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之一,使科学课的基础教育课程与地方地域特色有机整合,探索出科学课程校本化实验的途径、方法和相应的课型,也是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
成立科学社团挖掘自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