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4-112-01
一、教学设计思想
教学设计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实践体验、合作交流方式与接受性学习方式有机结合,倡导“想”、“做”、“讲”有机结合方式,倡导合理灵活地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和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教材分析:新陈代谢这一章是高中生物的重点章节。而呼吸作用又是这章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学好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掌握新陈代谢内容来说至关重要。而高考考查这部分的内容又是同光合作用、三大营养代谢、矿质元素的吸收等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因而本节课应将强化细胞呼吸过程、实质,比较两种呼吸方式的关系,强化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知识间的内在关系及相关理论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学情分析:高三学生已经具有了学科的思维能力和总结、推理能力,本人所教班学生总体素质较好,思维比较活跃,在复习阶段,如能给予适当的引导,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类、变通,让学生通过对题目的归纳、整理,亲历思考、总结的过程,使已学知识升华,是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的。
二、三维学习目标
知识:梳理细胞呼吸的过程、实质和图解辨析,比较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相关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技能:1.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创设新情景,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方式。
2. 培养学生对图、表的识别和分析能力,注重培养学生从图、表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能整合相关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相关经典解题分析,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审题能力和发展学生的规范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考试素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解、典型例题、表格等引导学生掌握细胞呼吸过程、场所、条件等基本内容。
2.通过设疑并列表比较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掌握两生理作用的复杂关系及相关理论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3.探索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综合题的内在联系,特别是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综合性题目进行剖析,力求做一题能解决一类问题,强调做题后的感悟与反思,理解抽象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细胞呼吸过程、实质。
2.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相关知识的比较,掌握两生理作用的复杂关系及相关理论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二)难点
1.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的复杂的关系及相关理论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2.培养学生对图、表的识别和分析能力,注重培养学生从图、表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能整合相关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根据相关题型进行分析综合,发现内在联系。
四、教学资源
1.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三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及教学参考书。
2.自制的PPT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问题引入
PPT软件展示问题:将酵母菌研磨离心后,得到上清液(含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细胞器)。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曾离心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3支试管中,如图,进行三项独立实验。请把各试管实验的最终产物写在下图的表格中
2、循序渐进
PPT软件展示问题:看图表示某种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浓度下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外界氧浓度在10%以下时,该器官的呼吸作用方式是。(2)该器官的CO2释放与O2的吸收两条曲线在P点相交后则重合为一条线,此时该器官的呼吸作用方式是 ,进行此种呼吸方式所用的底物是。(3)当外界氧浓度为4-5%时,该器官CO2释放量的相对值为0.6,而O2吸收量的相对值为0.4。此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相对值约相当于有氧呼吸的倍。
六、教学反思
1.从教学手段上看,恰当使用信息技术比单纯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明显的优势。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图文并茂,形象、生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在短时间内大量呈现信息,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2.通过一系列问题情境的设置,在学生回答、质疑、讨论过程中,充分关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在此基础上的知识构建,注重建立师生、生生间良好的互动交流平台,并通过教师及时掌握反馈的信息,适时点拨、调节,让学生在推理判断中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加深对知识理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3.对于抽象的问题通过对相关题型进行分析综合,感受其内在联系。
4.师生、生生间互动场合较多,课堂秩序略显零乱,教学时间上略为紧迫,这就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组织教学能力。
一、教学设计思想
教学设计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实践体验、合作交流方式与接受性学习方式有机结合,倡导“想”、“做”、“讲”有机结合方式,倡导合理灵活地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和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教材分析:新陈代谢这一章是高中生物的重点章节。而呼吸作用又是这章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学好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掌握新陈代谢内容来说至关重要。而高考考查这部分的内容又是同光合作用、三大营养代谢、矿质元素的吸收等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因而本节课应将强化细胞呼吸过程、实质,比较两种呼吸方式的关系,强化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知识间的内在关系及相关理论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学情分析:高三学生已经具有了学科的思维能力和总结、推理能力,本人所教班学生总体素质较好,思维比较活跃,在复习阶段,如能给予适当的引导,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类、变通,让学生通过对题目的归纳、整理,亲历思考、总结的过程,使已学知识升华,是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的。
二、三维学习目标
知识:梳理细胞呼吸的过程、实质和图解辨析,比较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相关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技能:1.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创设新情景,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方式。
2. 培养学生对图、表的识别和分析能力,注重培养学生从图、表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能整合相关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相关经典解题分析,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审题能力和发展学生的规范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考试素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解、典型例题、表格等引导学生掌握细胞呼吸过程、场所、条件等基本内容。
2.通过设疑并列表比较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掌握两生理作用的复杂关系及相关理论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3.探索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综合题的内在联系,特别是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综合性题目进行剖析,力求做一题能解决一类问题,强调做题后的感悟与反思,理解抽象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细胞呼吸过程、实质。
2.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相关知识的比较,掌握两生理作用的复杂关系及相关理论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二)难点
1.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的复杂的关系及相关理论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2.培养学生对图、表的识别和分析能力,注重培养学生从图、表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能整合相关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根据相关题型进行分析综合,发现内在联系。
四、教学资源
1.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三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及教学参考书。
2.自制的PPT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问题引入
PPT软件展示问题:将酵母菌研磨离心后,得到上清液(含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细胞器)。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曾离心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3支试管中,如图,进行三项独立实验。请把各试管实验的最终产物写在下图的表格中
2、循序渐进
PPT软件展示问题:看图表示某种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浓度下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外界氧浓度在10%以下时,该器官的呼吸作用方式是。(2)该器官的CO2释放与O2的吸收两条曲线在P点相交后则重合为一条线,此时该器官的呼吸作用方式是 ,进行此种呼吸方式所用的底物是。(3)当外界氧浓度为4-5%时,该器官CO2释放量的相对值为0.6,而O2吸收量的相对值为0.4。此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相对值约相当于有氧呼吸的倍。
六、教学反思
1.从教学手段上看,恰当使用信息技术比单纯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明显的优势。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图文并茂,形象、生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在短时间内大量呈现信息,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2.通过一系列问题情境的设置,在学生回答、质疑、讨论过程中,充分关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在此基础上的知识构建,注重建立师生、生生间良好的互动交流平台,并通过教师及时掌握反馈的信息,适时点拨、调节,让学生在推理判断中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加深对知识理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3.对于抽象的问题通过对相关题型进行分析综合,感受其内在联系。
4.师生、生生间互动场合较多,课堂秩序略显零乱,教学时间上略为紧迫,这就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组织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