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计算能力是日常生活中所需具备的能力之一,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传统式小学计算教学主要通过重复机械性题海战术的教学方式以达到强化记忆的目的,违背了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本文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坚持以学生为本,探讨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生;计算能力;策略
一、小学生计算能力匮乏的原因
(一)小学生对于计算缺乏兴趣
计算,相对于阅读课、手工课、体育课而言是比较枯燥的,而且需要足够的耐心与严谨性。需要从始至终按步骤进行,一步错就会导致“全盘皆输”。然而,小学生此时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在没有老师监督与引导的情况下,很难做到具备一定自制力,对计算充满兴趣。对于计算课程,大多数学生从一开始就带着一种抵触心理,没有搞清楚所需计算内容的算法与算理。部分学生是在计算的过程中丧失兴趣,在计算过程中遇到困难,没有信心去攻破,问题越积越多。而数学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长此以往对于前部分内容没有透彻的理解,后面的知识点更加难以掌握,对于计算的兴趣更无从谈起。
(二)小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计算能力得以巩固与提高的助力器,然而目前大多数小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表现在计算题目前没有做好审题工作,急于开始计算,应付式完成任务,没有看清题目中的数字以及运算符号,没能明确题目要求。在计算过程中没有足够的耐心与严谨性,对所需计算的题目没有一个清晰的算法,对于计算的步骤也不明确。同时在计算过程中没有打草稿的习惯,即便有打草稿的习惯,也没有进行规范化的书写,导致在检验时,耗费时间,事倍功半。
二、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
(一)培养小学生对于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驱动人学习的内在动力,小学生处于心智尚未成熟稳定的时期,培养其对计算的兴趣对于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尤为重要。培养小学声对于计算的兴趣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首先可以改变刻板传统的教学形式,借助多媒体设备的优势,将枯燥的计算题通过生动形象的动画形式展示出来。例如在学习关于5的乘法口诀时,可以展示5个福娃,每个福娃身上显示与5成倍数的数字,以此切入课堂学生,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与发现规律。同时也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增加计算的趣味性。在经过对某个计算例题进行算法与算理的讲解后,为了加深学生对该内容的记忆与理解,可以通过“算法小能手”、“夺宝其兵”等多种形式进行计算比赛,寓学于乐。并制定合理的奖惩措施,激励学生在比赛中提高计算能力。其次是善于运用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收获知识。例如在计算20×12×5的时候,可以告诉学生,20与5是邻居或者好朋友,它们是形影不离的关系,分开后他们会难过的,可以通过20×5×12的形式将结果算出来,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算数的兴致。最后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计算行为作为相应的反应。教师要对本班同学的计算基础以及学习心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计算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进步表现给予肯定与鼓励。当学生在计算过程中遇到瓶颈时,要分析学生为什么不能突破,要给予足够的耐心以及鼓励性语言进行引导。除了精神上的鼓励外,还可以使用小红花、小红旗等物质奖励共同建立学生对于计算的自信心,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力。
(二)加强对算法与算理的理解,重视口算与笔算
计算是有一定的运算规律以及方法技巧的。要想真正掌握计算,对如何算必须要有清晰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记忆深刻,才能“举一反三”,更好地运用。算法就是让学生明白这是怎么算的,而算理则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是这么算的。在对算法与算理有了理解的基础上,要重视口算与笔算。在口算方面,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记忆一些整十或者整百的数字组合,并对要求掌握内的加减乘除法口诀熟记在心,这样可以加快学生对计算的准确率,节约运算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互动,一起总结一些常见、常用的数字组合。例如,10以内的平方数,常用的分数、百分数、小数的互化结果等。同时为了巩固效果,教师可以利用课前3分钟的时间进行专题口算训练,检验课堂效果。在笔算方面,主要要注意笔算过程中的运算规则,养成规范的笔算习惯。
