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实验情境 提高教学效果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jushic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情感。
  物理实验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鲜明的场景,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兴趣,是创设情境的良好素材。
  如果教师能够巧妙地用实验来创设情境,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以“密度测量实验”为例,作些分析探讨。
  二、案例分析:《密度测量》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出示两枚外形相同的首饰,其中一枚纯金、一枚铜镀金。
  问题:以下提供的几种鉴别方案,你认为合理的是哪种,说明理由。
  方案一:比较质量;
  方案二:比较体积;
  方案三:测密度,再比较。
  根据学生的回答,结合方案三,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要测量物质的密度,应测哪些物理量?
  (2)用什么量具可测量物质的质量?
  (3)用什么量具可测量物质的体积?
  经讨论,总结出:先测物质的质量和它的体积,再利用公式计算密度,指出这是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常用方法。
  2.设计实验、讨论交流
  (1)先出示测量的物质。
  (2)提出问题。
  ①如何测量不规则石块的密度?
  ②如何测量蜡块的密度?
  ③如何测量长方形牙膏皮的密度?
  ④如何测量酱油的密度?
  (3)设计实验、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从公式ρ=m/V分析,让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的草图,并口头描述实验步骤,最后写出表达式。
  1)测石块的密度
  引导学生根据公式ρ=m/V选择测量工具,指导学生口头表达实验步骤。
  方案一:①用已调好的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m石;②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此时水的体积V1;③把石头用细线系好,慢慢浸没到水里,读出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示数V2;④石块的密度为ρ=m石/(V2-V1)。
  方案二:①在量筒内倒入适量水,读出此时水的体积V1;②把石头用细线系好浸没到水里,读出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示数V2;③从量筒里取出石头,用已调好的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m石;④石块的密度为ρ=m石/(V2-V1)。
  讨论:先测质量好,还是先测体积好,为什么?此时可以强调实验中应尽可能减小误差。
  2)测蜡块的密度
  学生讨论,仍先用天平称蜡块的质量,如何测它的体积是此题的难点,让学生讨论交流后,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让他们用所选的器材演示实验步骤。
  方案一:有的学生提出用捆重物的方法。
  先在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此时水的体积V1;再把铁块用细线系好,慢慢浸没到水里,读出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示数V2;然后把蜡块与铁块捆绑在一起慢慢浸没到水里,读出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示数V3;最后求出蜡块的密度。
  讨论:V1要测吗?
  能否先把蜡块与铁块捆绑在一起慢慢浸没到水里,读出此时水的体积示数V1;在把蜡块取出,把铁块放入水中读出此时水的体积示数V2
  方案二:有的学生提出用针压法测量。
  先在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此时的体积V1;把蜡块放入水中,用细针把蜡块压入水中。
  此方法,请这位同学演示。并说明针很细,其体积可以忽略不计。
  方案三:有的学生提出用刀把蜡块切成长方体,用刻度尺测出它的长、宽、高,求出它的体积。对这样的学生给予表扬,但实验操作比较麻烦。
  前两个方法让学生演示,以加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让学生有深刻的印象。
  讨论:在测像蜡块一样,密度比水小的物体的密度时,测量它的体积常采用捆绑法和针压法,但要注意操作中的实际问题。
  3)测牙膏皮的密度
  让学生先用天平测出牙膏皮的质量。
  把牙膏皮卷成团,用溢水法测出其体积。
  此方案让学生去演示测量它的体积。
  4)测酱油的密度
  方案一:用已调好的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1;在空烧杯内倒入适量的酱油,用天平称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m2;把酱油全部倒入量筒内测出它的体积为V;则酱油的密度为ρ=(m2-m1)/V。
  方案二:在空烧杯内倒入适量的酱油,用已调好的天平测出其质量m1;将烧杯中的酱油一部分倒入量筒内,测出量筒中酱油的体积为V;用天平测出剩余酱油和烧杯的总质量m2;则酱油的密度为ρ=(m1-m2)/V。
  讨论:比较这两个方案有何不同,它们的测量误差大小怎样。
  提高:如果实验室中只有天平,没有量筒和量杯,我们又如何测酱油的密度呢?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酱油的体积。
  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把空烧杯装满水测出它的总质量m2;把水倒掉擦干,把酱油装满空烧杯,称出它的总质量m3;并计算ρ=(m3-m1)ρ水/(m2-m1)。
  3.教学感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很好地掌握了测物质密度的方法,先测量被测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然后,根据公式ρ=m/V进行计算。让学生知道有出相应的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方法,就能组合多少种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在实验设计中,要尽可能减小实验误差。
  通过这些简明、直观、有趣的实验,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加强了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的热情,教学效果非常好。
  三、结语
  初中学生接触物理的时间还不长,往往会认为物理知识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甚至产生畏难情绪,而利用实验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可以给学生明确直观的感受,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更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陈燕.巧设实验情境进行有效教学——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力[J].物理教学探讨,2012(2).
