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的一篇重要著作,它从经济学理论上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其中“私有财产”概念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对“私有财产”概念的分析有助于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解读, 也有助于理解1844年以后马克思思想的发展,以及通过对私有财产本质的批判来论证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现实途径。
关键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私有财产;本质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写于1844年4月至8月,这部手稿是批判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批判当时流行的社会主义思潮、批判之前旧哲学的作品。也就是说,它是马克思全面地考察和研究他那个时代的社会科学理论的主要思想实录。其中对“私有财产”的本质的探讨和“异化劳动”学说都是《手稿》的精华所在。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异化勞动和私有财产”一篇中写道:“国民经济学从私有财产的事实出发,但是没有给我们说明这个事实。”
因此,弄清私有财产的本质是摆在马克思面前的任务。资产阶级的国民经济学家认为劳动的全部属于工人,劳动是使自然产品价值增大的唯一东西,那么马克思把这归结为:社会财富来源于劳动,私有财产归结为工人的劳动。这是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的积极成果。但搞清楚私有财产的本质的关键问题是:工人劳动和私有财产制度的关系是什么?在资本主义私有条件下工人劳动和一般人类劳动的本质区别是什么?通常马克思在论述中这两个问题是交织在一起的。
马克思说:“我们且从当前的经济事实出发。”这个经济事实就是:“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在这里,马克思表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就是:劳动者所生产的劳动产品已经不再属于劳动者本身,它脱离劳动者成为一种异己的力量同劳动者对立。劳动产品理应是劳动的对象化,是劳动固定在某物中成为物化的劳动。但是当前的经济现实是,这种物化的劳动已经成为一种异化的劳动产品。在这里,劳动同劳动产品的关系是不一致的。劳动生产出财富,但是劳动却使劳动者贫困。劳动使商品世界增值,却使劳动者贬低为廉价的商品。劳动在这里分解为工人同财富的对立。这是工人同产品的直接关系。
马克思指出:“国民经济学由于不考察工人同产品的直接关系而掩盖了劳动本质的异化。”这个同时也掩盖了私有财产的本质。马克思针对国民经济学家提出:“劳动对它的产品的直接关系,是工人对他的生产的对象的关系。”马克思的提法向揭示私有财产的本质更靠近了一步。而且,马克思还提到:“有产者对生产对象和生产本身的关系,不过是这前一种关系的结果,而且证实了这一点。”这种有产者对生产对象和生产本身的关系就是私有财产的关系,因此,马克思已经认识到私有财产关系是工人劳动的结果。
马克思说:“异化不仅表现在结果上,而且表现在生产行为中,表现在生产活动本身中。如果工人不是在生产行为本身中使自己异化,那么工人活动的产品怎么会作为相异的东西同工人对立呢?”
马克思在这里想说的是劳动产品异化的直接原因是工人劳动的过程中的异化,劳动本来是一种自主自为的有意识的活动,然而,工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却是一种非人折磨,“因此,他在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因此劳动对工人来说就是一种外在的东西,因为这种外在,所以只要外部强制一停止,人们就会像逃避瘟疫那样逃避劳动。这样的劳动脱离了自身,似乎已经成为别人的事情,这种活动是工人自身的丧失。
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的工人充当的只不过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工具,而他自己的劳动也仅仅是维持个人生计的手段,这种工具或是手段的现实,使劳动对于人的意义被歪曲了。
马克思说:“通过异化的,外化的劳动,工人生产出一个对劳动生疏的、站在劳动之外的人对这个劳动的关系。工人对劳动的关系,生产出资本家——或者不管人们给劳动的主人起个别的什么名字——对这个劳动关系。”
因为劳动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力量同工人相对立,而这种劳动产品必然属于工人之外的人,所以,工人同劳动产品的分离关系,表现了他的产品同他之外的不劳动的他人的关系,从而也表现了工人同这个他人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就是他人对工人的强迫和压榨关系。
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的劳动是一种异化的劳动,由这种异化劳动衍生的是劳动产品同工人相分离,并为他人所占有。这是马克思探究私有财产本质的关键,因此,马克思指出:“私有财产是外化劳动即工人对自然界和对自身的外在关系的产物、结果和必然后果。”