(三)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保障,也是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良好的计算习惯需要从四个方面做好。第一,学会审题。看清楚题目的要求,看清楚需要运算题目中所给出的数字以及运算符号,想好接下来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做到在运算前“胸有成竹”。第二,认真演练。在运算的过程中要保持耐心,不管是遇到简单的题目还是稍微复杂的题目,都不能过于轻视或者给自己设心理障碍,回想自己所学的运算法则与技巧,戒骄戒躁。同时要重视打草稿的习惯,进行规范化操作,草稿的内容要能够体现学生的计算思路、计算方法和计算步骤,不要因为是草稿而随意对付。因为在验算环节,回顾整洁、规范的草稿内容能够大大减少检查的时间。第三,善于验算。验算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一种方式,验算的形式最好能够选择不同的方式对计算结果进行检验。因为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另一种计算方法得以掌握,也可以保证计算的正确率。验算环节是大多数小学生所忽略的,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多此一举的行为,也没有足够的耐心去进行验算,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验算意识,强调验算的重要性。第四,注重错题分析。错题的作用是让学生学会反思自己为何出错,在下次计算过程中该如何避免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对于错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归类分析,找到错误的症结所在,并对正确的解题思路进行演示与讲解。同时对于整个班级计算内容出错率高的题目,教师可以进行集中讲解。也可以采用教师故意出错的形式,让学生换位成老师,从老师的角度去看待错题,从角色扮演中收获知识,加深对题目的理解。
(四)掌握算法多样性与优化
新课程在计算过程中提倡算法多样化,算法的多样化不仅是能够让学生多掌握一种计算方法,同时也可以在验算过程中进行运用,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不同算法的特点,从而确定一些简便、快捷的方法。在把握算法的多样化的同时,也要重视算法的优化。例如,在学习10以内加法,6+8时,老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出来的解法有三种,一是拿小棒一根一根地数;二是把6分成2和4,然后2+8=10,10+4=14;一种是把6看成5和1,把8看成5和3,接着5+5=10,1+3=4,10+4=14等,面对这么多的算法,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找出最简单最优的方法,为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打下基础。
三、结束语
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的计算学习活动要从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转化成一个生动、主动和富有创造性的过程,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小學生计算能力的提高需要遵循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的同时,教师加以监督及引导,两者相互配合与促进,才能取得最大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马建瑛.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J].学周刊,2014(11).
[2]陈洁.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07).
关键词:小学生;计算能力;策略
一、小学生计算能力匮乏的原因
(一)小学生对于计算缺乏兴趣
计算,相对于阅读课、手工课、体育课而言是比较枯燥的,而且需要足够的耐心与严谨性。需要从始至终按步骤进行,一步错就会导致“全盘皆输”。然而,小学生此时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在没有老师监督与引导的情况下,很难做到具备一定自制力,对计算充满兴趣。对于计算课程,大多数学生从一开始就带着一种抵触心理,没有搞清楚所需计算内容的算法与算理。部分学生是在计算的过程中丧失兴趣,在计算过程中遇到困难,没有信心去攻破,问题越积越多。而数学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长此以往对于前部分内容没有透彻的理解,后面的知识点更加难以掌握,对于计算的兴趣更无从谈起。
(二)小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计算能力得以巩固与提高的助力器,然而目前大多数小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表现在计算题目前没有做好审题工作,急于开始计算,应付式完成任务,没有看清题目中的数字以及运算符号,没能明确题目要求。在计算过程中没有足够的耐心与严谨性,对所需计算的题目没有一个清晰的算法,对于计算的步骤也不明确。同时在计算过程中没有打草稿的习惯,即便有打草稿的习惯,也没有进行规范化的书写,导致在检验时,耗费时间,事倍功半。
二、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
(一)培养小学生对于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驱动人学习的内在动力,小学生处于心智尚未成熟稳定的时期,培养其对计算的兴趣对于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尤为重要。培养小学声对于计算的兴趣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首先可以改变刻板传统的教学形式,借助多媒体设备的优势,将枯燥的计算题通过生动形象的动画形式展示出来。例如在学习关于5的乘法口诀时,可以展示5个福娃,每个福娃身上显示与5成倍数的数字,以此切入课堂学生,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与发现规律。同时也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增加计算的趣味性。在经过对某个计算例题进行算法与算理的讲解后,为了加深学生对该内容的记忆与理解,可以通过“算法小能手”、“夺宝其兵”等多种形式进行计算比赛,寓学于乐。并制定合理的奖惩措施,激励学生在比赛中提高计算能力。其次是善于运用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收获知识。