  [2]任虎虎.巧设实验情境探究教学难点——以牛顿第三定律为例[J].物理教学,2014(1).
  [3]曹会,张飞.巧设实验主线凸显学科教学的“物理味”——“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展示课回眸[J].物理教师,2013(2).
其他文献
早在半个世纪以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就指出:教师要以宇宙为教室,奉自然为宗师。意思是说,教师应充分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去启发、诱导、教育学生,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为学生的教科书”。本文立足于笔者自身化学课堂教学的实践,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学习中的错误、学生的创新发现作为有效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在学生学习基本知识,提高基本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初步
在新的课程改革体系中,校本教材开发建设既是改革的目标,更是促進教改的手段;既是课程改革的追其结果,更是教学改革深化实施过程;既培养了教师的教改意识,更提升了教师的教改能力。持续健康发展是校本教材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这就要求校本教材建设必须成为一个民主开放、动态生成、不断提升的过程。  我校汽修专业的校本教材开发建设历经多年的实践探索,由自发变为自觉,由个体变为团队,由散乱到规范一步步成长起来。下面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课标学习与一般的学科教学目标不同,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即倡导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精神内涵的课堂教学.对数学学科而言,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收、记忆、模仿和练习,应提倡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积
同分异构体是中学有机化学部分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有关它的知识也贯穿于中学有机化学的始终。因此,分析、判断、列举、书写同分异构体也就成为有机化学的常考热点,有关这一部分命题的核心是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的书写和其数目多少的判断。下面笔者试从这两个方面浅析其常用的解题思维方法、技巧和规律。一、列举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1.插入法。“插入法”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书写方法。该方法是根据在结构上很多有机物可以看成
长期以来,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初中数学复习课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接受、轻体验的弊端,而大容量的强化训练只会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效率低下.如何变题海战术为轻负优质、变被动接受为积极探究,是我们改进初中复习课教学、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不得不正视的问题.  一、理性的思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不是一个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数学复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旧知识的理解,使
绪论课是第一堂高中物理课,是一堂重要的课。学生既对高中物理及其学习方法充满好奇,又因很多学生听说过“高中物理比初中物理难学”,对能否学好对高中物理有一定的担心。绪论课的教学设计既要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高中物理的兴趣,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又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给学生一定的启示。本文谈谈自己的教学设计。  【教法分析】  运用多媒体展示趣味物理,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对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影响;认识
作为物理教师,要能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不断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首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信地说出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解决问题。为此,教师应注意转变教学方式,同时注意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在课堂上设置或提出的问题,要能启发诱导学生大胆猜想。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是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自信地“说”的第一阶段。当在课堂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差往往是由于忽视了教学反馈。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也曾做过一个“蒙上眼睛画线段”的有趣实验,结果实验表明:准确、恰当的反馈,直接影响着人的后续行为。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和方法,防止出现教学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从而提高自己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下面就谈谈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反馈的途径及其原则。一、反馈途径1.从
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注意从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态度、学习科学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氮气及稀有气体的制取与收集”是在沪教版“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的基础上,学生学习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实验室制取,有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后的进一步拓展延伸,让学生在实验中
生物学属于自然科学,自然科学中实验手段是最重要的研究手段,所以在生物学教学中实验探究过程必然是整个课堂的灵魂。经典实验不仅有着科学家严密的思维逻辑,还展示了知识的探究历程。如果学生不学习探究历程而只学习知识,知识也只会是枯燥空洞的。那么,如何在有限的实验室条件下完成实验,起到探究的效果呢?我校生物组在教学中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寻找办法,在时间上合理安排,完成了课本上的很多实验,并在此过程中得到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