此外,马克思在《手稿》中通过和异化劳动的对比也阐明了什么是“一般人类劳动”。
首先,一般人类劳动是人同自然界的统一。
马克思指出:“从理论领域来说,植物、动物、石头、空气、光等等,一方面作为自然科学的对象,一方面作为艺术的对象,都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是人精神的无机界,是人必须事先进行加工以便享用和消化的精神食粮;同样,从实践领域来说,这些东西也是人的生活和人的活动的一部分。”没有自然界,劳动就没有加工的对象,同时自然界给劳动者提供生活所必须的资料,没有了自然界,劳动者就不能生存。马克思在这里从本质上说明了人同自然界的不可分割性。把人同自然界分开,就意味着对人的肢解。
其次,一般人类劳动,使自然界成为“为人之物”,以实现人的需要。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劳动对于人来说是对象性的活动,他的活动是自由的活动。马克思说:“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界,人证明自己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人和动物的区别是,动物只是在自己需求的情况下片面的进行,说到底,那只不过是动物的一种本能活动。而人的活动是一种自由的活动,人征服自然,逐渐改变自己在自然界中的地位,而且不断改变着自己对自然界的认识,劳动促使人不断的发展进步。
马克思说:“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构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所以,一般人类劳动的过程,是人通过劳动使自身发展、使自身完美化的历史。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示。 再次,一般人类劳动是自觉自由的生命活动。而不应该受到外界的干扰。马克思指出:“一个种的整体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人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自己意识的对象。他具有有意识的生命活动。”“劳动对象是人的类生活的对象化:人不仅像在意识中那样在精神上使自己二重化,而且能动地、现实地使自己二重化,从而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
最后,一般人類劳动是一种对象化的活动。对象化是人本质力量客体化的过程,是外化了的人的本质力量,但不论怎样,它都是人本质力量的体现。一般人类劳动是实现人本质力量的过程,而不是人的丧失。
马克思所定义的一般人类劳动和异化劳动是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通过对一般人类劳动的概述指出了资本主义工人劳动的性质是使劳动者与自然界脱离,非人的与人的类本质特性相对立的劳动。
因此,马克思说:“通过分析,从外化劳动这一概念,即从外化的人、异化劳动、异化的生命、异化的人这一概念得出私有财产这一概念。”在这里马克思看出,作为物的私有财产根源于资本主义的劳动制度。“资本是劳动的积累”所以当劳动同资本相结合时就产生了私有财产。而产生私有财产的劳动不是一般人类劳动,而是被异化了的劳动。马克思对私有财产的本质是被异化了的劳动的观点是其思想的一个飞跃。从之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不难看出,许多范畴都是异化和外化这两个因素的展开。
此外,马克思还指出:“私有财产作为外化劳动的物质的、概括的表现,包含着这两种关系:工人对劳动、对自己的劳动产品和对非工人的关系,以及非工人对工人和工人的劳动产品的关系。”在这里,马克思将私有财产分为两种关系,表明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
另外一个问题是:资本主义私有财产是永恒的吗?
既然,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产物,而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的劳动是一般人类劳动的一种异化状态,那也就是是说这个暂时劳动的形态所产生的私有财产也只是人和自然界关系的一种暂时的,只具有历史意义的形态。马克思在《手稿》里指出:“整个的人类奴役制就包含在工人对生产的关系中,而一切奴役关系只不过是这种关系的变形和后果罢了。”在这里隐隐包含了马克思关于经济关系决定社会关系的思想。同时也蕴含了工人解放,全人类解放实质是现存的资本主义关系上的经济变革,而这种变革必定要以政治的形态表现出来。这样,从对私有财产的本质是被异化了的劳动的认识,马克思达到了对人的问题的崭新的理解,并且把工人同生产的关系作为理解和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关键点。
马克思对私有财产的本质是被异化了的劳动的观点的阐明,使马克思的社会思想发生了一个巨大的飞跃,为马克思之后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学说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德]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人民出版社: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2000-5.