例如在计算20×12×5的时候,可以告诉学生,20与5是邻居或者好朋友,它们是形影不离的关系,分开后他们会难过的,可以通过20×5×12的形式将结果算出来,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算数的兴致。最后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计算行为作为相应的反应。教师要对本班同学的计算基础以及学习心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计算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进步表现给予肯定与鼓励。当学生在计算过程中遇到瓶颈时,要分析学生为什么不能突破,要给予足够的耐心以及鼓励性语言进行引导。除了精神上的鼓励外,还可以使用小红花、小红旗等物质奖励共同建立学生对于计算的自信心,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力。
(二)加强对算法与算理的理解,重视口算与笔算
计算是有一定的运算规律以及方法技巧的。要想真正掌握计算,对如何算必须要有清晰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记忆深刻,才能“举一反三”,更好地运用。算法就是让学生明白这是怎么算的,而算理则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是这么算的。在对算法与算理有了理解的基础上,要重视口算与笔算。在口算方面,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记忆一些整十或者整百的数字组合,并对要求掌握内的加减乘除法口诀熟记在心,这样可以加快学生对计算的准确率,节约运算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互动,一起总结一些常见、常用的数字组合。例如,10以内的平方数,常用的分数、百分数、小数的互化结果等。同时为了巩固效果,教师可以利用课前3分钟的时间进行专题口算训练,检验课堂效果。在笔算方面,主要要注意笔算过程中的运算规则,养成规范的笔算习惯。
(三)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保障,也是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良好的计算习惯需要从四个方面做好。第一,学会审题。看清楚题目的要求,看清楚需要运算题目中所给出的数字以及运算符号,想好接下来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做到在运算前“胸有成竹”。第二,认真演练。在运算的过程中要保持耐心,不管是遇到简单的题目还是稍微复杂的题目,都不能过于轻视或者给自己设心理障碍,回想自己所学的运算法则与技巧,戒骄戒躁。同时要重视打草稿的习惯,进行规范化操作,草稿的内容要能够体现学生的计算思路、计算方法和计算步骤,不要因为是草稿而随意对付。因为在验算环节,回顾整洁、规范的草稿内容能够大大减少检查的时间。第三,善于验算。验算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一种方式,验算的形式最好能够选择不同的方式对计算结果进行检验。因为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另一种计算方法得以掌握,也可以保证计算的正确率。验算环节是大多数小学生所忽略的,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多此一举的行为,也没有足够的耐心去进行验算,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验算意识,强调验算的重要性。第四,注重错题分析。错题的作用是让学生学会反思自己为何出错,在下次计算过程中该如何避免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对于错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归类分析,找到错误的症结所在,并对正确的解题思路进行演示与讲解。同时对于整个班级计算内容出错率高的题目,教师可以进行集中讲解。也可以采用教师故意出错的形式,让学生换位成老师,从老师的角度去看待错题,从角色扮演中收获知识,加深对题目的理解。
(四)掌握算法多样性与优化
新课程在计算过程中提倡算法多样化,算法的多样化不仅是能够让学生多掌握一种计算方法,同时也可以在验算过程中进行运用,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不同算法的特点,从而确定一些简便、快捷的方法。在把握算法的多样化的同时,也要重视算法的优化。例如,在学习10以内加法,6+8时,老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出来的解法有三种,一是拿小棒一根一根地数;二是把6分成2和4,然后2+8=10,10+4=14;一种是把6看成5和1,把8看成5和3,接着5+5=10,1+3=4,10+4=14等,面对这么多的算法,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找出最简单最优的方法,为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打下基础。
三、结束语
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的计算学习活动要从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转化成一个生动、主动和富有创造性的过程,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小學生计算能力的提高需要遵循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的同时,教师加以监督及引导,两者相互配合与促进,才能取得最大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马建瑛.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J].学周刊,2014(11).
[2]陈洁.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