[2]袁家群.论人的最高本质及其同劳动、社会的关系——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人的本质学说”的新探索[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2.
[3]周琦;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剖析及其当代意义[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2.
关键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私有财产;本质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写于1844年4月至8月,这部手稿是批判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批判当时流行的社会主义思潮、批判之前旧哲学的作品。也就是说,它是马克思全面地考察和研究他那个时代的社会科学理论的主要思想实录。其中对“私有财产”的本质的探讨和“异化劳动”学说都是《手稿》的精华所在。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异化勞动和私有财产”一篇中写道:“国民经济学从私有财产的事实出发,但是没有给我们说明这个事实。”
因此,弄清私有财产的本质是摆在马克思面前的任务。资产阶级的国民经济学家认为劳动的全部属于工人,劳动是使自然产品价值增大的唯一东西,那么马克思把这归结为:社会财富来源于劳动,私有财产归结为工人的劳动。这是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的积极成果。但搞清楚私有财产的本质的关键问题是:工人劳动和私有财产制度的关系是什么?在资本主义私有条件下工人劳动和一般人类劳动的本质区别是什么?通常马克思在论述中这两个问题是交织在一起的。
马克思说:“我们且从当前的经济事实出发。”这个经济事实就是:“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在这里,马克思表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就是:劳动者所生产的劳动产品已经不再属于劳动者本身,它脱离劳动者成为一种异己的力量同劳动者对立。劳动产品理应是劳动的对象化,是劳动固定在某物中成为物化的劳动。但是当前的经济现实是,这种物化的劳动已经成为一种异化的劳动产品。在这里,劳动同劳动产品的关系是不一致的。劳动生产出财富,但是劳动却使劳动者贫困。劳动使商品世界增值,却使劳动者贬低为廉价的商品。劳动在这里分解为工人同财富的对立。这是工人同产品的直接关系。
马克思指出:“国民经济学由于不考察工人同产品的直接关系而掩盖了劳动本质的异化。”这个同时也掩盖了私有财产的本质。马克思针对国民经济学家提出:“劳动对它的产品的直接关系,是工人对他的生产的对象的关系。”马克思的提法向揭示私有财产的本质更靠近了一步。而且,马克思还提到:“有产者对生产对象和生产本身的关系,不过是这前一种关系的结果,而且证实了这一点。”这种有产者对生产对象和生产本身的关系就是私有财产的关系,因此,马克思已经认识到私有财产关系是工人劳动的结果。
马克思说:“异化不仅表现在结果上,而且表现在生产行为中,表现在生产活动本身中。如果工人不是在生产行为本身中使自己异化,那么工人活动的产品怎么会作为相异的东西同工人对立呢?”
马克思在这里想说的是劳动产品异化的直接原因是工人劳动的过程中的异化,劳动本来是一种自主自为的有意识的活动,然而,工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却是一种非人折磨,“因此,他在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因此劳动对工人来说就是一种外在的东西,因为这种外在,所以只要外部强制一停止,人们就会像逃避瘟疫那样逃避劳动。这样的劳动脱离了自身,似乎已经成为别人的事情,这种活动是工人自身的丧失。
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的工人充当的只不过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工具,而他自己的劳动也仅仅是维持个人生计的手段,这种工具或是手段的现实,使劳动对于人的意义被歪曲了。
马克思说:“通过异化的,外化的劳动,工人生产出一个对劳动生疏的、站在劳动之外的人对这个劳动的关系。工人对劳动的关系,生产出资本家——或者不管人们给劳动的主人起个别的什么名字——对这个劳动关系。”
因为劳动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力量同工人相对立,而这种劳动产品必然属于工人之外的人,所以,工人同劳动产品的分离关系,表现了他的产品同他之外的不劳动的他人的关系,从而也表现了工人同这个他人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就是他人对工人的强迫和压榨关系。
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的劳动是一种异化的劳动,由这种异化劳动衍生的是劳动产品同工人相分离,并为他人所占有。这是马克思探究私有财产本质的关键,因此,马克思指出:“私有财产是外化劳动即工人对自然界和对自身的外在关系的产物、结果和必然后果。”
此外,马克思在《手稿》中通过和异化劳动的对比也阐明了什么是“一般人类劳动”。
首先,一般人类劳动是人同自然界的统一。
马克思指出:“从理论领域来说,植物、动物、石头、空气、光等等,一方面作为自然科学的对象,一方面作为艺术的对象,都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是人精神的无机界,是人必须事先进行加工以便享用和消化的精神食粮;同样,从实践领域来说,这些东西也是人的生活和人的活动的一部分。”没有自然界,劳动就没有加工的对象,同时自然界给劳动者提供生活所必须的资料,没有了自然界,劳动者就不能生存。马克思在这里从本质上说明了人同自然界的不可分割性。把人同自然界分开,就意味着对人的肢解。
其次,一般人类劳动,使自然界成为“为人之物”,以实现人的需要。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劳动对于人来说是对象性的活动,他的活动是自由的活动。马克思说:“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界,人证明自己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人和动物的区别是,动物只是在自己需求的情况下片面的进行,说到底,那只不过是动物的一种本能活动。而人的活动是一种自由的活动,人征服自然,逐渐改变自己在自然界中的地位,而且不断改变着自己对自然界的认识,劳动促使人不断的发展进步。
马克思说:“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构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所以,一般人类劳动的过程,是人通过劳动使自身发展、使自身完美化的历史。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示。 再次,一般人类劳动是自觉自由的生命活动。而不应该受到外界的干扰。马克思指出:“一个种的整体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人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自己意识的对象。他具有有意识的生命活动。”“劳动对象是人的类生活的对象化:人不仅像在意识中那样在精神上使自己二重化,而且能动地、现实地使自己二重化,从而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
最后,一般人類劳动是一种对象化的活动。对象化是人本质力量客体化的过程,是外化了的人的本质力量,但不论怎样,它都是人本质力量的体现。一般人类劳动是实现人本质力量的过程,而不是人的丧失。
马克思所定义的一般人类劳动和异化劳动是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通过对一般人类劳动的概述指出了资本主义工人劳动的性质是使劳动者与自然界脱离,非人的与人的类本质特性相对立的劳动。
因此,马克思说:“通过分析,从外化劳动这一概念,即从外化的人、异化劳动、异化的生命、异化的人这一概念得出私有财产这一概念。”在这里马克思看出,作为物的私有财产根源于资本主义的劳动制度。“资本是劳动的积累”所以当劳动同资本相结合时就产生了私有财产。而产生私有财产的劳动不是一般人类劳动,而是被异化了的劳动。马克思对私有财产的本质是被异化了的劳动的观点是其思想的一个飞跃。从之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不难看出,许多范畴都是异化和外化这两个因素的展开。
此外,马克思还指出:“私有财产作为外化劳动的物质的、概括的表现,包含着这两种关系:工人对劳动、对自己的劳动产品和对非工人的关系,以及非工人对工人和工人的劳动产品的关系。”在这里,马克思将私有财产分为两种关系,表明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
另外一个问题是:资本主义私有财产是永恒的吗?
既然,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产物,而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的劳动是一般人类劳动的一种异化状态,那也就是是说这个暂时劳动的形态所产生的私有财产也只是人和自然界关系的一种暂时的,只具有历史意义的形态。马克思在《手稿》里指出:“整个的人类奴役制就包含在工人对生产的关系中,而一切奴役关系只不过是这种关系的变形和后果罢了。”在这里隐隐包含了马克思关于经济关系决定社会关系的思想。同时也蕴含了工人解放,全人类解放实质是现存的资本主义关系上的经济变革,而这种变革必定要以政治的形态表现出来。这样,从对私有财产的本质是被异化了的劳动的认识,马克思达到了对人的问题的崭新的理解,并且把工人同生产的关系作为理解和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关键点。
马克思对私有财产的本质是被异化了的劳动的观点的阐明,使马克思的社会思想发生了一个巨大的飞跃,为马克思之后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学说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德]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人民出版社: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2000-5.
[2]袁家群.论人的最高本质及其同劳动、社会的关系——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人的本质学说”的新探索[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2.
[3]周琦;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剖析及其当代意义[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2.